03.27 职场怪风:平均工资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穷!

三四月是求职旺季,而关于工资的关注,从来热度不减。

最近,一份关于全国城市平均工资的报告,上了热搜。

报告显示,春季招聘市场十分火热,全国平均工资6000+,上海更是高达8000+。

职场怪风:平均工资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穷!

网友们却叫苦连连:

“拖后腿不敢说,因为已经拖到尾巴了。”

“毕业三年都在拖后腿的人在这里。”

一边是平均工资上涨,一边是年轻人都在哭穷,这是什么原因呢?

01、被数据扰乱了判断标准

近年来,关于年轻人的“生活状况”调查层出不穷:

《2018年全国平均工资7850元,你拖后腿了吗?》

《互联网巨头:公司员工平均年薪50万!》

《就业寒冬来了!全国平均32人竞争一个岗位》

……

多少人一边看着数据高呼“我不信”,一边又不得不承认“好像是这样的”。

于是无奈地发现,日子是越混越差,自己也越来越穷。

认识一个十分爱算账的朋友,一闲下来就掏出小本本算数:

房租交了800元;

公交卡充了200元;

花呗还了1000元;

给爸妈各发了500元红包;

留下1000元做伙食费;

……

每月仅5000元的工资,一到手就没了大半,她还打算拿剩下的1000元去理财。

于是又算了笔账,按照最稳健的理财产品年化率,1000元存一年只能赚24.82元!

年轻人目前的现状就是:

天天拼命干活,却发现银行卡里的钱越来越少;

努力做了一整月,却发现手里的钱根本留不住!

你以为自己很穷,其实只是上述数字给你的焦虑。

一来,这些数据未必都是真实的。

二来,决定成败的绝不只是数据。

正如周润发小时候,做船员的父亲总不见人影,一家人全靠母亲做农活赚钱。

他很懂事,每天都帮忙干活,尽管知道家里穷,也没有自轻自贱。

如今的发哥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影帝”,赚得盆满钵满的他总算脱离了穷困,他却将所有身家56亿裸捐出去!

虽然回归一贫二白,但他毫不在意这些数字,可见真正的富足来自于内心。

内心充实的人,不会在意数字;汲汲营营的人,才会被金钱限制。

衡量成败的最终标准,不是数字,而是人生成长。

职场怪风:平均工资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穷!

02、受无限欲望支配而失控

从去年开始,日本就被经济学家断言进入了“低欲社会”:

年轻人不消费、不结婚、不生子、不买房,做什么都没兴趣。

与此相反的是,中国年轻人却被屡屡批评“消费欲望过高”、“超前消费严重”。

同事莉莉有一个专门记录“还款”的日历,专门提醒自己还款:

每月9号还“蚂蚁花呗”,17号还“自如房租”,30号还“京东白条”……

为了买到“好物”,她在手机里下载了起码5款购物APP,用淘宝来买衣服鞋子包包,用天猫来买日化用品,用京东来买手机平板,用蘑菇街来买连衣裙,用唯品会来买护肤品化妆品……

“我每天都要刷一遍,哪怕不买,过过眼瘾也是好的。”

与其说这一代年轻人浪费钱,不如说和父母那一代人相比,他们对于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宁愿先花明天的钱过好今天的生活,也不愿今天忍受委屈的生活,这是大部分年轻人的消费观念。

职场怪风:平均工资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穷!

只是,若不具备还款能力,就会面临欠债的风险。

今年年初,一个认识多年的师兄在家服药自杀,幸亏被及时发现。

家里人问了才知道,他的7张信用卡都超支了,银行频频催还款,他却没有钱还!

自从大二办了第一张信用卡,他就一发不可收拾,买什么都要“超前消费”。

这种非理性消费的背后,或许透漏了年轻人不健康的消费心理——

用过高的消费,去掩盖过低的追求。

想要有更好的吃穿用度,买不起,只能先向银行“借钱”。

想要有更好的生活,但自觉工作靠不住,只能花钱来麻木自己。

明天的钱始终不是你的,用明天的钱来办今天的事,明天可能就没钱了。

03、因忙碌失去了独立思想

人民网曾经发文称:这月买下月还,超前消费让年轻人“穷忙”。

“穷”和“忙”,是当代年轻人都难以摆脱的两大特征。

明明每天都很忙,却根本没赚到多少钱;

明明忙得忘乎所以,却觉得自己在混日子。

资深职业经理人认为,不会“忙”的人,就是在糟蹋自己的工作。

他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

甲和乙都成了接班人候选者,甲被留在总部,负责管理日常事务,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

乙被下放到地方分公司,工作清闲了许多,大家却觉得他被“被边缘化”。

可一年后的考核结果却让许多人大跌眼镜,最终成为接班人的是乙,那个远离总部的“闲人”。

原来乙在分公司里虽然不再忙碌,但反而多了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深入了解了公司的业务,做出的业绩也十分亮眼。

而公司对甲的不满是,在忙碌中自乱手脚,不懂得整理工作头绪,结果是越做越差。

职场怪风:平均工资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穷!

乙的“忙”胜了“甲”的“忙”, 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忙”。

不是漫无目的地工作,不会被琐事堵死了大脑,适当留白,独立思考,才会明白忙碌的的意义。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生的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所谓幸福,不是你赚了多少钱,而是你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着。

钱不能决定你的成就,当你明白自己是什么人,想做成什么事,才有机会让理想的光芒照进现实中。

过滤掉“穷忙”的焦虑、消极的情绪,屏蔽那些无关的人、无关的事,我们要把最大的精力与专注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中。

缩短时间颗粒度,人生才会减少无聊,变得充实,变得幸福。

古语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

当你陷入迷茫之中,当你觉察自己正在“穷忙”,请马上做出改变,才能找到适合的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