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血壓總是降不下?也許,你從一開始就掉“坑”了

血壓總是降不下?也許,你從一開始就掉“坑”了!

生活中,有很多的“坑”,會讓我們不小心跌倒。事後,有的人選擇爬起來,繼續小心翼翼地行走;有的人,則選擇在坑裡終老。

在和高血壓的鬥爭中,同樣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坑”,這些認知上的誤區,讓很多人在一開始,就敗下了陣。

今天小e來和大家細數下,關於高血壓的10大“坑”,對照下自己,曾掉過哪個坑裡。

血壓總是降不下?也許,你從一開始就掉“坑”了

坑一:年紀大了,血壓高很正常,不用理它

很多人認為,年紀大了,血壓高是正常現象;還認為,年紀越大,診斷高血壓的標準應該越高。

這是錯誤的!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不用看年齡,是看血壓數值的。

只要收縮壓≥ 140 mmHg 或舒張壓≥ 90 mmHg,就可以診斷高血壓,就應該正規干預和處理。

血壓總是降不下?也許,你從一開始就掉“坑”了

坑二:靠感覺判斷血壓嚴重程度

知道血壓很高,但是平時沒有不舒服的感覺,於是認為不嚴重。

其實,血壓數值的高低和症狀的輕重不一定有關係。

有時候,血壓已經高到爆表了,但是平時一點感覺沒有。可是,等到感覺到不妙,比如不能言語、肢體偏癱,這時已經出現了很嚴重的併發症了(腦卒中)。

因此,判斷血壓要靠血壓計,不能靠感覺。

血壓總是降不下?也許,你從一開始就掉“坑”了

坑三:擔心降壓藥會產生“耐藥性”,不敢服藥

很多年輕患者診斷高血壓後,他們擔心太早服用降壓藥會產生耐藥,以後就沒效果了,因而不敢服藥。

想多了,降壓藥不同於抗生素,是沒有“耐藥性”的。

越早發現高血壓,越早開始治療,越早控制血壓達標,就可以越早的保護血管,降低遠期併發症風險,效果越好。

血壓總是降不下?也許,你從一開始就掉“坑”了

坑四:血壓正常就停藥了

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有的擔心藥物副作用,有的擔心血壓降太低,在血壓恢復正常的時候,很多人就把降壓藥停了。

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目前,原發性高血壓不能治癒,只能控制,需要長期服藥管理。停藥後,血壓會再次上升。血壓的這種起起落落的波動,對心臟、大腦、腎臟的損傷會更大。

所以,不要輕易停藥。

如果血壓長期一直控制的比較好,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步減少服藥種類或劑量,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要監測血壓的變化,隨時調整藥物治療方案。

血壓總是降不下?也許,你從一開始就掉“坑”了

坑五:只吃藥,不改變壞習慣

部分人認為,高血壓吃藥就可以了,不注意生活方式的改變。比如,繼續抽菸、酗酒、高鹽飲食等等。

要知道,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是一切健康的基礎,沒有這些基礎,再好的藥物也難以發揮效果。

最好的方案是:堅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合理的使用藥物,二合一。

血壓總是降不下?也許,你從一開始就掉“坑”了

坑六:埋頭吃藥,不量血壓

相當多的人只吃藥,不量血壓。

這樣就沒辦法判斷血壓控制的效果。正確的做法是,家庭監測血壓,做好血壓日記,根據血壓水平調整藥物,讓血壓平穩達標。

血壓總是降不下?也許,你從一開始就掉“坑”了

坑七:太緊張,頻繁測血壓

和上一個現象相反,部分老人很焦慮,過度關心自己的血壓,頻繁的測血壓,血壓的波動反過來加重他的焦慮,而焦慮又可以讓血壓波動,惡性循環。

正常來說,一天24小時的血壓本身就是波動的,有高峰有低谷。而且,血壓也會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天氣,氣候,心理情緒,身體狀態,睡眠等等。

沒有必要頻繁測血壓,更不能因為血壓波動而頻繁調整藥物。

血壓總是降不下?也許,你從一開始就掉“坑”了

坑八:盲目聽信廣告

部分老人,對電視、廣播、報紙仍然迷信,認為它們報道的都是好的,是對的,花大價錢去買那些昂貴的所謂“特效藥”“降壓鞋墊”“降壓手錶”等等。

其實,這些廣告的很多產品是沒有良好降壓作用的。花錢是小事,耽誤了高血壓的正規治療是大事。

血壓總是降不下?也許,你從一開始就掉“坑”了

坑九:靠輸液降壓

很多人認為,冬天來了,血管容易堵,血壓容易高,然後想著,靠輸液通血管,降血壓。

其實,除非是高血壓急症,需要靜脈使用降壓藥來降血壓外,平時狀態下的高血壓,是不用輸液的,規律的口服藥物就好。

另外,普通的輸液也不能通血管,更不能預防腦卒中。可參考之前文章:冬天輸液通血管預防腦中風,靠譜嗎

血壓總是降不下?也許,你從一開始就掉“坑”了

坑十:降血壓越快越好

發現血壓高了,著急把它降下來,認為越快降下來效果越好。

這種想法也是很危險的。

只有在高血壓急症的時候,需要把血壓儘快降下來。其他多數時候,降血壓需要緩慢、平穩,可以在4-12周逐步達到目標水平。

而且,過快的降低血壓,容易引起腦灌注不夠,誘發中風。

血壓總是降不下?也許,你從一開始就掉“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