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李亦畬《接手论》:太极拳实战攻略(上)

李亦畬《接手论》:太极拳实战攻略(上)

李亦畬《接手论》:太极拳实战攻略(上)

李新方

李亦畬《接手论》,是未收入“老三本”的一篇,讲的是太极拳对外家拳和外国武术的具体打法,这当然与经典拳论“无一浮词”,“全用精微之察劲”的要求有所不同,未入“老三本”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同时,也正因为如此,对于今之习练者提高实战技术水平,更具有直接的帮助。原文:

“近闻人言……接手难。特别对外家拳,国外柔术、泰拳……手。拳者,权也。权其远近速度、轻重、虚实、真假、前后、左右,彼之来势,我心中明镜。接手不可过早,更不可过急,恰如其分。前进后退,由彼而定。粘住一处,拿其全身,顺势而进,攻其要害,动其心魄,使其胆肝俱裂……”

从上引“特别对外家拳,国外柔术、泰拳”可知,太极拳家早在清代,已有外国武术的实战经验,故能写出如此深刻的心得。另据李亦畬的曾孙李光藩先生等收集整理的《太极传奇》一书,太极拳家杨班侯,曾在北京天坛外国人摆的擂台上打败多次蝉联世界拳击冠军、单臂能举千斤的荷兰大力士铁木尔逢-多尔古。

李亦畬《接手论》:太极拳实战攻略(上)

此书虽曰传奇,不同于史料文献,但也不同于演义、小说,内容基本上是真实可信的,正如该书《后记》云:“我们按照全面收集,重点整理......先后跑了二十多个村镇,访问了上百人,收集资料十几万......我们选择一种接近真实的说法......为了慎重起见,我们曾请教拳界老师,多方征求意见”。是以李亦畬《接手论》,是早期太极拳家对外家拳,特别是外国武术实战经验的总结,寥寥数语而信息量极大,这里根据前辈们的口授,以及个人的学习体会,谈谈对这篇拳论的理解,供朋友们参考和指正。

一、各有所长与综合优势

“拳者权也,权其远近、速度、轻重、虚实、真假、前后、左右,彼之来势,我心中明镜”。接手,讲的是交战双方在肢体接触的一瞬间,对这些问题的判断和反应。而不同的拳派和拳手,由于技术特点不同,所占据的优势不同,对这些问题的判断和反应也是有所不同的。

李亦畬《接手论》:太极拳实战攻略(上)

中国武术广大精微,门派众多,分类的方法也有许多种,其中比较能够反映技术本质的,是长拳和短打,以发长劲为主的,可归入长拳类;以发短劲为主的,可归入短打类。按技法分类,则有踢打摔(跌)拿之说。专习摔法的跤术,只有在双方肢体接触构成支点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使用跤绊。擒拿一般要拿住对方稍节和中节以上部位,才能有效地使用反关节技术。因此,跤术和擒拿也属于短打类。

这种分类法,对于外国武术也是基本适用的。如拳击的刺拳,相当于少林拳的冲拳,勾拳较短打类武术,发的也是长劲,似可归入长拳类。泰拳重视肘膝的打法,短打类的技法多一些。柔术以摔技和寝技(拿法)为主,明显属于短打类。

李亦畬《接手论》:太极拳实战攻略(上)

当然,同为长拳类,或同为短打类,也都各有所长,各有其弊,正如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指出:“虽各有所长,然传有上而无下,有下而无上,就可取胜于人,此不过偏于一隅。若以各家拳法兼而习之,正如长山蛇阵法,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其身则首尾相应,此谓上下周全,无有不胜”。

是以各家武术在长期的比较、切磋、交流中,都力求集大成而独出机杼,但新的拳法仍然是有所侧重的。如戚继光“择其善之善者三十二势”创编的拳经,明显属于短打类,是早期太极拳的杰出代表。大成拳(意拳)以形意拳为基础,注重站桩,还有推手、擒摔等技法,用拳也以短距离发劲为主,仅崩拳就有“实作崩拳二十八法”,也似短打为主。截拳道强调“以无限对有限”,但“它是贴身才开始打”(《李小龙技击术汇宗·第一章》)。原因就在于,只有近距离发劲,才能更有效。

李亦畬《接手论》:太极拳实战攻略(上)

太极拳一般认为属于短打类,并有名曰短打的套路,如“一时短打”、“三十六短打”等,但又有长拳之名,王宗岳《太极拳释名》曰:“太极拳,一名长拳......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这其中另有深意,总之是以短劲为主。

长拳与短打的不同优势在于,“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这就必然联系到轻重的问题了。轻重就是力量大小的问题,力量大的拳手适合远距离进攻,而力量小的适合近距离进攻。当然力量也是可以训练的,外国武术一般称为体能,如拳击的训练方法包括长跑、跳绳、打沙袋、空击等。中国武术一般称为功力,太极拳虽注重四两拨千斤,但也不能没有功力训练,如李亦畬练的铁杆子就达八十斤,陈式的功力训练方法更为多样,如缠丝杠、太极轮、太极尺等。

李亦畬《接手论》:太极拳实战攻略(上)

然而,力量的训练,不论用什么方法,也难把一个身小体弱的人变成大力士。相反,本来就身高力大的人,练力量就非常容易,所谓天生神力。因此,所谓长拳和短打问题,实际上是“一力降十会”和“一巧破千斤”的两种不同打法,但技巧要远比力量的训练要难得多。故每个拳手学什么武术,成为力量型的还是技巧型的,往往都是根据自身条件作出的选择。

而在实战中,力量型的拳手适合发长劲,快速进攻;技巧型的拳手适合发短劲,抓住适当时机,在近距离运用贴身打法,但进入近距离决不是容易的事。《李小龙技击法·第二部分技法训练·距离》说:“由于武术可以用脚踢,所以比拳击更难逼近。一旦拳手靠得很近了,那么搏斗或比武也就将 很快结束了,因为技击手有许多进攻的招术可用”。就是说,技巧型的拳派拳手,在面对力量型的拳派拳手时,首先要解决如何接近对方这个关键问题,才能使自己的技巧有效地发挥出来,这就是李亦畬这篇拳论的主旨。(待续)

李亦畬《接手论》:太极拳实战攻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