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據說,這將是大了470倍的成都

最近房產圈被幾條新聞頻繁刷屏:

一:地鐵四期工程復批通過,新增8條線路,其中3條年內就要開建。

二:全國首個樂高樂園落地眉山,未來將為成都吸引數百萬遊客。

三:成眉就市域地鐵達成合作協議,眉山鐵路將與成都地鐵無縫連接。

3條新聞可以說都是重磅級的。

“成都真大,發展真快!”,是我看到最多的評論。

但有多少人,瞭解成都的發展邏輯?

1

相對現在的成都,曾經的成都很小。

1951-1959年,早期的成都開始形成。

1951年開始,先是將原本的成都縣、華陽縣部分鄉村劃歸成都市。

再撤銷成都縣併入成都市,將城市調整為三區:東城區、西城區、市郊區。

1959年成都市擴大到821.9平方公里,是1949年的27倍,城區面積達到39.06平方公里。

據說,這將是大了470倍的成都

(50年代的成都,圖片來源成都住建局)

1983-1990年,成都具備一定規模。

1983年將溫江、郫縣等10個縣劃入成都,設立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華5個城區。

1990年,成都高新區獲准正式成立。

至此,成都總面積達到14335平方公里,“5+1”的市區確立,面積達到192平方公里。

據說,這將是大了470倍的成都

(90年代的九眼橋,圖片來源於成都住建)

2010年-至今,成都發展最為迅速的十年。

2014年天府新區獲批、2017年高新自貿區成立。

提出“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的城市總規。將中心城區由原來的 “5+1”,擴至 “11+2”,形成 “中心城區+郊區新城”的空間層次。

到2018年,最新版的《成都六環地圖》發行,成都由1986年的一環擴大至現在的六環。

成為繼北京之後,全國第二個地圖上標有六環的城市,面積約是1949年的470倍!

據說,這將是大了470倍的成都

(六環路示意圖,全長223公里)

2

回顧成都發展史,就是城市的擴張與空間優化史。

生活半徑的擴大,直接改變了後來的生活方式。

在手機和網絡還沒有普及的70、80年代,誰手裡有個大哥大,絕對是整條gai上最靚的仔。

那時沒有這麼多的遊樂園,最多就是去逛下人民公園,或花5分錢去文化宮看個露臺電影。


但70、80年代的成都,工業非常發達。

國防、電子等工業被放在了成都東城一帶,這些工廠工資高,待遇好的還能分到宿舍樓。

那時候的年輕人,大多選擇進廠工作,就業高度集中在現在的東郊記憶、萬年場一截。

據說,這將是大了470倍的成都

到了90、00年代,成都變大,經濟水平提升。

東大街成為成都金融機構最密集的區域,學歷高的人開始進入各類金融機構及相關企業。

西南建材城、西南食品城、青石橋海鮮市場,也養活了一大批靠做批發生意的成都人。


塔子山公園、新華公園、遊樂園、人民公園、春熙路得到擴建,休閒娛樂多了新的去處。

80、90年代,成都人的生活方式變得都市化,但範圍還是被限制在了三環以內。

據說,這將是大了470倍的成都

到了2010年以後,成都擴至六環,加上地鐵的通車,成都人的衣食住行已完全跳出三環。

搞金融的除了原來的東大街,還有了金融城;搞物流批發的,除了荷花池,還有航空港和青白江自貿區;搞互聯網的,軟件園、武侯新城、都能滿足..

生活方面,塔子山、新華公園之外,又有了海昌極地海洋世界、歡樂谷、白鷺灣溼地、錦城湖、興隆湖等公園,這些公園的檔次更高,且覆蓋面更廣。

萬達廣場、伊藤洋華堂、王府井百貨等商超的普及,讓家門口就能實現購物、娛樂需求。

成都人的生活方式變得更加多樣,範圍全城化。

來源:成都發布、成都住建、成都房幫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