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數量關係與資料分析90﹪以上正確率的制勝之道

參加過公考的考生,想必都聽過行測“得數學者得天下”這句話。

誠然,行測題目每部分的分值是不同的,其中所佔分值最高的就是數學部分。作為曾經對數學部分(數量關係和資料分析)研究較深的考生,自認對這部分考題有一定發言權(數學部分一般共計30-35道題目,考場上我的錯誤題目一般可以控制在2個左右,有時甚至可以全對)。

這也就意味著,對於公認的比較難的數學部分(據說平均正確率為50﹪—60﹪左右),我的正確率保證始終在90﹪以上。

如果哪位同仁也能夠達到這樣的正確率,無疑會擁有相當大的競爭優勢。說起數學部分的制勝之道,最核心的是要有良好的心態、科學的方法、管用的技巧,再加上大量反覆的練習,就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數量關係與資料分析90﹪以上正確率的制勝之道

第一,要有良好的心態。我認為任何一場考試,對心態和毅力的競賽,都遠遠高於對方法和技巧的比拼。要想取得數學部分的勝利,就要首先在心態上贏過對手,最主要的是要有耐心。數學部分要取得高分必須經過大量反覆的練習,沒有耐心就根本做不下去,更無法總結提煉其中的規律。很多考生從最開始複習就心浮氣躁,沒有辦法靜下心來去練習題目,更沒有辦法去深入專研題目的特點和規律。而有的考生則恰恰相反,他(她)們有著清晰的目標,能夠堅定的朝著自己的目標邁進,每一分鐘的複習都能做到靜心、篤行。久而久之,成敗之分,高下立判。

數量關係與資料分析90﹪以上正確率的制勝之道

第二,要有取捨的準備。我所理解的取捨之道是:大量的練習之後,接觸一個題目便能夠在1秒鐘的時間內判斷出,這個題目是不是你所熟悉的題型,是不是你能迅速作答的題型。如果是,那麼迅速作答;如果不是,可以捨棄。事實上,在時間非常緊張的情況下,正常人是不可能正確的作答完畢所有題目的。這也意味著捨棄個別題目(耗時較長或者完全不會的題目),不僅僅是正常現象,更是明知選擇。據統計,數學部分每年80﹪的題型是不變的,只有幾道題目會有所創新。現實情況是,絕大多數的考生想一口吃個胖子全部作答,結果卻是連80﹪基本題型的分數都拿不全。

數量關係與資料分析90﹪以上正確率的制勝之道

第三,要有科學的方法。心態是基礎,方法是關鍵。科學的複習方法技巧,才能助你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當年,複習數學部分的時候,幾乎翻遍了市面上所有大大小小的經驗貼,在大量練習之後,終於總結出自己的“心得”,實踐證明效果還不錯(記得上岸那次考試數學部分只錯了1道題)。現在回過頭來想想,最有效的科學的方法就是題海戰術。大家往往認為數學部分很難,其實主要原因在於對題型不夠熟悉。一些考生學到了一些基本的方法技巧,做題的時候往往會有“這個是什麼題型——我要用什麼方法——運用方法運算”的思維過程,結果往往因為不夠熟悉而導致計算過程較慢,甚至無法保證計算結果的情況。而經過題海戰術訓練過的人,完全可以再見到題目第一眼的時候,迅速的判斷出用什麼方法最簡便、最高效作答,甚至可以做到不需動筆,運用一些心算技巧即可得出答案。

數量關係與資料分析90﹪以上正確率的制勝之道

第四,要有管用的技巧。這部分的內容是最實用的,但卻是非常不好闡述的,有點“運用之妙在於一心”的感覺。我的經驗總體上可以概括為“模糊心算”四個字。如果線對線、面對面的言傳口授,我想每個考生都能理解到位。若是一定要用文字闡述,恐怕就難以盡言,甚至有些詞不達意。總的來說,一個基本的核心,就是通過心算、估算等方法進行排除、篩選答案。以2015年行測數學部分為例,絕大部分數學題目都不需要精確計算。一般而言,可以通過排除法、估算法、約分法、放縮法等進行估算(這些方法熟練掌握之後,基本都可以心算,這樣也能為其他部分節省很多時間)得出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