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山西桑梓村煤鐵資源豐富,明清時期很富裕,村民卻感謝太上老君

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敬請關注、轉發支持。

在前面的一篇文章中,胡哥帶領大家領略了山西長治市上黨區桑梓二村的一通特殊石碑,石碑記載了潞商曾經的富裕程度“錢貨流通遍天下”

明清時期的全國富裕戶潞商起家靠的是什麼呢?發端於明代的開中法,也就是商人給政府輸送軍糧、馬匹等物資,以換取鹽、茶的專賣權。

這只是起家的開端,實際暴富則靠的是鐵器製造銷售的商貿往來。因為晉東南地區擁有豐富的煤鐵資源,尤其是以原長治縣蔭城鎮為中心,四周各縣區都參與的鐵貨為主的商貿往來。

據資料記載,最早在春秋時期,蔭城鎮就因為煤的開採,進而成為鐵器生產的集散地。東西漢時,這裡駐有鐵官。到了明代,全國建立了十三個鐵業所,蔭城就是其一。

作為明清之際冶鐵和鐵貨交易的中心,蔭城村以及周邊村莊幾乎家家有鐵爐,戶戶會打鐵。鼎盛時期,各類鐵爐達到1879多座(包括壺關、長治),制鐵工匠13000餘人。

距離蔭城鎮最近的桑梓鎮(村)僅僅只有2公里,同樣包括在內,也是以鐵業生產、鐵貨貿易集鎮的面貌出現在世人眼中。它從唐代到明清,一直為集鎮,繁華興旺程度不輸蔭城鎮。當地人甚至說,先有桑梓鎮後有蔭城鎮。

此說不論真假,但都揭示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桑梓村在歷史上,的確是很繁華的,也是因為煤鐵貿易而興旺發達的。

桑梓村位於上黨區東南山區,背山面水,風景秀美。雖然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分為二,村東片區為桑梓一村,村西片區為桑梓二村,但雙方共有的這段輝煌歷史卻無法分割。

桑梓村輝煌的歷史在前一篇文章中,關於洞雲庵的明代石碑中有明確記載,距今有將近500年了。另外還有一個旁證,也能作為研究桑梓村鐵業生產的資料。那就是鐵業製造的信仰崇拜祖師廟。只不過,祖師廟比起村北的洞雲庵來說,看起來更加破敗,更加落寞。

山西桑梓村煤鐵資源豐富,明清時期很富裕,村民卻感謝太上老君

桑梓二村祖師廟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各行各業都有祖師,每逢年節或者開業歇業等關鍵節點都會祭拜祖師,小規模的是祭拜畫像、塑像,行業集中地則會建有祖師廟供歲時祀奉。

比如說,木匠供奉的祖師爺是魯班,釀酒業供奉的祖師爺是杜康,戲曲行業供奉的祖師爺是唐玄宗李隆基。山西長子縣最出名的是理髮業,供奉的祖師爺是關羽。

就連小偷這個為人不齒的行業都有祖師爺,有的供奉漢代東方朔,因為他偷過王母娘娘的仙桃,有的供奉水滸傳裡的鼓上蚤時遷。

那桑梓二村祖師廟裡供奉的神仙是誰呢?是道教鼻祖太上老君。他的化身就是老子,春秋時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留下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經》,西出函谷關歸隱而去。

山西桑梓村煤鐵資源豐富,明清時期很富裕,村民卻感謝太上老君

祖師廟遠觀

祖師廟在桑梓二村西邊,遠遠望去,在一片齊腰高的荒草叢中顯得滄桑氣派又帶著幾分無奈,四周還有廢棄的磚瓦堆積。

祖師廟是清代遺構,一進三合院,包括正殿、耳殿、東西配殿,全部硬山頂建築,最醒目的就是帶簷柱的屋宇式大門,下有臺階,簷柱下的柱礎石半米多高,六稜束腰式,兩根砂石柱撐起了橫樑,上面是三朵雕花斗拱,再上面是破損的椽子、殘缺的屋瓦,一幅破敗的模樣。

大門緊鎖,也鎖住了昔日的繁華。雜樹、荒草襯托下,祖師廟原本莊嚴的房屋殿堂,被忽視、被遺忘,如同曾經輝煌的鐵貨製造與商貿歷史一樣,少有人問津。我們的走訪,打破了祖師廟沉寂已久的寧靜,喚醒了一絲歷史篇章的記憶。

山西桑梓村煤鐵資源豐富,明清時期很富裕,村民卻感謝太上老君

祖師廟大門

為什麼桑梓村的祖師廟要供奉太上老君呢?很簡單,因為太上老君就是鐵匠行業的祖師爺。桑梓村歷史上煤鐵經濟發達,開爐鍊鐵、打造鐵器是大多數家戶賴以為生的主要經濟來源,當然要供奉太上老君了。

那神通廣大的太上老君為什麼又是鐵匠的祖師爺呢?大家還記得《西遊記》嗎?太上老君把孫悟空關在煉丹爐裡煉成了鋼筋鐵骨、火眼金睛。煉丹、鍊鐵本源一致,這是其一。

另外,在民間傳說中,老君還有一手打鐵的好手藝,他鍛打的兵器鋒利無比、農具經久耐用。奧妙在什麼地方呢?原來,他打鐵不用鐵砧,而是將燒紅的鐵胚放在自己膝蓋上鍛打。一邊打還一邊說:你燙我一層皮,我打你千層皮。等鐵器打成,膝蓋完好無損。

這個故事流傳開來後,這老君會鍊鐵又會打鐵,後世的鐵匠們就把太上老君供奉為祖師爺,逢年過節或者開爐鍊鐵都要恭恭敬敬地祭拜。

桑梓村(鎮)歷史上作為和蔭城鎮幾乎齊名的鐵業生產、鐵貨貿易集散地,開爐鍊鐵、鍛打鐵器是日常生活場景。

村中的祖師廟從一個側面證實了桑梓村鐵業興盛的場景,它和洞雲庵的《廟塔碑記》一樣,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是研究桑梓村鐵業生產、鐵貨貿易難得的實物資料。

關注胡哥,帶給你更多好看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