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斯大林格勒战役,朱可夫4个野战集团军为何没能突破德军顿河防线

斯大林格勒战役,朱可夫4个野战集团军为何没能突破德军顿河防线

发生于1942年6月28日至次年2月2日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人类历史上战况空前惨烈程度巨大的一次二战城市攻坚战斗,在199天的拉锯战中,苏德双方损兵折将,德军以损失全部兵力四分之一的代价交出了战场主动权,苏军也付出了100多万人的伤亡和无数平民牺牲及城市变成废墟的巨大代价,赢得了战役重大胜利,并夺得了战场话语权。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发起后,德军曾一路势如破竹,在顿河方向组成了坚固的防御阵线,为了阻击来势凶猛的德军,斯大林命令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亲率四个野战集团军前来助战。但是,这次进攻效果却并不如人意,连续几次进攻都遭到德军坚强反击,被称为二战军神的朱可夫为何没有完成斯大林交给的作战任务呢?

斯大林格勒战役,朱可夫4个野战集团军为何没能突破德军顿河防线

莫斯科战役后,德军内部围绕再次攻打莫斯科和进攻斯大林格勒出现分歧,恰逢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德军准备在美军介入欧洲战场前尽快结束东线作战,发起斯大林格勒战役可以起到一石二鸟作用

自1941年6月22日闪击苏联成功以后,德军一路向东并于同年10月发起了莫斯科战役,但此战并没达到德军统帅部的预想,到次年1月份,莫斯科战役以德军彻底失败而告终。但围绕下步如何行动,德军内部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以陆军总参谋长哈德尔为代表的参谋将领们主张再次发动一次莫斯科战役,其理由是第一次莫斯科战役失败是由于天气帮了苏军的忙,德军失败主要是执行闪电战计划,预想在冬天到来前占领莫斯科,但由于元首的固执,先发动了基辅战役从而迫使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遭遇到了严寒的侵袭,从而丧失了战场主动权,按这一理论,德军有必要发动新一轮莫斯科战役。

而德军统帅部及元首却提出了另外一种设想,因为1942年夏季来临,德军再不能走以往的老路,再次发动莫斯科战役的可操作性并不明显,原因就是德军中央集团军在连续的进攻行动中损失也不小,没有再发动莫斯科战役的基础。

斯大林格勒战役,朱可夫4个野战集团军为何没能突破德军顿河防线

而挺进在莫斯科南面的德军南部集团却攻势凌厉,与北方列宁格勒的北部集团形成呼应。对于德军最重要的空中打击力量和装甲集团来说,发动一次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意义远比莫斯科战役更显得紧迫和需要,因为拿下斯大林格勒,就可以虎视斯大林格勒以西和以南美丽富饶的矿产石油和粮食,尤其是斯大林格勒是通往高加索地区的交通要道,那里有闻名世界的巴库油田。

对于这场必须要打的战役,元首对德军第6集团军保卢斯交了实底,他说“如果我拿不到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那么我就必须结束这场战争。”这不仅是元首的奢望也是德军目前的处境,因为战争打了一年,后勤能源出现的短缺已经影响到前线进军速度。

但真正促使斯大林格勒战役提前发起的原因之一却是另外一件事,发生于1941年12月7日的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让德军统帅部及时捕捉到了新的信息,那就是美军很可能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德军如果不尽早结束东线与苏军的缠斗,就要面临东西两线作战的危险,本来兵力就出现危机的战线拖长局面马上就会更加出现空挡,只有发起一场更大规模的战斗,将苏军的主力消灭在斯大林格勒地区,这样既缓解了德军能源短缺的危机,还解决了东线战场闪电战闪而不胜的不利局面,从而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斯大林格勒战役,朱可夫4个野战集团军为何没能突破德军顿河防线

德军占领斯大林格勒野心越来越强烈,进攻速度越来越加快,促使斯大林充分认识到德军速战速决的态势,为延缓德军攻城进度,苏军统帅部不惜用延缓时间为代价,用4个集团军反击德军两个军的进攻

斯大林格勒本名是察里津,由于斯大林的威望,城市就以他的名字重新进行了命名。起初,苏军并没有对德军占领这座以统帅命名的城市给予太多的重视,但随着德军不断地调集力量,并对斯大林格勒城形成包围之势,斯大林才感到德军的目的并不是要占领斯大林格勒,而是要对苏联的强大后方和能源基地有所企图。

为了对当面德军围城之敌形成制约,斯大林将原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组为东南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两个集团,但是,1942年8月19日,德军第6集团军向顿河方向发起了进攻,并成功分割了苏军的几个集团之间的联系,在顿河一线建立了进攻出发阵地,目标直指斯大林格勒市中心。

在这危急关头,斯大林发现原先分开的苏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不仅没有形成有效反击力量,还被德军分割围歼,如果不派出一支力量牵制德军第6集团军,处在德军优势兵力包围之中的苏军两支作战力量就要面临灭顶之灾。

斯大林格勒战役,朱可夫4个野战集团军为何没能突破德军顿河防线

基于这个考虑,斯大林迅速指派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由他亲临斯大林格勒前线,将第24、第66和近卫第1集团军三个野战集团划归朱可夫直接指挥,同时命令第4坦克集团军迅速向斯大林格勒集结,斯大林准备用这4个军来应对德军第6集团军在顿河方向的两个军,并将朱可夫领导的4个军加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以缓解苏军当面紧张局势。

苏军虽然进攻受挫,但牵制了德军主战力量,两个月后,朱可夫用连续的大反击行动击溃了德军的优势,并成功夺取顿河防线,在天王星行动和铁钳攻势影响下,德军交出了战场指挥权

为了尽快对德军顿河守敌发动攻势,斯大林在朱可夫还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几次严令出击,朱可夫8月29日刚飞到斯大林格勒前线指挥部,斯大林就要求他9月3日无论如何都要对斯大林格勒进行突击,但是,朱可夫纵然有天大本事,几大因素制约着他根本无法完成这个作战命令。

斯大林格勒战役,朱可夫4个野战集团军为何没能突破德军顿河防线

首先,苏军虽然经过一年的战斗初步形成了战场稳定局面,但苏军的指挥体系不断地在调整,仅方面军系列上就三天两头在更换,这么大的战役调动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得了的。因此,当朱可夫下令这四个军尽快参与对斯大林格勒德军进行反包围时,有些部队根本就达不到作战要求,不是兵员缺乏就是形成不了有效打击力量。

其次,朱可夫手上缺乏空中打击力量和强大的炮兵支援。为了进攻斯大林格勒,德军把手上的看家家底都亮了出来,大有此战不胜决不收兵的意味。而朱可夫手里,除了红军士兵英勇善战以外,地面进攻部队冒着德军强大的炮火和空中打击前进,人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却无法突进德军的顿河防线。

第三,斯大林用兵心急,继9月3日严令出击以后,又分别在9月5日、9月10日多次要求朱可夫对德军发起突击。但任凭朱可夫用尽全力仍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斯大林格勒战役,朱可夫4个野战集团军为何没能突破德军顿河防线

分析朱可夫指挥的这次战役反击失利原因,主要就是没有将四个野战集团形成拳头力量,致使兵力分散,加上时间仓促和准备不足,四个集团军各自为战,又没有空军和炮兵支援,结果都以失败结束。

但是,经过两个月的精心准备后,1942年11月13日,斯大林批准了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共同制定的“天王星计划”,至此,苏军全面进入反攻状态,斯大林格勒战役也以德军第6集团军的投降而宣告结束。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