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容縣一位八旬老人推廣種植“搖錢樹”,讓山區裡的貧困村變成了有名的富裕村

容縣一位八旬老人推廣種植“搖錢樹”,讓山區裡的貧困村變成了有名的富裕村

容縣一位八旬老人推廣種植“搖錢樹”,讓山區裡的貧困村變成了有名的富裕村

在容縣石頭鎮石劍村,有一位老人被當地群眾譽為終身的“林業勞模”,他就是今年已經八十一歲的老共產黨員陳有福。他當村幹部時帶領村民大力發展八角,前幾年退下來後還念念不忘指導年輕人護理好八角,讓八角林成為石劍村的 “搖錢樹”,石劍村持續成為容縣山區有名的富裕村。

容县一位八旬老人推广种植“摇钱树”,让山区里的贫困村变成了有名的富裕村

陳有福。

容县一位八旬老人推广种植“摇钱树”,让山区里的贫困村变成了有名的富裕村

大種八角,向山要錢

容县一位八旬老人推广种植“摇钱树”,让山区里的贫困村变成了有名的富裕村容县一位八旬老人推广种植“摇钱树”,让山区里的贫困村变成了有名的富裕村

石劍村人均只有4分田,但卻有10畝山。該村海拔高,氣溫低,一年四季絕大部分時間均有雨霧盤繞山中,非常適宜種植八角。過去,由於人們經濟意識淡薄,山上幾乎全是薪炭林,八角林面積少,林業經濟效益低下,村民生活困難。

容县一位八旬老人推广种植“摇钱树”,让山区里的贫困村变成了有名的富裕村

1970年晚造,陳有福所在的河頂生產隊(即現在的村民小組),由於遭受嚴重寒潮襲擊,晚稻幾乎顆粒無收,村民連吃稀粥都成問題。

有田沒有飯吃,有山沒有錢用,不少農民唉聲嘆氣,感到石劍沒希望。怎麼辦?已過而立之年的河頂生產隊隊長陳有福號召村民艱苦奮鬥,大種八角,向山要錢。

他們辦起小水電站和木器加工廠,加工木器和板材出售,掙錢解決村民們購買救濟糧和買八角苗的資金問題。生產隊還定出了奮戰10年,實現種植10萬株八角的計劃。

容县一位八旬老人推广种植“摇钱树”,让山区里的贫困村变成了有名的富裕村

同時,通過戶主會議決定,今後即使換隊長也不換計劃。為了儘快實現這一目標,從1971年開始,每年春節剛過,陳有福便帶領全隊100多勞力上山清山煉山挖坎種八角。

當時,生產隊收入有限,購買八角苗的資金有困難,陳有福通過隊幹集體研究,將隊裡最年輕、最壯實的4頭耕牛賣掉,得了2000元,買回了一萬株八角苗。為了減輕八角種植成本,陳有福還買回八角籽,由生產隊自己培育八角苗。

經過10年的努力,至1980年,河頂隊種植十萬株八角的目標全部實現,而頭幾年種下的幾萬株八角樹也陸續掛果,出售後給當時的生產隊增加了一筆可觀的收入,河頂隊農戶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八角使石劍村富起來

1980年3月,陳有福被選為大隊(即現在的村委會)副主任和農業總技術員,1984年起又先後被選為大隊主任、村委會主任,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擔任村黨支部副書記。這期間,適遇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責任山已全部落實到戶。

容县一位八旬老人推广种植“摇钱树”,让山区里的贫困村变成了有名的富裕村

陳有福擔任村領導幹部後,感到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他決定將河頂村民小組種植八角脫貧致富的經驗在全村推廣。於是,陳有福在村幹部、黨員、村民小組長會議上大講開發荒山種八角致富的意義和前景,並通過黨支部和村委會作出決定,每位村幹部、黨員、村民小組長都要帶頭種500株以上的八角。

為了樹立大家的信心,他帶領大家到河頂組參觀,當大家看到河頂組的山頭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的八角林,樹上掛滿了誘人的八角籽,村民採摘八角出售後收入大把的現金時,都堅信陳有福帶領他們種八角致富沒有錯,不少農戶紛紛開發荒山種植八角。

起初,有的農戶由於不懂科學管理,導致八角長勢慢,產量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陳有福從市、縣林業局請來專家,多次對村民進行培訓,傳授科學管理八角的技術。

他自費訂閱了《廣西日報》、《玉林日報》、《南方科技報》、《農家之友》等報刊,購買了不少科學管理八角的書籍,苦鑽八角高產技術,並將這些技術首先實踐於他自己的八角林。

確有成效後,再帶領全村400多戶的戶主到他的八角林和其他八角示範基地參觀,使大家大開眼界。

在陳有福的帶領下,石劍村幾十年栽種八角不停步。至2000年,石劍村2.3萬畝山地,有1.4萬畝種上了八角,按當時的人口,人均有八角林6畝多。

1999年至2001年,市場上八角行情很好。2001年,該村生八角總產量達175萬公斤,總收入1050萬元,人均4565元,其中收入10萬元以上的有的22戶;河頂村民小組人均八角收入8100多元,陳有福三口之家的八角收入也達到10.6萬元。

從那時起,石劍村的村民戶戶有存款,其中三分之一農戶的存款超過了10萬元。由於陳有福在當地村民中威望相當高,身體也很好,當村幹部一直當到2017年。近年,他從村幹部崗位上退下來後,仍然非常關心石劍村的八角生產,對防治八角病蟲害,矮化嫁接八角等提出建議。

目前,該村八角林面積發展到2萬多畝,八角林繼續成為石劍村的“搖錢樹”。

現在,全村買了小汽車280多輛,家家戶戶用起彩色電視機、智能手機,不少農戶還購買了空調、電腦、洗衣機、電冰箱等現代家電,山裡人真正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

玉林日報社新媒體中心 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