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百家姓——鄒

鄒姓,漢族姓氏。

鄒姓在宋《百家姓》中排第35位,最新統計,鄒姓人口約450萬,姓氏排行榜第68位,位於方姓之後,熊姓之前。

百家姓——鄒

回本溯源

一、出自姒姓

這種說法稱鄒氏為越王勾踐之後。

二、出自子姓

稱鄒氏為商紂王微子啟的後代。公元前11世紀周平公把商的周圍地區封給殷紂王庶兄微子啟,建立宋國,建都於商丘,其後三朝採食於鄒邑,其第五世孫叔梁仡以邑名“鄒”為姓。所以稱之為山東鄒氏。

三、出自曹姓

以國家的名稱作為自己的姓氏。上古時有邾婁國為狹所建,戰國時魯穆功改邾婁國為鄒國。後來鄒國被楚國所滅後有鄒氏,亦為山東鄒氏。

四、源於滿族

出自明朝末期女真鄒佳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八旗通志·列女傳》記載:滿族鄒佳氏,亦稱組佳氏,滿語為Joogiya Hala,世居鐵嶺(今遼寧鐵嶺),屬於滿族老姓之一。

百家姓——鄒

遷徙分佈

鄒氏早期主要在其發源地即今山東境內發展繁衍,至秦漢時期,他們中的有一支遷至范陽,發展成為望族。

西漢以後,范陽鄒氏逐漸南遷至河南鄒坊,成為較強的一支。漢代有鄒廷任襄陽令,在當地安家,其後裔有一支遷到雍州。

西晉有新野人鄒湛以才學知名,在朝廷做了國子祭酒、少府,其子孫有一支遷到衡州。

東晉十六國時,由於戰亂,中原士族大舉南遷,鄒氏的一部分隨之渡江,定居於今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的一些地方。

唐初,陳政、陳元父子奉命入閩開闢漳州,攜一部分鄒氏隨從同往,後在福建安家。又,唐德宗貞元末年,鄒垣因避戰亂,自今安徽遷入福建,其子孫繁衍分居於邵武等縣。

北宋有鄒異,長樂人,元佑中舉經明行修,這說明北宋時已有鄒鄒氏居於廣東。

南宋時期,有泰寧人鄒應龍任初權參加政事,他的子孫散居閩、粵,還有遷到廣西樂平的。

現在臺灣的鄒姓人及僑居新加坡等國的鄒氏華僑,主要是從廣東、福建遷去的。

當代鄒姓的人口450萬,在全國的分佈如今主要集中於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大約佔全國鄒姓總人口的38%,其次分佈於四川、廣東、福建、江蘇、重慶、吉林、貴州,七省的鄒姓又集中了37%。江西為鄒姓第一大省,大約佔全國鄒姓總人口的14%。全國形成了以贛、鄂、湘為中心的鄒姓聚集區。

百家姓——鄒

姓氏名望

古代名人

鄒忌:戰國,鄒氏家族在戰國時期有名的人物,以鼓琴遊說齊威王

鄒衍:春秋戰國,亦作騶衍,春秋戰國時齊國人,著名的思想家、陰陽家、士大夫。他學究天人,雄於辯口,號“談天衍”。創五行始終說。“深觀陰陽消息”,藉以論述天道、世運的轉移。鄒衍的著作很多,皆已散佚。《史記·卷七十四》說鄒衍著有“十餘萬言”。《漢書·藝文志第十》陰陽家著錄《鄒子》四十九篇,《鄒子終始》五十六篇,也都亡佚。

鄒靖:東漢末年,籍貫荊州長沙,東漢末年時期的北軍中侯,劉焉之校尉。

鄒天緯:唐朝,字雲祥,行重二,唐天祐襲封荊南節度使,屯兵范陽。

鄒應龍:南宋,南宋官員,字景初,泰寧城關水南街人,狀元,官至尚書、參知政事,理宗親書“南谷”兩字送他,並封他為太子少保,開國公。

鄒守益:明朝,江西安福人。明學者,字謙之,號東郭。官至南京國子祭酒。師從王守仁,強調“縝獨”、“戒懼”。著作有《東郭集》。

鄒元標:明代,東林黨首領之一,「三君」之一。

鄒炳泰:(?-1820),字仲文,江蘇無錫人,清朝大臣。乾隆三十七年進士。歷官國子監祭酒,兵部、工部尚書兼管順天府尹事,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乾隆中,援古制疏請立國學辟雍。先後督山東、江西學政。屢被貶降。嘉慶中,因林清事變罷官。嘉慶二十五年卒。

近代名人

鄒漢勳:(1805—1854),清著名學者,湖南新化人,字叔績。咸豐元年(1851年)舉人。是我國近代史上傑出的輿地學家,中國近代輿地學奠基人。

鄒雲彪:民國初年,民國初年孫中山委任福建閩西警備司令,追贈陸軍上將。

鄒鵬振:民國,民國第四十四軍中將軍長。

鄒善芳:開國少將,河南省光山縣人。曾任商丘軍分區司令員、河南省公安總隊總隊長。

現代名人

鄒市明:1981年5月18日出生於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奧運冠軍,中國男子拳擊隊48公斤級拳擊運動員。

鄒兆龍:又名倪星,1967年出生於臺灣高雄市,中國動作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