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鳳雛”龐統不死落鳳坡,蜀國會不會統一天下?

回眸百媚聲


導讀:這個題目有點意思。我先來說說鳳雛龐統,作為和臥龍諸葛亮齊名的謀士只來得及在赤壁大戰中牛刀小試了一下。在加入劉備軍團後還沒來得及施展滿身的才華就被劉璋亂箭射死。那麼假若壯志未酬的鳳雛龐統龐士元沒有死在落鳳坡,個人覺得蜀漢會勢力大增。但是蜀國是否會因龐統而一統天下,個人的觀點是可能性會提升但是不會成為決定性力量。


都說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劉備兩個都得到了也沒得到天下。因為爭奪天下最終憑藉的是人才、糧餉、平民的擁護程度、政權是否富庶等綜合力量的較量。一個人的力量不足以成為決定性的力量。

蜀漢之所以沒能取得天下第一是丟掉了荊州:關羽北伐丟失了北出宛、洛的重要通道-荊州,關羽也因此兵敗身死。劉備盡起全國之兵,沒帶諸葛亮東伐東吳。在夷陵之戰中全軍覆沒,這才有了白帝城託孤。經此一戰,蜀漢元氣大傷。劉關張都死在這段歷史當中,蜀漢人才凋敝。所以說荊州丟失到後來的夷陵之戰成為蜀漢國力的轉折點。

丟掉了荊州,蜀漢只能在諸葛亮的帶領下一次一次的北伐和平定南中。把諸葛丞相活活累死,只留下姜維支撐大局。

如果說龐統僥倖生還的話,那麼我們來看看龐統在蜀漢這段歷史當中是否會起到決定性的扭轉作用。


取西川

劉備取西川帶的是副軍師龐統龐士元。諸葛亮和關、張、趙雲等鎮守老家荊州。正是龐統被明白過來的劉璋射死,諸葛亮才帶著張飛、趙雲統率援兵進川。留下關羽一個人看家。

如果龐統不死呢?當然假若龐統不死,那麼西川也能取過來後,諸葛亮和荊州文武也得來到西川。因為以後的統治中心就在成都了嗎?龐統最佳的去向就是回荊州協助關羽鎮守。因為劉備集團即使取下西川,也只有荊州和益州一個半州之地。荊州的重要性一點都不次於益州。荊州物阜民豐,人才輩出。龐統自己就是荊州當地人,況且和江東也很熟悉。所以輔佐關羽鎮守荊州最合適。

但是我們一定要注意這一點,龐統不是諸葛亮的備份。也就是說龐統在劉備集團當中不具備諸葛亮那樣的威望。即使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也是通過火燒新野、火燒博望、赤壁大戰以及巧計安排娶孫尚香借荊州等等同甘共苦才取得了關羽、張飛劉備近臣的認可。而龐統是後加入的,和關羽本來相處就不多。所以雖然龐統確實是最合適輔佐關羽鎮守荊州的人選,但是二人之間的配合是否能達到“將相和”的默契程度就不得而知了。

個人感覺夠嗆。因為關聖人驕傲不遜,在赤壁之戰中在諸葛亮帳下立下軍令狀要擒拿曹操。最後都可以放走曹操,《三國志》中說龐統性格敦厚,是個實誠君子。這樣的性格和趙雲搭配還不錯,至於和關羽搭配感覺夠嗆能勸住關羽。

如果龐統降不住關羽,歷史就會重演。關羽北伐,丟荊州進而引發夷陵之戰。蜀漢就會走上老路。那我們假設龐統活著就沒太大的意思。那麼退一步說假設荊州在二人默契配合下沒丟,我們再看西川諸葛亮的安排。


蜀漢北伐

最好的結果是荊州還在蜀漢的手裡,南中也順利平定。劉關張都不會受打擊早死,蜀國的元氣都還在。諸葛亮也不會到處忙著平南中,六出祁山北伐累的半死。這樣經過認真策劃,按照隆中對的格局和套路就別等天下有變了。如果蜀漢國力以最佳狀態從漢中和荊州兩路北伐曹魏的話,就得安撫東吳的孫權。如何讓他放棄對荊州的執著,讓孫權放棄蜀漢順江而下假途滅虢的可能性配合蜀漢北伐曹魏也是一個重大的難點。

孫權不是傻子,江東文武也不會看不出蜀漢佔據荊州對東吳的巨大風險性。由於蜀漢在益州的特殊地理位置(如下圖所示)。蜀漢統一全國只能走兩條路,就是隆中對中


說的一路出漢中進關中平原;另外一路從荊州出宛、洛北伐。但是荊州不但可以北上還可以順江而下滅吳。因為東吳和曹魏比起來還是東吳弱一些;並且東吳依仗的長江天險在蜀漢的荊州看起來就沒有任何作用。蜀漢通過荊州把長江通道也攥到了手裡。

況且荊州有關羽和鳳雛龐統鎮守,東吳能神經大條的忽視這樣的風險配合伐魏?這又是問題,況且這個問題基本上使死衚衕;除非把荊州移交給東吳關上蜀漢東出的大門。這又是不可能的。

我們再退一步說就是東吳同意了,蜀漢和東吳攜手攻伐魏國就一定能夠成功。根據史書記載,魏國無論是土地、人口還是軍隊的野戰能力基本上都可以是孫劉兩家之和還要多。歷史上漢中之戰時,魏國在東西兩面同時開戰和劉備在漢中還僵持了好幾年。況且這次是守勢。

孫劉兩家合力進兵的結果都未可知,況且這還是假設龐統和關羽在荊州將相和並且東吳漠視自己來自蜀漢荊州的風險配合蜀漢攻伐魏國的結果。而前面這兩項究竟能否達成都是個未知數。


小結:

綜上所述,鳳雛龐統沒死的話蜀漢政權的日子會好過許多。人才、糧餉、荊州等等都會處於最佳狀態。但是究竟對蜀漢統一中原要說有什麼決定性作用,個人覺的確實夠嗆。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不能!蜀國能否統一天下和龐統之死毫無關係!統一天下豈是靠一兩個大神!

從地利方面來看:

曹操的區域原本就是當時政治經濟文化重點區域,發展潛力巨大人口眾多。加之曹操管理有方,各地都快速恢復發展。北方產馬,對軍隊發展又提供了支持。時間久了,當地民眾只知曹公是正統,漢室無人搭理。看劉備,佔有荊州大部,屬於兩面受敵,加之剛得到不久,當地民心和士族尚沒有收服。就算龐統不死,拿下巴蜀之地,整體經濟雖有農業和紡織業支撐,但人口少體量小,不可能和曹操匹敵。荊州丟失後,劉備唯一可能爭天下的資本也失去了!

從人和方面看:

小說可以虛構,歷史卻是現實!曹操的領袖魅力和馭人水平高超。兩個活生生的例子:張魯拒劉備而封庫造冊全體降曹;劉巴四處逃跑躲避劉備。二人皆能人,尤其具備政治眼光。其他還有很多例子,不多說。從民眾認同度看,明顯曹操地盤的百姓更忠心!整體管理團隊和管理體系也更完善更有效率。劉備這裡臥龍鳳雛二人皆得,卻也無能為力。不是二人沒有本事,實際是領導力問題和山頭主義,後來佔據巴蜀,也是派系林立!

從天時角度看:

劉備更沒戲!漢正值衰微將死之際,此時重興漢室的口號就是滑稽!反觀曹操,一直是討賊安天下的旗號,很容易獲得百姓理解支持!這也表現出兩人的政治水平差距!就說到這,下次問答見!(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有畫說話


我們只從《三國演義》中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不涉及正史,因為從《三國志·蜀書》中的記載看龐統本來就不是死在落鳳坡。

很多時候僅一個人的生死往往對歷史的改變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有的人物是自身屬性強大,有經天緯地之才,縱橫寰宇之能,比如歷代開天闢地之人,比如秦始皇,比如劉邦,比如李淵,比如成吉思汗,比如毛主席。如果沒有這些特定的人物,歷史的發展將會是另一種走向。

不僅是歷史,還有人類的發展進程,也得益於一些人的創造力,比如交流電的發明者尼古拉·特斯拉,比如計算機之父圖靈等等,沒有這些人很難想象現在是否還有現在的文明程度。

同時也有些人物,雖然在強度上表現的沒有那麼耀眼,但卻處在一個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位置上,這個位置人物的缺失往往會造成一連串不可挽回的後果。很顯然,當時的龐統就屬於這種人物。

劉備入川,黃忠為先鋒部隊,魏延為後軍,玄德自與劉封、關平在中軍,龐統為軍師,內有張松、法正接應。孔明總守荊州,關公拒襄陽要路,擋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陵,鎮公安。這番安排,蜀國最強盛全明星陣容全體上陣,堪稱完美。不難看出,臥龍鳳雛所處位置,無可替代,一個後方保基護業,一個前方排兵佈陣。

然而就在入川戰鬥如火如荼之時,龐統不幸中箭身亡。前方雖有黃忠魏延之力,但再無出謀劃策之人,此時劉備被困於雒城,首尾不能相顧,急需支援。而能再擔當如此重要職責的人只有軍師諸葛亮,一方面諸葛亮先令趙雲為先鋒,溯江而上火速馳援,另一方面,教張飛領兵一萬取大路殺奔巴州、雒城西面。諸葛亮隨後帶簡雍、蔣琬等起行。

原本由軍師和三個五虎上將鎮守的荊州,成了關二爺一人鎮守,文不過馬良、伊籍、向郎、糜竺之流,武僅剩糜芳、廖化、關平、周倉等人。

話說諸葛亮帶全明星陣容入川后,一路高歌猛進,勢如破竹,攻取上庸後,劉備自立漢中王。消息傳到許都,曹操聽後大怒,要起傾國之兵與劉備一決雌雄。此時司馬懿勸停,獻計對蜀吳挑撥離間,併發兵襲擊關羽,東吳趁機偷襲荊州,這便有了呂子明白衣渡江,關雲長敗走麥城,此後,荊州失守,關羽關平被孫權殺害。

張飛得知後痛哭,盛怒之下鞭笞了辦事不力的手下,結果手下被逼反,張飛睡覺時首級被手下砍掉獻給了孫權。

劉關張桃園結義,情深義厚,劉備看到二弟三弟皆因孫權而死,不顧勸阻,傾全國之兵攻擊吳國,諸葛亮只能守家,前線再無軍師,結果黃忠中箭身亡,吳國陸遜火燒蜀國八百里連營,劉備大敗而歸,一病不起,在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後駕崩。至此,蜀國元氣大傷,五虎上將僅剩趙雲和遠在西涼的馬超。

荊州失守,關羽被殺,張飛被害,劉備報仇攻吳,黃忠戰死,劉備病亡,這一連串事件的發生,導火索就是前線上落鳳坡龐統殞命,倘若諸葛亮不去前線,而是鎮守荊州,後來所有的事情都不會發生,可以說龐統的死是蜀國衰敗的直接誘因。

個人愚見,諸位海涵。



書影漫行


鳳雛不死,蜀漢統一天下的概率會比歷史要大一點,但依然不太大。

落鳳坡是三國演義的說法。如果按《三國演義》說,鳳雛龐統不死,蜀漢完全可能統一天下。因為龐統是和諸葛齊名的天下軍師(水平可能差一點)。如果龐統不死,諸葛亮不用入川,劉備直接打下西川后,有諸葛亮鎮守荊州,呂蒙肯定偷襲不進來,那麼水淹七軍後直接可能就兩路出兵把曹魏給推了。

如果按照歷史來說,當然沒有那麼樂觀。畢竟,不管龐統死不死,三國中曹魏實力最強的局面都不會改變。即使在219年蜀漢奪取漢中、關羽水淹七軍的巔峰時刻,三國實力基本上還是2:1:1。這個實力硬差距擺在這裡,不是一個名臣能夠逆轉的。

但是,如果龐統沒有死在雒城,那麼可以讓諸葛亮依舊坐鎮成都,而把龐統調到荊州,幫關羽守城。龐統本人的軍事才能當然遠勝糜芳、傅士仁之流,而且歷史上的龐統為人豁達,在東吳也有頗多人脈。有他鎮守後方,呂蒙的偷襲不會那麼容易得逞,甚至孫權未必會下定決心翻臉。這樣的話,等水淹七軍的三萬多俘虜轉換吸收完畢,關羽就算不能真逼得曹操遷都,也可退回荊州,從容整備。再堅持半年曹操就死了,那時候曹魏內部動盪,蜀漢再同時大舉,取得更大變數的希望是很可能的。


巴山夜雨涮鍋


我認為能否統一天下不能光看龐統一人之力,在三國中,蜀國的面積最小實力最弱,諸葛亮阻止劉備為關羽報仇,直接導致了劉備惱恨諸葛亮而沒有帶諸葛亮去攻打東吳,話說劉備夷陵戰敗了,白帝城託孤向諸葛亮語重心長的託付後事,但如果夷陵戰勝滅了東吳,劉備再回到西蜀,那諸葛亮今後的命運如何還真不好說呢,雖不會被殺但也很可能從此被‘’擱置‘’,如果龐統活著就能阻止劉備攻打東吳嗎?同樣不能,此時的劉備已經失去了理智,與其說是失去理智倒不如說是取下西川以後暴露出勝利者者的狂妄,劉備意欲拿下東吳實力強大後北伐曹操,因為要想滅曹操必須從南向北發兵方能取勝,出祁山只是不得已的北伐路線,此時的劉備露出了猙獰面目,已經不再是從前那個仁義之君,但是這也就註定了他失敗的命運,即使龐統跟隨劉備攻打東吳,或許沒有夷陵之敗,但畢竟已經和東吳打的兩敗俱傷,此時也無力北罰,總之要想滅曹魏必須是聯吳抗曹,既然劉備已經和東吳打的血海深仇,那即使龐統在世也沒有用,因為只要劉備北伐,那吳魏兩國就會聯合抗蜀,蜀國自然沒有勝算。


喜歡張含韻


這個問題的提出或許更多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其實問題所側重的也不是龐統的個人才能到底有多出色,而是龐統死後所引發的“蝴蝶效應”!往往一個名人的存在與否確實可能影響天下局勢的走向,話說龐統不死,蜀國真有統一天下的可能嗎?下面我從演義和正史兩個方面,和大家談談龐統之死所引發的“蝴蝶效應”。

演義視角,龐統不死,漢室或許可興

落鳳坡龐統殞命,在演義中引發了怎樣的“蝴蝶效應”呢?最關鍵一點就是因此使得劉備無奈只得調用鎮守荊州的諸葛亮入川相助。《三國演義》中寫到:

“銳氣新挫,宜堅守,以待軍師來到......你與我往荊州請軍師去。”

諸葛亮離開荊州,自此鎮守荊州的大任便落到了關羽身上。話說諸葛亮離開荊州時,還曾特意叮囑關羽,留有八字真言:“北拒曹操,東和孫權”,只可惜關羽後來並未能遵照其意,東交惡孫吳,北兵伐曹魏,以致荊州丟失,身首異處!而關羽一死又引發了劉備東征,不顧群臣勸阻,舉國之力,興兵七十五萬伐吳,夷陵一戰,被孫吳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大敗而歸,自此蜀漢再無爭奪天下的實力。

若當年龐統不死,諸葛守荊州,按隆中之策,一路從益州出秦川,一路從荊州攻宛、洛,或許興復漢室不是空想。

正史視角,龐統不死,漢室亦難興

在正史中,龐統確實也是死在隨劉備進取西川的路上。公元214年,劉備包圍雒城,龐統率眾攻城,死於亂箭之下,時年36歲,後葬於落鳳坡。但龐統之死卻並不像小說那樣引發了一連串連鎖反應。首先諸葛亮入川一事在龐統尚未陣亡時,劉備便派人去調用了,當時劉備命諸葛亮,張飛,趙雲攻白帝、江州、江陽,自己與龐統攻取雒城。話說劉備為何要將諸葛亮調過來呢?身邊不是有多謀的龐統嗎?其實諸葛亮和龐統並非一類人才,龐統擅長出謀劃策,類似於漢初的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但諸葛亮其實在這方面並不擅長,諸葛亮更善於治國安邦,類似於漢初的蕭何,當年劉備之所以調諸葛亮入川,是因為益州大局將定,他需要諸葛亮前往協助管理政事。安邦治國的大事,自然不可能全交由李嚴等益州本土之人,沒有一個親信在旁協助政務,又怎能行呢?既然劉備調諸葛入川並非因龐統之死,所以後來荊州之失也與龐統沒什麼關係。

在說劉備伐吳,其實說為關羽報仇不過是小說之言,想要拿回荊州才是劉備的真實想法,當然,當年劉備伐吳所帶兵馬也就5萬人左右,並非小說之言有75萬之眾。當時劉備的實力有限,即使跨有荊益兩州,要奪取天下也並非易事,隆中對中早就提出,蜀漢若想統一天下,在跨有荊益兩州的基礎上,還有一個重大前提,那便是“天下有變”,何為“天下有變”,即北方的曹魏發生內亂,或是吳魏大戰,蜀可乘勢進取,但這樣的機會又有多大呢?

再退一步說,龐統死後,劉備身邊出謀劃策之人仍有法正,劉巴等,龐統之死固然是劉備集團的一大損失,但所造成的影響也並非我們所想的那麼大。蜀國不能一統天下,此天意也!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龐士元不早死的話,蜀漢爭奪天下的籌碼將大大增加,但並不是說一定就能平吳滅魏。把所有希望寄託在一個人身上,這是不對的。

假設龐統不死,那麼,入川之戰勢必是由劉備龐統主導。龐統能順利解決張任的話,那麼,成都也就在眼前了。

劉備軍進展順利的話,就不需要援軍。那麼,諸葛亮自然就不需要提早入川了。諸葛亮不入川,趙雲、張飛也不需要入川了。

成都那邊,馬超來戰,以龐統的智謀,收降走投無路的馬超,問題不大。那麼,益州文有龐統、法正、劉巴、黃權等,武有黃忠、馬超、魏延等。荊州文有諸葛亮、馬良等,武有關羽、張飛、趙雲等。這樣兩線實力都很平均。即使劉備攻打漢中時,遇到曹操全明星陣容,需要調取張飛趙雲幫忙,那麼荊州還是有諸葛亮關羽鎮守。諸葛亮是外交奇才,絕對可以搞好與東吳的關係,有諸葛亮在,呂蒙陸遜也不敢打荊州的主意。

照這樣推算的話,劉備擁有二川全境和三分之一的荊州,東吳不敢攻打諸葛亮,自然也就沒有了後面的夷陵之戰了。沒有夷陵之戰,劉備的絕對實力就不會受到削弱。

那麼,劉備進位漢中王的話,要不要調諸葛亮入川呢?如果調諸葛亮入川,就該龐統來荊州,如果不調諸葛亮入川,則諸葛亮在荊州可以大顯身手,至少可保荊州不失。

那麼,有諸葛亮協調荊州和東吳的關係,劉備沒有夷陵之戰,至少可以多活幾年了。劉備可以帶領法正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魏延出隴右,諸葛亮和關羽出荊州,孫權出合肥,龐統留守荊州。劉備全盛時期,能在漢中打敗曹操,可見蜀漢實力並不比曹魏弱多少。再加上孫權派呂蒙陸遜北上,這樣,曹魏勢必陷入三線作戰。一個關羽北伐已經讓曹操出動全明星陣容了,再加上劉備的全明星和孫吳的半套明星,那麼,一個司馬懿夠用嗎?

這樣,不說一定能滅魏,至少形勢會對蜀漢好很多吧?


漁樵戲春秋


個人覺得 別說龐統不死,加上法正不死,蜀國也沒什麼機會一統天下,因為諸葛亮的隆中對已經說得很清楚了,統一天下的前提是天下有變。

而蜀國當時已經人才凋零的開始,已經沒有隆中對說的一個上將出兵荊州了,關羽是一個,但缺點太明顯,才有了大意失荊州,張飛也是一個,但也是缺點太致命,不然也不會被自己部下殺死,黃忠是一個,但年事已高。所以謀士再好,再厲害,沒有執行者也是徒勞。就像當年劉邦一統天下一樣 蕭何張良韓信缺一不可。

其二,曹魏東吳不是省油的燈,東吳至少在孫權在位的時候,蜀國是滅不了東吳的,曹魏更不用說了,前有曹氏後有司馬氏,只有在兩個集團內鬥的時候才有機會,但蜀漢那個時候,已經是姜維時代,姜維也是無法改變。

所以,歷史的潮流有時候會因一個人改變,但很多時候一個人也會無力迴天。


肥仔米99199


這個不好說呢!蜀國在三國演義裡被看做正統,也是主要角色,羅貫中也是擁劉諷曹的,對於蜀國內部也是存在分歧的,畢竟劉備帶著這幫兄弟侵佔了四川那塊地方,但是作為外來人員就得要尊重當地的各大氏族,作為封建社會,對於這些氏族的支持是很重要的,所以剛剛入川的時候,地位鞏固不了,就得認慫,等待強大了再另當別論!劉備擁有很多能人異士,卻沒有把他們用好,像李嚴,劉巴,龐統,法正,諸葛亮這四個人都是超級謀士,但是真正發揮出來功效的人只有諸葛亮,而最終也未能帶著蜀國站在權力頂端!

劉備擁有這麼多超級謀士,卻不能夠知人善用,不能夠知曉他們的優點與缺點,畢竟都是人,都存在弊端,以至於劉巴,龐統,法正都早逝,這裡要說的就是鳳雛龐統。三國演義裡鳳雛這個角色出場不多,都知道一句話,臥龍,鳳雛得其一便可以得天下!鳳雛第一次比較成功的一面展現在赤壁之戰,他勸曹操把戰船都鏈接起來,這樣船上就如履平地,對於北方軍隊來說就不會被搖曳所害怕!也為了諸葛亮和周公瑾火攻曹操埋下了一個大雷,曹操雖然喜歡他的這個主意,無奈也是看走眼了,竟然以貌取人,龐統長得實在太磕磣了,以至於曹操這樣愛才如命的人,對他都不感興趣,無奈,他又去投靠孫權,沒想到孫權也跟曹操一樣,對於這樣其醜無比的人實在不能信任,這龐統究竟長啥樣啊!竟能夠讓英雄和姦雄都有罅隙!無奈之下,在諸葛亮這個老同學推薦之下去投劉備!誰成想成大事的人都是一樣的鼠目寸光,對龐統仍舊看不上,被下放到地方做縣令,這龐統這個傷心啊,這父母沒有給自己一個好皮囊,以至於這麼被瞧不起!直到,張飛,諸葛亮的推薦,才得到重用,那麼對於龐統來說,他急於想證明自己,想去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而他卻在奪取西川時中箭而亡!

倘若他不死的話,他可以跟賈詡有的一拼,就拿他獻給劉備上中下三個計策時候,就足夠看出來他帶兵打仗的能力!可以說比諸葛亮要厲害許多,諸葛亮是一個丞相的材料,而對於軍事,他很厲害,但不是超級厲害那種!假設龐統不死,那麼讓他去關羽那裡,幫著關羽護著荊州,荊州這個戰略要地的丟失使得諸葛亮隆中對失去了一個很大支點,對於後期一統天下有很大的弊端!所以倘若龐統能夠助關羽守的助荊州,那麼攻佔長安指日可待!拿下江東也不在話下,畢竟江東也是缺乏能征善戰之人!


可樂男孩



一統天下不可能,因為我們都知道,演義在大方向上還是尊重正史的。

那麼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在三國演義這個世界裡,如果龐統沒死,會怎麼樣。我的觀點,蜀國仍將會是三國之中最弱一國,龐統戲份會加大,這樣的話原有的諸葛亮一人獨佔半本三國的情況可能會被輕微改變,不過放心,他不會威脅到臥龍的地位,因為諸葛亮除了“多智而近妖”,最重要的一點,他是被羅貫中作為忠君愛國的典型和道德的至高點書寫的,是“高大全”式的人物,而龐統遠不夠這個標準。

我們設想落鳳坡鳳雛撿回一條鳥命,接下來的發展有可能是這樣:

入蜀之戰:劉備在落鳳坡潰退,有龐統在旁得以減少損失,勉力支撐,待諸葛亮張飛兩路軍入川開始全線反擊,輕取西川全境。

漢中攻防戰:此役龐統註定不會有大作為,因為諸葛亮已經運籌帷幄,最多也就錦上添花像黃忠奪天蕩,張飛取瓦口一樣,多一回半回的演義故事,對整個戰局影響不大。

荊州之戰:這裡,我想說,龐統如果健在,幾乎是一定會被派往荊州協助關羽,當然因為只是協助,也一定不會被關羽所重視,關羽的資歷,威信,當然還有長相都遠勝龐統,劉備軍副總參謀長的職位在荊州也不過空頭銜一個,這些隱患很可能會造成----龐軍師識破了呂蒙和陸遜的雙簧,但由於關羽的自傲,而不被重視,走麥城的悲劇仍將上演,如果運氣再不好點,很可能會步陳宮的後塵(被執,大罵關羽不用己言,就義,陳宮是罵呂布)。

夷陵之戰:夷陵之戰是蜀國的國運之戰,如果龐統在荊州僥倖存活,只要他和諸葛亮有一人隨軍出戰,東吳都岌岌可危(不要說馬良之輩,白眉老兒照陸遜畢竟稍遜一籌)。但前提是劉備對龐統夠信任,我們知道聯營七百里曾有蜀軍人士反對,劉備當時大怒,說老子征戰沙場幾十年到頭來還用你們教我打仗麼,嚇的其他軍事委員會成員屁都沒敢再放一個。劉備對龐統,一開始那是不很喜歡的,因為龐統長的醜,就只給他當個耒陽縣令,後來加上諸葛亮,魯肅等人的正面的和側面的影響才得以當上劉備副軍師,但是劉備對他信任有多少呢?經過入川時自己優柔寡斷的教訓,也許會聽龐統兩句,但大仇當前,誰會保證皇叔還能在殺紅了眼的情況下明辨是非,不鑄成大錯呢?我認為,夷陵大敗,若有龐統,蜀軍當能度過難關,甚至反敗為勝都有可能,但吞併東吳顯是不太現實,江東人傑地靈,子弟無懼於天下,不會輕易遭滅頂之災,最多割地求和,徐圖再起。

之後的戰爭,鳳雛也不會起到多大作用,我們談演義,而他在演義裡,最多就是靈光一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