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喜新厭舊家失和,花心濫情終喪命:明代上海“因妒殺夫案”細陳

明代浙江湖州府烏程縣有位名叫趙仁的讀書人,監生出身,曾出任廣東仁化縣縣丞,由於年老無子,後來告歸鄉野。他有一女名喚瓊娘,招張仲上門入贅為婿,以圖給自己養老送終。殊不知張仲此人多行不義,心性無常,輕視岳父母,忽略趙瓊娘。趙仁見此,本想將張仲逐出家門,讓女兒改人再贅,無奈瓊娘不肯:“古語有云‘忠臣不事二主,烈女豈事二夫’,張仲雖然不義,可當時失察,既與他拜堂成親,終身如何再改?還望爹孃打消此念,莫要引人非議。”趙仁聽女兒這麼說,只好作罷。

幾年過去,張仲考取進士,觀政刑科(明代士子進士及第後並不立即授官,而是被派遣至六部九卿等衙門實習政事),不久選任到南直隸廣德(今安徽宣城廣德)為官。經此際遇,張仲便開始思謀把妻子瓊娘換掉,正巧路過陽關地界,窺見青樓上有位叫楊媚孃的風塵女子,姿色容貌冠絕,美貌極佳,且長於詞章,妙於歌舞。因此他通過媒人,不惜花費百兩銀子,把楊媚娘納為二房。

喜新厭舊家失和,花心濫情終喪命:明代上海“因妒殺夫案”細陳

從此張仲自是朝歌暮飲,極盡歡樂,將原配妻子瓊娘丟在一旁,獨守空房。離開荊楚之地,又到越州,遇見唐氏豔質猶奇,張仲頓時又起了換老婆的念頭,私行媒妁,與唐氏共效鸞鳳之歡。唐氏最初以為張仲的情況是轉房(丈夫死後,寡婦改嫁亡夫的親屬,如兄死,弟收寡嫂為妻;弟亡,兄納弟媳為婦,均稱轉房),家中妻子是亡親的遺孀,兩人沒有什麼感情,只是出於習俗婚例的不得已。沒曾想來到張家,發現張仲竟然已有兩房。唐氏見禮後,因此終日啼哭。

張仲備好行妝,將三個老婆都帶著赴任,一路行舟,三妻同船,他只與楊媚娘交歡,趙氏、唐氏都被晾在一邊。到了廣德任所,張仲奪了瓊孃的金冠霞帔,給楊媚娘穿戴,終日與楊氏酣歌樂飲,並強令趙氏、唐氏兩人遞盞傳杯,稍有不順,二人輕則長跪階庭,重則鞭撻於院前。更可恨的是,張仲爛醉之後,命趙氏、唐氏進入偏房,封了房門,然後再與楊氏就寢。每天日上三竿,兩人云雨未收,以致地方政事荒廢,酷政偏多。廣德無辜而受害的百姓,不計其數;暴惡而攀附的,何止百千。

喜新厭舊家失和,花心濫情終喪命:明代上海“因妒殺夫案”細陳

後有徐巡撫考察廣德,得知張仲貪酷,便欲行參劾。無奈張仲善於夤緣巴結,多番賄賂,反而從七品知縣升為松江府同知。到任後,趙氏、唐氏所吃的都是蔬菜粗食,所穿的均是破布爛衣;而楊氏媚娘穿的滿身綺羅,吃的美酒佳餚。楊氏生下兩個兒子後,愈加兇悍跋扈,經常凌辱趙氏、唐氏。家中又有婢女菊花、伍一嫂等人,皆是張仲私養玩弄。張仲到任一年,楊氏常行家法,趙氏、唐氏與兩個婢女飽受欺凌,因此四人對天盟誓,合力同心,圖謀殺楊雪怨。計議雖定,然一時無機可乘。

某天,彭士奇與張仲有同年之誼,過府拜謁,張仲留飲。後又逢同僚袁通判邀請飲酒,張仲宴後回府將趙氏等人好一番跪打,才進臥房醉睡。四人候至三更時分,趙氏拿一鐵棒,伍一嫂、唐氏執刀,菊花執斧,四人徑直來到張仲床前。趙氏向張仲頭上打去,張仲當即暈死,唐氏用刀砍其頭,菊花以斧砍其臂,伍一嫂用刀遍身爛劃,張仲頃刻死於非命。四人進入內堂,欲殺楊氏母子。忽然風動,不想外邊僚屬官員帶兵入衙,見到四人各執利器,官兵立刻將四婦擒捉收監,楊氏母子因而得以倖免。次日,松江鄭知府一番審問,具報押送上級。

喜新厭舊家失和,花心濫情終喪命:明代上海“因妒殺夫案”細陳

兵備道、按察副使許大人審問趙氏,趙氏自稱“父居薄宦,嚴謹清閨”,本想招納良配,託張仲養老送終,怎奈旅邊花柳,恣意戀情;室內糟糠,了無掛意。許副使認為其情可憫,然若不按律嚴懲,則“兩浙為無倫之國,五刑為無用之條”,因此趙氏、唐氏擬處凌遲,婢女菊花、伍一嫂斬首,以儆效尤。

------------------

此案譯自《律條公案》中【妒殺親夫】一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