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雲南澄江:創新“家門口”就業模式是咋回事

為保護撫仙湖,雲南澄江縣實施了5.8萬畝壩區耕地流轉和一次性環湖2.2萬人生態移民搬遷、一次性15.17萬畝森林撫仙湖建設工作,因土地流轉和生態移民搬遷,造成了大量的群眾失業,就業難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部分群眾由於年齡偏大外出難就業或家有老小需照料無法外出務工。為切實解決好群眾難題,澄江縣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把解決群眾就業難作為調查研究和整改落實的工作重點,積極加大探索力度,以龍街街道萬海社區(萬海社區共涉及生態搬遷群眾1221戶,4043人,流轉耕地4260.7畝)為試點,探索新型“居家式”就業模式,引進企業落戶社區,幫助群眾由“務農”向“務工”轉變,使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工作,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增收。

雲南澄江:創新“家門口”就業模式是咋回事

在縣委與街道黨工委的大力支持幫助下,萬海社區黨總支部於2019年7月成功引進一家毛絨玩具加工企業,駐地萬海社區大河埂村,以大河埂村民投工建設的客事房作為毛絨玩具廠的廠房。工廠於2019年8月投入運行,工人主要負責毛絨玩具的裁剪、縫製等工作。

雲南澄江:創新“家門口”就業模式是咋回事

“起初,村民是非常反對將新建成的客事房租給工廠使用的,大夥都說,好不容易新建了客事房怎麼能租給別人開辦工廠呢,還說支部書記不是一個稱職的‘好家長’。”支部書記管開雲說。

但隨著工廠帶來的就業崗位,讓群眾就近便能務工,而且收入也增加了,群眾的觀念就有了極大轉變。如今,工廠工人熱情高漲的上下班,他們說:“在這裡上班不僅方便回家照顧家庭,收入可觀,還提供餐食,結束了以前臉朝黃土背朝天賺不到錢的田間工作,變成了在家門口上班領工資的上班族”。

雲南澄江:創新“家門口”就業模式是咋回事

目前工廠有工人70多名,都是不能出遠門打工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名,人均月收入在2500元以上。企業的引進不僅使村民的腰包鼓了,生活改善了,還增加了集體收入。

來源:山水澂江 供稿:澄江縣委組織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