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虹橋街道聚焦重點,著力“人員排摸、宣傳告知、管理服務”

市政府新聞辦今天下午2點舉行發佈會,介紹上海疫情防控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虹橋街道作為境外人士相對聚集、國際化程度較高的街道,是怎樣做好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的?

虹桥街道聚焦重点,着力“人员排摸、宣传告知、管理服务”

長寧區虹橋街道黨工委書記胡煜昂表示,長寧區虹橋街道轄區內的常住境外人士約有2.6萬。其中,古北地區居住有1.6萬,佔比高達51%,他們來自近50個國家和地區,主要是日本、韓國、中國的港澳臺,以及歐美等,因此也被稱為“小小聯合國”。這些境外人士的主要特點是“來滬工作比例高、舉家來滬比例高、租賃居住比例高”

針對境外人員聚集的特點,在市、區“規定動作”的基礎上,虹橋街道聚焦重點,著力在“人員排摸、宣傳告知、管理服務”三個方面下功夫,全力做好境外來滬返滬居民的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全覆蓋、地毯式做好信息排摸,確保底數清。工作中,我們對排摸對象分區,是重點地區,還是其他地區?對排摸方法分類,在居委會、物業“一戶一檔”的基礎上,既充分用好大數據推送信息,又主動發揮小區群防群治、來滬人員登記、門崗詢問等查疑補漏作用。同時,藉助科大訊飛外呼系統、在線翻譯app、外語翻譯機等

智能化手段加強溝通效率。通過“老辦法”+“新科技”,實現人員精準排摸。

二是多渠道、多語種開展宣傳告知,確保信息暢。我們在小區設置了一個用四國語言編寫的公眾防疫宣傳欄;向每戶居民發放一張四國語言的“融情卡”,簡潔明瞭地告知返滬居民應該主動配合登記,做好相應的健康管理,並附上屬地居委會和物業的聯繫電話。同時,為納入健康管理的境外居民製作一張自我健康管理小貼士,指導其做到分餐分食、勤通風、自測體溫等七項健康管理要求。通過廣泛宣傳,讓境外居民及時瞭解了防疫要求和注意事項,也讓境外居民更加關心社區、關注社區、主動登記,辦理出入證,自覺守好小區門、樓道門、自家門“三扇門”。

三是精細化實施疫情防控,確保措施實。工作中,我們一方面嚴格實行小區疫情防控管理,嚴格實施“一測體溫,二看出入證,三要詢問,四作登記”的制度,

另一方面,對排摸出的來自或途徑重點地區的外籍居民認真落實14天居家隔離觀察措施,併發放外語版新冠肺炎居家隔離小貼士,幫助其更好地瞭解居家隔離要求,切實做到境內境外居民一視同仁,既不提高也不降低防控標準,讓小區安全,讓群眾安心

事實上,虹橋街道針對“國際化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既有剛性的管理一面,也有柔性的服務一面。這裡,我以已經積累了二十餘年國際社區管理探索經驗的榮華居民區為例,他們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主動對接需求,做好境外人士服務。榮華居民區不僅為居家隔離的境外人士提供服務,還面向所有境外居民開通需求調研二維碼,根據收集到的需求,提供生活用品購買、健康宣教、在線課程、相關政策諮詢等服務清單,為境外居民開展無接觸式服務,切實做到隔離病毒不隔離愛。

二是積極聯繫涉外社群,發揮自治共治作用。該社區發動外籍熱心居民積極投身小區防疫工作,通過本國商會群、同鄉群等平臺主動宣傳本市的防疫規定,幫助鄰居分清官方消息和網絡謠傳,穩定其情緒。街道也主動幫助,聯繫轄區內部分外企商會社團,廣泛宣傳疫情防控。通過這些商會組織,呼籲外籍居民主動配合屬地的信息登記,開展居家隔離。通過這樣的“老外”幫“老外”的模式,極大地減少了因語言不通、國情不同導致的不理解、不配合。

我們認為,開展疫情防控宣傳動員既是防疫工作的著力點,也是現階段社區治理的增長點,為我們下一步的社區治理工作提供更多群眾基礎。社區與居民包括境外居民的感情就是凝聚力,通過這次疫情防控建立起的情感紐帶既是本次阻擊疫情的助力點,也是未來社區治理的關鍵點,為下一步的治理工作提供更多信任與支持。

虹桥街道聚焦重点,着力“人员排摸、宣传告知、管理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