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诗人壮志难酬,被逼归隐。将满腔豪情归于诗中,留下千古诗篇

在古代诗歌文化中,“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诗中最容易提及的话题。他们在诗中肆意抒发自己心中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表达内心渴望能得遇明君、挥洒才能,功成名就的愿望!也正是有这种人生经历他们才能写出流传千古诗句。比如流传千古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诗人壮志难酬,被逼归隐。将满腔豪情归于诗中,留下千古诗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写于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之时。诗人一生致力于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奈何这与当时的“亲和派”相悖,于是遭到排斥打击,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写下这首诗。

诗人壮志难酬,被逼归隐。将满腔豪情归于诗中,留下千古诗篇

诗人-辛弃疾

辛弃疾的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而他的英雄的豪壮与绝望交织纽结,大起大落,反差强烈,更形成瀑布般的冲击力量。

诗人壮志难酬,被逼归隐。将满腔豪情归于诗中,留下千古诗篇

诗歌文化-渴望收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由得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一个少年成名,才华横溢的天才却因被排斥而不得离开官场,使自己收复家国天下的大志难以实现,流落荒野。岂不可悲、可叹。

从开头起,一路写想象中练兵、杀敌的场景与气氛,痛快淋漓,雄壮无比。但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之后,突然接上末句“可怜白发生”,点出那一切都是徒然的梦想,事实是白发无情,壮志成空,犹如一瓢冰水泼在猛火上,令人不由得惊栗震动。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诗人壮志难酬,被逼归隐。将满腔豪情归于诗中,留下千古诗篇

赢得生前身后名

“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这是一场反击战。那将军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当为“壮”也。

奈何一切都是一场醉梦而已,“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在“梦”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


诗人壮志难酬,被逼归隐。将满腔豪情归于诗中,留下千古诗篇

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

诗人壮志难酬,被逼归隐。将满腔豪情归于诗中,留下千古诗篇

可怜白发生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道出了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将相王侯的梦想与不甘。这绝不是只讲究文学形式、无病呻吟的诗人可以写出的东西。诗文化中正是有了这样真实的人生感悟,才能传扬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