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北京知產法院:網上立案申請數量同比增長15%

疫情期間,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實行“非現場”立案,通過網上立案、郵寄立案、電話諮詢等方式,保障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其中,網上立案申請數量同比增長15%。

3月5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首次線上舉行“疫情防控期間‘非現場’立案新聞發佈會”。

據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立案庭法官李青介紹說,疫情發生以來,該院發揮網絡便捷性的獨特優勢,立案申請數量明顯增加。

數據顯示,2月3日至2月28日,該院共受理網上立案申請207件,審核通過並正式立案170件,其中商標行政案件161件、專利行政案件8件、民事案件1件。網上立案申請數量同比增長15%。

該院立案庭庭長儀軍介紹說,知識產權案件本身比較複雜,結合案件可能存在的涉外、涉港澳臺因素以及共同訴訟等問題,許多案件的立案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很難給出“一刀切”的簡單標準、籠統回覆。

涉外、涉港澳臺當事人在專利和商標授權確權案件中,僅缺少公證認證手續而其他起訴材料齊備的,可先行辦理預登記,並在三個月內補充遞交。

談及涉外、涉港澳臺知識產權行政案件預登記材料補齊問題時,該院立案庭法官李輝介紹說,這類案件由於涉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公證認證問題,情況各異,無法逐個國家分別說明具體要求,同時還受起訴期限和提交公證認證手續期限的限制,因此特別需要律師和專利代理師及時與當事人溝通,督促、協助當事人辦理。

李輝指出,法院在拿到涉外、涉港澳臺辦理好的公證認證材料後,務必先行梳理、判斷並與當事人進行必要的溝通,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於順利立案。

今年1至2月,涉外、涉港澳臺案件有410多件提交了預登記。經過審核通過的預登記案件,法院會以短信、電話等方式,明確告知當事人補交公證認證手續的截止時間。若疫情防控持續,現場立案沒有恢復,可將公證、認證材料在到期日前郵寄給該院立案庭,法院收到材料後,通過電話方式與當事人溝通並審查相關資質,以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