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父亲得了艾滋病,他一起生活的孩子容易感染吗?

309886125


父亲有艾滋病,和孩子一起生活,在这种密切的亲子关系中,孩子暴露在艾滋病毒环境的机会更多,相对来说更容易感染。

艾滋病的父亲不但是个患者,还是家庭的顶梁柱,孩子不能缺失父亲的教育和关怀,不得不要面临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的状况,必然可能给孩子带来威胁。

不过,在现实中种传染的例子非常罕见。为什么罕见呢,因为还是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发生传染的情况,可能跟家庭成员之间的密切程度、风俗习惯、知识素养,甚至跟贫困程度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有的人看了这话可能不高兴了:怎么还跟知识素养有关系?因为,对于有些艾滋病感染者来说,本身没有多少文化知识,并不能深刻认识到这个疾病的传播途径,没有管好自己体液和血液的概念,甚至还动不动对小孩进行家暴,那么,这种情况下孩子就有可能在各种创伤发生的情况下,通过血液途径感染。

龙大夫曾经管理过很多艾滋病感染者,有些人是配偶和孩子的,其中就有单阳家庭(夫妻一方有艾滋病,另一方没有)。在管理过程中发现,对,艾滋病感染者及家庭的科普教育非常重要的。

我们都知道,家庭成员之间,普通的生活接触,在没有血液暴露和伤口直接接触的情况下,是不会传染的。这要求感染者管理好个人的生活用品,以及处理好皮肤破损等情况,将排泄艾滋病毒在环境中的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

降低传染性的根本,是降低血液和体液中的艾滋病毒核酸(HIVRNA)。艾滋病感染者通过规律、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后,一般都能达到这个目的。在治疗过程中,积极按照规定进行复查,当血液中艾滋病毒核酸持续检测不到,基本上不具有通过性生活和普通生活接触感染的可能。


龙大夫的肝病课堂


我是专业做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我来回答一下。

如果是没有意外情况下,与艾滋病感染者一起生活的孩子是不容易被感染的,但也是存在感染风险。艾滋病是一种破坏人的免疫系统的疾病,潜伏期可到几年至几十年不等、尚无特效药可治、死亡率接近百分之百,社会危害较大。

但目前艾滋病处于可控可防状态,其三种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当然,与儿子一起正常生活,性传播及母婴传播途径根本不存在,故其传播途径相对较窄,虽然其传播可能性不大,但仍需注意其发生感染,以防万一。故需要我们了解日常生活中那些行为生活方式会或者不会感染艾滋病?

首先,一般的接触和肢体碰撞是不会感染的;又如简单地共同进餐、握手、说话、共用厕所等也不回导致感染;当然人们所担心的蚊虫叮咬也不会引起感染;也有人担心打喷嚏之类行为会使HIV病毒像其他病毒一样通过呼吸道而被感染,这担心是无意义的,因为HIV病毒在体外存活能力差,故不会被感染。

但是,生活中难免会咯咯碰碰,一个不小心难免会出现受伤流血事件,进而通过血液途径进行传播。如若患者出现口腔溃疡、嘴唇裂开等应尽量避免与孩子同桌吃饭等,同时不应与患者共同使用指甲剪、牙刷、剃须刀等,以免发生传染。

如若不幸感染HIV病毒,应调整心态,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做好各种生活防护,避免与一起生活的孩子发生感染。

我是在疾控中心专业做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所以有关于艾滋病的相关问题都可以关注私信咨询哦,谢谢。


波波医生说健康


如果纯粹从答题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回答,题目问的是和HIV感染者一起生活,孩子是否容易感染,这个答案可以很明确---和HIV感染者在一起生活,不容易感染HIV。

看了前面的回答,包括一起一些类似问题,很多人都说虽然HIV传播途径就是血液和性途径,一起生活起居并不存在感染途径,但是在一起生活,密切接触,还是难以避免磕磕碰碰,所以问到是否愿意和感染者一起学习工作生活,很多人是还是但是有感染风险而不愿意。这一点我们是可以理解的,比较艾滋病还不能治愈,又背负着很多歧视的眼光,根据调查在所有疾病中,艾滋病一直稳居歧视排行榜第一。

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版说到丙肝的传播方式提到“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也是潜在传播丙肝病毒的经血传播方式。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对乙肝传播也有类似描述,但是表示生活接触和同一办公室工作,同住一个宿舍不会,共用厕所不会感染。但是同样2015年颁布的艾滋病诊疗指南,并没有提到过剃须刀和共用牙刷可能是感染途径,而是说了“同吃同饮的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我们不知道这样的表述差异,是以往专家认为确实存在不同,还是只是不同专家的不同表述方式而已。

从真实世界来看,确实乙肝和丙肝存在更多传播途径不明的感染者,尤其是家庭成员存在感染者,而在排除性接触途径后,仍有其他阴性家庭成员转阳,所以推测存在共用剃须刀和牙刷感染或者其他密切接触感染的可能性。但是HIV却没有这样的案例,至少没有确切的报道证实存在这种途径(也许有报道而笔者孤陋寡闻没有看到,希望大家提供信息补充)。

最后,我个人观点认为,和HIV感染者共同生活很难被感染,但是要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东西。长辈照顾孩子,避免咀嚼食物后再喂孩子尤其是婴幼儿。从我们看到的感染者家庭来看,家庭成员对HIV感染者的照顾都是一如既往的,亲情可以战胜对疾病的恐惧,反过来,如果是自己孩子感染了,父母和爷爷奶奶都很少担心自己安危,而是把照顾患者房子第一位,但是医护人员要告知必要的防护知识。

本人观点不代表所就职单位或所属任何协会、系统观点,不代表所发表平台的观点。


感染科李侗曾


父亲如果是艾滋病毒(HIV)阳性,在一起生活,孩子不容易感染,但确实有被感染的例子。

通常孩子感染HIV是因为母亲为HIV阳性,在怀孕期间或生产期间传染给孩子的,父亲传染给孩子的情况很罕见,2018年9月《艾滋病研究和人类逆转录病毒》杂志报道了一例。

这一例发生在葡萄牙,孩子的母亲是HIV阴性,孩子生下来自然是HIV阴性,但是当孩子4岁的时候被诊断为HIV阳性,有关部门马上展开犯罪调查,因为怀疑这是一起性虐待儿童案件。

这样就必须搞清楚孩子是怎么样被感染的。

孩子于2009年出生,他出生后不久,其父被诊断为HIV阳性,同时患有梅毒和水痘,正在接受治疗,全是有流液体的大水泡。

研究人员分别从父子身上采样,对其HIV毒株进行基因分析,得出结果父亲先感染HIV,然后在孩子出生后传染给孩子,估计是因为接触了父亲身上水泡里的病毒,感染HIV初期病毒浓度很高,感染性很强。

在此之间,也有个少数几例相似的病例报道。

这种父子之间的感染很罕见,只要不接触父亲的血液和体液,就不会有问题。如果父亲服用抗病毒药物的话,体内病毒滴度很低,也不会被传染,


京虎子


艾滋病是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的,但艾滋病人还是应该积极治疗,力争让CD4淋巴细胞保持在400以上。如果不接受治疗或者按时服药,疾病进展,失去免疫力,就很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等。再加上大部分感染需要用很多抗生素,和多次住院,所携带的细菌很多是耐药菌。到那个时候即便艾滋病毒不传染,身上也会有很多其他病原体,其中难免就有存在传染性的。这些病原体如果存在于患者呼吸道、消化道和体表上,就可能传染给孩子。


长青医生


艾滋病的传播条件比较苛刻,只要注意好防范,艾滋病是不容易被传染的!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所以艾滋病的可怕不是由于它病毒本身带有致命的物质,而是它能破坏我们的免疫系统,使我们对外界的防御力下降,甚至近似消失,如果免疫系统崩溃的话,那么人体就会容易被这些细菌、病毒击溃的。平时很多人遇到艾滋病患者都是像见到猛虎一样,都是一种能不接触就不接触的态度,因为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这也是很正常的心理,毕竟艾滋病是非常可怕的,但是其实我们不必如此紧张的,因为艾滋病虽然可怕,但是艾滋病病毒是很脆弱的,在常温下存活时间很短,所以艾滋病的传染不是那么的普遍的。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其中主要是途径是性传播和血液传播,但是一般的接触是不会传播的,肢体的相碰之类的都不会传染的,比如共同进餐、握手、说话、共用马桶,这些都是不会传染的,还有甚至蚊虫的叮咬都是不会传染的,因为病毒在蚊子的体内已经被杀死了,或者被处理掉了。很多人担心唾沫有病毒的,其实病毒是只能长时间存在血液和体液之中,唾液很少会有的,就算有,艾滋病病毒会很快死亡的,就算像是有位艾滋病患者对着你打喷嚏,如果病毒可能随着唾沫会进去到你的身体中,它也和乙肝病毒一样,进入消化道后就会被消化道内的蛋白酶所破坏,所以和艾滋病患者交谈等,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
一个人之所以被感染是因为,艾滋病病毒是从患者身上的血液或者体液直接进入到你的血液或者是体液的,比如输血时,输入的血液带有艾滋病病毒或者是针头带有艾滋病病毒,或者是同用一个剃须刀这样都可能传染艾滋病的,因为剃须刀会损伤表皮的,而表皮的病毒就可能从剃须刀传到另个人的表皮血液之中,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防范好这些。


带伞鱼


一般都不会传染给孩子。但还是要了解和注意以下几点。

一、父亲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毒活跃度,降低传染力。

二、避免过于亲密的举动,都是不会传染的。其易于传播的方式就是体液的密切接触,如下图。

三、虽然日常生活接触是不容易传染的,但家庭生活中,因为要长期生活在一起,尽量应该个人物品单独管理,以确保安全。

四、如有高危行为,如:孩子有伤口密切接触体液应及早做好预防措施,口服药物预防病毒传染。


玖零後徐医生



扁鹊兄弟的小信徒


目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性传播: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特别是男性同性恋传播可能性更大。

(2)母婴传播:母婴传播也称围产期传播,即感染了HIV的母亲在产前、临产进程中及产后不久将HIV感染给了胎儿或婴儿。可通过胎盘,或临产时通过产道,也可通过哺乳感染。 儿童艾滋病感染者的绝大多数是通过艾滋病毒经母-婴传播感染的。

(3)血液传播:通过输血或公用注射器传播,目前这种传播方式越来越少。



传播艾滋病的最主要的传染物包括: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等中含有大量HIV,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泪水、唾液、汗液、尿、粪便等在不混有血液和炎症渗出液的情况下含病毒很少,一般不具有传染性。

那些情况不会传染艾滋病呢?

HIV不能通过空气、一般的社交接触或公共设施传播,与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HIV。如握手、拥抱、吃饭这些行为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同时,与艾滋病患者共用马桶、电话机、餐饮用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这些也一样不会传染。同样,艾滋病也不会通过蚊子、小猫、小狗等动物传播。




因此,父亲感染艾滋病后,和他一起生活的小孩感染可能性较小。


小小柳叶刀


艾滋病的传播主要通过血液、性关系、以及母婴等方式传播,单纯的生活在一起通常情况下是不会被传染的。因为我们的皮肤是防止病毒和细菌入侵的天然屏障,即便是接触到艾滋病病毒,只要皮肤上没有伤口或者是破损,在接触到这些污染物后按照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受到传染的几率几乎为零。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艾滋病患者身上出现了伤口,比如手指划破了、流血了,需要戴一些橡胶手套,避免血液沾染到家中物品,而且患者的分泌物,包括被分泌物和血液濡染了的物品,都要做消毒处理。最好也不好和患者共用牙刷、毛巾等洗漱用品。家中有人感冒时,避免和艾滋病患者接触。如果家属不放心,可以做一个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及早清楚自己是否已经感染。

患艾滋病不是最可怕的,最令人难过的是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恐惧和疏离,这种心理上的压力也不利于艾滋病患者的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