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写给学生:我们为什么要有敬畏之心?

梁晓声说:“人活着,需要一点敬畏。”

同学们,你可曾经抬头望天空云卷云舒,看高山巍然屹立,自愧人类的渺小?你可曾经低头探大地万物生长,看江河川流不息,自愧生命的短暂?

面对自然、生命和规则,你可曾怀有敬畏之心?


1


“树木是大地写在天空的诗。我们将其砍伐造纸,以在上面记下自己的无知弱智。”

——纪伯伦《沙与沫》


人类赖以生存的每一口空气、每一滴清泉、每一份食物,每一件衣服,都得益于大自然。法国作家雨果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你善待大自然,她就是善良的母亲,给予你阳光雨露,你违背大自然,她就是残忍的屠夫,带给你天灾人祸。

很显然,坚信人定胜天的人类忘了这句话。

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100年来,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坏,森林减少导致土壤流失、水灾频繁、全球变暖、物种消失;工业废水的排放、化学肥料的滥用、垃圾的任意倾倒使河流变成阴沟,湖泊变成污水地;淤泥、污水、工业垃圾和化工废物等被直接排入了海洋,海洋资源遭严重破坏和污染。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不得不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

防控疫情 法治同行 |写给学生:我们为什么要有敬畏之心?

同学们,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应该做的努力。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对自然常存敬畏之心,因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请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是自然的孩子,我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2


“要是没有兔子和鹧鸪,一个田野还成什么田野呢?”

——梭罗《瓦尔登湖》


当我们对生命失去了敬畏,灾难就来了。

黑格尔曾说:人类从历史中所得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吸取历史教训。”

2003年春天,不为人所知的病毒SARS经果子狸进入人类的身体,17年后,由食用蝙蝠所带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又一次让我们付出沉痛的代价。

也不知道是谁脑补出猴脑能益智补脑、虎骨能强筋健骨、穿山甲能通经活络的谬论,其实这些野生动物在营养价值上和家禽家畜无异,还存在着携带病毒的危险。要知道,鼠疫、埃博拉、MERS病毒的爆发最初都是野生动物带给人类的!

人类自诩万物之灵,可真正让人类不同于其他生命的,不是学会使用工具,不是进入工业文明,更不是创造高科技,而应该是人类最宝贵的良知!

果子狸、蝙蝠、穿山甲、骆驼肉真的很好吃吗?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它们和我们一样是生命,是大自然的孩子,它们不该成为人类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贪慕虚荣的牺牲品。

防控疫情 法治同行 |写给学生:我们为什么要有敬畏之心?

同学们,我国对野生动物实行分类分级保护,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保护野生动物,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应该做的努力。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对生命常存敬畏之心,因为生命不分贵贱,人心才有冷暖。

请永远不要忘记人类与动物在大自然里相伴相生,我们敬畏生命、呵护生命、热爱生命。


3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敬畏不仅是人生态度,也是行为准则。

就像自然界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规则一样,人类社会也有自己的法律法规。

为了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有效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全面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猎捕、交易、运输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我市也先后通过《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决定》,出台《天津市加强野生动物管理若干规定》

,加强对野生动物管理,防止野生动物传播疾病,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安全。

防控疫情 法治同行 |写给学生:我们为什么要有敬畏之心?

同学们,我们要学会敬畏和遵守这些规则、规矩,而不是漠视规则、逾越规矩。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要走的道路是可持续发展道路。自觉强化尊重自然、保护动物的生态文明意识,维护生态平衡,是我们应该做的努力。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对规则常存敬畏之心,因为无规矩,不成方圆。

请永远不要肆意妄为、妄图凌驾,我们敬畏规则、遵守规则、捍卫规则。


同学们,人一旦失去对自然、对生命、对规则的敬畏之心,就会容易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最终自食其果。只有常存敬畏,才能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克制自己。

让我们铭记历史给我们的每一次教训,心存敬畏。正如曾国藩所说:“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来源 :柯彤心理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