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徐文兵说的五味对五脏和《黄帝内经》上的不一样?

用户6387648193516


所谓的中医不一定就看过黄帝内经之类的书,毕竟现在的中医基本上都是有意的,无意的已经很少很少了


兰博基尼7106419


徐文兵讲的五味五脏,其实和内经并不矛盾。

1.拿咸来说,虽然咸入肾,但并不是越咸越好,恰恰相反,内经云“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因此,过食咸味食物,致肾自伤,因此说是“泻肾”,这也体现了中医过犹不及,强调适度的观点。比如,美食养胃,但并不代表你可以胡吃海喝。

2.拿苦来说,苦入心,苦属于心味。同时,从五行角度,苦能生甘,甘能生辛,辛能生咸,也就是金生丽水,从补心的角度达到补肾的目的,因此说苦能间接的补肾。

3.其他的理论也可以这样理解,比如过苦泻心,或酸泻肝,过甘泻脾,甘能补肝,酸能补肺……




刘光伟说健康


五脏五味,分体用。分清体用是关键。

徐文兵部分观点来自辅行诀。

读黄帝内经中关于五脏五味的相关论述,有时候是描述其体,有时候是描述其用,分清味之体用,才可能,破解内经上有些论述好像前后矛盾的困惑。

辅行诀上对于五味阐述的更为系统。学辅行诀是解伤寒之秘及内经之密的其中一把钥匙。


玄生道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

平时按照五味入五脏来进行调理,是为了调动脏腑的自愈机能,所以要选对脏腑影响最直接、明显的味道。因此,食疗调理主要理论是五味入五脏。



樊医生中医论


五行相生相克,水克火,那么反过来水小了相当于补火,火小了相当于补水。这个逻辑不知道明白不明白,不明白就不用学了。

咸味的功效是润下,就是把水用掉用掉水才能润。所以相当于把肾水用了,就是泻肾,泻了肾相当于补心,所以咸味是泻肾补心的。

反过来苦味的功效是燥,就是用火。把火用了就相当于泻心,泄了火相当于补水,所以苦味是泻心补肾的。

搞不明白也不用学了!


随缘妙用


应该是是以《内经》,《伤寒论》的念经为标准的?因为中医大玛咖们,解释中医,就是念经的,和和尚念经没有什么分别?主要是念经了,就是中医大玛咖?主要是你不念经,中医大玛咖们就说你对中医的不尊,说得更难听,是卖祖宗?如果中医再念经,中医就被念经者灭了!日本不念经,中成葯的销售只世界90%的份额。中国的中医大玛咖,天天念经,只占3%的份额。所以中国中医大玛咖们天天念经,吹牛逼,吹《内经》,《伤寒论》怎么伟大?千万亿美金的产业,让日本拿走了。如果中国中医的大玛咖们,再天天念经,天天吹牛逼,中国中医就没有人相信了,中成葯在世界的销售只有0%。


甘志球


五味补泻分体味和用味,二者是正好相反的。


奕道自然


徐文斌:是一个外行!他只能看看热闹罢了。


曹正彪


黄帝内经也好道德经也好,其实都是在解释他们的哲学思想。内经整本其实就是在解释阴阳,这本书都在解释阴阳。阴阳是一个在运动理论,不同的角度不同认识都是不一样的成像。


沧浪之水32935735


都说的很好哦。各自阐述五行之间关联,扩宽了自己对五行之间的认识,谢谢大咖们精彩的说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