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猶太教與猶太人在大流散時期,從共同的信仰中,結成的民族情結

​導讀:

猶太人在民族遷徙過程中創立的猶太教,是猶太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一直深刻地影響著猶太民族發展的每一個時期。猶太人在猶太教思想觀念的薰陶下,以特別的散居觀對待流散的寄居生活並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性;在歷經磨難與飽受屈辱中,猶太人以《聖經》典故為號召, 舉起猶太復國主義的大旗,給掙扎在苦海中的猶太民族帶來新的希望。

猶太教與猶太人在大流散時期,從共同的信仰中,結成的民族情結

在世界民族史中,猶太民族史特別富有曲折,多變又神奇的宗教色彩。猶太人在流散於世界各地近兩千年後,竟然又奇蹟般地回到祖先的故地‘巴勒斯坦’,建立起現代化的猶太國家‘以色列’,並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主宰著中東地區的國際事務。在猶太民族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猶太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猶太教對猶太民族形成與發展的關係中,也呈現著猶太民族與猶太教不離不棄的特殊情結 。

猶太教與猶太人民族特性的體現:

“希伯來”人在遷徙和迴歸之中,創立並完善了猶太教,形成了“應許”,“契約”,“救世主”等典型的猶太教思想觀念,直接影響了猶太人對散居的態度,產生了猶太人特有的散居觀;猶太教宣傳的“上帝選民”說,男子行“割禮”,族內婚姻制以及嚴格的宗教禮儀,也體現了猶太人的民族特性並保存了猶太文化,為猶太人的存續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猶太教與猶太人在大流散時期,從共同的信仰中,結成的民族情結

一、猶太人的遷徙與猶太教的創立

古代的猶太人被稱為“希伯來”(Hebrews)意為“越河者”,是古代中東地區閃族人的一支“哈卑路人”意為“遊牧民”,原生活在兩河流域地區。大約在前20世紀,哈卑路人在首領亞伯拉罕的率領下,從兩河流域地區遷徙到迦南(今巴勒斯坦地區)。據說雅各(亞伯拉罕的孫子)在遷徙途中因與扮成陌生壯漢的天使搏鬥並取得了勝利,因而改名為“以色列”(意為“與天使搏鬥的人”或“與神摔跤的人”)。

大約在前18世紀左右,迦南地區因旱災而發生了大規模的饑荒,許多希伯來人被迫遷往非洲北部的埃及並在埃及地區生活達400多年。公元前13世紀,隨著埃及奴隸主與奴隸之間的階級矛盾逐漸激化,排外主義思想和行動的升級,希伯來人漸漸喪失自由而淪為了奴隸。

為了反抗埃及法老的奴役,以色列人的民族英雄摩西率領希伯來人克服各種困難逃出埃及,走上了重返迦南地的道路。摩西在途中藉助上帝耶和華的啟示制定律法,即摩西“十誡”,就是猶太人的第一部成文律法,“十誡”強調希伯來人只能信仰唯一的神“上帝(耶和華)”。摩西創立的“一神信仰”思想奠定了猶太教的基礎,“遷出埃及,這一以色列歷史上的決定性篇章,逐漸變成了推動社會前進的神話”

猶太教與猶太人在大流散時期,從共同的信仰中,結成的民族情結

經過長達40年的艱苦跋涉,希伯來人終於實現了重返“”許之地”迦南地的願望。希伯來人又經過約200年的奮鬥而形成了統一的王國,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930年的大衛和所羅門統治時代,古猶太王國達到極盛時期,“成為以色列人的記憶中最為輝煌和壯麗的歷 史時期”。

所羅門國王完成了在耶路撒冷錫安山上修築第一聖殿的工程,猶太人的政治,宗教,文化的中心,統一王國時期也是猶太教歷史上最重要的時期,以色列第一次以中央集權的,具有強烈的團結意識的民族國家而出現。在後來經歷的王國分裂,放逐與流散的過程中,統一王國時期一直是猶太教的理想之所在。

公元前586年,猶太人的政權被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新巴比倫人將數萬名猶太人遷移到巴比倫城,在世界歷史上把這一事件稱為“巴比倫之囚”。公元前538年, 波斯帝國國王居魯士攻佔了巴比倫城,釋放被囚禁的猶太人,42000多名猶太人獲得解放重新返回到巴勒斯坦地區,並且重新修建了猶太人的第二聖殿。

猶太人散居北非和兩河流域地區時期,產生了相信上帝耶和華會拯救猶太人擺脫苦難的“救世主”思想。特別是“巴比倫之囚”事件後,猶太人的各種宗教典籍被整理出來,並逐漸被聖典化,猶太教的宗教觀念最終形成。

猶太教與猶太人在大流散時期,從共同的信仰中,結成的民族情結

二、猶太教的宗教觀與猶太人的散居觀

“巴比倫之囚”後,猶太人又遭到了希臘人與羅馬人的入侵。公元前64年,羅馬統治者佔領巴勒斯坦地區以後,猶太人為了反抗羅馬帝國的殘暴統治,發動過三次大規模的民族起義, 但都失敗了。70年,羅馬統治者焚燬了猶太人在“巴比倫之囚”以後,修建的第二聖殿 。猶太人把民族的歷史與宗教的歷史看成同一回事,把重建第二聖殿當作猶太民族和猶太教復興的希望。

135年,猶太人最後一次反抗羅馬帝國壓迫的民族起義被鎮壓下去,150多萬名猶太人慘遭羅馬帝國的屠殺,倖存的大部分猶太人被趕出巴勒斯坦,開始了長達1800多年的大流散生活。

在大流散時期,猶太人一直堅持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 對民族歷史和命運形成了共識,集中體現在從猶太宗教啟示中產生的一系列觀念上,主要表現為:

“應許”觀念

猶太人宣稱上帝與猶太人訂立有聖約,迦南地早就是上帝耶和華應允賜給猶太民族永遠居住的土地。

據《聖經》記載:猶太人的始祖亞伯拉罕,大約在公元前20世紀率領族人,從兩河流域來到迦南地後,上帝耶和華就向亞伯拉罕許諾:“我要將你現在居住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永遠為業。我也必作他們的神。”

在摩西率領希伯來人出埃及時,上帝耶和華在西奈山再次作出申明:“要把他們寄居的迦南地賜給他們。”猶太人根據猶太教的這一傳說,把巴勒斯坦的土地視為上帝“應許之地”,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猶太民族特有的“故土觀念”。

猶太教與猶太人在大流散時期,從共同的信仰中,結成的民族情結

“契約”觀念

由於猶太人特殊的歷史經歷,認為人與神的關係就是契約關係。神的旨意通過摩西《十誡》啟示在律法中:獨尊上帝、遵守律法,神就會賜福於子民,否則將降災處罰。

因此,猶太人就把長期的民族災難史解釋為:“只因我們列祖惹天上的神發怒”,“與外邦人混雜相合,學習他們的行為,事奉他們的偶像”。結果大怒的耶和華便懲罰不遵守“契約”的猶太人,“將他們交在外邦人的手裡,恨他們的人就轄制他們。他們的仇敵欺壓他們,他們就伏在敵人手下。相反,如果猶太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那麼,“猶太必得救,以色列也安然居住。”

猶太人就這樣把苦難的過去與未來的幸福,都與對耶和華的信仰結合起來,堅信上帝就會 “蒙恩得福”。在猶太人心目中,“社會的核心不是國王或祭司,而是上帝與猶太民族所立的契約。”

猶太教與猶太人在大流散時期,從共同的信仰中,結成的民族情結

“救世主”觀念

猶太人認為因不守聖約被上帝拋棄,但猶太人畢竟是上帝的選民,上帝當然最終不會拋棄他們,會派遣救世主來拯救受苦受難的猶太人,並在耶路撒冷建立猶太國,讓猶太人永享和平,友愛,公正,這就是猶太人傳統的“救世主”觀念。

猶太人因猶太教中存在的“應許”、“契約”、“救世主”等信仰觀念,使猶太人認為聖殿被毀絕不是偶然的事件,而是由於自己的同胞沒有遵守與上帝的契約,導致猶太人遭受國亡家毀 ,聖殿毀,流散為奴等災難。猶太人樂觀地相信:只有猶太人經過徹底地反省過錯,虔誠地相信上帝后,才能夠得到上帝的拯救,回到上帝的“應許之地”,而建立起自己的國家。

猶太人的這種宗教觀念使流散時的猶太人產生強烈的“回鄉觀”,把“應許之地”以外地區的生存與生活,看成是一種暫時性的客居,相信終有一日會獲得上帝的拯救,返回迦南而重新復國。

猶太教與猶太人在大流散時期,從共同的信仰中,結成的民族情結

三、猶太教的民俗與猶太人的民族特性

猶太人對於猶太教的虔誠信仰和對教規的嚴格遵守,體現了猶太人的民族特性,這也成為了猶太人的精神紐帶和標誌。可以這樣說:在某種意義上,猶太教就是猶太民族的象徵。

1.“上帝選民”說。猶太教宣稱:猶太人是上帝從萬民之中特選的子民 ,高於萬民之上的唯一的上帝選民。在亞伯拉罕時代,猶太民族就已同上帝確立了特殊的關係,猶太教與猶太民族的歷史幾乎融為一體而無法分割,宗教觀始終與民族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摩西確定了猶太人是上帝的選民,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他宣告他們是神聖的,並且讓他們肩負了與其他民族隔離的責任,締造猶太民族的人就是摩西,猶太民族由於他而獲得了賴以生存的凝聚力。”猶太教的選民觀念既是一種神學信仰的界定,也是一種種族的界定,所以在很大程度上,“猶太的問題是一個種族的問題。

猶太教與猶太人在大流散時期,從共同的信仰中,結成的民族情結

2.男子必行“割禮”。猶太人遵守與上帝訂立“聖約”的標誌之一,就是猶太男子必須行割禮,割禮就是上帝與猶太人立約的肉身證據。按猶太教教規,皈依猶太教決定性的一步就是要接受割禮。不受割禮的男子必須被排除在猶太民族之外,這是猶太民族與其他民族隔絕開來的標識之一。“上帝對亞伯拉罕說:你們所有的男子,都要行割禮。”

3.實施族內婚制。猶太人為了保護民族的純潔性,反對實施族外婚,主張實施族內婚制度。當希伯來人從兩河流域遷徙到巴勒斯坦地區以後,首領約書亞就明令嚴格禁止族外婚。但是,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還居住著其他的民族,當希伯來人到來後就不可避免地會發生民族融合。因此,在希伯來人中與異族通婚的現象也時常發生,為了保持猶太民族的純潔性,猶太教對此進行了有效地抵制。猶太人的這種獨特宗教婚姻制度,正是猶太民族特性的體現。

4.保存民族文化。猶太人在流散各地近兩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儘管迫於各種壓力和實際需要,不得不使用當地民族的文字和語言。但是,猶太人在自己的宗教事務中卻堅持使用希伯來文字和語言。有不少古老民族的文字被人們遺忘而變成死文字的今天,“訪問以色列的人也就會注意到,在所有的招牌和報紙上都有希伯來文,也聽到每個人都說希伯來語。”猶太人通過特殊的宗教觀念和宗教組織制度,使猶太民族與猶太文化得以存續,把古老的希伯來文字和語言保存了下來,成為了當今猶太民族的文化特色與標識。

猶太教與猶太人在大流散時期,從共同的信仰中,結成的民族情結

正是由於流散各地的猶太人的生存權利倍受踐踏,特別是歐洲的猶太人感受到巨大壓力,迫使他們保持一種強烈的民族意識和共同的宗教信仰,以維護自身的安全,並迫使猶太人從“對悠久的共同歷史的回憶、對共同遭遇的感受和共同的宗教信仰”。

在大流散的時代裡,猶太人對猶太教《聖經》篤信不疑,共同的宗教信仰成為了猶太人得以保護猶太民族特性的唯一精神紐帶。上帝早已應允將巴勒斯坦的土地永遠賜給猶太民族的後裔 ,猶太人終將在救世主的帶領下回到上帝的“應許之地”,建立猶太國。猶太教的這些教義深深地銘刻在猶太人的心目中,成為了飽受磨難的猶太人頑強不息的精神支柱,和猶太人家庭教育的傳統內容。

流散各地、飽受磨難的猶太人,從猶太教拯救以色列的歷史範式中,去尋求解脫苦難的希望。因此,猶太人始終堅信在經歷了上帝對猶太人曾經背叛的懲罰與考驗後,上帝最終會對流散的猶太人負責,讓子民“重返錫安山”,形成了猶太人宗教意義上的民族凝聚力,成為了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興起的思想根源。

猶太教與猶太人在大流散時期,從共同的信仰中,結成的民族情結

結語:

猶太人儘管失去了家園,散居世界各地並屢遭排斥,歷經各種各樣的磨難,他們卻能夠以“流而不散”的形式,依靠猶太教強烈的歷史認同意識,鮮明的排他意識而鑄造出一個具有強烈 悲劇色彩的猶太民族。在他們心靈的深處,對上帝耶和華的虔誠,對“應允之地”的遙望,對《聖經》的吟誦從來也不曾中斷過,使得猶太民族歷經數千年的磨難而香火不斷。

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律法,使地域分散的猶太人仍然能夠保持自己的民族特性,在猶太人流散於世界各地數千年的特殊歷史狀況下,孕育出猶太民族獨特的民族性格、民族意識、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生活禮儀等,才使得猶太民族在歷經數千年的無窮磨難中,頑強地生存與發展起來,為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產生提供了重要的民族前提。總之,猶太教的思想孕育出了奇特的猶太民族,猶太教與猶太人結成了一種水乳交融的特殊民族情結。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