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在那尘封的历史海洋,《资治通鉴》到底讲述了什么真理?

平行世界的科幻小说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作为历代君王的教科书,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媲美。 如今了解司马光其人其书,学习和研究《通鉴》,有助于人具体地认识这部书在我国历史文化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有助于我们批判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的传统,也有助于今人以历史为镜子,为创建新社会新文化而积极工作。





百家历史课


中华传统文化典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 史学家司马光着眼于为政之方略得失,前世之兴衰隆替,集兴邦之略,匡君之言,为臣之道,至善治之规于一体, 奉敕编书,目的是为当朝提供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宋神宗赐名《资治通鉴》。

全书上起战国(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公元前959年),纪事1362年,共294卷,约380万字,收罗宏富,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无所不包,可谓一书在手,尽窥千古之废兴,万事庞丛,得悉内中之秘钥。

毛主席一生批阅《资治通鉴》17遍之多。他说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难得好书。毛主席从中学习历史智慧,在《论持久战》中,毛主席举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管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说明以少胜多的道理。毛主席还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毛主席认为,此书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资治通鉴》影响了毛主席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史论等各方面思想。

任何时代凡有远见的政治家,都必须关注这样的问题,就是研究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为我所用。邓主席说,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江主席说,一个政党不善于从总结历史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自觉的政党。一个民族不善于从历史中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以上为中国文史出版社,文白对照《资治通鉴》本说明。此书非常值得一读。建议大家通读后精读。


大雪2006


首先,先介绍下资治通鉴。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内容涵盖政治,军事,民族,经济,文化,人物评价等多个方面。上起公元前403年,下至公元959年,囊括十六朝,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全书约300万字。它多达数百种,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为目的。成书于北宋,和司马光一同编写的还有刘攽,刘恕,范祖禹都是当时著名的历史学家。

其次,资治通鉴选材非常讲究,它删繁就简,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即使不抱目的阅读的人们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历史观,以善为法,以恶为戒,叙事之后,还有议论。和司马迁的《史记》并称史学双璧。

最后,该书不论是史学史,文学史,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人君读之,则可治理国,知可为与不可为。

人臣读之,则上可事君,下可治民。

一部伟大的史书,可以帮助人们知悉过去,参照当下,它就像一条河流,可以照出自已,也可攫取自已需要的东西,还能为你指点迷津。

总之,每一个读它的人,都会有所收获,无论是为人做事,做学问,经商等都可从中悟到一些。




云尚蛮夷


妙色莲花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历史并不是尘封的,尤其是在中国。中国人对历史有一种根深和传统的热爱,这一点在头条上文史类的爱好者非常多就是很好的说明。其实说起历史,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中国又是不断出历史大家的国家,可见对历史的热度,从古至今都没有消减。

2、如今是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你很难想象有谁会认认真真的读完过《资治通鉴》,《史记》等书籍,尤其是古文版。由于古汉语翻译成白话文,有些地方并不能很好体现,所以会失去了一些意蕴。可是不翻译,大部分人无法看懂。这也导致了偏差的出现。

3、我们常说的史笔,和春秋笔法不同,这在司马迁的《史记》是一次很好的开创。可是司马迁的史记是纪传体,在时间的连接上,经常会出现混乱,互相之间你要探究,才能对整个时代,事件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而司马光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要重新的编写一遍,把纪传体改为编年体,这样在那一年发生了什么,就一目了然了。可是,这样也削弱了人物的立体性。至于司马迁和司马光谁更高明,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4、有人说历史的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据考证,《史记》是被篡改的最多的。可是不要忘了,谁写书都有自己的目的,司马迁同样,他本人就对历史进行了篡改。在新出土的《竹书纪年》中的记载,和《史记》的记载就有很大的不同。而《竹书纪年》早于《史记》很多年,可见更可信。同样,司马光写《资治通鉴》也有很强的政治和学术的目的,对历史的篡改也会根据自己的目的和喜好而形成。

5、历史的真相是什么?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借鉴到什么?这一点才是历史存在的真理和意义。宋神宗在给这部编年体历史书起名字为《资治通鉴》,就是这样的观点。所以说,如果说《资治通鉴》讲述了什么真理,那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6、当然,《资治通鉴》还是讲述了其它的很多真理的。总体上这部书主要是写给执政者看的,用意在让为君为臣者知兴衰,明更替,懂鉴别,通民情。教育的意义大于了历史的意义,所以说他的影响力,还是没有《史记》大。

7、中国的历史记载是非常严谨的,皇帝每天干了什么,说了什么话,必须如实记载。很多时候连皇帝本人都不能更改。所以汉武帝在看完《史记》以后,非常的生气。因为以司马迁的眼光和心胸,又怎么会明白自己在想什么,究竟是什么目的?有些事,要很多年,甚至几百年以后,才能浮出水面,让后人看清楚真相。所以历史必须严谨的记载,而不允许带有个人的目的和感情色彩,以及个人的偏好和价值观的。因此《资治通鉴》在真正的历史学家的心中,地位并不是太高,也就是这方面的原因了。

8、其实修改历史,是每一个朝代都会做的事。一般都是后朝对前朝的历史进行编撰,比如《明史》就是清朝修的,他自然要宣扬他的价值观,有一定的目的性,对于袁崇焕,洪承畴等都做了平反。这个虽然被诟病,但是也起到了促进文化进步,各族融合的作用。

总结:如果真正的喜爱历史,还是要通读,研读历史书籍。当然,碎片化的阅读,也能带来一些很有趣味的故事和个别很精彩的分析,但是还是要知道,历史其实是残酷的,血淋淋的。中华民族也是多灾多难的。我们只有以史为鉴,才能知道我们肩负了什么责任,有什么义务,要去向何方?甚至是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中国人!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

妙色莲花妍非常反对戏说,趣说历史的说法,讲故事的说法,这样看似浅显了,易懂了,可是失去了严肃性,也失去了警钟的作用。你看看佛法,只允许存疑,而不许改动一个字,因为都这样改的话,那么佛法必然是面目全非的。这一点尤其要真正喜爱历史善知识们一起维护历史的尊严!

从这一点上来说:《资治通鉴》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就像司马光其人一样,表面上忠臣自居,其实奸诈至极。要知道看似百分之九十九的正确,在最重要的百分之一上如果进行了篡改,那就是非常险恶的用心了!这太能迷惑人了,甚至是颠倒了是非,这一点上,不可不察!


妙色莲华妍


言简意赅的回答,资治通鉴是帮助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前车之鉴


世界悬疑事件


帝王之学,从事管理工作的朋友可以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