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河南南陽:老人講出一個故事,新野人民都要去觀看

新野縣城北門的護城河上,有一座小石橋,這裡曾是新野老百姓攔馬敬酒,挽挽留關羽的地方。後來,人們就叫這座小石橋為攔馬橋。

河南南陽:老人講出一個故事,新野人民都要去觀看

劉、關、張兄弟三顧茅廬請來軍事諸葛亮後,局面很快就改觀了,博望坡一戰,軍威大振。劉備精神振奮,更加勵精圖治,新野境內,吏治清明,農尾狽極墾荒,經濟很快得到恢復。關羽熟讀(春秋》,性格耿直,待人誠懇,治理有方。當時,劉備讓關羽在城北三里河修建水寨,操練新兵,兼管興修水利。

河南南陽:老人講出一個故事,新野人民都要去觀看

新野地勢平坦,白河縱貫南北,疏通舊有渠道開鑿新的水路較有基礎。關羽聽了劉備和諸葛亮的咐,就騎上那那匹有名的赤兔馬,在新野境內的四里凡鄉察看地形,熟悉水勢。最後決定在城北一個名叫“龍背”的村子附近,挖一道灌溉渠道,與白河相通。平日作灌溉之用,夏天河水暴漲時,便是一極好的溢洪道。這條建議得到了劉備和諸葛亮的贊同。關羽和民工一道,冒著嚴寒,開挖渠道。劉備、諸葛亮也多次帶酒品前去慰勞。工程進度很快僅用一個冬季,一條長十餘里,寬一丈多的灌溉渠就竣工了。

河南南陽:老人講出一個故事,新野人民都要去觀看

從此以後,良田千頃再也不怕旱澇,糧食連年豐收,百姓們過上了安定的好日子。當時,新野人有歌誦道:“新野牧,劉皇叔;自到此,民豐足。”

河南南陽:老人講出一個故事,新野人民都要去觀看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曹操大舉南征當時荊州牧劉表已死,其子劉琮畏懼曹操不戰而降。劉備進退失據,決定棄新野、棄樊城、去夏口口聯合孫權共同抗曹,實行戰略性轉移,即召關羽回城。關羽回至城北門小石橋時,新野百姓扶老攜幼,簞食壺漿,在小石橋上哭拜在地,攔著馬頭不讓關羽離去。關羽上前挽起眾父老,並講明時局,百姓聽後願隨劉、關、張兄弟而去,便引出了“劉玄德攜民渡江”悲壯一幕。

河南南陽:老人講出一個故事,新野人民都要去觀看

在攔馬橋北面的石板上,還留下了關羽的赤兔馬蹄印。這是因為赤兔馬也為此景此情所感動而愴然踏步,結果在石板上就留下了深深的馬蹄印兒。因為赤兔馬是匹良馬,一踏一蹬很有份量,所以一千多年了,馬蹄印兒如今還仍然隱約可見。

河南南陽:老人講出一個故事,新野人民都要去觀看

特別是夏天猛雨過去,天空出現彩虹,馬蹄印看得最為清楚。現此石仍存於小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