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歷史上紀曉嵐與和珅的真實關係如何,真的是歡喜冤家嗎?

密探零零發


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大家都知道了紀曉嵐和和珅這對歡喜冤家,兩個人一直在鬥,從未停止。

和珅是鈕鈷祿氏,滿洲正紅旗人,是朝中的重臣,也是清朝時期的商人,和珅在朝中為官,非常精明,非常會鞏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還讓乾隆皇帝對他非常的寵信,皇帝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和珅的長子,和珅成為了皇親國戚,並且大權在手,隨著自己的大權和地位的增長,和珅本人的私慾也不斷增長,和珅開始利用自己的大權和職位便利,開始結黨營私,收斂財物,自己開始經營自己的店鋪,通過的官職做生意,可以說做的是順風順水,攬到財產也數不勝數,和珅還擔任過朝中的比較重要的官職,利用官職的便利,為自己謀取不少利益。

和珅最初也是在貧困的家庭中長大,後來和珅考上鹹安宮,通過自己的精明能幹娶得了直隸總督馮英廉之孫女馮氏,踏上仕途的和珅順風順水,擔任過內閣首席大學士,吏部尚書,刑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等等官職,等到嘉慶帝時期和珅被革職,和珅的財富可以說富可敵國,最後嘉慶皇帝賜和珅自盡。

紀曉嵐,紀昀,是清代時期的政治家,文學家,是紀容舒的次子,兒時的紀曉嵐就非常聰明,還獲得過神童的稱號,紀曉嵐並不像電視劇那樣沒有妻子,他在17歲就和臨縣的馬氏成婚,一生中有一位夫人,六房妾室。後步入仕途,博覽群書的紀曉嵐任官50多年,擔任過兵部和禮部尚書,還是左都御史等職位,在嘉慶十年紀曉嵐病逝。

和珅和紀曉嵐同朝為官,和珅受到乾隆皇帝的寵愛,生活過的也十分奢侈,和珅把新的住宅建造完成,請紀曉嵐題匾,紀曉嵐對和珅並不友好,所以題了竹苞二字,和珅當時並不知道什麼意思,看到此牌匾的時候非常高興,還向別人炫耀,結果乾隆來到了和珅家中,看到這兩個字就開始大笑,乾隆便把這兩個自己的意思解釋給和珅,意思就是個草包,紀曉嵐暗地裡罵和珅,和珅聽到乾隆的話,非常惱火,就和紀曉嵐結下了怨。

其實兩個人的鬥智鬥勇並沒有電視劇裡面那樣誇張,紀曉嵐的性格屬於圓滑,不輕易得罪人的人,據瞭解紀曉嵐在圍觀期間是比較軟弱的,和電視中的形象有很大的差別,紀曉嵐也不是一位風流倜儻的學者,長相不出眾,在文學方面絕對是一位有才之人。

在歷史記載中,兩人的鬥爭的歷史並沒有記載,紀曉嵐和和珅相對比,在官職上相差就很大的,歷史上乾隆並不待見紀曉嵐,寵愛和珅,和珅也在乾隆的寵愛下越走越遠,越走越歪,貪圖權貴,非常腐敗,紀曉嵐又一個清廉之人,後人就將他們的形象流傳開來,逐漸形成了兩個人鬥智鬥勇的故事。


古今事


紀曉嵐跟和珅同朝為官,兩人年紀差距非常大,雖然處理國事上意見有差異,但是私下裡還是相安無事的。

他們的關係就像是忘年交一般,年長的紀曉嵐在和珅身上會看到自己年輕時候的影子。因此,處事圓滑老練的紀曉嵐會時時提醒初入廟堂的和珅,防止和珅走了歪路。


這種情況下,紀曉嵐由於自己在學問和品行上的威望,經常被乾隆委派為和珅和別人發生衝突時的仲裁者。

但是時間久了,和珅在乾隆的寵愛下越走越歪,貪圖權貴,驕奢淫逸。紀曉嵐跟和珅也就越來越不和了。

最終,紀曉嵐因一塊匾,徹底開罪了和珅。

和珅新建一處宅院,想請文壇德高望重的紀曉嵐題字,和珅當面請求,紀曉嵐不好推辭,只得提了兩個字“竹苞”。和珅不知何意,喜笑顏開。

直至有一日,乾隆來到和珅宅院處,見到紀曉嵐題字的牌匾後哈哈大笑。和珅不解,乾隆便解釋道:“這兩個字拆開的意思就是個個草包,紀曉嵐簡直是罵人不帶髒字啊!”和珅聽完火冒三丈,自此跟紀曉嵐結下仇怨。


唐丶先森2


受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之類電視劇的影響,有不少人誤以為紀曉嵐與和珅是一對處處做對的冤家對頭,是水火不容的政敵。其實並非如此,紀曉嵐與和珅並沒有太深的矛盾,相反,當年的清代皇親愛新覺羅·舒坤還曾經寫過這樣一段話,說紀曉嵐“少年紈絝,中年狡猾,為和珅文字走狗”云云,當時和珅已經是鬥倒批臭,這段話是攻擊紀曉嵐與和珅關係親密之意。

看電視劇,紀曉嵐與和珅似乎年紀相若,其實,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比和珅大得多,足足大了有26歲,可以說不是一個輩分的人。當紀曉嵐在朝堂上撰寫對聯給乾隆拍馬吹捧時,和珅才是個十來歲的兒童,指不定還穿著開襠褲呢。

再者,紀曉嵐雖然偶爾得寵,但絕對不敢如電視劇那樣放肆,還當著皇帝拿大煙鍋敲和珅腦門,他當年哪有這麼大的權勢。

在民間的演義中,紀曉嵐被貶到遠遠的新疆“搬磚”,也是由於和珅的陷害。其實不然,紀曉嵐這件案子,是因為“兩淮鹽引案”中,牽涉到他的兒女親家盧見曾,紀身在朝堂,消息靈通,不免將風聲透露給了盧家,於是盧家慌忙轉移了財產。讓查抄人員撲了個空,乾隆大怒,讓劉墉的父親劉統勳嚴查此事,結果,查出是紀曉嵐放的風,於是這才貶了他的官,發配新疆,這事與和大人沒有關係,倒和劉羅鍋有關。

電視劇上說,和珅請紀曉嵐給他的宅裡堂上題個匾額,於是古靈精怪的紀曉嵐給他寫了“竹苞”二字,表面上似乎是借用詩經中的“竹苞松茂”之語,但實質上是“個個草包”四字的縮寫。其實這故事本身就有漏洞,紀曉嵐樣樣精通,卻惟獨書法不行,他的學生曾說過:“吾師博洽淹通,獨不善書”。他自己的硯銘都由別人代寫,如何還會給和珅題字呢?

所以,紀曉嵐與和珅的關係其實很普通,雖然不是特別親密,但也是不是一見面就掐的宿敵。另外,紀曉嵐外貌醜陋,近視眼,和珅年輕時反而是一表人材的帥哥。紀曉嵐不過一文藝工作者,在政事上參預程度很有限,而和珅一度掌握了軍政大權,兩人既沒有利益衝突,紀曉嵐也沒有資本與和珅叫板,所以他們相鬥的故事,純屬後人杜撰。


江湖夜雨


當然不是,這對歡喜冤家只是後來電視劇為了藝術的需求而杜撰的,有一個大貪官就要有一個與之相對應的大清官形成電視劇的矛盾核心來推動情節發展,真實的歷史上這兩人是井水不犯河水。

1、先看年齡,和珅1750年出生,而紀曉嵐是1724年出生,紀曉嵐可以說都算和珅的父輩了,交際就有代溝,兩人怎麼會形影不離的在一起玩呢?

2、再看個性。紀曉嵐雖然外面的名氣大但是真實的歷史上他可是老油條一根,乾隆三十三年也就是1768年紀曉嵐因為擅自給在案中的兩淮鹽運使盧見曾通風報信而被流放,在新疆呆了三年之久,這對紀曉嵐觸動很深,伴君如伴虎,在京師當差就算不得罪人也要萬分小心,之後更不會去招惹權勢熏天的和大人了。

3、再看利益。兩人之間並無衝突,紀曉嵐所任職務都是文官,當個翰林,修個書啥的,和珅所掌握的是首輔軍機大臣、吏部、戶部這些實權的部門的老大,兩人利益井水不犯河水,並不像電視劇裡演的一樣紀曉嵐當了專門彈劾和珅的左都御史。

個人意見,歡迎批評交流指正!


長久緘默如雲漂泊


大家好,我是奮鬥店小二,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對於歷史上紀曉嵐與和珅的真實關係如何,是否是歡喜冤家,我們可以從一些基本的史料中獲得一些答案。

一、年紀 紀曉嵐的生卒年是1724年~1805年,而和珅的生卒年是1750年~1799年,也就是說,和珅出生的時候紀曉嵐已經26歲了。那麼26歲的紀曉嵐在幹嘛呢,這一年,紀曉嵐因為母親病逝,在家守孝呢。踏入仕途是在四年後,也就是1754年,入選翰林院庶吉士,正式開始了他的宦官生涯。和珅踏入仕途是在1769年,以承襲的方式獲得官位,而此時的紀曉嵐已經45歲了。和珅為官30年,接著來30年紀曉嵐也是漸漸的老去。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把二人描述的是歡喜冤家其實是不對的,雖然同為乾隆王朝的重要大臣,但是年紀上巨大差別,不可能成為歡喜冤家。



圖一 影視劇中和珅與紀曉嵐

二、官職 和珅的官職包括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軍機大臣、內務府總管等十幾個官職,大部分是武官居多。而紀曉嵐主要任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政仕,所以文官居多,二人都曾擔任過《四庫全書》的總纂管。所以他們當官也是在不同的領域。當然不能以官職來判斷他們的交往,但能成為歡喜冤家可能性不大。


圖二 影視劇中和珅與紀曉嵐

至於二人的關係我覺得他們都很有才華,同朝為官,通過史書記載我們也知道和珅的事蹟。政治上二人肯定有不合,但也能做到彼此的幫助,共同輔佐皇帝。我們現在看到的二人關係大多是通過《鐵齒銅牙紀曉嵐》系列電視劇描述的那樣,其實這些都是編撰的。

圖三 影視劇中和珅與紀曉嵐

我是奮鬥店小二,歡迎大家關注我,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的話,就留下一個贊吧,謝謝。


小二愛電影


紀曉嵐本人,年輕的時候。非常正直。用他的才華罵了很多人。但是那個時候和珅還是小孩兒。

後來紀曉嵐被充軍搭配。一輩子幾起幾落。到了晚年,紀曉嵐變得非常圓滑。不在是年輕的紀曉嵐。

至於和珅,和珅非常得寵。乾隆給了他足夠的權利。任何人都不敢跟他較量。敢跟和珅較量的就是大將軍啊桂。紀曉嵐沒有這個能力跟和珅都。

紀曉嵐充軍搭配回到了京城後。為人圓滑。和珅又是一個願意拉攏人才的人。和珅跟紀曉嵐的關係沒有那麼僵。因為紀曉嵐一個是沒有這個能力。二是年紀大了,不在有心思做一點兒什麼了。

問題是,和珅後來倒臺了。紀曉嵐多次主持科舉。這才是他的工作。他的門生學生非常的多。這些人都是才子。

和珅倒臺了,這些人就必須罵和珅。寫了很多東西。主角自然就是老師。(以上內容聽紀連海說的)倒臺的和珅,才會出來劉墉、紀曉嵐等敵人。

一群人跟和珅鬥智鬥勇。和珅被醜話了很多。其實這些都是倒臺後的結果。和珅活著的時候。權利很多,很多人沒有能力跟他都。自然很多事情都是虛構的。


博學多才文盲


歷史上的紀曉嵐比和珅大很多,兩人相差26歲,晚年的紀曉嵐性格收斂了很多,為人處世也變得圓滑,知道該如何明哲保身。對於和珅,紀曉嵐不攀附、不得罪,除了工作上必要的交集之外,儘量與和珅保持距離。所以歷史上的和珅和紀曉嵐並非像電視劇上所描述的一對活寶“冤家”關係,電視劇只是某種迎合市場的杜撰,他們的關係其實是很好的往年交。

從年齡上看,和珅比紀曉嵐小26歲,不是一輩人。1754年紀曉嵐考中進士入翰林,之後紀曉嵐一直在文化部門工作(編書,文學侍從)。而1773年和珅23歲時就任管庫大臣,管理布庫,得到乾隆皇帝賞識,從此平步青雲,1776年就做到了軍機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

二人當時地位不是一個量級,紀曉嵐不可能與和珅有多少直接較量。和珅在乾隆面前炙手可熱,紀昀則被批評為讀書不明事理。他們之間真實的關係和民間傳說相去甚遠,和珅也壓根就沒把紀曉嵐當成對手。兩個人年紀差距很大,雖處理國事的意見有分歧,但一直都是相安無事,但是最後卻因為一塊牌匾開罪於和珅。

有一次和珅的新的宅院建成後,想題一塊匾額,於是就想請在文學領域德高望重的紀曉嵐題匾。 紀曉嵐參觀完後便題了“竹苞”二字。 和珅得此牌匾,非常高興,經常向別人炫耀。不料被乾隆識破,“竹苞”二字拆開就是個個草包!和珅火冒三丈,從此便和紀曉嵐結下了仇。 以上就是紀曉嵐與和珅結怨的過程。

很多人瞭解到的和坤和紀曉嵐的關係都是從影視劇作品裡面知曉的,電視劇裡面的紀曉嵐非常的喜歡耍和坤,大家對於和坤的印象也不好。但是實際上的和坤是一個天資聰穎,勤奮努力的人,而且他身於武官家庭,雖然家庭並不富裕,但是一直以來和坤都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並且和坤只是用了短短半年的時間,就可以從一名小小的守衛成為清王朝統治階級的上層,他的實力是不容小覷的。

歷史上紀曉嵐是個純文官,他比和珅年紀大,進入官場也早,為官生涯中基本是修書著作,政治上的問題鮮有參與。而和珅進入官場後,由於會辦事,懂得察言觀色,成為乾隆時期權力最大的權臣。而紀曉嵐的權力與和珅根本沒有可比性,歷史上紀曉嵐也從未敢正面跟和珅對著幹過,在朝中只是不與和珅同流合汙。

真正與和珅作對的是嘉慶皇帝的老師王傑,這王傑是乾隆朝的狀元,因為學問優秀被乾隆皇帝任命為兒子(顒琰,即嘉慶皇帝)的老師。王傑為人剛正不阿,歷來看不慣和珅的胡作非為,件件事情與和珅作對,等到嘉慶皇帝上臺,在王傑的極力主導和審判之下,和珅很快被抄家殺頭。


一個有歷史的故事


說起紀曉嵐與和珅,可能很多人的腦海中會最先浮現出《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人物形象,裡面張國立老師塑造的紀曉嵐能言善辯、學識豐富,是貪婪狡猾的和珅的大剋星。然而,這部電視劇雖然可以說是在影視界收穫了巨大的成功,塑造的人物形象也被人們所牢記,但它是以紀曉嵐為主角的,內容上戲說了乾隆、紀曉嵐、和珅之間的故事,一定程度上醜化了和珅的形象,在史實上難免有些偏頗。

紀曉嵐,原名紀昀,字曉嵐,他博覽群書,在文學上的造詣非常高。紀曉嵐於乾隆八年參加科試獲得第一名而開始了自己的仕途,他先後擔任過提督學政、編修、左都御史、禮部侍郎等職務。

在真正的歷史中,紀曉嵐的年紀要比和珅大二十多歲,他與和珅的關係不錯,官職比和珅低,實際上也是和珅的助手。他們的關係並不像傳統影視劇所表現出的針鋒相對,而更像是忘年交一般。乾隆帝曾說紀曉嵐是“讀書多而不明理”,其實就是說他在待人處事上還不夠圓滑。而比他年輕的和珅辦事果斷,處世潑辣,這時候,因年紀漸長而逐漸內斂的紀曉嵐就會善意地在人際關係上提醒他。和珅也會在工作與生活中對紀曉嵐多多照顧。另一方面,紀曉嵐是個文人,在政治、治國與理財方面都無法與和珅並肩而論,兩人的利益衝突並不大,因此並沒有太多的直接碰觸,也不會真像電視劇中表現的那樣,鬥得不可開交。

歷史文獻中對紀曉嵐的記載,大多介紹他才華橫溢、品德高尚,但是關於紀曉嵐智鬥和珅的故事,卻沒有絲毫記載。因此,電視中紀曉嵐智鬥和珅的情節,只是民間百姓中傳頌的,沒有歷史根據。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百姓把智鬥貪官的責任寄託在一代才子紀曉嵐身上,這反映了人民群眾的願望。史料記載,紀曉嵐當時只是一個文人,從不攀附權貴,更不會和朝中大臣同流合汙,是一個實在的清官。


qzuser154465586


一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由於曾經一度在各個衛士、地方電視臺霸屏,所以這劇中和二和老紀的形象也就深入民心了。劇中的和珅最擅長揣度乾隆的心思,幫乾隆成全各種私心美事。所以深得乾隆重用喜歡。但是劇中的紀曉嵐卻是一個剛正不阿、心繫百姓、鐵齒銅牙,又眼裡容不得半點沙子的人。所以他們在整個系列劇中一直都是樂此不疲的鬥來鬥去。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和和珅到底是什麼樣子呢?其實從年齡上看,紀曉嵐要長和珅26歲,並且從1754年紀曉嵐考中進士之後,一直主要從事文化工作,像是早幾年主持科舉考試工作,後來又因為捲入了官司被髮配邊疆,之後乾隆想修四庫全書了,找不到一個可以主持的人,最後經紀曉嵐恩師劉統勳舉薦,紀曉嵐才得以回京述職,之後一直都是明哲保身的處世態度,在翰林院老老實實主持編輯《四庫全書》。而1773年和珅23歲就任管庫大臣,管理布庫,得到乾隆賞識,從此平步青雲。其實這裡面對於和珅的發跡還有一個小傳說:當年乾隆在做太子的時候,有次去後宮,和一個妃子多說笑了幾句,被當時的皇后得知,然後就降罪於那個妃子,說她魅惑太子,有違後宮理法,失了皇家顏面,所以白綾賜死了那個妃子。過後乾隆覺得心中有愧,便用筆點硃砂在妃子的頸項處點了一個紅點,說:吾害爾矣,魂而有靈,俟二十年後,其復與吾相聚乎?


直到後來乾隆二十年後發現了做侍衛的和珅,無論從是從相貌上看有幾分相似之外,頸部也有那顆紅痣,所以和珅才能夠從此平步青雲。當然和珅也夠機靈,會辦事,所以更得乾隆喜愛,並且於1776年26歲時就做到了軍機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

由此可見紀曉嵐和和珅在官職上,並不是一個級別的,和珅的權力要大多了。也就是說和珅是不屑於與紀曉嵐鬥爭的。

不過是紀曉嵐的確在文學上素養很高,乾隆也喜歡沒事找紀曉嵐吟詩作對,切磋詩文,每次紀曉嵐的才華也令乾隆折服,對此乾隆還是比較看中紀曉嵐的才華,但是僅此而已。因為一次紀曉嵐勸說乾隆皇帝減少出遊次數,這樣很勞民傷財,但是當即就被乾隆呵斥:我認為你才學出眾,才讓你負責四庫館,你不過是文學出眾才給你這麼重要的職務,你有什麼資格妄議論朝廷大事?不過也有一說是紀曉嵐的相貌太過不堪,又口吃,乾隆皇帝才沒有給他過多實權。



其實晚年秉承著明哲保身的處世態度的紀曉嵐,也是沒有那麼多與和珅怒懟的情節的。兩個人原來還做過忘年交,紀曉嵐早年間也幫助過和珅,所以後來和珅也很仰仗欽佩紀曉嵐的才華。更有一年和珅新建了一座宅院,請當時文化屆的泰斗紀曉嵐給題個詞。紀曉嵐參觀完宅子後提了“竹苞”二子,和珅如獲至寶,到處跟人炫耀,最後卻被乾隆識破,所謂“竹苞”就是個個草包啊!和珅火冒三丈,從此與紀曉嵐有了芥蒂。


其實要說更符合電視劇中每天與和珅怒懟的原型人物應該是一個叫做王傑的大臣,此人是乾隆年間的狀元,因為學識淵博被委任為太子的老師。王傑這人也是剛正不阿,一貫看不上和珅的欺上瞞下,胡作非為,貪汙腐敗,所以處處與和珅作對。但是苦於他是太子的老師,和珅也拿他沒有辦法。等到嘉慶帝上臺,王傑更是主導查辦了和珅,並抄家問斬。


有情懷的熊寶媽


一提到歷史上的兩大人物--紀曉嵐與和珅,人們便會在腦海裡浮現出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的劇情。而歷史上紀曉嵐與和珅的真實的關係到底如何呢?

其實,他們的關係就像是忘年交一般。在很多方面,年輕的和珅處世外向潑辣,年老的紀曉嵐從和珅的身上看到的是自己年輕時候的影子,而自己尖酸刻薄的結果則是在自己為貪汙犯盧見曾通風報信案案發之後遭遇到重大打擊!看到和珅,就像看到自己年輕的時候一樣!因此,年老的、處世逐漸內斂圓滑的紀曉嵐就會時時善意的提醒乾隆皇帝非常喜歡的、年輕的和珅,千萬不要犯自己年輕時的錯誤。

在生活中,更多的是和珅對紀曉嵐的關照;在人際關係上,則更多的是紀曉嵐對和珅的幫助。我們可以說,紀曉嵐是和珅與他人發生矛盾時候乾隆皇帝委派的仲裁者。

第一、紀曉嵐是和珅與他人發生矛盾時候乾隆皇帝委派的仲裁者

人過中年以後的和珅有喜歡他的乾隆皇帝的支持,事業是越來越順利。因此,逐漸的,他在辦事風格上越來越無所顧及、忘乎所以,而不去顧及別人的感受。而他的如此作為不但給自己樹了更多的對手,也會給乾隆皇帝帶來了諸多不便。

在這種情況下,紀曉嵐由於他在學問和品行上的崇高威望,經常成為和珅與他人發生矛盾時候乾隆皇帝委派的仲裁者。這中間,最為典型的是發生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會試過程中的王以鋙、王以銜兄弟考狀元一事。

我們這裡所講述的發生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會試過程中的王以鋙、王以銜兄弟考狀元一事,就是一個有著深刻官場內部派別的爭的典型事例。

  這個事件牽扯的人物一方是紀曉嵐曾經的老上級和珅,另一方是因正直而著稱的左都御史竇光鼐。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王以鋙、王以銜二人為同胞兄弟,原籍安徽休寧,後來“寄籍”浙江歸安(今吳興)。“寄籍”就是因各種原因長期離開原籍居住外省,因此便屬於外地籍貫。王氏兄弟剛到中年,就已順利地通過了“童子試”和“鄉試”。1795年春,他們二人結伴來到京城,參加當年的“會試”。

這年擔任“會試”正考官的是左都御史竇光鼐。竇光鼐是山東諸城人,他的年紀不但比和珅大,而且比劉墉、紀曉嵐等人大,還比乾隆皇帝大。這個人脾氣耿直、辦事認真,曾經長期主持浙江全省的“學政”工作,也就是主管教育、考試等事宜。

因他曾經揭發過和珅在浙江的爪牙富勒渾、陳輝祖、王亶望等人的貪墨罪行,故和珅一直嫉恨他,總想找個機會整一整他,並欲將他致於死地而後快。

竇光鼐在主持這次“會試”中,堅持以文取士、公平競爭,結果發榜時頭兩名皆為浙江人,且為親兄弟。第一名(會元)弟弟王以鋙,第二名哥哥王以銜,“兄弟聯名高第”。於是“群議譁然”,認為這是一大“怪事”。

為什麼會出現“群議譁然”的情況呢?因為在清朝,按照康熙皇帝於1712年的聖旨規定,每省二十八名舉子錄取一名(臺灣省每十人錄取一名)。此後,在科舉考試時搞省級平衡已經是個不成文的慣例了。第一名(會元)如果出自浙江省的話,那麼第二名就絕對不應該出自浙江省了。這就是省級平衡的原則的一個基本表現。

竇光鼐在當時中國的教育本身就存在著南北不平衡、東西更不平衡的狀況下仍然堅持以文取士、公平競爭的原則本身就必然會引起強烈的反對,何況又遇到了發榜時頭兩名皆為浙江人、且為親兄弟這一千年不遇的現象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在王以鋙、王以銜二人被錄取為第一名、第二名的情況下迅速出現“群議譁然”的情況。這個時候的社會輿論是非常不利於竇光鼐的,因為他的這種做法已經激起了來自其他各省官員的強烈不滿了。

  在“群議譁然”的背景下,和珅感覺到利用機會打擊竇光鼐的時機已經到了。於是,他向乾隆皇帝彙報說,他懷疑竇光鼐或是為了顯示其政績,或是與王氏兄弟試前有染而收下了他們的鉅額賄賂,因此向他們洩露了試題。乾隆皇帝聽後也感到很詫異,不禁懷疑起來,決定重派主考官進行復試。

我們這裡要注意到以下兩點:第一點,竇光鼐點浙江親兄弟二人王以鋙、王以銜為會試前兩名的做法首先是已經遭到了諸多大臣的懷疑,“群議譁然”,認為這是一大“怪事”;第二點,和珅向乾隆皇帝做彙報後乾隆皇帝也感到很詫異。在這種情況下乾隆皇帝派出了新的主考官紀曉嵐。紀曉嵐夾在竇光鼐、和珅當中會如何做呢?他應該如何做才能做到既不得罪較量的雙方、又能討好乾隆皇帝呢?

紀曉嵐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經過紀曉嵐等人建議、乾隆皇帝批准,竇光鼐及兩名副主考被降職。

事情由竇光鼐一手挑起,他事先沒有徵得乾隆皇帝的同意,就擅自破壞省級平衡的原則,從而引發了一直暗中潛伏的矛盾,竇光鼐就應該承擔責任!同時,竇光鼐的被降職,並不能說明紀曉嵐本人站在了和珅一邊!雖然客觀上給人的感覺似乎是這樣!事情由竇光鼐一手挑起的,他就應該受到懲罰!

第二、取消“會元”王以鋙殿試資格。

竇光鼐承擔責任,並不意味著而王氏兄弟可以撿便宜,他們二人也必將付出應有的代價。這實際上是眾望所歸——是北方各省、西方各省的共同要求,不但和珅滿意,紀曉嵐自己也很高興——畢竟紀曉嵐自己也不是南方人嘛。

因此,紀曉嵐會同相關諸位官員,經過反覆逐字逐句進行評點,從雞蛋裡面挑骨頭,覺得王以鋙的試卷“語句多有瑕疵”,取消了他參加殿試的資格。

第三、王以銜繼續參加殿試,王以銜的會試排名由第二降至第四,繼續參加殿試,重新排出殿試試卷名次,將王以銜排為第一名。

不管怎麼說,從當時中國的教育水平來說,南方各省還是要高出其他地區一大截的,因此還要繼續維持省級平衡的原則,全力維持南方各省的面子。

這也是和珅所能夠理解的!其實,在和珅的心目中,只要搞下去了竇光鼐,至於是否應該繼續維持南方各省的面子,這已經不是他所要努力想清楚的問題了。

因此,殿試結束,前十名的卷子進呈乾隆皇帝御覽,排出名次,拆開彌封,排在第一名的竟是王以銜。乾隆問:“誰取的?”禮部尚書紀曉嵐說:“臣取的。”乾隆再問:“誰定的?”和珅說:“奴才定的。”乾隆帝覺得滑稽,不無譏諷地說:“那麼,你二人難道也有私情嗎?”和珅回稟:“此次閱卷諸臣皆秉公以待,絕無私弊,如有失當之處,何妨另換一名。”乾隆帝嘆道:“如此看來,王氏兄弟在會試中聯名一二,實屬偶然。科第高下,自有天命,非人意所能測知,既已拆封,豈能再換?”皇帝金口玉言,王以銜為頭名狀元由此一錘定音。弟弟王以鋙後來被恩准補考。嘉慶六年(1801年)殿試,由進士步入仕途。

紀曉嵐如此作為,得到了當時朝廷中絕大多數官員包括和珅的稱讚!

第二、紀曉嵐是和珅與紀曉嵐自己的朋友發生矛盾時候的協調者

有的時候,與和珅發生衝突的人中間,也有紀曉嵐自己的朋友。在這種情況下,一般而言,紀曉嵐能夠做到的,也就是做一個協調者而已!當然,協調能否成功,還要看發生衝突的雙方的態度和紀曉嵐本人的協調能力。一般而言,紀曉嵐都能夠協調成功;但是,也有少數協調失敗的例子。在這為數不多的失敗的例子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御史曹錫寶彈劾和珅管家劉全超制案。

這個案件我們前面雖然簡單介紹過,但是案件中的一些背景是我們以前所沒有揭示過的。

乾隆晚期,和珅指使管家劉全,在京中買了一處地盤,為和珅營造府第。為了免除朝中大臣的議論,一切事宜都用劉全的名義辦理。但其建造格局,超出了清廷的規制,被人們看了出來,引起朝官們的義憤。

問題在於,和珅蓋房子,光明正大的一件事情,卻為什麼要遮遮掩掩呢?

不但您不明白,當時的御史曹錫寶也不明白!曹錫寶是紀曉嵐的好朋友,他就跟紀曉嵐說出要彈劾和珅。

紀曉嵐當時也不明白自己曾經的老上級和珅為什麼如此作為。他當時心裡面想,在事情的真相沒有搞明白之前,還是最好不要讓雙方發生衝突的好。於是就勸說曹錫寶千萬不要彈劾和珅。當時的紀曉嵐也不好明說,就以宋人《詠蟹》詩中的兩句贈曹錫寶,說:“水清詎免雙鰲黑,秋老難逃一背紅。”意思是說,現在參劾和珅,恐怕時機不夠成熟。

但是,曹錫寶沒有聽從紀曉嵐的告誡,毅然上了一道奏章,彈劾和珅家奴劉全建造房屋規模宏大,服用奢侈,器具完美,恐有倚借主勢,招搖撞騙之事。

曹錫寶不明白,乾隆皇帝明白呀,他明白和珅實際上是給自己的女兒和女婿蓋的房子呀!因此,乾隆皇帝看過曹錫寶的奏摺後,很是生氣!

當時的乾隆皇帝心想,第一、這個曹錫寶狀告劉全只是虛晃一槍,鋒芒所指實際上是和珅!甚至是乾隆皇帝自己!第二、這個曹錫寶後面應該有指使者,這個幕後的指使者是誰呢?他想到了紀曉嵐,紀曉嵐既是曹錫寶的朋友、也是和珅的朋友——雖然,曹錫寶與和珅兩個人並不是朋友!他想,紀曉嵐是應該是知道內情的呀!

因此,乾隆皇帝針對曹錫寶的彈劾,下達了下面這道給軍機大臣和紀曉嵐的諭旨:“前據曹錫寶奏:和珅家人劉全房屋宏大、服用奢侈、器具完美恐有招搖撞騙等事一折,已交留京王大臣等查辦矣。曹錫寶如果見劉全倚藉主勢,乃徒託諸空言!或其言本欲參劾和珅而又不敢明言,故以家人為由,隱約其詞,旁敲側擊,以為將來波及地步乎?或竟系紀昀因上年海升毆死伊妻吳雅氏一案,和珅前往驗出真傷,心懷仇恨,嗾令曹錫寶參奏,以為報復之計乎?此乃朕揣度之意,若不出於此,則曹錫寶之奏何由而來?著留京王大臣,詳悉訪查詢問,務得實在情節。朕於此案總期根究明白,並非因此一虛言欲治和珅,更非欲為和珅開脫。留京王大臣等不可誤會朕旨,將曹錫寶加以詞色,有意吹求,使原告轉為被告,亦無是理。務須平心靜氣,虛衷詳問。如曹錫寶果能指出全兒藉端撞騙款跡,訪查得實,即一面從嚴審辦,一面據實具奏,不可同和珅稍存迴護。若稍存迴護,是乃陷和珅亦自陷也。”“又據和珅稱:家人全兒已到熱河,曾面加詰問。伊供:‘不但從不敢招搖滋事,交接官員,即所謂房屋寬敞,器具完美,容或有之,亦非可挾以出外之物。我於曹御史名姓素未聞知,彼又何從目睹’等語,雖系一面之詞,亦尚近理。曹錫寶身為言官,必不至下交奴僕,其車馬衣服,尚可雲遇諸路途,至房屋寬敞,器具完美,非身臨其地何能知悉乎?至全兒代伊主辦理崇文門稅務有年,稍有積蓄,蓋造房屋數十間居住,亦屬事理之常。從前及現在,內外大臣家人中似此者恐亦不少,若無似殷士俊等之有真髒實據,概以車服房舍之故,查拿治罪,則在京大臣之僕,安得人人而禁之!且必人人側足而立,亦斷無此政體。設或全兒在崇文門代伊主經營稅課,於額稅之外私有加增,若累商民以肥私囊,綿恩籤派番役,一經訪查無難得實。儻王大臣等嚴行察訪,全兒並無生事疑跡,而曹錫寶徒以無根之言,遽行陳奏,以博建白之名,朕又何能以空言遽入人罪乎?將此由四百里諭令留京王大臣等並令紀昀知之。即將查訊情形先由四百里馳奏,不必俟本報之使。欽此。”

  通過上述諭旨,我們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實際上是在做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乾隆皇帝命令手下人等殺氣騰騰地逼向曹錫寶。乾隆皇帝袒護著和珅及其家奴劉全,卻諭令軍機大臣,殺氣騰騰地逼向曹錫寶。正如乾隆皇帝所說的,“曹錫寶身為言官,必不至下交奴僕,其車馬衣服,尚可雲遇諸路途,至房屋寬敞,器具完美,非身臨其地何能知悉乎?”軍機大臣們按照皇上諭令中所授機宜,不去糾查和珅家奴劉全,卻將鋒芒轉向了原告。曹錫寶只好說:“我與和珅家人劉全向來從不認識,即伊在崇文門管理稅務,我並不知道,伊於額稅之外有無擅自增加另項情弊亦未有人說過。我因聞劉全住房服用甚是完美,於路過興化寺街留心察看,見其房屋甚是高大,我想伊是家奴,焉有多資造此華屋?恐有借主人名目招搖撞騙之事,是以具奏。”

第二、全力以赴追出幕後指使者!這個幕後指使者,根據乾隆皇帝的判斷,就是紀曉嵐!正如乾隆皇帝所說的,“或竟系紀昀因上年海升毆死伊妻吳雅氏一案,和珅前往驗出真傷,心懷仇恨,嗾令曹錫寶參奏,以為報復之計乎?此乃朕揣度之意,若不出於此,則曹錫寶之奏何由而來?著留京王大臣,詳悉訪查詢問,務得實在情節。朕於此案總期根究明白,並非因此一虛言欲治和珅,更非欲為和珅開脫。留京王大臣等不可誤會朕旨,將曹錫寶加以詞色,有意吹求,使原告轉為被告,亦無是理。務須平心靜氣,虛衷詳問。”面對著曹錫寶上面的回覆,乾隆皇帝仍不滿意,繼續窮追不捨,大有不揪出幕後之人決不罷休之勢。乾隆皇帝再次下達諭旨說,“曹錫寶既雲劉全情弊從未有人說過,又未親到伊家,何以又稱‘聞劉全住房服用甚是完美’。究竟聞自何人?必有著落,非有人說過,則曹錫寶何以知劉全往興化寺街,而經過時即留心察看?況京城內外,大街小巷,房屋甚多,御史又無逐戶查訪之理,若非中有成見,何以獨於劉全住屋如此留意?著王大臣令將劉全滋事不法之處究竟聞自何人,據實明言,毋再任期狡飾,並令都察院堂官及步軍統領衙門司官一員,帶同曹錫寶,先至劉全家查看,再到阿桂等官家及用事人家住處周曆查看,如各大臣家人住房並無如全兒之多,即治以越制之罪;若阿桂等家管事家人住房有劉全多且大者,則當詰問曹錫寶何以專不參劾之故。”

此時的曹錫寶才非常後悔自己沒聽紀曉嵐的勸告,給自己招惹了是非不說,還讓自己的老朋友紀曉嵐遭到了懷疑!此時的曹錫寶只好硬著頭皮,一再跟皇帝解釋,這件事情跟自己的朋友紀曉嵐沒有關係,純屬自己一人作為!

曹錫寶後悔沒聽紀曉嵐的勸告,多言招禍,只好硬著頭皮,咬定紀曉嵐沒參與此事。最後乾隆以曹錫寶參奏不實,給以革職留任處分,沒有擴大事態,釀成大獄。紀曉嵐在驚恐中度過幾個月,心裡才踏實了一些,自此而後,便更加小心謹慎。

最後乾隆皇帝嚴厲處置了曹錫寶。還好,紀曉嵐沒有受到牽連。

然而禍福正是互相倚伏的。嘉慶四年(1799)正月初三,太上皇駕崩,十八日賜和珅自盡,查出劉全家產竟有二十餘萬之多。於是已故御史曹錫寶追贈副都御史銜,嘉慶雖未查治和珅同黨,而紀曉嵐先生倒因為上述兩段諭旨反而獲得了更好的聲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