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農村老話:“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是為什麼?

農人李哥


俗語是前輩人的經驗總結出來,供給後人警示和遵循的。它也是鄉村文化傳承的一部分。有道理的我們遵循,不適用的瞭解一下就好了。

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

喜不送傘

喜:就是結婚、大喜之日

傘:取諧音“散”、這裡指的分散的意思

在農村結婚的時候,來參加婚禮的人,周圍的鄰居以及一般的親戚大多數都送的禮金。但是關係最親近的親人,朋友,一般除了禮金以外,還要送一些禮品。例如被子,毛毯,還有一些什麼祝福牌匾之類的。但是就是不能送傘,送傘,“傘 通 散”,就是代表歡送別人分散開的意思,不吉利。或許送者無意,但是收者有心。故喜不送傘。



壽不送煙

壽:就是生日的意思,70歲以上的老人就可以辦大壽了。

煙:取諧音“咽”、嚥氣的意思,或者煙消雲散

在農村,有的地方滿了70歲以上的老人,大多都是要給老人辦70大壽或者80大壽的。

有的地方是祝9不祝10,祝10。十就是死的意思,不吉利。就是69歲進70,79歲進80辦大壽宴席,給老人家祝70、80、90大壽等。

那麼,祝壽也要送禮金的,而菸酒是一個必備日常禮品,但是在老人大壽的時候可以送酒(寓意長長久久),卻不能送煙。“煙通嚥氣”,而煙點燃以後就是煙消雲散,人散場的意思,也代表不吉利。主人家收到這個禮物也不會高興,哪怕再好再貴重的煙也同樣如此。故壽不送煙。

拓展補充:

老人家祝大壽,一定不能送鐘錶一類的禮品,因為送鍾就是送終。送過去,人家就是說你詛咒別人不長命,會被人說你不懂禮貌,好好的喜事也會被你這個行為而破壞心情。這裡要特別注意一下。



喪不後補

喪:指的就是意外離去的年輕人或者年老去世的老人。

補:補償,這裡指的補禮金的意思

在農村,人去世了以後,以前會有鄰居們帶上椅子桌子鍋碗瓢盆來主家幫忙,煮飯的,端茶遞水的,燒火的,端盤子、洗碗等,每人一樣差事。現在流行一條龍服務,有人把這些都準備好了,只要給錢就可以了,省去了過去的繁瑣複雜化。但是也清淡了不少,以前喪事都挺熱鬧的,現在有了一條龍服務,喪事的主人家就變得相對冷清,因為不需要幫忙,去玩的人也就少了。

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都講究禮尚往來,那麼喪事也要收禮金的,喜事忘了隨禮,過後可以去補上。但喪事就不行,過後去補,這個就是有預示再去世一個人的意思(特別是家裡還有老人在的),這樣做就代表著不吉利,主人家也不高興,所以一定要注意,喪事不能補禮金。可以過後百天以禮金買紙錢燒給老人的形式來把這個忘記的事情補上,這個主家也能理解和接受。故喪不後補。



那麼喜事和老人大壽可以送什麼?

這裡簡單舉例兩點

喜事可以送:

送被子:這個代表吉祥寓意,一被子就是一輩子,也代表著新的開始,希望他們二人能夠幸福一輩子。

被子大多選為紅色(紅色在我們中國是吉祥喜慶祝福的顏色)、圖案吉祥寓意的,有龍鳳呈祥、花開富貴、百子圖、鴛鴦戲水等圖案。不同的圖案代表著不同的寓意,例如百子圖婚被就是寓意求子,預指多子多福,一般這些百子圖婚被畫面上的都是男孩。而大紅牡丹婚被它代表的則是夫妻二人一家婚後榮華富貴。

大壽可以送:老人大壽時可以送衣服,一般是帶有特殊字符與圖案的或帶有“壽”字的衣服最為恰當,顏色以紅色為宜,因為紅色喜慶,同時也寓意吉祥如意。



總結

1、結婚、祝大壽等,大多數情況都是選取送禮金的形式。只有關係較好的朋友,或者自己的至親,才會考慮除了禮金以外,還要額外再送禮物。那麼關於禮物的禁忌點一定要注意,不然就成好心辦壞事,得不償失了。

2、即使現在已經步入新的社會了,但是在很多農村,這種規矩依然是存在、不容破壞的。所以去到某個地方一定要入鄉隨俗,瞭解一下當地的地域文化。然後在有需要送禮的時候,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尷尬和冒犯了。



寫在最後

送禮送的是一份情誼,但是切勿過失冒犯!

尊重地域文化傳承,選取禮物需謹慎。

喪事切記補禮金,以免人、財、情三失!

文/芷蘭小時光,一起觀世間百態,共同探討生命旅程!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記得點贊關注!

芷蘭小時光


這個農村老話流傳了好多年,我小時候就聽說過。

“喪不後補”

有一朋友的父親過世了,我得知消息後,匆匆趕到她家,她父親已出殯下葬了。我不能補禮金,只好在老人家遺像前磕了三個頭。

這是因為葬禮完畢,你還去送禮金(物),這是在詛咒別人家再死人,是缺德行為。



“喜不送傘”

逢人家結婚的大事,不能送傘,因為“傘”諧音“散”,結婚是喜事,我們會祝福一對新人百年好合。婚禮上你去送傘,不是預示新郎新娘要“散”夥,不能白頭偕老嗎?

“壽不送煙”

有人給家中老人做壽,兒孫滿堂,喜氣洋洋,結果你送兩條煙作壽禮,老人家肯定不高興。由於“煙”為“咽”的諧音,你希望老壽星早點嚥氣嗎?而且“煙”代表煙消雲散,也是不吉利的。

當然,為老人祝壽更不能送鍾,送鍾諧音“送終”,更不吉祥。

中國幅員遼闊,文化底蘊豐厚,很早就有“入國問禁,入鄉隨俗”的觀念。這個觀點看來很普通,但是應用到生活中就發現這個觀念很重要,也很實際,說的就是做事做人的一些規矩。


融融118


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我就來補充一下。第一,喜不送傘,過去我這邊女人出嫁就有傘,這叫收傘禮。比如過去女人出嫁男方要備轎子來抬,她要在孃家帶把傘上轎。到了男方家門口就要停轎,然後新娘下轎就要打傘,男方就要給收傘禮,不給收傘禮她不收傘也不進門。第二,壽不送煙,煙和冤咽同音是不吉祥的。做壽本來是件高興的事,送煙是不吉利的反而老人不高興!第三,喪後不補,意思是人過世後不再補禮金,反過來說,你又想要他家死人。在農村來說是最忌諱的,現在還一直保持這種忌諱。


專長古玩


這些老話都不吉利,是不能說的。還有一個不吉利的話叫“送鍾”,“鍾”與“終”音同但意思就差遠了,這一般情況下也是不能亂說的。

在這“送鍾”上我可犯了一次大忌。我記得那是1988年春節臨近,首長們半開玩笑說:“副參座,過年了,有啥表示呀?”我呢,笑而不答。後就琢磨開了,首長們啥也不缺,但屋裡就是少一個掛鐘,覺得這實用,就交待管理科去辦。

很快,管理科就辦好了,給分區首長和司政後領導每人買了一個電子壁鐘。我和管理科長就帶著壁鐘分別給首長們送去了。最要命的還說上一句:“某某首長,年到了,我倆來給首長送鍾了!”這結果,我就不說了,你懂的……


讀走西藏


我國曆來是一個禮儀之邦,文明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結婚、祝壽、葬禮,對於一個人的一生來說,都是比較重要和隆重的事情,忌諱和講究也就頗多,“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就是其中之一。下面,“農策分析”來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喜不送傘

意思:參加他人的婚宴、訂婚儀式的時候,是不能傘作為禮物來送的。

原因:結婚對於兩個人來說,是婚姻的開始,是美好生活的開始,人們期望的是永結同心、百年好合、幸福美滿。而“傘”與“散”讀音相近,是諧音字,意味著“散”的意思,當然是不能送的。

除了不能送,在我們當地,即使結婚遇到下雨天氣,東家寧願選擇工序繁瑣、更加笨重的帳篷,也不會在選擇簡單便捷的搭傘方式來避雨,而且,前來參加婚宴的人,一般不會打傘,或者遠遠的就收起傘,放在鄰居家,是不會帶到東家家中的。

如果明知其意,還是一意孤行的拿傘當做禮物來送的話,不是前任就是情敵,而且心之歹毒,不可原諒,畢竟老人們常說“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姻”!

壽不送煙

意思:當別人為家中老人舉辦壽禮的時候,是不能拿著煙作為禮物來送的。

原因:子孫後代為家中老人賀壽舉辦壽禮,主要是為了祝願老人健康長壽、長命百歲,之所以不能送煙:

一方面,因為“煙”與“咽”同音,有嚥氣的意思,與壽禮舉辦的初衷相悖,也是不吉利的,當然是不被歡迎和接受的。

另一方面,一說起煙,人們容易想到的是煙氣繚繞的景象。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只有老人百年之後祭拜時,才會燒紙上香。所以,送煙也是非常忌諱的。

喪不後補

意思:如果因為不知情而遺忘,或者路途遙遠而未來得及參加親戚喪禮的話,錯過的隨禮,不能後補。

原因:對於逝者來說,是一種不尊重的表現。對於後人來說,老人逝世本來就是一件極為悲痛傷心的事情,而喪禮之後再補,有詛咒家中他人遭受不幸的意思,是一種及其歹毒和缺德的行為,屬喪禮之大忌,切記!


您對於這句農村老話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歡迎點擊右上方紅色“關注”,“農策分析”為您解答更多此類問題,帶您瞭解更多農村農事,幫您解讀更多涉農政策。


農策分析


農村的風俗習慣,可以說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有許多現在年輕人們確實不懂而且也不講究的事,如果在以往,常常會被人所恥笑的。

就以題主所言的“三不”來說:

第一“喜不送傘”。所謂的喜是指定婚、結婚。由於傘與散同音,所以在這種場合上,農村人是很忌諱送禮送傘的。除非是送禮人故意而為之,直接後果就是被打出門。

第二“壽不送煙”。即主人家為人做壽,也就是過生日。送禮是為了討個彩頭,象徵延年益壽。若是送煙,煙與煙火緊密相聯。除了人死才能煙氣燎繞,又是燒紙又是上香,象徵的是後繼有人,人丁興旺才有的景象。所以說作為壽禮,是很忌諱送煙。

最後一項是“喪不後補"。親友之間,禮尚往來。有人心細,講究的是常來常往,永續親情與友情。但是除了喪事以外,其它任何事情若沒趕上所約定的日子還可補上,單單就是喪事不能後補,原因是所帶禮物不允許。喪事又稱白事,喪禮儀式上人們所帶禮物多為紙錢鞭炮和若干供品。假如主家仍有一位老人健在,其不尷尬又難堪。

所以說,中國是一個地域遼闊,文化積澱又非常豐富的國家。民俗民規既有其精華,也不乏封建糟粕。人們還是要入鄉隨俗,尊重當地文化。只有如此,才能事半功倍,送禮才能送到點子上。(2019/12/12)


吉祥如意


我是“軒轅曰三農”,喜歡三農,愛好三農,關注我,與你分享更多精彩!

農村地方很小,鄉里鄉親都離得很近,家家戶戶都熟識,農忙的時候,互相幫忙,農閒的時候,約在一起聊天打牌,哪家家裡有事,也會一起幫到現場幫襯著,送個禮出下人情。所以在農村,因為人多,辦什麼事都很熱鬧。

但是在農村也會有很多忌諱,就像是過年,年三十還有大年初一不可以說一些晦氣的話,否則就會倒黴一整年,這樣說可能會覺得有些迷信,但是在很多地方,就是忌諱,說的不好,就會得罪人。

農村就有這樣一句老話:“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這句俗語講的是在紅白喜事以及祝壽時的一些忌諱,久而久之,農村人都遵循著這句俗語中忌諱,避免出現寓意不好的事情,讓大家心生不快。

“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是為什麼呢?

喜不送傘

這裡的“喜”,說的是結婚嫁娶的婚姻大事,這在農村屬於是大喜,如果哪家人嫁女娶妻,肯定都會大辦一場,親朋好友也會到現場送禮祝賀,新人是因為愛情以及是對未來的美好向往結合在一起,自然是希望可以得到“百年好合”、“和和美美”、“早生貴子”等錦上添花的祝賀詞以及帶有以上寓意的禮物。

但是“傘”是不能送的,因為這個字的諧音是“散”,人家新婚夫妻,第一天就讓人家散夥,肯定是讓人不快的,而且農村人對諧音字很注重,對於不好的寓意也相當忌諱,所以就有了“喜不送傘”一說。

壽不送煙

人過生日的時候都是長大了一歲,這一天也會收到很多人的祝福。最常見的祝福語就是長命百歲、萬壽無疆,也是很多人最愛聽的。一般給人祝壽的時候,也會送上禮物表達心意,如果只是一句祝福語,就顯得有些輕飄飄,雖然說起來有點現實,但是事實就是這樣。我們送禮一般會根據當事人的喜好選擇禮物,男人大多數喜歡抽菸喝酒,但是這個時候就不能根據喜好去送煙了,因為“煙”字也是諧音“咽”字,代表“嚥氣”的意思,這很不吉利,尤其是在壽辰當天。所以在別人過壽的時候最好不要送煙,而且吸菸百害無一利,如果不知道送什麼好,可以發個紅包,很實際。

喪不後補

喪不後補的意思是喪事過了以後如果再來弔唁是不能後補的,像其它的婚事,以及生子、過壽,當時沒有到達現場,後續還是可以補上份子錢或者是其它的一份心意,但是在喪事這一塊是不可以的,首先,喪事本來就是一件痛心疾首的事,再去後補就是揭人傷疤;其次喪事的本身是弔唁,過去了就是過去了,人都不在了,後續再去補,顯得有點不太尊重逝者,所以如果自己身邊重要的人逝世,最好及時到場,否則後悔也來不及了。

以上是我關於“農村老話:“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是為什麼?”的回答,不知道你還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感謝閱讀,喜歡的可以點贊關注呀!

軒轅曰三農


這些老話僅僅是農村的“規矩”而已!並沒有多少實際意義。

一、喜不送傘

所謂的“喜”,就是“喜事”。那麼,什麼事兒是“喜事”呢?誰家娶媳婦、嫁姑娘才算是喜事。

那麼,喜事怎麼會與“傘”扯上關係呢?

原來,在以前,人們的收入都很低。在別人家娶媳婦、嫁姑娘時可以用“物品”隨禮。譬如,在過去,我們這裡隨禮的“物品”就有“喜聯”、臉盆、被面、枕巾之類的東西。只不過現在都是隨禮金罷了。

雖然可以用各種物品隨禮,但不能拿“傘”隨禮。因為“傘”與“散”諧音,一旦用“傘”隨禮,就有使新郎、新娘“散夥”的意思,因此,主人家會不高興。所以,才有了“喜不送傘”的說法。

二、壽不送煙

所謂的“壽”就是老人做壽。老人做壽是一件很高興的事情。如果有賓客送煙的話,會讓老人不高興。因為,“煙”有煙消雲散和灰飛煙滅的意思,也與“咽”諧音。老人會認為賓客想使自己早日灰飛煙滅或者早日“嚥氣”。所以,老人才會不高興。正因為如此,在別人壽誕時,是不能送煙的。

三、喪不後補

這裡的“喪”是指“喪事”;這裡的“後補”是指辦完喪事後的“補禮”。

在農村,如果有人家裡逝去了親人,是會辦喪事的。在辦喪事時,眾鄉親除了會幫忙之外,還會隨禮。然而,也許有人因沒在農村老家或因忙而在辦喪事時沒有隨禮。其實,沒隨禮也就罷了,千萬不要在人家辦完喪事後再“補禮”。如果不懂得這個規矩,非要“補禮”的話,主家就會認為隨禮者在咒他們家,咒他們家再辦一次喪事。因此,這種“禮”是不能後補的。

四、這種說法的意義何在

我國的語言文字很特別,與外國不同。因此,每一個詞彙都被賦予了非常豐富的內容。要知道這些“內容”都不是“天生”的,而是人們“賦予”的、強加的。因此,文字的意義就是人們的想法,是人們豐富想象力的一種展現。如果人們轉移了想象力,恐怕就沒有這麼多“是非”或說辭了。什麼諧音不諧音?在老胡看來都是扯淡。什麼吉利不吉利?都是瞎說。因此,這種說法並沒有多少實際意義。

好啦!就說這麼多吧!總而言之,這些說法都是人們的一種“臆想”,並沒有多少實際意義。所以,別相信這些說辭,在民間交往的過程中,你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吧!


老胡說三農


是諧音不好的意思乃大忌諱也。

一,喜不送傘,喜事乃男女之間的結合也,如果送傘(散)不是分明盼望著他們離婚散火嗎?

二,壽不送煙,祝壽乃讓做壽之人長壽福康,你去送煙(咽),不是咒他嚥氣嗎?

三,喪不後補,喪事中你如果有特殊情況沒有到場,在以後的交往中千萬不要去補以前的虧欠。你一補虧欠,預示著讓他們家再死一個人。

知道為什麼了嗎?這是社會上人交往中的大忌諱。弄得不好會好事變壞事,大大的傷害對方的心理情感。


痴騎朽翁


有文化標籤,我來回答。“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這句話中的“喪不後補”,在我們這裡是一種嚴肅的風俗,誰都不會去犯這個忌諱的,至於說“喜不送傘,壽不送煙”這樣的習俗,在我們這裡遵守的並不嚴格。即然有這樣的說法,那麼肯定在一些地區是很忌諱的。那麼為何會“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呢,為何會形成這樣的習俗呢,這肯定是有原因的。

【一】喜不送傘。在民間由於觀念的問題,做事時很忌諱說一些話或一些字。這裡的“喜”說的是喜事,也就是說農村人常稱的紅事,喜事是人們舉辦婚禮,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在農村有句俗話是“寧拆十座廟,不折一門親”,在人們樸素善良的觀念裡,都希望新郎新娘能白頭到老,生活幸福美滿,因而在婚禮上人們送禮物或說話,都求個吉祥。由於“傘”字音到“散”,如果人家舉辦婚禮,也就是過喜事,給人送的傘,由於“傘”同“散”,人家會認為這不吉利的,當然就不高興了,說不定還會斷了親戚朋友關係。

【二】壽不送煙。這是的“壽”是過生日祝壽的意思,老年人過生日,人們去祝壽,也會送禮物上份子錢,祝壽的希望老人能長命百歲。如果給老人祝壽,送去的是煙,人家會不高興,其中有兩個原因:一是“煙”通“咽”,過去人們把去世俗稱為“嚥氣”,假設送去的是煙,人家會忌諱地認為,這不是想讓其早早嚥氣嗎;二是過去人們也知道,吸菸有害健康,人們也希望能戒菸,只是因為生活的重壓,人們為緩解壓力,煙是難以戒掉的,雖如此,希望不吸菸成了人們普通的見識,因為吸菸有害健康呀,人家祝壽是為了長壽,在人家祝壽的日子送去煙,人家會不高興的。

【三】喪不後補。這是的“喪”指的是喪事,也就是農村人說的白事。家裡出了喪事,也就是死了人,這是很悲傷痛苦的事。過白事時,親戚朋友都會去發喪,會去燒張紙送個花圈,也會出份子錢,但這必須是在出喪前。如果已出喪人都埋了,禮錢是不能去後補的,如去後補,會被人家理解為這是祝人家家裡死人呀,這是非常忌諱的,搞不好會斷了親戚朋友關係。

特別是在過去,由於人們普通有些迷信,過事過節忌諱很多,不小心犯了忌諱,是會引起許多麻煩的。

(圖片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