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令國際出版界一見鍾情,20多國讀者瘋傳,這部小說的魅力在哪裡?

《奇蹟病房》是法國新晉暢銷書作家朱利安·桑德勒爾的第一部作品,這部小說在法國出版後就大獲成功,並熱銷英國、日本、意大利等20多個國家。那麼它的魅力在哪裡呢?我們試著從它的創作手法及小說的現實意義方面來做一些解讀。

令國際出版界一見鍾情,20多國讀者瘋傳,這部小說的魅力在哪裡?

一、故事梗概

主角塞爾瑪是一個四十歲的單親媽媽,在她的生命中有兩樣最重要的東西,一樣是工作,一樣就是十二歲半的兒子路易。而一場意外的車禍之後,她失去了工作,路易也陷入深度昏迷,躺在醫院的病房中靠機器維持生命。

傷心絕望的塞爾瑪在回家整理路易房間的時候發現了一個筆記本。路易在上面寫道:我心愛、珍貴的奇蹟筆記本,我要告訴你在我死之前所有我想嘗試的經歷,它們都是我的奇蹟,這有點像夢想清單,但又不接近像,因為我只會寫下可能實現的事情。塞爾瑪從來不知道兒子曾寫下過這樣的文字。理智的塞爾瑪突然有了一個瘋狂的想法:她要去親身體驗兒子在筆記本上夢想的每一種經歷,要把每一次嘗試都拍攝下來帶到路易的病房。

故事就圍繞著塞爾瑪體驗路易的夢想展開,最後奇蹟發生了……

二、創作手法

這是一部12萬多字的長篇小說,可我在拿到書之後幾乎一口氣看完了。從故事內容來看,母親努力喚醒在醫學上幾乎被判“死刑”的植物人孩子,創造愛的奇蹟。這樣的橋段創意並不十分新鮮,甚至有些俗套。但是不得不說,作者真是一個設置懸念的高手,吸引讀者在看似俗套的故事裡體驗一次又一次的跌宕起伏之感。

令國際出版界一見鍾情,20多國讀者瘋傳,這部小說的魅力在哪裡?

1、充滿懸念的開頭

在故事的開始“那一天大概就是這樣開始的,它即將成為我一生中最糟糕的一天”,這句話挑起了懸念,引發了讀者的疑問,從而單刀直入地進入故事主線。這種開門見山地製造懸念的方式,是小說吸引人的基本原則。就如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的開頭“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奧布朗斯基家裡,一切都混亂了。妻子發覺了丈夫和他們家從前的一個法國女家庭教師有曖昧關係……”成功地激起了讀者的獵奇心理。

2、一個又一個的困境設置

在接下來的情節展開中,作者很快揭開了開頭設置的懸念的謎底,週六的造成兒子路易在和小說中的我“塞爾瑪”前往車站的路途中被一輛卡車撞倒了。這個謎底同時也是小說設置的一大困境,天吶,主角塞爾瑪該怎麼辦?

而在路易被撞倒前,塞爾瑪本可以叫住兒子讓他慢一點或許就可以避免悲劇,但是一念之差她沒有發出任何聲音。因為當時她接到公司上級的電話,又不想在上級面前流露一絲一毫的母親角色的情感以免影響自己的升職加薪。這一系列的描寫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情,為了工作而忽略孩子甚至嫌孩子煩的經歷,可能絕大多數的職場媽媽都有過。而這時候讀者可能比故事主角還要著急,她接下來會怎麼辦,會發生什麼?

路易被送到醫院之後,經過一番診療,醫生告訴塞爾瑪他陷入了深度昏迷,塞爾瑪幾近崩潰。她會怎麼做呢?按照故事的套路,應該是接下來的每一天偉大的母親守著昏迷的兒子,直到有一天兒子感應到母親的愛,奇蹟般地清醒過來。然而塞爾瑪在週日晚上回到家之後,居然幾乎徹夜在做第二天要給大老闆的報告,這種情節超乎意料卻又符合邏輯。塞爾瑪既需要工作維持生活、支付醫療費用,也需要用工作麻痺自己的思緒。她給自己接下來的生活定下了兩個目標:一個是讓路易醒過來,一個是跟以前一樣繼續職業生涯。

然而第二個目標很快就在第二天的報告會上打了水漂,原因就是大老闆堂而皇之的性別歧視,他告訴塞爾瑪她應該少花一點時間照顧孩子,多花一點時間做報告。這時候,一直跟著故事發展前進的讀者幾乎就能與塞爾瑪的情緒產生深層次的共鳴,那是出離的憤怒。於是塞爾瑪給大老闆的那一巴掌,讓讀者感到了由衷地爽。但同時也產生了一個新的困境,失去工作的塞爾瑪該怎麼辦?峰迴路轉,很快在塞爾瑪找到律師拿出十幾條能證明公司內部存在性別歧視的錄音之後,讀者又鬆了一口氣。可以說這個小困境設置得非常巧妙,讓讀者能體驗到情節的跌宕起伏,由此更被深深吸引。

在這個支線困境之後,又回到主線困境,路易的昏迷。而且這時候醫生給出了一個期限,30天。如果30天內路易沒有醒過來,醫院就打算撤掉維持生命的機器了!在原有的基礎上,給這個困境還加了一個時限,更加強了緊張感。走投無路的塞爾瑪在路易房間裡發現了一本筆記本,上面是一些路易想嘗試的事,於是塞爾瑪決定替兒子去嘗試這些事,並把視頻給兒子看。這種解決手法就沒有落入俗套,讓讀者無法看頭知尾,從而達到了新奇的效果。

那麼一個十二歲半的青春期男孩會有哪些夢想呢?一個四十歲的母親去做十二歲半的兒子想嘗試的事又會產生怎樣的戲劇效果呢?一個又一個的懸念加上後續實現這些夢想的過程中的困境與解決,讓整部小說充滿了神奇的吸引力。

令國際出版界一見鍾情,20多國讀者瘋傳,這部小說的魅力在哪裡?

3、視角轉換

《奇蹟病房》這部小說主要採用的是第一人稱敘事的方式,以我“塞爾瑪”的視角展開描寫整個故事,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容易拉近和讀者的距離,使讀者進入“我”這個角色,產生深度的共情,讓讀者沉浸在小說的閱讀中,體驗更好。但是這種敘事方式也會有一定的侷限性,因為只能從“我”的角度進行描述和評論,很多不在“我”身邊發生的事情不好描述,而那些事可能對整個故事的展開和推動又很重要。

所以在這部小說了加了一個視角,就是兒子路易的視角。雖然他陷入了昏迷,但是仍然有意識,這點在虛構小說中也是完全合理的。在路易的視角中,比較完整地還原了車禍發生當天的情景,我們瞭解到路易為何在塞爾瑪打電話時感到生氣以及飛快地滑滑板最終被卡車撞倒,對孩子多了一份理解,而不是隻從家長角度看到路易的叛逆。另外,陷入昏迷的路易意識居然是清醒的,但是醫生居然說他毫無意識,30天后要撤掉機器,路易會不會被錯誤地對待導致真的死亡,這些都引發了讀者的緊張和擔心,同時也更期待塞爾瑪那邊能夠儘快完成路易的心願,看看奇蹟是否會發生。

總之,這種輔助的視角轉換很好地彌補了第一人稱敘事的缺陷,讓小說的結構更加完整,情節更加飽滿。

三、現實意義

令國際出版界一見鍾情,20多國讀者瘋傳,這部小說的魅力在哪裡?

懸念的設置,純熟的創作手法,讓讀者在閱讀時精神會處於相對集中的狀態,不停邂逅意外之喜,這是優秀小說的要素之一。除此之外,讓讀者在沉浸故事的同時,能被其中的一些點觸動,聯繫自己的實際生活,引發思考,這是另一個要素:現實意義。這部小說給我觸動的點挺多的,我挑選其中一些分享。

1、奇蹟是什麼?

在漢語詞典的解釋中,奇蹟是指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這種想象不到的不平凡意味著在常理的推測下幾乎是沒有可能發生的。也就是說奇蹟的本質是一個極低概率的事件。就如小說中路易的病情,在醫學上診斷幾乎沒有可能醒過來的情況下,他醒過來了就是一個奇蹟。

很多人說奇蹟是努力的結果,但事實上是,努力了並不一定有結果,因為那是一個極偶然的事件,最大的可能就是你努力了但是並沒有奇蹟發生。所以我覺得奇蹟是一個信念,就是你願意拼盡所有去賭那一個微乎其微的概率。從理智的權衡上來說,我們一般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但是加入愛這個因素之後,就變得不可預測了。

我們作為旁觀者知道主角最終會賭贏,但是如果在生活中面對類似的問題的時候,我會問自己我會去相信這個奇蹟嗎?我會破釜沉舟、傾盡所有去賭一個未知嗎?所以我由衷地欽佩那些為了一個信念敢於付出所有的人,他們是這個凡世的英雄。

2、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工作與生活能做到完美的平衡是很多人的夢想,現實卻是我們不得不常常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一次又一次的選擇。半年沒回家看父母,剛回到家卻接到公司的電話有緊急情況要處理,選擇留下還是回辦公室?孩子發燒,一個關乎升職加薪的項目就要收尾,又怎麼做?和新婚妻子度蜜月,上司一個接一個的奪命連環Call,掛斷還是接起?

也許大多數時候,我們會像塞爾瑪那樣,讓身邊的孩子不要吵鬧,接起上司電話,努力維持自己的職業形象。出於種種現實原因,我們也許在一次次小的選擇中,都會向工作那端靠攏。在意外發生之前,我們永遠不會覺得這樣的選擇有什麼問題。而當意外發生之後,我們才知道生命中有一些“缺席”,永遠沒有第二次機會。

在意外發生之後,塞爾瑪以為自己失去工作一定會感覺糟糕至極,事實上,她卻感覺肩上的擔子輕了。有些事的極端糟糕情況,也許真的只存在於我們的想象中。工作,少了誰都無所謂;世界,少了誰都能運轉;可能唯獨你的至親,對他們來說,你是他們的世界。

令國際出版界一見鍾情,20多國讀者瘋傳,這部小說的魅力在哪裡?

3、福,禍之所倚;禍,福之所倚

路易的意外對塞爾瑪來說真的是滅頂之災,但是也正是這次意外成了塞爾瑪人生的分水嶺。在這次意外之前,活了四十年的塞爾瑪的生活中只有工作和兒子,沒有自己、沒有愛情、沒有任何其他。而這次意外迫使她的人生軌跡徹底轉向,她在嘗試兒子夢想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收穫了愛情。

正所謂“福,禍之所倚;禍,福之所倚”,從一件糟糕至極的事情中找到正面的部分,是一種智慧,也是上天給我們的考驗。

4、親情,是永遠的堅實後盾

在路易出事之前,塞爾瑪和母親的關係並不好,把每月一次跟母親的共同午餐視為酷刑。在事故發生後,母親趕來醫院的第一時間也是嘶吼、指責塞爾瑪,不斷地批評她。然而這個母親依然因為擔心她而在大樓的臺階上整整等了一晚上;在她心灰意冷痛苦自責的時候,告訴她自己為有這樣的女兒而驕傲;在得知她去東京實現外孫的夢想時,擔心她一個人出意外,坐12小時的經濟艙偷偷地跟在她後面……

不管我們的年齡多大,在父母的眼中卻永遠都是孩子。這句話真的一點錯都沒有。而無論父母在我們眼中有多老、多弱,卻永遠是我們最堅實的後盾。塞爾瑪在實現兒子夢想、創造奇蹟的過程中,也與母親達成了和解。在這個過程中,她也才更瞭解到一個母親的心。她愛兒子路易,而自己的母親也像自己愛路易一樣愛著自己。

令國際出版界一見鍾情,20多國讀者瘋傳,這部小說的魅力在哪裡?

這個世界很糟糕,可你終究會愛上它!因為糟糕之外,還有很多真實的美好。這就是《奇蹟病房》留給我們的現實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