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紅高粱》中,隱藏著張藝謀的“私心”與野心

偶然機會,經朋友的推薦,張藝謀讀到了小說《紅高粱》。

這一天,他等待了很久。

其實,萌生當第一流導演,拍出不同凡響的電影的想法,並非是張藝謀心血來潮的一時衝動,恰恰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

早在陳凱歌的《大閱兵》籌拍時,他就向這位當時的好兄弟道出了自己平生的志願。

但陳凱歌顯得並不是很樂意。

《紅高粱》中,隱藏著張藝謀的“私心”與野心

因為,他深知張藝謀在電影攝影上的過人天賦。

《一個和八個》、《黃土地》的攝影都出自他手。

當然,也許內心裡更怕他成為自己日後的勁敵。

畢竟,他曾堅定地認為:

張藝謀是他們(北影78屆同學)這撥人裡,不可等閒視之的一個。

《紅高粱》中,隱藏著張藝謀的“私心”與野心

但張已然在內心深處,立下了誓願。

在他看來,電影本質上還是導演的藝術。

只有當導演,才能充分地在作品中表達自己的人生見解和藝術追求。

唯獨藝術,是他生而為人的全部依據。

一向偏好有強烈生命意識,有力度的作品的張藝謀,終於在莫言的《紅高粱》中,嗅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味道。

《紅高粱》中,隱藏著張藝謀的“私心”與野心

他急匆匆地從山西的《老井》劇組,風塵僕僕地趕往了山東高密。

帶著頭兒(大哥吳天明)特批的2萬元錢,種起了高粱。

張藝謀瞬間由《老井》裡的男主孫旺泉,搖身一變成了在高粱地裡除草澆水的農夫。

聽著喝飽了水,躁動不安地歡快生長的高粱產生的動靜,張藝謀覺得,自己好像置身於一個巨大的生育場上。

整個人超乎尋常地興奮難耐,胸中有股莫名強大的力量似要噴薄而出。

《紅高粱》中,隱藏著張藝謀的“私心”與野心

小說中生活於此的男人女人們,正猶如這一顆顆發出響聲,一節節往上躥著瘋長的高粱。

熱情豪爽,開朗豁達,散發著一種隨心所欲,又自在快樂的氣質,深深地觸動著張藝謀。

他想做的事,就是要將這敢愛敢恨、張揚開闊的民族精神搬上銀幕。

他想竭力展示的,是一種熱血沸騰,痛快淋漓的人生態度。

《紅高粱》中,隱藏著張藝謀的“私心”與野心

影片末尾的旁白,暗示了該片的深意:

那年我回老家時,青殺口的橋還在,只是沒了高粱。

此處的高粱,嫣然是指民族性,張藝謀不希望民性變得疲軟。所以,他一定要拍《紅高粱》,讓洋人(外國人)看到:

雖然咱中國人個頭矮(體質弱),穿著差(窮一點),但精氣神那絕對是槓槓滴。

《紅高粱》中,隱藏著張藝謀的“私心”與野心

從這個角度講,《紅高粱》的旨意的確很高遠,張藝謀作為導演的表達野心更是不容忽視。

或者說,也恰好體現了 “文以載道”的藝術自覺,他肯定是有感而發,有話要說才拍的。

種好了高粱,最多隻是完成了拍這部電影的第一步。

接下來,還要幹很多活,吃很多苦,興許才能迎來勝利的曙光。

《紅高粱》中,隱藏著張藝謀的“私心”與野心

張藝謀不是專制型的導演。

他有自己堅持的地方,但也很注意聽取別人的意見,重視發揮團隊的力量。

片中有一場顛轎的重頭戲。

為了反映出顛轎時的那種詼諧幽默、高興快樂的勁兒,張藝謀下了“笨功夫”。

《紅高粱》中,隱藏著張藝謀的“私心”與野心

他與演員們抬著轎,後面尾隨著當地的土樂隊,還跟著騎在驢上的九兒,一群人邊走邊唱邊起舞。

吹吹打打,熱熱鬧鬧,好不快活,在通向鄉鎮人流稀少的土路上,常常一走就能走出十幾裡地遠。

他們彷彿忘記了六月天氣的酷熱,沉浸在單純開心的體驗生活裡,直到嗓子完全喊破,變得沙啞。

《紅高粱》中,隱藏著張藝謀的“私心”與野心

今天的時代,我們很容易就隨口說出“不忘初心”這四個字,卻沒有多少人會去深究它所隱藏的含義。

可那時的張藝謀們,恰好相反。

他們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傳遞出對藝術的初心:

一切都必須動真格的。

態度要真,感情要真,思想要真。

《紅高粱》中,隱藏著張藝謀的“私心”與野心

都說藝術家的作品中,一定有自我的投射,張藝謀也不例外。

童年、少年的坎坷經歷,在他性格里融入了不少剋制、壓抑的成分。

但劃重點,這不是他的全部。

正是欠缺與上述內容相反的東西,他才要如此奮不顧身地投身於藝術創作。

唯有沉迷於藝術追求,才能揮灑出其心底隱藏、擱置太久的熱情、幽默與豪爽。

《紅高粱》中,隱藏著張藝謀的“私心”與野心

於是,我們看到了《紅高粱》在風格上的力求極致。

幾乎是溢出銀幕的張張揚揚,轟轟烈烈。

這其中,就有張藝謀深層人格的某種宣洩。

他要藉助電影,將深埋於自己內心的壓抑一吐為快。

既是出於私心作者性的考量,也是對民族文化的反思。

《紅高粱》中,隱藏著張藝謀的“私心”與野心

但在具體實施時,張藝謀遇到了困難。

因為無論顛轎還是祭酒神,他只知道那是山東早年的風俗。可究竟是個什麼樣子,不僅莫言本人沒見過,連當地上了年紀的老人也不清楚此中的細節。

於是乎,視創造為藝術之生命的張藝謀,有了用武之地。

從音樂、舞蹈,再到歌詞,來了一通大膽地“編造”,極盡熱烈、張揚之能。

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啊,莫回頭!

一時間,成了大街小巷爭相傳唱的經典。

《紅高粱》中,隱藏著張藝謀的“私心”與野心

值得一提的是,《紅高梁》的樂器選擇非常大膽:

居然只有嗩吶和中國大鼓兩種。

張藝謀對作曲的要求更是很明確:

鼓要敲得像心跳似的,嗩吶要吹得像高粱地裡痛快的吶喊。

偏執的刻意,便是風格的形成。

《紅高粱》中,隱藏著張藝謀的“私心”與野心

用中國元素打造“純正”的中國風味,在這部處女作裡,張藝謀電影的藝術旨趣得以確立。

說到此處,就不得不提到本片在色彩上的運用。

國人都曉得張藝謀對紅色,特別是如火似血的大紅色的偏愛。

因為紅色足夠熱烈,充滿了生命的活力,能令他亢奮。

在之後的作品中,他更是不厭其煩,大肆地拍了很多“紅”,而且,每一次都令人震撼。

《紅高粱》中,隱藏著張藝謀的“私心”與野心

張藝謀用心至深地拍完了他的第一部長片,5個月時間的全情投入,終於到了能夠長出一口氣的階段。

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全國人民喜迎龍年(1988年)之際,從萬里之外的柏林傳來了振奮人心的消息。

《紅高粱》榮獲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金熊獎。

而且,是電影節的11名評委全票通過的。

《紅高粱》中,隱藏著張藝謀的“私心”與野心

這不僅僅是張藝謀個人的殊榮,也是中國電影的驕傲。

既是張藝謀的第一次,也是中國電影的第一次。

為此,他興奮異常,徹夜未眠。

張藝謀想起了曾經幫助過他的許多朋友,尤其是吳天明。

《紅高粱》中,隱藏著張藝謀的“私心”與野心

在劇本尚未通過審查時,他已暗中批准其先種下一百多畝的高粱。

在小說作者莫言遭受非議之時,其中的風險與壓力可想而知。

而如今,一切的艱辛付出,都有了應有回報。

德國媒體《每日鏡報》這樣評論《紅高粱》:

影片是一首具有特殊和高超藝術魅力的史詩。

《紅高粱》中,隱藏著張藝謀的“私心”與野心

伴隨著地球另一端的喝彩,國內也掀起了一股“紅高粱”熱。

影片在北京、廣州等城市特別公映時,出現了每個影院一天連續放映十幾場的盛況。

在1元錢能買10個芝麻燒餅的1988年,一些地方《紅高粱》的黑市價格竟然高達10元一張。

2018年10月12日,這部載入史冊的電影重映。

我們又看到了那片紅紅的高粱地,和那豁達開朗,灑脫豪爽的男人女人們。

《紅高粱》中,隱藏著張藝謀的“私心”與野心

希望,中國人能永葆這種“做人的自在和快樂”。

讓那,敢愛敢恨、熱烈爽朗的民性得以激揚發展。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繼續閱讀


作者簡介:電影夫人,獨立影評人,頭條號簽約作者。希望在電影的世界裡,遇見你和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