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二戰德軍最糾結一役:撤退必敗,不撤退,損失將頂4個斯大林格勒

軍力的一時之強雖然能夠極大地影響一段時間內的局勢,但戰爭最根本的還是交戰國之間國力的較量。就拿蘇德戰爭來說,德國與蘇聯的較量,就好像是一箇中量級選手碰到了重量級選手,雖然可以用靈巧的身手佔據一定優勢,但是在歷史的大舞臺上,“體重”的劣勢最終還是要吃虧的。法蘭西戰役後,即便是二戰時國力達到最巔峰的德國,仍比蘇聯要稍遜一籌。

二戰德軍最糾結一役:撤退必敗,不撤退,損失將頂4個斯大林格勒

有人可能要問了,既然德國在戰略物資儲備上並不佔優,為什麼德軍不去佔領實力相對較弱、石油儲量又非常豐富的中東,而是將絕大部分兵力消耗在與蘇軍的死磕中呢?其實,當時的德國並非沒有進軍中東的計劃,只是最終沒能實現罷了。

1942年中旬,德軍高層就意識到,蘇軍已經漸漸扭轉戰局了,德軍的戰略優勢開始消耗,如果不能再前方開闢一個相對可靠的戰略支點,一旦蘇軍完全緩過神來,德軍將面臨無比巨大的壓力。這個戰略據點,最佳選擇便是生產糧油、戰略物資豐富的高加索地區。7月23日,德軍最高統帥部頒佈第45號命令,要求德軍首先包圍並消滅部署在羅斯托夫南部、東南部的蘇軍,控制北高加索地區;隨後,德軍將派遣兩個集團軍群的龐大兵力分別從西南、東面兩個方向包抄,奪取新羅西斯克、圖阿普謝等地區。

二戰德軍最糾結一役:撤退必敗,不撤退,損失將頂4個斯大林格勒

德軍的戰略計劃大膽而充滿理想主義,如果計劃奏效,那麼德軍便有機會同蘇聯邊境的26個土耳其師匯合,這將為軸心國勢力進入中東地區打開局面。然而,千算萬算的德國人仍然算漏了兩點:第一,此時的蘇軍不再是1941年冬季之前的蘇軍,如今蘇軍不但漸漸適應了戰爭強度,還對德軍戰法有了一定的研究,蘇軍官兵戰鬥情緒高昂,戰鬥力有了極大的提升;第二,高加索地區也是蘇軍眼中的必爭之地,一旦被蘇聯人盯上,那就意味著無論付出多大代價最終都會拿到手中。

不過,在德軍第45號命令下達的節點上,德軍在高加索地區部署有16.7萬人,蘇軍只有11.2萬人。德軍不但在數量上佔據優勢,戰略部署上也是領先於蘇軍一步。綜合方方面面的因素考慮,德軍高層決定不再拖延,於1942年7月25日執行“鼠麴草”作戰行動,A集團軍群從頓河下游發動進攻,分兵多路分別向薩利斯克、斯塔夫羅波爾和克拉斯諾達爾等重要目標發動突襲。由於事發突然加上德軍攻擊強點眾多,蘇軍一時難以應付,不得不採取“空間換取時間”的戰略,有計劃地向東南方撤退。德軍趁機佔領大片地區,僅不到一天的工夫,德軍就向前推進了80公里。

二戰德軍最糾結一役:撤退必敗,不撤退,損失將頂4個斯大林格勒

值得注意的是,蘇軍是撤退並非潰敗,而這卻讓德軍高層盲目樂觀,做出了冒進的決定。而從7月28日開始,蘇軍就完成了戰略調整,將南方面軍併入北高加索方面軍,由功勳卓著的布瓊尼元帥統一指揮。除此之外,蘇軍高層還調來多個集團軍支援,並派出黑海艦隊、亞速海區艦隊協同作戰。反觀德軍,由於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第4裝甲集團軍不得不前去支援,此消彼長之下,德軍的兵力優勢被大大削減。

1943年1月,蘇軍正式展開反擊。蘇軍軍事行動的核心便是迂迴包抄,試圖切斷德軍的補給線和退路。比起德軍的進攻計劃,蘇軍的反擊計劃更加瘋狂,胃口更大。如果蘇軍能夠按照原計劃實現合圍,那麼德軍將蒙受4倍於在斯大林格勒的損失。不過,蘇軍先是遇到了對方高強度的反抗,包圍全殲的企圖破滅;接著,德軍高層決定放棄進攻,有計劃地撤退。

二戰德軍最糾結一役:撤退必敗,不撤退,損失將頂4個斯大林格勒

從1943年開始,在保證整體局勢不亂的前提下,德軍開始將已經佔領的據點一個個地拋棄,首先是新羅西斯科,接著是塔曼半島。10月9日,蘇軍基本肅清了整片地區的德軍,高加索會戰宣告結束,德軍以慘敗收尾。

整場戰役,德軍高層雖然想方設法地減少傷亡,仍損失了超過40萬精銳。經此一役,德軍建立一個穩固的戰略支點的企圖沒有實現,進軍中東地區的嘗試也徹底破滅。不過,這場戰役對德軍也並非是百害而無一利,由於選擇撤退,A集團軍群避免了在高加索地區被蘇軍包圍殲滅,這極大地保存了有生力量,也避免了德國在1943年就輸掉東線戰爭。

二戰德軍最糾結一役:撤退必敗,不撤退,損失將頂4個斯大林格勒

其實,高加索會戰結束後,德軍在東線的失敗就基本上已經註定了,然而高層並不死心。隨後,蘇軍對敵人展開了強力而迅速的追擊,卻在烏克蘭哈爾科夫地區反遭殲滅,損失相當驚人。即便如此,德軍的這樣一場大勝也只是續了口氣,蘇德戰爭徹底失敗的局面,是絕無可能挽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