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時間”真的存在嗎?

攝影師青磚


在宇宙、地球自然界,真正意義上的天然、自然生態本身、本質、本性就沒有、不存在關於“時間”的概念和說法。

所謂“時間”的說法和概念:是指人類社會的智慧與結晶,根據宇宙、地球天然、自然生態,完全是人類社會人為的按照自然科學的天文、地理法則和規律來劃分關於“時間”的概念,附加給天然、自然界的說法和理念、理解與理論、辨證與定論、判斷與結論。

換句話說,自然界是物態,不存在“時間”概念。人類社會是“神”態(即人類有意識形態、精神狀態對自然界的反應、反射和適應、順應),人為的劃分:存在“時間”概念。


袁聰


時間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大家一般會想到時間不就是當有人問我現在幾點了的時候,我看看自己的手錶告訴他現在是幾點幾分;時間不就是所有的物體慢慢成長逐漸衰老的過程?時間對於我們來說看不見,摸不著,也不會被我們感覺到它的存在,但卻實實在在每時每刻從我們身邊流走。那麼時間到底存不存在?它又是絕對的還是相對的呢?


儘管牛頓對於時間的描述看起來非常合理,但愛因斯坦覺得其實牛頓對於時間的認識不太完善,不太正確。愛因斯坦則認為時間是促使宇宙形成不可分割的一大要素,並且時間與空間是不可分開來說的,它們本該就是一體!愛因斯坦發現時間會以不同的速率運動,人們聽起來可能認為這是無稽之談,難道每個人身上的時間會快慢不同?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愛因斯坦的時空觀:

愛因斯坦對時間的理解

愛因斯坦指出,在時間的流逝與空間的運動之間有一種極其微妙以及深遠的聯繫!比如說:你擁有其中一個越多則擁有另一個就越少。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愛因斯坦是如何理解時間的:


假如你現在開著車以60邁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行駛,這時我們所有的運動將都朝向正北。而現有一輛車與我們並排行駛(同樣60邁的速度)卻要在前方向西北方向行駛,這時兩輛車分開後都以60邁的速度向西北方向與正北方向行駛,那麼在向正北方向行駛車輛的速度卻要比向西北方向行駛的車輛相對要快的多!這是因為我們向正北行駛的運動被向西北的運動轉移了,或者說是削弱了。愛因斯坦意



到空間和時間的關係不可分割,差不多就像北和西一樣緊密。他用這種驚人的洞察力推翻了一個常識,即時間的運轉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樣的。假如你(下面把你稱為A)面前有一個人(你面前的人稱為B),B說A根本沒動的時候確實A可能是沒有在空間中移動,那麼在時間中呢?A可能已經做出了移動,畢竟A的手錶一直在走著,在向下一秒時刻運動著。這時當A在空間中移動時又會發生什麼呢?當A走向B時因為A在空間中做出了移動,A的手錶走的速度會慢下來,可能原本時間的一秒因為A在空間做出了運動而會變慢到兩秒、三秒或者更久(時間的運動快慢根據A在空間運動速度而定),這時因為B看到A的運動形式從時間運動向空間運動轉移了。相對B來說不僅A的表走的速度會變慢,如果誇大其詞的來說B可能會感受到你的每一個聲音、動作都在他的面前被慢放了。但是當A走向B的中途停下時,彷彿一切又迴歸了正常,你的表走的速度正常了、A的聲音動作又會變正常了。這就是愛因斯坦對空間中的運動會對時間的流逝速度產生影響的理解。



那麼既然時間與空間是相對存在,我們都感覺到了空間的存在,那麼從愛因斯坦的角度來講時間當然也是存在的了。


歡迎大家關注“遇見H未來”閱讀更多精彩問答!!!


遇見H未來


首先時間是什麼?所有人都知道時間,但是真的提這個問題問,時間是什麼,估計沒人答得上。

有人說時間是有速度的,如果比光速還要快,也就是說你的速度如果能夠超過時間,那麼你就可以回溯歷史。回到過去,這好像是所有人的夢想。如果真的那樣,後悔藥就存在了。假如這個理論成立,那麼時間應該是真實存在的。

時間不真實,我想可能受最近的量子力學的影響吧。哲學裡面有一個最經典的命題,那就是缽中之腦。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不真實存在的,或許我們只是那一剎那的電波。也有可能我們就從電子遊戲裡面那樣,真實而不存在。

接下去解決第二個問題。什麼叫真實?真實就是與客觀事實相符合。換句話就是說時間不真實,也就是時間與客觀事實不相符合。

這樣就引出第三個問題,什麼叫客觀事實?客觀事實是指在時間和空間中存在的事物、現象和過程,它是一種本體意義上的範疇,無所謂對錯之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這是百度的定義。

很明顯出現了循環定義,客觀事實,他要基於時間和空間。既然時間是不真實的,那麼客觀事實不是真實的,如果客觀事實真實,那麼時間也是真實的。

所以時間不真實,似乎不對哦。

或許以後要將時間重新定義了。


知常容


這其實不是一個科學問題,而是一個哲學問題。

應該說,時間是真實存在的,標準就是,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雖然時間是客觀存在,但時間在意識中的反映主要是通過事件。

比如一個物體自由落下,在初始點是靜止的,在下落過程中,速度不斷變化,最終落在地面上。初始態和最終態的位置發生了變化,發生變化的間隔就是時間。

所謂的時間起點,無非就是事件的起點。還以上個自由落體為例。如果我們要研究自由落體,時間的起點就是鬆手的一刻,之前的時間雖然依舊存在,但對觀察沒有任何意義。

時間的起點也是一樣,往遠了說,時間的起點源於奇點,所謂的奇點,無法是宇宙或地球的起點,至於之前,時間肯定依然存在,但卻沒有討論的意義。

另外,對時間的觀察,也是可以採取多個體系,不能說用彈簧齒輪計時科學,而用沙漏就不科學!


科普新視界


時間是真實存在的,至少從宇宙開始形成以來時間就是真實存在的。

經常看到有網友提類似問題,似乎一心想探索時間不一定存在。但我要說,只要宇宙存在變化,時間永遠存在。

那麼,時間是什麼呢?

也許時間給人的印象,是隨人類社會活動的需要而誕生的,是人為的。但追根溯源,時間並不是依賴於人類社會活動的結果,而是一種客觀存在。

時間來源於人類對周圍事物運動變化的客觀反映。如春夏秋冬四季年輪的更替,太陽東昇西落的週而復始,等等。人們用時間來反映客觀事物的變化運動的週期性或長短性。當然,時間的參照對象可以不同,如以地球繞太陽為週期的陽曆,以月亮和季節變化為依據的陰曆,以石英電子脈衝數為依據的電子鐘,以銫原子脈衝數為依據的銫原子鐘;度量單位也可以不同,如年、時、分、秒、毫秒、微秒、納秒等。

自宇宙誕生之日起,事物一直處於變化、運動之中。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我們所處的地球、太陽系、銀河系及其它星系,一直處於運動變化之中。就人自己的身體而言,也時時刻在運動變化著,如人體內24小時不斷的新陳代謝,體液的流動以及心動呼吸。那怕一個死亡的人,各部位也發生變化,如腐爛生蛆。即使人火化了,其也會變成分子、原子等進入物質世界再次組合成無機物和有機物等。

總之,宇宙中運動變化是絕對的,也是客觀存在的。因此,作為運動變化的度量,時間也是真實存在的。

只有當萬事萬物不再有任何絲毫運動變化了,時間也就不需了,也就是所謂的永恆了,那麼宇宙的一切也就失去了意義了。

最後,建議對此類所謂探討時間是否存在的話題不要多化心思深入思索了,那是在浪費時間和生命。


空間的奧秘


物理學家朱利安‧巴伯說:“ 當我們活著,我們似乎穿越過連續的現在。問題是,它們是什麼?這裡只有現在,沒有更多,沒有更少。重點是,我們擁有的就是這些經歷,而我們只在現在擁有它們。”



時間是一個很難定義的存在,知道有這麼一回事,實際卻有看不見,但似乎又是真實存在的。造成這一感覺的主要原因是,萬事萬物都是存活的週期,都有始有終,並不能持續存在,為了準確表達這一週期,時間這個概念也就產生了,時間是人為確立又能找到實際依據的一種概念。

時間給人的感覺是在不斷流淌,因為“現在”總是一刻不停地“刷新”著。而“未來”尚未確定,而“過去”不可更改。隨著時間的流淌,這列由不可更改的“過去”、轉瞬即逝的“現在”和尚未確定的“未來”構成的“列車”不斷前行。這一時間觀念植根於我們的語言、思維和行為當中。
準確的說,時間是一個長度單位。但是這個單位沒有一個天生的標準,只能人為的規定某個“長度”,以這個為標準單位,再去測量其它事物。《費曼物理學講義》中費曼說:“重要的不在於如何定義時間,而在於如何來測量。測量時間的一種方法是利用某種能週期性發生的事情。”


史界觀



17世紀英國詩人赫裡克(Robert Herrick)的這句詩正講出了舉世皆然的老生常談:時光飛逝。有誰會懷疑這一點嗎?時間的流動可能是人類知覺中最基本的面向,因為在我們內心最深處對於時間流逝的體會,其感受之深,程度遠超過對於空間或質量之類的體驗。


但是在已知的物理知識中,找不到時間流動這個概念。物理學家堅持,時間根本就不會流動,時間就只是時間而已;而某些哲學家則主張,時間流動這個概念根本沒有意義,所謂的時間之河或是時間之流,純然是基於錯誤的觀念。我們在物理世界中那麼基本、那麼實在的體驗,怎麼可能是建立在錯誤的認知上呢?或者,時間還有什麼重要的性質,是科學家尚未發現的?


時間不是本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向會把時間分成過去、現在、未來三個部分,而某些語言的文法時態就是奠基於這項基本區分。「事實」所牽涉到的,就是現在這一個時刻,而過去已不復存在,未來則更為模糊——其細節都還沒有形成。在這樣的圖像裡,知覺中的「現在」正穩定地向前滑行,把尚未成形的未來事件落實為現在的事實;而這些事實稍縱即逝,一下子就歸屬於「過去」了。

無論這樣的描述看起來有多麼合理,它與近代物理卻有嚴重牴觸。愛因斯坦在給朋友的信中,有這麼一句著名的話:「過去、現在、未來的區分只不過是幻象而已,雖然這的確是很頑強的幻象。」這個令人驚訝的結論,正來自愛因斯坦自己的相對論。在理論中,「現在」並不是絕對的,沒有任何普遍性的意義,而所謂的「同時」其實是相對的。從某個參考座標系來看,同時發生的兩個事件,對於另一座標系而言,可能就發生於不同的時刻。

「火星上現在正發生什麼事?」似乎是個非常單純的問題,但它其實並沒有明確的答案。關鍵就在於地球與火星相距甚遠,以光速前進就要花上約20分鐘。因為訊息不會走得比光更快,地球上的觀察者便無從得知火星當下的情況。只有在事件發生過後,觀察者才能從火星傳到地球的光線推論出答案,而這些事件的答案還會隨著觀察者的速度有所改變。





譬如說,在未來的一次火星探險任務中,地球上的任務管制人員也許會問:「不知道α基地的瓊絲指揮官正在做什麼?」地球上的時鐘顯示,火星這時正是中午12點,所以瓊絲應該在吃午餐。但是對於另外一位正以近乎光速通過地球的太空人來說,依據他前進的方向,他身上的時鐘會顯示火星上此刻要比中午12點更早或更晚。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正通過地球的太空人的答案就會是「正在煮飯」或「正在洗碗」。

所以任何想賦予「現在」特殊地位的企圖,註定會徒勞無功,因為我們得先弄清楚指的是誰的「現在」?假設你和我有相對運動,那麼,對我而言未來尚未發生的事件,對你來說可能已經在過去確定的某一時刻出現了。因此最直截了當的結論,就是過去與未來其實都是已經確定的。也因為這樣,物理學家喜歡將時間整個鋪展開來,把所有過去與未來的事件都放在一幅時間圖裡,就好像風景畫一樣。這樣的看法有時稱為「時間塊」(block time)。在描述自然界的時候,我們從來沒有在時間的風景畫中挑出某一特定時段來作為「現在」,而且也沒有任何過程可以將未來的事件有系統地轉變為現在,繼而轉變為過去事件。換言之,物理學家的時間是不會流動的。



時光如何不飛逝?從古到今,有不少哲學家在仔細斟酌了一般人所認知的時間流動之後,也獲得同樣的結論。他們認為這個概念有內在矛盾:畢竟,流動這觀念所指涉的是運動,所以談論真實物體的運動是合理的。如果我們拿物體實際運動的例子來解釋就會更加明白了,例如飛箭穿越過空間時,我們便可測量飛箭的位置如何隨時間變化;但我們能對時間本身的運動賦予什麼意義呢?它是相對於什麼在動呢?其他類型的運動會將不同的物理過程連接起來,但設想中的時間流只是讓時間與自身發生關聯。我們只要簡單一問:「時間流得有多快?」就可以暴露出這想法的荒謬,因為「每秒流過一秒」這個淺顯的答案一點意義也沒有。



時間的不對稱性在討論時間流動的時候,我們之所以會這麼困惑,主要原因是因為它與所謂的「時間之箭」有所關聯。否認時間流動並不等於說「過去」與「未來」的指稱沒有物理基礎。無可否認的,世界上發生的事件只有單向的順序。例如,蛋掉到地上會破成碎片,而反向過程——地上一顆破蛋自動組合成完整的蛋——則從來沒有見過。這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例子,意思是說,一個封閉系統的熵(大致上而言,熵就是失序的程度)會隨著時間而增加。比起一顆破蛋來說,一顆完整的蛋的熵值要更低。



自然界充滿了不可逆的物理過程,過去與未來在時間軸上的方向很顯著的並不對稱,而熱力學第二定律在這方面便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依慣例,時間之箭指向未來,不過這並不表示時間之箭就是向未來奔去,就好像羅盤的指針指向北方並不代表羅盤正往北前進。這兩種箭頭指向所象徵的是「不對稱」,而非運動。時間之箭指稱的是世界於時間上的不對稱,而不是時間本身的不對稱或流動。「過去」與「未來」的標誌可以順理成章地用來指明時間的方向,就如同「上」與「下」可以用於指明空間方向;但是談論「這個過去」或「那個未來」與說到「這個上」或「那個下」一樣沒有意義。



過去或未來的狀態與「這個過去」或「那個未來」的區別可以用圖像說明:想像有一段影片,裡面錄製了蛋掉到地上而破碎的過程。如果影片倒過來播放,每個人都會看出其中不自然之處。現在將影片切割成許多片段畫面,然後將這些畫面隨意弄混。任何人都可以將這些混亂的畫面依據正確的順序再排列出來:破碎的蛋在這一疊畫面的最上面,而完整的蛋則在最底下。這一疊垂直的畫面保留了時間之箭所意味的不對稱,因為它在垂直方向是有次序的序列。這證明時間的不對稱事實上是屬於世界狀態的一個性質,而不能看成時間本身的性質。我們不需真的播出影片就可以看出時間之箭的方向。



活在當下當然,我們還是得解釋為什麼會有時間流動的幻覺,不過這些解釋得從心理學、神經生理學,或是語言學與文化裡去尋找。對於我們如何感受時間流動這個問題,近代科學才剛剛開始思考,所以我們僅能猜測什麼是答案。這或許跟大腦的功能有關。如果你原地旋轉幾圈後突然停止,就會感覺頭昏眼花。主觀上,你會感到世界繞著你旋轉,但是你的眼睛告訴你其實不是這樣的。你周圍的轉動是幻象,那只是因為內耳中的液體在旋轉。也許時間流動的感覺也來自類似的原因。



時間的不對稱有兩個面向可能會造成時間流動的錯覺。第一個是過去與未來在熱力學上的區別。在過去幾十年來,物理學家已經瞭解到,熵的觀念與系統的訊息內涵其實是息息相關。所以記憶的形成是單一方向的過程:新的記憶增加了訊息而提高了大腦的熵。我們也許可以將此一單向性看成是時間的流動。第二個可能性是我們對時間流動的知覺與量子力學有關。在量子力學剛形成的那段期間,人們就已經認知到,時間在這個理論中扮演著十分獨特的角色,與空間的角色大不相同。物理學家發現,時間在量子力學中扮演的特殊角色,便是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難以順利結合的主要障礙之一。在海森堡測不準原理中,自然在本質上是不可確定的,這意味著未來是開放、不確定的(以此觀點而論,過去也是開放的)。這種不確定性在原子大小的尺度上最為明顯,用以標定一個物理系統的可觀測性質,通常從這一瞬間到下一瞬間就不能確定了。



舉例而言,電子撞上原子後可能會彈到很多方向;一般來說,我們不可能事前預測出究竟會是哪一個方向。量子不確定性意味著對於某一特定量子狀態而言,存在著很多(也許是無窮多)不同的未來或是可能的真實狀況。對於每一個可能的觀測結果,量子力學可以算出它們可能出現的相對機率,不過它無法明確說出究竟哪一個可能性會轉化成事實。


但是,一旦觀測者做出一項測量,他就只會得到一個結果,例如他會發現彈出的電子會往某一特定方向飛去。在測量的過程中,單一、明確的事實會從一大堆可能性之中蹦出。在觀測者的認知當中,可能的情況轉化成真實的世界,開放的未來轉變為確定的過去——這正是我們所謂的時間流動。

然而,這種轉化究竟是如何達成的,物理學家仍然沒有形成共識。很多人認為這與觀察者的意識相關,因為正是觀察的行為促使自然(nature)作出抉擇。少數研究人員(例如英國牛津大學的彭若斯)相信,意義(包括對於時間流動的印象)可能與大腦中的量子過程有所關聯。雖然研究人員至今尚未找到證據,來支持在大腦中存在一個「時間器官」的說法(所謂器官,是指如視覺皮質之類的東西),但或許未來的研究能夠找出這種使我們產生時間流動感的大腦過程。我們可以想像有一種新藥能夠終止人們對於時間在飛逝的感覺。事實上,某些專事打坐冥思的人,就宣稱他們能自然地進入這種心靈狀態。



如果科學能夠對時間流動作出一番清楚的解釋,我們也許就不必再煩惱未來或是悲傷過去。擔憂死亡就會變得跟擔憂誕生一樣,都是無聊的事;期待與懷舊也不再是人類詞彙的一部分,尤其是我們也許就不會再急著不停地忙東忙西。屆時,我們將不再理會美國詩人朗費羅「及時行動」的懇求,因為過去、現在、未來的區隔,已經成為過去。


秦川SukhoiSu35


我憑著自己的感覺胡說一下吧:時間既存在也不存在!可能這樣說不知所謂,下面我就來細說一下:

存在——說時間不存在我自己都說不過去,人生老病死,草一枯一榮,無不彰顯著時間的存在。單純解釋時間我實在沒有過多的專業術語,我覺得時間更像是一種概念。那就打個比方吧:你在坐車的時候,車子在往前行駛,你之所以知道自己在往前行駛,是因為周圍的一切都作為參照物在倒退。那麼如果把所有參照物去掉,變成一片虛無,或者加強一點,變成一片純白,這種純是那種無任何瑕疵,不可能找到參照物的純。好了,那麼可以肯定,這樣你就不知道自己究竟有沒有行駛了。時間的意義我想就在於參照吧。當然了,淺薄之見,還望指教。

下面著重說一下,為什麼也可以不存在:同樣,請勿見笑,我也說不出術語。我們可以想象一下,讓我們站在超越宇宙的角度來看一下:假設時間存在,按照我們已知時間線性原則,有沒有終點我不敢揣測,那麼一定會有一個開始。那麼時間的開始時間是什麼時候呢?換句話來說,時間開始之前的“時間”又是什麼呢?這個是一個矛盾命題,但是我們又確確實實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所以真是想破腦袋也沒有更好的答案啊。那麼,如果我們沒有更好的辦法證明時間開始,那就只好說時間不存在了。這種不存在在於宏觀的不存在,就是從超越宇宙之外的不存在,而星球的時間是存在的呀。

只能想到這麼多了,想多了腦殼痛。比我瞭解更多的的請勿見怪,還希望能多多指教。


寒徑陌路


時間,總是與我們形影相隨。

時間是假象的概念,引發了物理學上的內戰,同室操戈。時間是我們創造的用來理解宇宙的假象嗎?神經學家和物理學家稱它有可能是這樣的,這在數學上能夠得到證明。但還有的人認為時間是存在的,數學的對象不包括時間,數字對象並不變化,因此用數學來解釋沒有時間的世界,是不正確的。

史蒂芬 W 霍金提出以下觀點

時間不是物質。時間只是人類為了尋找描述宇宙的數學模型而規定出來的一個數學量(譬如以地球自轉一圈定義為一個單位)。它的數值反映了物質、空間的一些性質,但不具備物質所具備的必要特徵。在實證的物理中,時間是一個基本變量,它的出現不是存在而發現,而是需要而定義的。

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指出,物理定律不會受時間的變化影響。時間在物理世界裡面是不存在的,不管你現在做什麼,因果都是一定的,不會因為時間的循環反演發生變動。時間就是一個無關的量,時間在宇宙當中是不會改變的。人們之所以感覺到時間的變化,是因為自身意識的作用,對於時間變化是主觀意義上的。


未來和將來都是現當下的修正,現當下是過去的累積。過去,現在,將來並不是三個狀態,他們是同一時間存在的。萬物為了達到這個同一時間而不斷湧現,才成為各自的物理特性。時間根本不存在。所謂時間只是對質能轉換的一種自我的錯覺。個人認為宇宙最基本的組成,只是單一的能量。物質是能量的具體體現。你只有一刻,即是此刻,永恆的此刻。所以我們活在當下


雖然每個大科學家、物理學家一直努力去破解時間之謎,但他們對時間的本質並無共識。然而不管主觀還是客觀,我們都切切實實活在有回憶有計劃的世界之中。採信封閉宇宙還是未來開放,分別只是在於:當我們撞到頭,會埋怨上一秒邁錯腳,抑或認定是未來的錯。




劉六六愛媽咪


時間真的不存在嗎?不知道是誰說的,時間不存在,是人類的幻覺。於是很多人不懂裝懂。人云亦云,說時間不存在。

這個問題得用哲學思維才能解決。但是像我這樣超級哲學家太少。所以你們始終搞不清楚。什麼是存在?理性思維的人會說,存在就是被感知。感性思維的人就不會這麼說。因為感性思維的人是憑他的感覺。可是人對時間的感覺很微妙。不是五識感知的,六識也不能直接感覺到。要把記憶和目前的狀態進行比較才能感覺到時間。所以時間是變化的度量。因為時間是抽象的存在。所以感性思維的人會說時間不存在。有些感性思維的人會認為空間是虛無的。奇點爆炸前沒有空間是什麼狀態。他們無法想象。

理性思維的人不靠想象靠理性判斷。既然時間能被感知,那麼時間就存在。這正是唯物論與唯心論的區別所在。唯物論認為存在是“客觀”的。意識不能影響存在。存在獨立於意識。因為時間沒有形象,所以他們時間是假象。

確實能量也沒有形象。能量也靠變化才能被理性感知。為什麼唯物思維的人認為時間不存在,能量是存在的?因為能量更明顯一些。都知道,沒有能量就沒有變化。變化就是能量交換的過程。

物質,空間,能量,時間。這些東西對於人感知系統觸發能力是遞減的。人對電磁波只有可見光波段能感知。

說時間不存在也是可以的。佛教說萬法皆空。有兩個意思,一是萬法都無自性。都是依他起性。時間,能量都要依靠變化才能顯現出來。所謂自性就是不變的性質。有自性才叫存在。還有一個意思是萬法本質是空。比如說,鹽有鹹性。鹽是由氯和鈉化合而成。鹹性是依他起性。鹹性既不在氯上,也不在鈉上。那麼鹹性哪裡來的?只能是依他起性。這叫鹽起性空,也叫緣起性空。一切事物的是緣起性空。所以萬法皆空。一切都不存在。本來無一物嘛。

唯物和唯心主義者還相信存在規律。認為規律是永恆存在的,不依靠任何事物的獨立存在。可以明確的說,規律也是依他起性的。所以規律是不存在。唯心主義者相信規律存在,規律是獨立的。那麼規律就有一個制定者。這個制定者當然不是人,這個制定者必然是超越人類的,通常就稱為神,或者自然神。名字叫什麼無所謂,反正就是厲害得緊。唯物主義者既相信規律存在,規律是獨立的。又不相信規律有制定者,有個超級厲害得緊的傢伙制定了規律。他們說,規律是自然產生的。可是自然狀態下,永遠都是熵增,也就是趨向於沒有規律。所以唯物主義者是極其弱智的。自相矛盾的。當然,唯心主義者也挺愚蠢的。哲學家和科學家與佛家比,簡直是傻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