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抗癌新兵手冊|化療你怕了嗎?

抗癌新兵手冊|化療你怕了嗎?

癌症的治療中,恐怕最讓患者和家屬所排斥的治療方式就是化療了。經常會聽到諸如“不化療還好,一化療,人走的更快”,“一化療,人就完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樣的論調。有的人甚至不知道化療是什麼,但是這樣的話卻已經耳熟能詳。越來越被扭曲的妖魔化的化療,已經到了讓患者及家屬聞風喪膽的地步!如果不能正確的認識化療,對於癌症的治療是不利的。

抗癌新兵手冊|化療你怕了嗎?

什麼是化療?

化療是化學藥物治療的簡稱,通過使用化學治療藥物殺滅癌細胞達到治療目的。

化療的方式就是掛水,所以,打個吊瓶你怕什麼呢?提及化療,可能腿都軟了,那麼如果說化學藥物治療,你還會那麼怕麼?


化療的副作用

好吧,我知道稍微瞭解化療的人,更加懼怕的是化療的副作用太大,擔心化療後爬不起來、免疫力下降。那麼化療的副作用都有哪些呢?


1.消化系統反應

如噁心、嘔吐、腹瀉和便泌等。特別是一些鉑類藥品,其中惡心嘔吐是化療最常見的反應之一。但是近年來一些強力有效的止吐藥(譬如阿瑞匹坦,俗稱止敏吐)的上市,使得化療後的噁心和嘔吐反應大大減輕。而且化療前都會用一些保護腸胃的藥(如奧美拉唑,泮托拉唑等)來降低化療所產生的腸胃刺激。

抗癌新兵手冊|化療你怕了嗎?


2.骨髓抑制

如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等。一般停止化療後1~2週會自行恢復,如果骨髓抑制嚴重可以用藥物(如升白針等)迅速提升血小板和白細胞。此外也可以用一些食補,如阿膠等。


3.脫髮

不是所有的化療藥物都會產生脫髮!部分化療藥物可能導致脫髮,但脫髮是可逆的,在停止化療後會重新長出新發。等不及也可以用各種款式的假髮,這並不會影響你的美麗。


抗癌新兵手冊|化療你怕了嗎?


4.其他

如肝腎功能損害等。


大部分化療的不良反應和毒副作用是可逆的,通過一些輔助藥物的使用可以控制或者減輕毒副作用。


實際 上,腫瘤引起的不適症狀,經過化療,如果化療有效,腫瘤獲得控制,則可以緩解症狀,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命。


這裡想強調的是,化療之前,醫生都會給患者做評估,所以患者到底適不適合化療(類似孕婦到底是順產還是剖腹產),應該聽醫生的專業建議。如果身體達不到評分,即使你想上化療,醫生也是不會同意的。採用同樣的藥物,劑量、用法不同,療效卻截然不同。因而,不要因過分懼怕化療而放棄機會或採用不太正規的化療,應由有經驗的腫瘤專科醫生決定是否有條件進行化療及具體治療方案。



化療按其作用分類


1.根治性化療

有些對化療藥物敏感的癌症如白血病和淋巴瘤、絨毛膜上皮癌和生殖細胞惡性腫瘤等,通過單純化療就有可能治癒,這種以將癌症治癒為目的的化療就稱為根治性化療。


2.姑息性化療

大部分晚期癌症癌細胞已經廣泛轉移的情況下,現階段科技水平已經不可能治癒,化療的目的主要是控制癌症的發展以延長患者生命,或者通過化療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這種化療就稱為姑息性化療。


3.術後輔助化療

包塊雖然已經手術切除,但手術前就有可能發生臨床檢測不到的潛在轉移,或者有少量癌細胞脫落在手術傷口周圍,通過化療殺滅這些殘餘的癌細胞,以達到預防癌症復發和轉移的目的。


4.術前化療

通過術前化療可以使病灶縮小,方便手術切除,或者使部分失去手術機會的病灶縮小後再獲得手術機會,同時還可以殺滅潛在的轉移病灶,降低復發轉移的可能。


5.腔內化療(如灌注)

通過體腔內給藥(如腹腔和胸腔內給藥),使體腔內局部暫時維持較高的藥物濃度,達到提高局部療效的目的。


化療的優勢


1、短期內可有效殺死癌細胞,控制腫瘤


2、治療範圍大,是一種全身性治療手段


3、適用面積廣,對原發灶、轉移灶和亞臨床轉移灶均有治療作用


化療是必殺技嗎?


答案是否定的,化療不是必殺技!化療有時候是會無效的!這個心理準備是一定要有的!另外,過度依賴化療也是不可取的,有些病人在手術很長時間以後仍要求做化療(擔心化療停止後腫瘤很快復發),或反覆化療失敗以後仍要求化療,有些醫生也有這樣的想法與做法。實際上,有些情況下腫瘤已對化療產生抗藥性,過度的化療不再有療效,卻只會帶來不良反應。


哪些情況化療更好?


1 對於EGFR基因野生型的患者,盲試靶向藥,其療效遠遠差於化療。

三期臨床試驗顯示:EGFR基因野生型的患者中,易瑞沙的療效遠遠不如化療,有效率(1.1% vs 23.5%)甚至更低,疾病進展或死亡的風險更高(易瑞沙相比於化療組,高出了2.85倍)

結論為——化療是完全碾壓靶向藥的。


2多靶點廣譜靶向藥:用的不好效果可能不如化療

除了EGFR抑制劑、ALK抑制劑等需要特定基因突變才能用的靶向藥,還有部分靶向藥,是多靶點、相對廣譜的、並不對應特定基因突變的。比如各種以抗血管生成為主的小分子抑制劑:帕唑帕尼、卡博替尼、瑞格非尼、索坦等。這類靶向藥的使用,是基於大型三期臨床試驗的數據來決定的。

近期JAMA oncology雜誌報道了一項有趣的研究數據。

意大利的Anna Maria Frezza教授團隊,彙總了115名晚期上皮樣肉瘤患者的治療,其中80名男性、35名女性,中位年齡是32歲。115名患者中,85人接受過以阿黴素等蒽環類藥物為主的化療;41名患者接受過以吉西他濱為主的化療;還有18名患者接受過帕唑帕尼靶向治療。中位隨訪時間為34個月,結果顯示:

以阿黴素等蒽環類藥物為主的化療,有效率為22%、中位無疾病進展生存期為6個月,1名患者腫瘤完全消失;

以吉西他濱為主的化療,有效率為27%,2名患者腫瘤完全消失,中位無疾病進展生存時間為4個月;

帕唑帕尼靶向治療,沒有任何患者出現腫瘤客觀緩解(腫瘤縮小超過30%),客觀有效率為0%,中位無疾病進展生存時間為3個月。


如何更好的運用化療?


很多情況下,聯合治療療效是更好的。病友由於受到這些”化療無用論“、”化療過時論“、”化療有害論“的影響,輕易放棄或者斷然拒絕了化療,療效是大打折扣、生存期是明顯縮短的。


化療是把雙刃劍,有好處也有副作用,只要醫生應用得當,可以治病救人,好處多於壞處;而應用不當,或治療過度,反會增加痛苦與負擔。關鍵在於醫生的正確應用,該化療的時候不要放棄,不該化療的時候堅決不用。

抗癌新兵手冊|化療你怕了嗎?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新的與癌共舞訂閱號

抗癌新兵手冊|化療你怕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