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微型潮劇”-紙影戲(木偶戲)

簡介

潮汕木偶戲,俗稱“紙影戲”,是廣東省潮汕地區的漢族傳統戲劇,是中國木偶藝術的稀有品種,屬於杖頭木偶的一種,體形較小,其主要特點是這種木偶靠三根鐵枝操縱表演,主竿置於偶人背部中間,側竿分置於左右兩臂,由藝人在幕後操縱。後定名為“鐵枝木偶”。

“微型潮劇”-紙影戲(木偶戲)

來源

“潮州究竟於何時開始有皮影戲,至今尚無地方文獻可以考證,據推斷大概是在宋末時,因為兵患,皮影戲從北方向南移播到潮州。明、清時,潮州的皮影,清人筆記有這樣的記載:‘潮郡紙影也佳,眉目畢現’,‘潮郡城廂紙戲歌唱徹曉,聲達遐邇。’”(以上均引自《潮州市戲劇志》,文中“潮州”、“潮郡”均指潮汕地區。)足見清代的潮汕紙影已完全達到吳自牧所描述的汴京紙影戲的水平。

“微型潮劇”-紙影戲(木偶戲)

潮汕鐵枝木偶雖形似木偶,其淵源卻

是民間的皮影戲。其木偶結構、操縱方法依然保留著皮影戲的痕跡,故潮州、汕頭等地又叫鐵技木偶為“紙戲”。鐵枝木偶因劇目、唱腔與當地潮劇相同,其表演也有戲曲的特點,故也稱之為“微型潮劇”。

製作工藝

鐵枝木偶的偶頭是用紅泥塑成。曬乾後烘烤定型。再塗上防水的顏料,按照不同的角色身份畫成各種人物的臉譜,演出時穿戴上不同的裝束,就成為一個個活靈活現的戲曲人物。

“微型潮劇”-紙影戲(木偶戲)

“微型潮劇”-紙影戲(木偶戲)

鐵枝木偶戲具有三個特點:

濃郁的鄉土氣息:木偶班多為半農半藝,活動多在農閒,因長期在農村活動,鄉土氣息濃郁;

優美的唱腔音樂:木偶戲與潮州戲在劇目、唱腔音樂上基本一樣,尤以唱為其主要藝術特色;

獨特的表演藝術:可以表演一些高難度的動作,如飛天、入地、點火、射箭以及戲曲的騎馬、張扇、划船等程式動作。

演出形式

傳統的鐵枝木偶戲班由九人組成,操縱、演唱、伴奏各三人,劇中角色多的時候,操縱和伴奏的人也要兼演唱。木偶戲班大多由家庭組成,大班多時有十幾個人,小班只有五、六個人。

“微型潮劇”-紙影戲(木偶戲)

戲班演出時先要搭建舞臺,臺上鋪著草蓆,操縱木偶的人盤膝而坐。坐在臺上正中的人,一般是資歷較淺的藝人,叫中劇,左側的人,叫副劇,是操縱偶人的第二把手,位於臺上右側的,叫正劇,是戲班的核心人物。現今潮州一帶流行的方言中,還把"持正劇的"比做一個單位的負責人。

發展現狀

由於隨著人們藝術欣賞時尚的改變,演出市場日益萎縮;木偶班大多為半農半藝,是鬆散形業餘藝術團體,對木偶戲的研究傳承具有一定難度,特別是一些高難表演技藝面臨失傳,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加以保護、傳承。 2006年,潮州鐵枝木偶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戲劇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