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在農村親戚越來越不“親”,尤其是年輕人,以下五個原因是真凶

走親戚是我國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尤其在春節期間親戚間的走動最為頻繁。春節走親戚,回孃家一直是中國人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優秀傳統。它是親戚間聯絡感情,彼此關心的一種親情大交流。

在農村親戚越來越不“親”,尤其是年輕人,以下五個原因是真兇

馬上又要到年關了,農民朋友們都會走親訪友,送年禮,送祝福。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如今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需要走的親戚是越來越少了,關係也不像從前那般親密了,曾經讓我們溫暖的親戚慢慢的變得沒有那麼親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在農村親戚越來越不“親”,尤其是年輕人,以下五個原因是真兇

第一:金錢作祟

無論是誰,都會有一些私心,這是很正常的。在如今如此重視金錢的社會,人們多多少少都會變得有點摳門了,兄弟姐妹一方有急需要用錢的時候,一般都會找自己的親戚幫忙,但總有一些親戚非常摳門和自私,只會同甘不會共苦,一聽到你借錢,總是找很多理由來推脫。除非你有什麼喜事才會冒個泡。這樣一來二去的,大家心裡都像明鏡似的,彼此間的親情勢必會減少和疏遠,來往的也就越來越少了。

第二:階層的變化

在以前的農村,大家都在村裡,彼此間都差不多,所以都能聚起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有的親戚可能外出已經飛黃騰達,他們變的有錢之後,總抱著一種高人一等的心態,有意疏遠以前的村子和親戚,好像生怕你來沾他的光。逐漸成為他們眼中的窮親戚。當親戚間的差異變成了階層和階層之間的差異之後,疏遠和隔膜就不可能避免了,以前的情分雖然還在,但真正相處起來卻不是那麼回事了。

第三:道德綁架

不管你認不認可,如今是人情社會,網友普遍都說有人好辦事。無論你要做什麼,都會問你有關係沒,尤其作為親戚,大家更是不會錯過這樣的資源。但是總有一些臉皮相對較厚的人不厭其煩的來打擾你,沒有尺度。就拿在農村蓋房子來說,哪家要蓋房子,附近的親戚一般都會來幫忙,大部分主人一般都會支付一定報酬或者請吃飯,但有少部分卻把親戚間的幫忙當成是一種義務和道德綁架。覺得每次幫忙都是應該的,一旦有一次不來幫忙,便認為“這人怎麼這樣呢,還是親戚呢,這一點小忙都不幫”。

第四:社交方式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社會的快速發展,也加速了一代與一代之間的社交差異。如今我們的社交方式更加快捷和多元化。親戚這種最傳統的人際關係是建立在親緣基礎上的,隨著社會的變遷,這種社會關係在城裡已經逐漸淡化,取而代之是業務緣,利益緣等等。我們的朋友圈裡更多是同事,領導,客戶等等,很少有親戚間的。久而久之,以前的親戚關係隨著老一輩的離去便淡出了我們的社交圈。


第五:距離阻擋了親緣

先如今,大部分農民朋友選擇外出打工賺錢,有的親戚可能一年或者幾年才能見到一次,不像以前老一輩的時候,親戚間都隔的不遠,可以經常來往,這樣的親情關係自然穩固。正因為這樣,彼此間的親情也就慢慢疏遠了。

在農村親戚越來越不“親”,尤其是年輕人,以下五個原因是真兇

所以如今隨著老一輩的離去,走親戚的人也是越來越少,越來越沒意思,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負擔。但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重視親情和倫理的國度。傳統文化在我們基因中打下的“烙印”難以改變,在廣大農民朋友心中,親戚依然是最重要的關係,如果連親戚都靠不住,那還有什麼人可信呢?

親愛的讀者,您是怎樣看待如今農村親戚之間的關係的呢?歡迎發表您寶貴的意見與大家一起探討!

更多農村見聞,農業資訊請關注頭條號“農耕情懷”,為您講述咱農民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