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中国和美国的孩子们都学了什么?

小编在前段时间重温了一遍BBC纪录片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上一次看这部纪录片还是在美国读书的时候,这次的重温让小编有了一些新的感触。但是教育这个话题太大,跨国教育这个话题也不小(哈哈),于是搜了搜各路图书,一本由美国教师、学者Nancy Pine写的Educating Young Giants吸引了我,借今天的文章,和大家分享,

不做任何评论或结论,文章后的评论留给大家讨论哦~

中国和美国的孩子们都学了什么?

作者Nancy Pine用了20余年的时间从事中美教育研究,从20世纪末起,便开始走访中美课堂并做观察记录及研究,这本Educating Young Giants就是对这二十余载的课堂观察、采访、实践的总结和归纳,作者在文中对各种现象做了深入探讨,视角客观、冷静,现小编就按照主要脉络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发现。

一、学前教育

幼儿阶段对孩子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人是谁?——没错儿,父母。中国妈妈和美国妈妈们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存在着观念上的巨大区别:

中国妈妈

“小朋友不会做这件事,需要家长帮助他们。家长引导、演示给他们看,这样小朋友们下次才会知道怎么做。”

“孩子需要学习才艺,学就要学得专业。学好了才能去考级,才艺证书会直接影响小孩子以后的升学。”

美国妈妈

“孩子能够探索并独立完成一件事,即使这件事他们以前前所未见。我们作为家长需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引导他们,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幼儿阶段(early childhood)是一个他们能完成各式各样体验的宝贵阶段(“ … as delicious time for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accomplishment”)。他们可以无忧无虑地发现新事物、犯错误并从中学习。”

虽然是幼儿阶段,家长和孩子仍然需要面对升学压力,其实在这个现象上,两国都存在,只是各自的分量仍有区别,并且升了学之后学生接受的任务和挑战自然也不同,这一点稍后再说。

但中美两国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着差异:中国妈妈更加注重“教”,美国妈妈更加注重孩子自己的体验。其实,在这件事上,没有对错!(在这里小编要强调的是不要一味地认为某一国或某一文化更好,只是不同的角度导致不同的结果而已)(“… in China, these activities tend to be more formal and academic, directed toward specific outcomes and certificates of accomplishments”, “… U.S. parents, by contrast, generally viewed childhood as … a time to learn independence, to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family, and to take on household responsibilities.”)。

这也体现在中国学生学习注重知识内容、基础扎实,而美国学生学习中动手能力较强等特点上

二、学校教育

两国在学校教育上的区别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今天小编就不从教室布置、课程设置等方面一一铺陈了,主要引用书中的三个观点:中国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中美老师的角色及中美学生的学习特点:

在Educating Young Giants一书中,Dr. Pine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中国历史文化中有一个人对中国的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没错,就是孔老夫子。如果你问,孔子对于当今中国教育还有影响吗?——当然有。并且这种影响是观念和习惯上的。孔子教育世人学习要勤奋、努力、持续,“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等。

与美国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是,中国的教育理念传承千年而不断,孔子的这些理念现在仍体现在课堂中:中国学生勤奋、基本功扎实;课堂学习整齐、课堂内容紧凑;社会崇尚教育等等(“… the Confucian classic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XX. 20-21), reference is made repeatedly to the effort required to become an exemplary person.”)。

——这是历史传承的经典——与美国教育学家在近代才提出

体验式学习(“Dewey introduced the power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to schools.”)不同,如何教育现在的孩子让经典运用于当代社会是中国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

中国和美国的孩子们都学了什么?

对于经典的传承体现在了教师的角色上。总体上说,中国老师关注的是告诉学生做什么、什么正确、什么错误。而受杜威影响的美国老师思考的是怎样给学生更大的挑战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自己探索、自己发现、自己解决问题

中国的学生拥有优秀的成绩,美国学生拥有更多的创造力,而两国的教育者都想将对方的成功经验借鉴到本国来(“… the paradox: Americans want what Chinese have; the Chinese want what we have”): “They (the Chinese) crave theindividuality and independencefound in American schools because they see these traits leading toinnovation; we (the American) want our students to haveintense focus and disciplinethat we believe leads to Chinese students’academic excellence.”

中国和美国的孩子们都学了什么?

准备好迎接未来了吗?

不管两国学生在通过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之后,是更擅长学科知识内容还是技能的培养,在迈入大学的那一刻起,他们都将需要将自己训练为独立的学习者。

而作为教育者,在充分对比了解了两国教育现象的差异之后应该思考的是什么?Dr. Pine提出:两国都需要一个夯实学科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育(“what is needed is a system that teaches deep subject-area knowledge while also valuing originality and flexibility of thinking”)。

不论你是否准备好,我们都已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可能每十年,就会有一些工作或岗位被淘汰/替换。如果我们无法预测到十年、二十年以后我们的孩子将能够从事什么职业,那就教给他们必要的生活技能,以及不断学习的能力

学校的教育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再教给他们夯实的学科知识(“… within rich, experiential contexts”)的基础上,还要教给他们了解这个真实的世界(“real-world learning”)和深层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complex thinking and analytical skills”)。

中国学生“会学习”的优秀品质和美国学生“会创造”的思考能力在这个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都重要

——我想,这便是Dr. Pine通过这本书想告诉我们的吧!

(本文中的论点均引自Educating Young Giants,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哦~)

面向教师、服务教学、分享资源,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外研社K12(微信号:fltrp_k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