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一個小國攻打大唐,為什麼大唐最後和他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場戰爭,是因為國土方面引發的一場爭端,被稱之為唐詔之戰。這場戰爭並不是針對的某一場戰役,而是一系列的戰役,這場戰役是唐朝和南詔之間的鬥爭,之間爆發的所有戰爭的總稱叫做了南詔之戰。唐朝和南詔之間的戰爭是發生在8世紀以及9世紀的時期,兩個國家進行了三次戰爭。

一個小國攻打大唐,為什麼大唐最後和他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唐朝在洱海那邊有著六大部落,被稱為六詔,其中六詔之一的蒙舍詔在唐朝的支持下,逐漸把其他幾個部落都給吞併了,統一了洱海。到了738年,皮邏閣成為了雲南王,這一時期被定義成為是南詔的建立,唐朝這麼做還是有一定目的的,既然花費這麼多的心血怎麼是沒有寓意呢,為的就是以後可以聯合南詔對抗吐蕃,這樣就可以確保唐朝的南疆國土安全,不會遭受損失。

到了653年的時候,蒙舍詔因為太弱小,還需要唐朝的支持,為了得到唐朝的支持就派人去出使唐朝帝國,最終南詔要一直依附唐朝。到了713年,皮邏閣成為了君王,是唐玄宗親自封的。

一個小國攻打大唐,為什麼大唐最後和他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等到737年的時候,皮邏閣有戰勝了河蠻,這樣情況下皮邏閣又被命名為蒙歸義,被封為雲南王,加官進爵,隨後幾年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到了天寶七年的時候,皮邏閣死了,他的兒子閣邏鳳繼位。當時的唐朝已經出現了腐敗現象,楊國忠專權,唐玄宗不怎麼理會朝政,摩擦就在這時候建立起來了。

一個小國攻打大唐,為什麼大唐最後和他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最開始兩個國家開戰是因為歸屬的問題,從而爆發的戰爭,南詔是屬於唐朝的附屬國,南詔一直以來依附唐朝。到了745年的時候,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被派遣到雲南,和皮邏閣之間有點小摩擦,皮邏閣就非常不滿意。等到750年的時候,閣邏鳳路過了雲南,看到當時的太守在侮辱通行的婦女,還索要賄賂,閣邏鳳不答應,當時的太守就派人去辱罵他,還向朝廷報告,誣陷閣邏鳳。

當時閣邏鳳非常的憤怒,就立刻起兵攻打雲南,並且還殺了當時的太守,這件事情成為了這一系列戰爭的導火線。又因為南詔投靠了吐蕃,趁著安史之亂奪取了雲南,貴州等多處地方,又加上敗給了唐朝的軍隊,後期南詔和吐蕃就此決裂,後來又合起來攻打吐蕃,之後兩個國家又立下了互不侵擾的條約。

一個小國攻打大唐,為什麼大唐最後和他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唐朝和南詔三次戰分別在750年-785年,第二次是829年-830年,第三次是859年-870年,兩個國家的三次戰沒能讓哪一方獲得利益,反而兩個國家都因此摔進了鍋裡,最後讓唐朝由昌盛時期走到了衰敗的路上。南詔對於這種戰爭是吃不消的,本來發展還不錯的國家,在這種情況下也逐漸走向了滅亡,損失了不少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最後即使和唐朝簽訂了不再戰爭的協議,也沒有改變任何的結果,最終還是走向了滅亡。897年南詔王被人殺死,鄭買嗣起兵奪了南詔,建立了大長和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