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從一個國家的經濟支柱產業,淺談民生

從一個國家的經濟支柱產業,淺談民生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什麼是支柱產業。所謂支柱產業,是指在國民經濟中生產發展速度較快,對整個經濟起引導和推動作用的先導性產業。產業規模在國民經濟中佔有較大份額,並起著支撐作用。通俗的講,就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有沒有錢,靠的就是這些支柱產業。

一個國家的支柱產業是如何確定的呢?

在支柱產業特定基準中有這樣一段話:地區支柱產業必須順應國家振興支柱產業的方向,大體要以國家確定的支柱產業範圍及其選擇標準來進行,同時符合地方經濟發展的要求,並根據地區經濟發展目標的制約因素及在全國的正向作用。也就是說,支柱產業是由國家機構根據經濟狀態確定引導的。

此外,支柱產業影響著一個國家的GDP,所以,是否作為支柱產業來發展,要看是否能夠為國家、地區帶來經濟收入。換句話說,支柱產業就是一個國家、地區賺錢的工具。A能賺錢,有潛力,就把A作為支柱產業大力扶持發展;B能賺錢有潛力,就把B作為支柱產業大力扶持發展。

我們簡單瞭解一下世界一些國家的支柱產業:

美國。美國是世界經濟大國,這一點毫無疑問。他們的支柱產業是:軍工、汽車、金融、電影、高新技術。這些行業基本上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也是美國的搖錢樹。

英國。英國的支柱產業主要是媒體業、金融業和服務業。世界著名的廣播公司BBC就是英國人的。

日本。我們的鄰居,他們的支柱產業主要是汽車製造業、高科技產業、色情業、漁業。

瑞士。最為著名的是瑞士手錶,所以,他們最大的支柱產業是精密機械製造業。

韓國。半導體、造船、汽車、家電、石油化工

澳大利亞。我們都聽說過澳大利亞農場,沒錯,畜牧業、農業就是他們國家的支柱產業,此外還有礦業、機械設備、金屬產品、菸草、石油煤炭、化工。

俄羅斯。中國的好朋友,戰鬥名族,軍火讓他們一直聲名遠播,支柱產業之一就是軍工,此外還有石油天然氣,木材。

我們再談談民生,一個國家的人民幸福不幸福,首先要看民生問題是否解決,衣食住行醫是否能夠得到基本滿足。對比以上各國的支柱產業,與衣食住行醫有直接關係的有哪些國家呢?是否對民生產生了影響呢?

只有澳大利亞的農業,主要以種植小麥為主。但是,澳大利亞的農業發展是世界上一流的,如豐富和廉價的原料、對環境汙染的有效控制、臨近亞洲市場及時區的靠近、廣闊的可耕地和畜牧場、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有機認證農場等。對外出口可以賺錢,對內充分滿足國民需求。提升了人們的生活幸福指數,穩固了民生。

而,如果一個國家將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的話會怎麼樣呢?

從一個國家的經濟支柱產業,淺談民生

顯然,房地產這玩意是不能出口的,只能賣給國內的人民,要通過這個支柱產業提升GDP,只能從國民的身上薅羊毛。當然,發展房地產的目的是為了改善居住環境,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卻成為了GDP的支柱。那麼,味道就變了,改善人民的居住環境就成了空話。

如何才能讓一個地區的GDP穩定增長呢?當然就是瘋狂的賣地,而且地價一年比一年高。開發商作為一個商業機構,利潤是他們的最終目的,這是商業經濟的基本法則。那麼,買地的價格高了,房價自然就要上升,這樣開發商才能有錢賺嘛!

就這樣,房地產行業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地方要提升GDP,瘋狂賣地,地價漲,開發商要賺錢,房價漲。最終誰來買單呢?自然就是廣大人民群眾。

從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講,房地產的瘋狂發展的確帶動了很多行業的發展,比如建築業,裝修業等等,但是,卻將很多人套上了沉重的枷鎖。舉個例子,一個農村小夥子,家境在當地還不錯,上完大學後在某二線城市工作,工資5000元。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好的生活,家裡準備買一套房子。房子90平米,總房價135萬,首付需要40.5萬,加上裝修等費用最少需要60萬。家裡拿出所有積蓄50萬給孩子首付(在農村,這已經非常之多),自己工作兩年積攢了8萬元,勉強夠。貸款94.5萬元,每月需還款5751元。

有人可能會說,這類人大可不必往城市裡面跑,住農村不用買房,為什麼非要在城市買房呢?這就好比一些人說:“鎮上也可以看病,為什麼要往大醫院跑呢?”典型的混蛋邏輯。鎮上能看了我往大醫院跑,有病啊?再說誰不想得到更加權威的治療呢?農村生活好,我上大學幹嘛,小學畢業後直接種地就行了,上大學不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嗎?

30年,每月的工資還不夠還房貸,怎麼活,你能想象嗎?

而且,我敢保證,城市中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是如此,一邊還著房貸,一邊提心吊膽、艱苦的生活著。請問,你覺得我們會幸福嗎?

從一個國家的經濟支柱產業,淺談民生

有人又會說,房地產難道國家降不下來嗎?當然能,政府一個政策,房價肯定降下來。但是,敢降嗎?

有多少人是按揭買房的?這個我們心裡都有數,尤其是哪些炒房的人,大多數都是從銀行貸款買的房子,而銀行是國家的,房價一旦下降,那麼,這類人的貸款就可能還不上,出現死賬壞賬,而房地產貨幣在整個經濟體系中佔據相當大的比例,經濟體系瞬間就會坍塌,後果不可想象。

所以,現在我們看到的現象是隨著房價的逐年上漲: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有人當年炒房買了好幾套房子,現在有錢了;有人當年沒錢買房,現在依然沒錢買房,一樣的學識、一樣的年齡,卻因為當年沒有向國家借錢買房,有了窮富之分。

房子建多了,供大於求,於是出現了去庫存,誰有能力去這些庫存呢?當然是當年哪些炒房的人,而對於一些一直苦苦奮鬥,努力工作賺錢的人來說,他們當年買不起房子,現在依然買不起。道理很簡單,因為房價的漲幅要遠遠大於工資的漲幅。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人當年用50萬開辦了一家企業,一個人當年用50萬在市區貸款買了三套房,3年後,開辦企業的那個人一算賬,贏利30萬;買房的那個人淨賺140萬。換句話說,開辦企業還沒有炒房賺錢,可見房價的上漲是多麼的變態。

言歸正傳,是誰影響了民生?

歸根結底就是把房地產當做了一個國家的支柱產業,創新、科技技術放在了一邊,實體企業紛紛關門。給哪些嚮往幸福生活有一點經濟基礎的人,套上了沉重的枷鎖;讓哪些嚮往美好生活,沒有經濟基礎的人,失去了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