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生態宜居小山村——甘肅兩當橋村

原標題:【張家動態·扶貧變化】生態宜居小山村---兩當橋村

生態宜居小山村——甘肅兩當橋村

在張家鄉的東南部有這樣一個小村莊,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村容整潔。漫步在這個小村莊,深吸一口空氣,悠然的芬芳撲鼻而來,仔細聞一聞,是土蜂蜜的香甜、嫩草的清新、鮮花的香味兒........,道路全硬化,出門不沾土,房屋整潔街道寬,山間小村生活和諧舒心。

生態宜居小山村——甘肅兩當橋村

兩當橋村與陝西唐藏接壤,距鄉政府所在地3公里,全村68戶208人,黨員18名,耕地884畝。2013年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3戶78人,於2017年全部 脫貧。五年前的兩當橋村主要以農業為主,群眾主要靠務農、打零工增加收入,增收渠道單一,產業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2013年精準扶貧號角吹響,通過5年的努力,兩當橋村取得了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產業發展規模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群眾生活更加富裕,村民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生態宜居小山村——甘肅兩當橋村

生態宜居小山村——甘肅兩當橋村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兩當橋全村道路3.5公里,村組道路巷道全部硬化。全村農戶戶皆有自來水,皆有安全住房。通過農網改造等一系列工程,兩當橋村全部實現動力電覆蓋。全村已完成了通寬帶及3G、4G無線網絡目標任務。2017年,在縣教育局的幫扶下,爭取34噸水泥,對兩當橋活動室廣場進行了硬化及修補,對兩當橋村涼水泉進行了硬化。全村建有綜合性文化活動中心一處,村民活動廣場1處。

生態宜居小山村——甘肅兩當橋村

生態宜居小山村——甘肅兩當橋村

產業培育成效顯著

緊緊圍繞政府主導的“兩主四輔”、“三養一育”特色產業發展思路,大力推進特色產業發展,為群眾增收致富。兩當橋村主要有土雞、土蜂、花椒、中藥材等主導產業。利用小康互助組帶貧模式,由大戶牽頭、貧困戶入股參與並取得利潤分紅的方式取得分紅收入。截止目前,全村養殖土雞1.85萬羽。土蜂400餘箱(群)。三是積極發展中藥材產業,通過政府引導和扶持,中藥材產業種植規模日漸擴大,目前已達到171.1畝。四是擴大育苗產業,通過合作社和大戶帶動,全村育苗產業擴大至35.7畝。五是花椒畝產業初具規模,根據農戶產業發展需求,幫扶農戶花椒苗10000餘株、化肥38袋,扶持農戶發展花椒214.8畝。六是勞務輸轉64人,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5000元。

生態宜居小山村——甘肅兩當橋村

生態宜居小山村——甘肅兩當橋村

生態宜居小山村——甘肅兩當橋村

生態宜居小山村——甘肅兩當橋村

生態宜居小山村——甘肅兩當橋村

群眾幸福指數日益提升

兩當橋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位於兩當橋人口文化大院,是集文化宣傳、黨員教育、體育健身、科技培訓、健康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活動中心。活動室文體廣場(有健身器材)、籃球場、乒乓球、舞臺、農家書屋、多功能活動室等。建立了村規民約,制定環境衛生管理制度,成立村級環境衛生整治領導小組,同時,結合自身實際,實施了環境衛生整治及全域無垃圾整治行動,並常態化管理。目前,全村村容村貌乾淨整潔,房屋風貌統一美觀,垃圾集中清理。

生態宜居小山村——甘肅兩當橋村

生態宜居小山村——甘肅兩當橋村

生態宜居小山村——甘肅兩當橋村

生態宜居小山村——甘肅兩當橋村

兩當橋村,張家鄉的南大門,展現的是高顏值和豐富的內涵。茶餘飯後,三三兩兩的村民在健身廣場閒話家常,悠閒自在。村民們都說“現在村裡的環境好了,道路好了,也沒有人亂扔垃圾了,我們自己看著也舒心!”村支部書記說到:“兩當橋村變化真的很大,交通便利、環境潔淨、景色宜人、家家有增收致富渠道,生活無憂,我們現在過的是很多城裡人都羨慕的田園生活,比城裡人幸福多了!”

生態宜居小山村——甘肅兩當橋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