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高顏值」宜居 村民「賣風景」致富

鄉村“高顏值”宜居 村民“賣風景”致富

良溪村在改善村內環境的同時,還保留了村內的古建築和巷道,保護歷史文化遺存。龔春輝 攝

鄉村“高顏值”宜居 村民“賣風景”致富

參觀良溪村古宅的遊客絡繹不絕。楊興樂 攝

藍天白雲下,花棲苗圃,綠繞籬牆;一條條整潔平坦的村道、一幢幢寬敞亮麗的新居映入眼簾;田間地頭果蔬觀光采摘等產業發展項目展示著美麗鄉村的發展活力……如今,在蓬江,這樣的鄉村美景已成為尋常風景。

近年來,蓬江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以生態文明理念助推鄉村振興,因地制宜,解決農村生態環境整治中的突出問題,打造美麗宜居的現代化生態鄉村,發展綠色經濟,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之路。

南方日報記者 戴惠甜

實習生 李愷莉 通訊員 梁永超

大林村▶▶“蚊子村”的煩惱沒了

“以前,村裡的河涌又黑又臭,大家經過都要捂著鼻子走。”蓬江區村棠下鎮大林村黨支部書記李海明回憶。大林村內的河道約長7公里,村內被河涌環繞。之前,由於生活垃圾堆積,河涌水流不通,滋生蚊蟲,大林村又被稱為“蚊子村”。“現在可不一樣了!河涌乾淨了,環境好了,我們還經常在河涌裡看到魚蝦呢!”李海明指著眼前乾淨的河涌說。

從“蚊子村”到“河道乾淨、魚蝦暢遊”的美麗鄉村,大林村通過落實河長制,狠抓水汙染治理,清理疏通河道,整治黑臭水體農業汙染源,村內河道環境切實實現了改變。

以推行河長製為契機,大林村每年至少投入10萬元用於村內河道清理和環境改善。李海明介紹,“以前,由於沒有完善的管理,村內河道垃圾氾濫,嚴重影響河道水質。因此,村委會首先對河道垃圾進行清理,並對河道進行疏通。”同時,村委會還在村內每戶村民門前設置垃圾桶,統一收集村內的生活垃圾,有效控制生活垃圾對河道的汙染。

制度保障上,大林村制定了村小組河長制方案,通過調研確定了河長名單。“河長隊伍建設方面,我們設置了一名村級總河長,一名副河長,10多名成員。”李海明說,隊員每天在村內巡邏,發現亂扔垃圾或者非法排汙的情況必須上報河長。而村級總河長則必須做到每週至少巡邏一次,調研一次,確保村內水資源不被破壞或汙染。

“在宣傳教育方面,我們從校園進行突破,通過校園帶動家庭,自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愛護村內的環境。”李海明介紹,目前村內有一所幼兒園,一所小學。村委會則和幼兒園、學校合作,定期舉辦環保宣教活動,引導小朋友樹立愛護環境的意識。“有家長想在河道邊亂扔垃圾,小朋友就會提醒並制止他。我們認為,這樣的環保教育是比較到位有效的。”李海明說。

“接下來,我們還將把常態化的管護與動態巡查督辦結合,切實保障到位。”李海明透露,大林村還將針對村內的重點河段進行整治,加大整治力度,同時制定“給村民的一封信”,通過村規民約引導村民自覺愛護環境。

龍眠村▶▶生活越來越舒適了

漫步在蓬江區杜阮鎮龍眠村的鄉村小道,綠樹成蔭,道路整潔乾淨,讓人感覺十分舒適。“這幾年龍眠村有哪些變化?太多了!”在村內的榕樹下,村民黃成友一邊乘涼一邊感嘆,龍眠村的衛生條件和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變,如今路上見不到亂扔的垃圾,路面沒有汙水,水電設施的改造大大方便了村民們的生活。“我常常在村裡散步,感覺到生活越來越舒適了。”

“之前,村內的環境是典型的髒亂差,柴草、燃料胡亂堆放阻礙公共道路,垃圾回收和汙水處理都沒有統一的規劃。”龍眠村黨支部書記、主任黃國全告訴筆者,龍眠村的變化源於村委會對村莊進行了統一的規劃。“我們明確了建設生態宜居宜遊宜業村莊的目標。”黃國全介紹,龍眠村根據自身的經濟狀況採取逐年投入建設的方法,每年投入40萬元清理和處理村內的垃圾,同時每年投入30萬元用於道路硬底化、綠化、公共設施建設等。

“以前,由於沒有做好垃圾收集和處理,路上到處是垃圾,大家都只能捂著鼻子走。”黃成友回憶。現在,垃圾亂扔,村民捂著鼻子走的場景已消失不見。龍眠村在村內設置45個垃圾收集點,同時聘請保潔人員定時清理垃圾,回收的垃圾統一通過中轉站運往杜阮鎮垃圾回收站,避免因處理不當汙染環境。

龍眠村還對村民的生活汙水進行統一收集和處理。“我們首先進行渠道改建,將明渠改為暗渠,其次是增設管道對汙水進行分類引流,最後是採用魚塘淨化的方法淨化汙水。”黃國全告訴筆者,目前村內下水道覆蓋率已達70%。汙水統一收集處理,大大改善村內的衛生條件。

生態環境的改善為龍眠村發展鄉村旅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龍眠村,幾座經過翻新的祠堂吸引了人們的目光。祠堂保留了傳統嶺南建築的風格,雕刻花紋均保留了原貌,內設圖書室、乒乓球室、棋藝室、視聽室等多個功能室,可供遊人休閒娛樂。

從2012年開始,龍眠村逐年投入資金翻新村內祠堂,到2017年年底完成村內3座祠堂的翻新,目前總投入已超150萬元。“我們還要收購一些舊農具和傢俱在祠堂陳列展覽,讓村民更好地瞭解認識龍眠村,傳承優秀的文化傳統。”黃國全期待,在不久的將來,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可以更好地改善村內的生態環境,提高村民的收入,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到龍眠村創業創新。

良溪村▶▶旅遊鼓起農民“錢袋子”

“煙雨迷濛,細風清冷,一抹綠苔攀上昔日的朱門。離人的愁,歸鄉的魂,一口古井靜漾歷史的餘溫。書香依稀,廊轉巷深,一筆描不盡轉眼散落紅塵。炊煙裊裊,禾雀聲聲,一曲唱不完已是暮靄黃昏。美哉,這一落古村,看不完的人倫。八百年風雨,八百年愛恨,八百年滄桑良溪的根……”

江門著名音樂人孔雷一首《良溪的根》,把蓬江區棠下鎮良溪村久遠的歷史、豐富的人文和恬靜的自然展現在世人面前。“作為著名的古村落,良溪村的環境很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值得一遊!”週末,遊客李小姐和家人一起到良溪村遊羅氏大宗祠,看古民居,走石板道。

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基礎,植根文化,開發旅遊,是良溪村發展的新動能。“遊客的增加推動了良溪村的經濟收入,也惠及了村內走旅遊產業配套服務路線的農戶及企業。”站在羅氏大宗祠外,良溪村黨支部書記羅志光笑著告訴筆者,在鄉村旅遊的推動下,2017年,良溪村、組兩級收入超500萬元,比2016年增長5.72%。

以發展鄉村旅遊為契機,良溪村投入資金改善了村內的生態環境,同時保留了村內一批古建築。羅志光介紹,近年來,良溪村已先後投入2000多萬元,建設了羅貴文化廣場、村史館綜合樓、後珠璣巷紀念廣場、古渡頭、“一河兩岸”綠化美化等工程。目前,在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良溪村還正在建設棠下至良溪的“四好”公路、村道,全線鋪設瀝青,改建橋樑和升級排水系統。

作為蓬江區啟動“三清三拆三整治”的先行村,今年,良溪村還將以“三清三拆三整治”為突破口,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生態方面,良溪村將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設施,並結合新一輪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設施建設,完善農村生活汙水排放管道改為暗渠等設施,使汙水亂排亂倒得到有效治理。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對有利用價值的舊建築,良溪村將積極引導業主在限期內做好修復,保護現存古村特色和歷史遺址文化。

“隨著村內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改善,遊客會越來越多,村集體的收入還會越來越高。”對良溪村將來的發展,羅志光充滿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