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美丽东莞因桥而变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美丽东莞因桥而变

■5月25日,被誉为“世界第一跨度钢箱梁悬索桥”、跨径达1688米的坭洲水道桥顺利合龙,至此虎门二桥两座超千米级主桥均顺利贯通。预计虎门二桥建成通车后,虎门大桥繁忙的交通状况将明显改善,来往广州、东莞的路程可缩短10公里,大幅降低运输成本。这对于完善珠三角交通体系、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推进高质量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本报记者 郑琳东 摄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美丽东莞因桥而变

■万江大桥第二期工程,于1986年3月动工,长609米,桥面宽10.5米,距地面高程为7.2米,1987年1月25日通车,是东莞第一条高架公路——高架桥 资料图片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美丽东莞因桥而变

■虎门大桥于1992年10月动工,1997年6月9日全线竣工通车。虎门大桥建成通车,跨海连接了东莞虎门和广州南沙、番禺两地,使东莞成为沟通穗、港以及珠江两岸和深圳、珠海两个特区的交通枢纽 通讯员 欧松德 摄于1997年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美丽东莞因桥而变

■旧高埗大桥承载着当时人们走出孤岛的愿景,是高埗每人10元砌出来的。图为集资收款场景资料图片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美丽东莞因桥而变

■高埗大桥有新旧两座,相距大约100米,新桥1995年建成通车,第二年旧高埗大桥停止使用。旧高埗大桥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开创了全国第一座地方公路桥梁征收过桥费的先河 记者 程永强 摄于2016年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美丽东莞因桥而变

■“功成身退”的石龙铁路南桥静静横跨在东江上,看着身边的石龙特大桥和四线石龙南桥上南来北往的车流,留给后人的只有百年的浩叹 记者 程永强 摄于2009年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美丽东莞因桥而变

■东莞东江大桥,作为国内自主设计首创的双层公路刚性悬索钢桁架桥梁,上层车道为莞深高速公路,下层为东莞快速城市主干道环城路。东江大桥建成通车,使东莞环城路成环,构建东莞中心城区道路网基本框架,也使莞深高速与珠三角乃至全国高速公路联网,对加强东莞对外联系,推进城市升级有着重要意义 通讯员 王东 摄

东莞时间网讯(记者 潘少婷 )桥,代表了人对大自然的征服之一。在东莞,人们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建造了一座又一座大桥,刷下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它们不仅述说着东莞发展的故事,更承载着东莞的未来。

飞架珠江口的虎门大桥,与威远炮台遥相呼应,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特大型悬索桥,被誉为“世界第一跨”。气势恢宏、十分壮丽等字眼,已无法用来形容虎门大桥的壮观。放眼远眺,桥上川流不息的车辆飞奔而过;江上船只穿梭,百舸争流,好一派繁忙的景象;滔滔江水,昼夜不息地奔向大海。

然而,比起气派的虎门大桥,旧高埗大桥也“了不起”。这座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承载着当时人们走出孤岛的愿景,是高埗每人10元砌出来的。它的威水之处,是开创了全国第一座地方公路桥梁征收过桥费的先例,首创了“集资建桥,过桥收费还贷”模式,为国家制定路桥政策提供了借鉴经验。

而今,旧高埗大桥静静地横跨在东江支流,哪怕经历34年风雨洗礼、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依然不失风采。当旧高埗大桥停止使用后,一旁的斜拉钢索式新高埗大桥,接过了接力棒,成为高埗镇通往市区的大动脉通道之一。

东莞“敢为人先”的精神,还抒写在万江大桥、东江大桥上。横跨东江支流的万江大桥,与金鳌洲塔相望,是中国第一座用“顶推法”施工技术建造的公路桥梁。该大桥建成后,取代了万江渡口,使万江与莞城连成一体。

再移步看东江大桥,雄伟,壮观!这座国内第一座双层公路桥,上层为莞深高速,下层为环城路,其交通重要性不言而喻。夜幕下的东江大桥更美,车流穿梭,路灯倒影在江面,流光溢彩。

然而,当下最让东莞人自豪、热议的,不得不数虎门二桥,气势如虹,让人有一种“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之感。前不久, 虎门二桥两座主桥之一的坭洲水道桥顺利合龙。坭洲水道桥跨径达1688米,多项数据刷新纪录,建成后将是世界上跨度、宽度均最大的钢箱梁悬索桥。

虎门二桥建造的意义不仅是“世界最大”,而且它建成通车后,从广州到东莞的路程可缩短10公里,比现在缩短约半小时车程,对于促进区域间人流、物流等经济发展要素的快速流动,对于珠三角实现高质量发展、完善交通体系意义深远。同时,它还将成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对广东省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