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什么是次贷危机?为什么会爆发次贷危机?

校长内参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董岩:

在说什么是次贷危机之前,我们先说说什么是次贷。放款机构会把客户分为两类: 优质客户和非优质客户。所谓优质客户就是有能力偿还贷款的客户,相对应的,非优质客户就是还款能力有问题的客户,为没有还款能力客户发放的贷款就是次贷。

什么是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爆发于2007年的美国,理解了次贷理解次贷危机就相对容易一些。简单的说就是贷款人换不起房贷,房子也不要了你爱咋咋地,银行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平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2007年爆发危机之前的一段时间美国的情况就是房产价格在不断的推高,此时银行贷款利率很低,大量的人都涌向了房产市场,但是随着经济周期的发展,房屋的不断转手和上涨,最后一批接盘的人被压得换不过来再也换不起。

但真正引起次贷危机的是资金端,因为银行用于房贷的钱不是自己的,而是从其它地方融来的。

许多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的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银行用30抵押去借900亿,假如投资盈利为5%,那么银行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银行A自身的资产,就是150%的暴利。但是反过来,假如亏了5%那么A就赔45亿,资不抵债了。

同时银行也知道高杠杆的风险,于是就找到了保险公司B,花5亿给杠杆资金买保险,这种保险叫做CDS,这样从银行的角度来讲,好像就避免了风险。但是从保险公司B的角度讲,每年拿5亿,那么100家银行就是500亿,就算有一家银行出现问题,赔了50亿那么还能赚450亿,这样从双方来看都是一笔很好的买卖。

B做成生意后C公司眼红了,于是就找到B说一次给你200亿,你把这些保单给我,这么一来B想本来要10年才能拿450亿,现在一年我就拿200亿划算,然后又成交了。这样以来一来二去,CDS就被划分成了很多部分像股票一样流通到了金融市场上,可以交易和买卖。C拿到后也是挂牌出售220亿,D想还有230亿可以赚然后就从C手里买走了这些CDS,就这样翻翻覆覆的炒最后CDS的总市值炒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但是ABCD等等赚的钱来自A的投资收益。而这些钱都被带到了房地产市场并且是还款能力较弱的人群,这些人看到了房产市场的机会,纷纷买房投资,甚至抵押自己以前的房子。但是房子涨到一定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边没人接盘了,银行的利息还是要还啊,换不起直接房子不要了给银行处理。这时A赚不到钱了,但是A不怕还有B保险公司收底,而B也不担心,已经卖给了C。这时最后一个接受这笔CDS的公司刚刚买下来花了300亿,突然你知道这批CDS被降级了,很多银行出现了违约,大大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原先估计1个违约,现在一下20个违约,每个要支付50亿,20个就要支付1000亿,减去收到500亿的保险金加上300亿CDS收购费,最后接盘的人还是亏了800亿,一下最后一个公司就倒闭了。

最后骨牌效应,导致A的保险就泡汤了,A也借了大量的钱,A的资产也赔光了,最后A也倒闭了。

其实当时市面上的CDS总市值为62万亿美元有10%违约也有6.2万亿,公司都赔不起,也不能倒闭,最后美国政府给抗了下来,由美国政府赔,美国政府肯定会拉上全世界的国家一起给他买单。


首席投资官


次级贷就是所谓的垃圾贷、狗屎贷,就是没有稳定收入,偿债能力不够的人进行借款而产生的债务。一般把2008年以前没有良好偿债能力的房贷债务人的债务称之为次级贷,但其实发散下思维,不论在哪个方面,但凡偿债能力不强的人所背负的债务,都可以被称之为次级贷。

在很久以前,华尔街的银行家们把住房贷款的债务打包成房贷债券进行销售,由于那时候房贷债务人信用良好,偿债能力较强,一般能够贷款买房。且一般来说能轻松还款的人都是有一定资产和储蓄的精英人士。因此当时的房贷债券收益率比较高,且安全性也比较好,成为了不可多得的投资品种。

而这种被打包生成的房贷债券就被称之为CDO,其实就是很多风险较低的房贷债券打包在一起,然后进行捆绑销售。

不过信用良好,具有偿债能力的人就只有那么多,随时间推移,能够打包成CDO的低风险房贷债券数量就不够了。于是银行家们就忽悠那些信用不好,没有稳定工作,偿债能力不足的人举债买房。比如大量失业人员,南美移民等等。

为了让这些本来没有买房能力的人可以贷款,银行、房产销售公司、评级机构就开始了玩起了把戏。比如不再进行债务人偿债能力的调查,降低贷款门槛,降低首付比例,提高次级贷CDO的评级等等,最终使得穷人也拥有了住房,从而实现了美国梦。

然后再把这些穷人的房贷债务做成了债券,并打包到CDO里面,于是CDO里面包含的次级贷就越来越多。

和早期的CDO相比,包含次级贷的CDO价值并不高,因为次级贷债务人随时可能会断供。然而由次级贷组成的CDO价格依然很高,在价格远高于价值的情况下,泡沫就产生了,这为后期做空CDO提供了条件。

由于大量低收入人群可以买房,并且有银行贷款提供资金面上的支持,使得房价开始大幅上涨,还出现了穷人拥有多套房产的情况。

但房价越上涨,月供就越高,当个人收入无法再覆盖月供的时候,断供比例就会越来越高。外加上房地产市场吸走大量资金,造成实业发展困难,企业收入下降造成个人收入减少,从而加剧了断供潮。

当断供达到一定比例的时候,CDO的价格再也撑不住了,于是包含次级贷的CDO价格开始暴跌,同时造成由优质贷款打包成的CDO价格也开始一起雪崩。CDO价格雪崩,使得投资CDO的普通投资者和机构遭受巨大损失,于是危机就开始了。

但这还没有完。

有一部分持有大量房贷债券和CDO,且先知先觉的机构发现房价泡沫和CDO的猫腻,为了转嫁风险,他们跟其他机构签对赌协议对冲风险。房价如果下跌,那么这些机构就可以获得回报,你可以把这种对赌看成一种保险,如果房价下跌,这些机构就可以获得赔偿。

如过房价上涨,那么这些机构就必须支付保证金或保费给他们的对手方。

房价下跌后,对手方也遭遇了重大损失,造成大量风险敞口,使得其无法向这些机构进行足额支付。而参与这种对赌,成为空头对手方的公司体量则更大,比如AIG。

而像AIG这样的企业,业务范围遍布全球,几乎世界上所有金融机构都是他们的客户,如果AIG出问题,则全球都会陷入危机。

以上就是次贷危机。


暴涨菌


次贷危机的全称是“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危机”。什么叫次级贷款?就是针对信用不好,收入不高的人群发放的银行贷款。

次贷危机是2006年开始由美国的房利美、房地美两家房屋贷款抵押公司出现金融危机导致流动性短缺引发了蔓延到全球金融机构破产、倒闭的危机。

本世纪初,美国政府为了实现居者有其屋的计划,鼓励金融机构向低收入人群提供按揭贷款。之后的几年,次贷市场不断扩张,贷款的总量快速攀升。

2006年,美联储为抑制经济过热开始提高贷款利率。这导致次级贷款人群的还贷压力增加,对于收入不高的他们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因此,部分贷款人出现了断供。之后,断供的人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了“两房”出现了流动性危机,经营出现困难。继而引发大面积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蔓延到实体经济,使得大量经营状况不好的中小企业破产。紧接着失业率高企,经济下滑。

由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发生感冒,全球都跟着吃药。欧洲、日本、中国、韩国等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出现了经济下滑的情况。


财经知识局


次贷危机讲得太复杂了,大家也没兴趣看下去,我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次贷危机就是:美国政府鼓励银行把钱借给低收入群体,甚至美国低收入的黑人。但是房利美、房贷美这样金融机构觉得这样风险比较大,就把这些次贷(安全次一级的贷款)打包成了金融衍生品,在市场上出售,因为次贷产品的利率肯定比较高,于是很多机构和银行都把次贷产品当作投资品而大量增持。这样一来,一旦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金融机构手中大量次贷的金融衍生品会受到冲击,这给美国机构投资者、企业和银行出现了巨大的损失。

本来美国政府通过零首付的形式,把房子给了美国低收入群体,然后让他们慢慢还贷,而美国低收入群体的入市购房,导致了美国房价的大涨。而美国房价涨,次贷群体越来越庞大,作为专业从事房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房利美和房贷美就想将这部分不良资产变现,于是把次贷打包成了金融衍生品,说白了就是我国现在搞的ABS(不良资产证券化),问题出放到市场上让金融机构和银行购买,而房地产泡沫一旦破裂就酿成了大的危机。

次贷危机的爆发,导致了许多金融机构和银行倒闭,有的美国银行需要政府救助才行。而且给全球金融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了应对这场危机,美联储宣布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说白了就想通过印钞票来稀释危机,但是大量的流动性没有呆在美国国内,而是跑到了全球,这样新兴市场国家就会受到冲击,从而间接推升了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泡沫。

次贷危机除了给美国经济和金融带来了巨大损失,最大的问题是信用发生了危机,金融机构和银行不敢再借贷了。美国政府既要出手拯救经济衰退,又要避免银行等金融机构倒闭,由于经济的衰退,造成美国大量失业人口的上升和房地产泡沫破裂,不过好在美国政府主动剌破泡沫,而且美国经济有自我修复的功能,所以数年之后,美国经济又开始复新复苏了。但是次贷危机给美国经济和金融带来的冲击是不可忽视的。


不执著财经


提起次贷危机大家立马会想起2008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次贷危机的发生是金融系统

心知肚明会发生的情况!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简单的揭秘!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4403447642695810079,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pgc-image/152706193303112d2e641af\

新财知社


家族财富密码高级研究员张仲认为;


什么是次级贷款:

次级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等级低、 收入不高、 负债较重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利率一般高出优惠利率 2% - 3%,属于短期低息、 长期高息的贷款品种。


次级贷款的这种特点也决定了它本身存在的缺陷和风险, 主要体现在:


1、由于它的贷款对象是信用记录较差和无法出具收入证明的借款人, 使贷款机构在还款第一来源和第二来源的认定问题上混淆立场。


2、在贷款的担保设定上,不重视借款人的信用而只考虑了将所购房屋作为抵押。


3、 被繁荣的房地产市场蒙蔽了双眼, 房产看似是最安全的抵押, 而实质上它是将贷款收益建立在房价继续上涨的基础上, 忽视了市场波动性。



次贷危机是资产证券化的直接产物,


而且一些贷款机构错误地使用了资产证券化。


比如, 在进行证券化时没有如实披露信息;


1、 信用评级机构对证券化基础资产池的信用评级只是凭着房价上涨的盲目估计;


2、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对证券化的监管流于形式。 造成次贷危机的根源是次贷内在的高信用风险, 即使这些次贷不证券化, 它也会在一定条件下显现并带来严重损失, 只是那里的危机表现形式是贷款机构巨额的不良资产 。


在次贷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 由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严重脱离, 使投资者在投资时只能依靠资产评级机构对金融资产做出的评级进行判断。


如果对于次级贷款机构资产证券化的次级债产品, 穆迪或标普给予了较低评级, 那么要求有稳定收益率的退休基金、 保险基金、 政府基金等美国大型投资机构根本就会涉足对其投资。


但是如果这些产品经过投资银行的“提炼” 与包装后使穆迪、 标普动摇了, 比如 20 世纪末新兴的结构金融产品——抵押债务权益( C D O)。


在 C D O 中, 通过一种按照风险进行分层的过程之后, 高风险的次贷就能够很容易地找到买家了。 出于多方面考虑, 穆迪和标普最终给予了这些产品高评级。


这样, 经过包装后的高风险的次级债纳入了大型投资基金以及外国投资机构的视野, 这也是次贷危机爆发后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蔓延的根本原因 。


家族财富密码


所有的金融危机都是货币与资本的运行中出现了某种持续性的矛盾而产生的,次贷危机也一样。

之前在回复《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是如何发生的?》(https://www.wukong.com/answer/6576526175118557447/)中解释了次贷的缘起,请先参阅。进而提到,由次贷危机引发了08年的“金融海啸”就是最典型的金融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市场的货币信用通过金融衍生工具被无限放大,在较长的时期内带来了货币信用供给与支付能力间的巨大缺口(如那65万亿美元的 CDS),最后严重偏离了现实产品市场对信用的有限需求。

正好前两天,发了一篇《华尔街预言家:这一市场泡沫堪比06年次贷危机》。有些网友就“06年次贷危机”提出意见,说次贷危机应该是08年。

谢谢这些网友!

事实上,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而2008年9月15日随着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到达顶峰。

因此,如果说“08次贷危机”是指顶峰点,那么“06年次贷危机”是指起始点,凸现了这次次贷危机“成住坏空”过程中的“成”和“坏”的两个时间节点……

篇幅有限,点到为止吧。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陈思进


房价上涨,诸事好说,房价下跌,没有还款能力的人自然直接破产,而连带的风险传递给了做此类产品担保的两房,在一开始,很多的人认为这种风险不会传导到商业银行。结果所有人都太乐观,风险开始传导,多米诺骨牌倒下之后的连锁反应从美国席卷到全球。

在电影《华尔街2》中谈论过次贷危机的原因,叫道德危机,也就是整个产品被设计成所有人都不用承担责任的模式,继而使得各方都为了盈利忘记了还款是一种必须的道德,其实简单的说就是信用体系被复杂的金融创新所破坏,一个社会并不只是需要很多的同情和怜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需要大量的信用实施,也就是还债行为,金融机构没有约束,则会因为其贪婪过度的放大信贷。所以最后雷曼的倒下,其实是一种警示作用,警示美国其他银行不能过度的扩张。但是08年次贷危机也是有后遗症的,因为美国也实施了一些大而不倒的原则,而这些后遗症延续时间将更加深远。


财经纸老虎


这个问题就非常大了,也非常复杂。牵扯的面很广,因此,用最简明的讲解给大家分析一下。当然,对于涉及一些敏感的问题,因为某些原因不便进行论述,还请见谅。

谈到次贷危机,大家大多数会立刻与美州某国联系在一起。其实次贷危机在全世界范围内多有发生。只不过是不同国家的处理方式不同而已,有一些国家会公开透明,而有一些国家则会极力掩盖。

第一点,首先是资产质量不良,质量差的资产因为其与生俱来的缺点流动性差。因而不容易变现,同时价格容易下滑,从而造成资产价值的波动。

第二点,复杂的伞形结构贷款。有意无意的使不良资产远离了它的价值。

第三点,社会因素。任何社会都是波动的。资产价格也是一样。不同的是优质资产的抗风险能力强。次级资产的抗风险能力差,而且往往会首当其冲。

第四点,伞形结构的特殊性。伞型结构有一个致命的要害:既放大与不稳定性!对资产价格比较敏感,在资产价格波动面前会显得非常脆弱!这是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

第五点,关联性。次级资产再加上伞形结构,那么可以说是一个紧密的相互关联的结构体。也就是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会在瞬间崩溃…

第六点,大众性。优质资产,因为价值比较高,往往只能在少数人手里手中流转。而在某些限定条件下,大多数人或者说绝大多数人,往往会热追次级资产,因为它看上去在短时间内的价值往往增长或者说波动较大!同时价格基数比较低。这就给人一种造富的错觉!而大众化的资产往往像潮水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旦潮水开始退去......后果......

危害性。

次贷危机的危害,一般会从最底层投资者开始。因为这些人往往手中持有的是次贷中的次贷,且由于自身的抗风险能力非常小,因此泡沫一旦开始崩溃,资产向价值回归,这些人会首当其冲,面临的资产减值,多年积蓄毁于一旦甚至官司缠身,一无所有的窘境…

由于伞形的缘故,次贷危机的传递非常迅速快捷。最底层的危机开始后,由于涉及的面非常大,资产数额巨大,因此会快速的传递给企业以及相应的金融机构,最终造成顶层崩溃。大的公司企业出现破产潮,进而也会影响到整个经济层面。危害性是非常大,非常快,非常严重。

从经济和社会学角度来看,次贷危机基本没有缓冲期。

因此,在某些条件下,危机来临的时候,次贷总是最先爆发!这可以说是完全无法避免!只是损失由谁承担,持续时间长短,损失程度不同罢了!

最后还想谈一点,既然次贷危机有具有巨大的危害性,那为什么隔一段时间它都会卷土重来呢?其实“次贷”就像激素一样,在某些限定条件内,对经济有短时间强力刺激作用!因而它总是或明或暗的,在某些时候被放纵........

也希望有专业的朋友一起来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理财迦


  次贷就是次级贷款,次贷危机就是次级贷款引起的危机。那么为什么会爆发呢?主要还是资本与货币信用内在矛盾所致,即具有周期性。即使当年的金融危机不是由次贷危机引起,也会缓几年由其他的金融工具引起。

  在我国商业银行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将贷款质量分为五类,分别是: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其中后三者为不良贷款。美国的贷款质量分级基本一致,因为我国的贷款分级是根据国际惯例而设置的。

  也就是说,次级贷款为不良贷款。一般情况下,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对待次级用户应当保持谨慎态度,采取风险补偿手段,比如提高贷款利率或首付比例,那么次级的用户量就会减少,以及违约导致的损失就会减少。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饱和,无增长点时,金融机构和政府往往会创造增长点,比如鼓励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当时的美国就是这样,美国工人几十年的工资无太大增长,而消费却愈发猖狂。政策的手段就是利率不断下行,以及放宽金融监管,而金融机构的手段就是放手地干。

  比如2006年以前的五年,美国利率水平持续走低;而金融机构大量的对次级用户贷款,且通过CDS(信用违约互换)转移“风险补偿”部分的风险,比如降低房贷首付,到2006年对次级用户的首付都降至10%。

  到最后是什么一个市场呢?就是一种三角债的市场——我欠你的钱,你欠他的钱,他欠我的钱。特别是将次贷所带来的“风险补偿”进行转移,导致从用户的次贷过渡到金融机构之间的次贷。

  比如银行本应该通过风险补偿提高次级用户的首付比例或贷款利率,但是银行却没有这样做,而是通过CDS合同,将这种风险以买保险的形式转给下一个银行或保险公司。然而这种次贷并未停止,下一个银行或保险公司通过自身的风险评测,以同样的形式买保险,将风险转移给下下一个银行或保险公司。以此类推,金融机构的杠杆就不断的增加,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谁都还不起彼此的账,也就会导致大量的金融机构倒闭,从而发生金融危机。

  也就是说,如果房价一直增长下去,那么购房者可以通过房产增值获得再贷款来填补缺口,金融机构也就能赚的盆满钵满。但是呢,房价可能一直增长吗?如不能一直增长,如何填补缺口?

  2006年左右房价就不再怎么增长了,而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期的低利率水平是行不通的(会造就更多的次级贷)。于是也在2006年左右市场利率开始上行,而房贷采用的是浮动利率(美国固定+浮动),会跟随利率上行而上行(我国房贷的浮动利率跟谁央行基准利率调整而调整),那么本来超前消费的美国人如何还得起较高利率的贷款呢?特别是次级贷款的用户。

  次级贷款的用户没钱归还银行,银行收回房子又不能以高价出售,那么资金链就会断裂。当然可以向CDS合同中的其他金融机构“索赔”,但是呢!索赔来索赔去,最终可能自己既是自己的“债权人”又是自己的“债务人”,多多少少参与CDS。同理,其他金融机构面临同样的难题,哪有钱赔给你。

  所以,归根到底为什么会爆发次贷危机还是源于资本与货币信用内在矛盾,在资本市场中经济或金融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经济增长滞后,不断的寻求突破,而最后以长痛不如短痛结束,进入下一个经济周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