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毫无根基的汉宣帝刘病已是如何铲除把持朝政的霍光家族势力?

GBPSC


汉武帝晚年,一场“巫蛊之祸”让还在襁褓中的太子长孙刘病已失去亲人,成为阶下囚,然正是此后的坎坷经历让他在与权臣霍光的较量中步步为营,最终在霍光死后铲除了霍光家族的势力,强势亲政,使西汉的国力强盛,达到顶峰。

身陷囹圄

公元前91年,阳陵大侠朱安世暴力抗法,汉武帝下达逮捕令,丞相公孙贺将其拘捕押入大牢。这是一切祸患的开始。朱安世报复公孙贺,在狱中上书,直言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并且在皇帝专用驰道上埋下木偶人诅咒皇帝。汉武帝本来就在病中,一听有人利用无辜之术诅咒他,便命人彻查。

毫无意外的,所查结果与朱安世所言吻合,公孙家族被灭,阳石公主、诸邑公主以及卫青之子卫伉都因此事而死,当时的太子是卫子夫皇后的儿子刘据,而巫蛊之祸牵扯进去的人全部是太子刘据这一边的人,随着江充的进一步严刑逼供,诬陷被杀的人达到了几万之数。

刘据几乎成了孤家寡人,到了后来,江充直指刘据也埋藏木偶人诅咒汉武帝。刘据惊恐起兵,诛杀江充,汉武帝被告知太子谋反,起兵镇压,刘据兵败自杀,卫子夫也自杀身亡,刘据家人全部被杀,只剩下尚在襁褓中的长孙刘病已。被收入狱中。

回宫登基

后来汉武帝又命丙吉去狱中追查巫蛊之案,丙吉可怜刘病已,遂让两人比较老实的女囚犯在一个房间里哺育刘病已。

几年后,汉武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遂为太子刘据平反,但并没有顾及到刘病已,公元前82年,望气者告诉汉武帝长安监狱有天子之气,汉武帝命人去诛杀干净,丙吉为了保护刘病已坚持不让人进入监狱,并传话狱中的是曾皇孙。汉武帝知道后大赦天下,将刘病已放了回来。

汉武帝去世后,留下遗诏将刘病已收养在掖庭,并恢复其宗室身份。掖庭令张贺倾尽全力供其读书,在掖庭长大的刘病已,经常外出游历,结交好友,在市井中体验生活。

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去世,因刘弗陵无子,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为新帝,尊霍光的外孙女上官皇后为太后,实际朝政把持在霍光手中,刘贺只不过是个傀儡,但刘贺不甘心我会记,又没有深谋远虑,一登基就着急收回权力,触怒了霍光,才过了二十七天,霍光就网罗了刘贺不适合为帝的数千条罪状,将其废黜。然后毫无根基的刘病已成为霍光新的选择。公元前74年的七月,刘病已承嗣昭帝,进入未央宫,继皇帝位,是为汉宣帝。



功高震主历来就不是什么好事,继位之后的刘病已视霍光为心头大患,放眼朝堂,大多都是霍光一派的人,霍氏家族的人更是都在重要位置上任职。刘病已不敢动,那种感觉不好受,但他不是刘贺,他懂得隐忍,懂得谋划。

拒绝霍光的还政于君

刘病已继位后,霍光提出还政于君,但被刘病已拒绝了,权势很诱人,但刘病已知道自己还没有实力握在手中,他要求霍光继续辅政,并让大臣们凡事先奏到霍光那里,然后再奏明自己。不仅如此,刘病已还在朝堂上给予霍光重重礼遇。

刘病已的识趣让霍光很放心。

立许平君为皇后

霍光提出将自己的女儿霍成君嫁给刘病已做皇后,刘病已拒绝了,他故意让人去给他找寻“故剑”,然后立他在民间的妻子许平君为皇后,霍光坚持不过只能放弃。

为武帝立庙

刘病已是戾太子刘据的长孙,原本就应该是皇位的正统继承人,然后刘病已的继位是以汉昭帝的继子为基础的,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的庶子,这样一来,刘病已也算是庶出。

而为武帝立庙,则可以宣誓他的正统地位,让他的皇位来的更加名正言顺,而且在这件事中他还打击了反对派,一定程度上立了威。

霍成君为皇后

许平君怀孕后,霍光的继室霍显买通医官害死了许皇后,事发后,霍显告诉了霍光,霍光为了保住妻子,将此事瞒了下来,而刘病已也知道,只是没到捅破的时候。

霍成君如愿做了皇后,刘病已还得装作帝后恩爱。

霍光去世

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刘病已按照上官太后和霍皇后的要求,以皇帝的规格厚葬霍光。

同时,隐忍已久的刘病已认为机会已到。他开始亲政,将自己的势力提拔上来,慢慢占据主要位置,接着将许皇后被害的事情揭开,趁机夺了霍家的兵权受归己用,又改革制度,架空霍山等的职务。

刘病已的一系列动作彻底激怒了霍家,霍家密谋发动叛乱,但很快被刘病已发觉,将霍家势力全部清楚,霍皇后被废。

刘病已心病已除,开始按照自己的设想治理国家,终于成为中兴之主。



那么霍光有罪吗?他有没有谋反之心?

其实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确实功高震主了,却不知道急流勇退,即便这样的他再怎么忠于汉室,他的家族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公元前51年,汉宣帝刘病已将霍光封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


尚宫女史


当然是通过审时度势、卧薪尝胆、不动声色夺其权利后顺势而为铲除霍家势力。

游侠天子刘病己

刘病已就是汉宣帝刘询,他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刘彻嫡长子太子刘据是他的祖父,父亲叫刘进。征和二年【前91】出生,同一年出生的还有刘询的堂叔刘贺,二人同龄。

刘询出生数月,就遭遇了巫蛊之祸,太子刘据一系以及他的外戚被一锅端了,还是月子娃娃的刘询也下狱,幸好遇到了好心的丙吉,小小的刘病己才得以活命。在狱中生活了五年才遭遇大赦出狱,善心的丙吉把刘病己送到了祖母史良娣的娘家,让史良娣的哥哥史恭抚养。

史良娣是太子刘据的妻子,皇孙刘进的母亲,在巫蛊之祸中遇害。她的母亲贞君还活着,眼看着闺女的孙子这样孤苦无依没人管,心里很难过,就亲自抚养这个可怜的曾外孙。从此,刘病己就在民间生活,游历市井,斗鸡走马,俨然一街头小混混,就在元平元年【前74】,他的机遇来了。

【汉武帝子孙世系图】

大汉的周公和成王

后元二年【前87】二月,汉武帝刘彻驾崩,八岁的太子刘弗陵登基,刘彻留下了五个顾命大臣,依次是丞相车千秋、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驸马都尉金日磾、左将军太仆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希望五人互相牵制同心协力辅佐新帝,但是,希望很美好,现实也很残酷。

出身微贱的霍光首先出手,联姻金日磾和上官桀,把女儿嫁给了金日磾的儿子金赏和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三人正是备受刘彻信任的核心顾命,霍光更是得刘彻赐周公图,俨然大汉朝的周公。

老天也是站在霍光这边的,就在刘弗陵即位一年半后的始元元年九月,金日磾病死了,压在霍光头顶的重要障碍被移除。相比霍光的隐忍,上官桀显得更张狂。始元四年【前83】三月,上官桀父子勾结盖长公主的情人丁外人谋划立孙女为皇后,霍光反对,他当然反对,虽然那是外孙女,但是被立为皇后只会增加上官家的势力,于霍氏无益。但反对无效,五岁的上官氏成为十二岁皇帝的皇后。

随着孙女得立皇后,上官桀的野心也在滋长,公开和霍光争权夺利,并与盖长公主、燕王旦、桑弘羊等结党,试图废立,被抓住机会的霍光一举铲除,时为元凤元年【前80】八月。

【汉昭帝影视图】

这个时候,五大臣就剩下霍光和丞相车千秋了,了解历史的都知道,车千秋其人,毫无才能,只不过是谨厚有德老成持重而已,如此一个名义宰相,霍光也不能容忍,元凤三年找个借口杀了车千秋的女婿,下了丞相的面子,让他颜面尽失失去威信,霍光终于做到了一手遮天,开始挟持幼主号令天下。

但是好景不长,年轻的毫无存在感的大汉成王----皇帝陛下刘弗陵突然驾崩了,未免让霍光一时手忙脚乱,为立谁做傀儡而苦恼。

谁是傀儡的候选人?

汉武帝六子,当时只余广陵王刘胥,这位大王已经年过不惑,本人也是五大三粗孔武有力,而且对皇位有觊觎之心,让霍光怎么敢冒险去让这位能空手搏熊的爷来当傀儡,到时候指不定谁修理谁呢。所以,刘胥被排除。

霍光就打着为汉昭帝立嗣的旗号往下一辈儿寻找,还真有,昌邑王刘贺,非常符合条件。刘贺是刘彻的孙子,刘弗陵的大侄子,上官皇后可是他的婶母,能在辈分上压制他,况且,据说刘贺不太全性,不全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有点八成儿,用民间通俗的话就是有点不精,还年轻,才18岁,毫无政治经验人生经验,是个很合适的人选,就他了。

元平元年【前74】四月,刘弗陵驾崩,年轻的刘贺童鞋迎来了他的人生一次大机遇,被迎立为皇帝,成为大汉帝国的新主【傀】宰【儡】。

【刘贺影视图】

事情并没有照霍光的想法进行,本来以为找这么一个八成货好摆布呢,结果没想到越是八成货越容易冲动越容易不服,这不,刘贺童鞋就不想听霍光的摆弄,想自己当家做主,两人尿不到一个壶里,得,一拍两散,霍光废帝。

刘贺就在帝位上待了27天,屁股都没暖热呢,就被废了。霍光又开始为傀儡的人选苦恼。

这时候,刘病己走进霍光的视线,这个长在民间的倒霉孩子健康的长大了,还娶了老婆,好像是个很没文化的小混子,这不更没势力更容易摆布,就他了,大将军拍板。

如坐针毡的傀儡生涯

不要小看民间,市井长大的刘病己是个精明的娃,很能看清楚形势。初一即位,霍光就假惺惺要他亲政,两位影帝级别的开始第一轮的表演,一个说陛下大了老臣可以归政,一个说我懂什么啊,离开大将军我啥都不是,还得辛苦大将军继续为我操心啊。

刘病己还规定所有事情不论大小都先报告给霍光,然后再告诉他,每次看到霍光都是毕恭毕敬优礼尤加。这孩子表现的毫无权利欲,随遇而安的悄悄观察自己的处境。用一种婉转的隐晦的方式“征求微时故剑”保住老婆许平君的皇后之位,小心翼翼的试探着霍光的底线。

【霍光影视图】

主弱臣强的模式使一向谨慎的霍光也开始骄溢过制,霍光都飘飘然了,别说霍家其他人,都觉得新皇帝没有根基,又被前面霍家废帝的行为震慑,不能不识趣啊,好像霍家的地位都无可动摇一般。

因此才有了霍显派人毒死许皇后,逼迫立霍成君为皇后的大逆之事。这时候的刘询只能痛苦的隐忍再隐忍,还得笑着去睡霍成君,终于,本始六年【前68】五月,熬死了霍光。

卧薪尝胆终有报

刘询清楚的知道,虽然霍光死了,他的家族盘根错节遍布朝野,自己还没有能力一举拿下,还得继续装孙子。所以,又是亲临丧礼,又是厚葬,又是美谥,又是封赏霍氏子弟,甚至让霍光的侄孙霍山以车骑都尉继承霍光的领尚书事,霍家似乎依旧烈火烹油。

【刘询影视图】

就在这一年的五月份,名义上刘询是亲政了,就以上个月凤凰集鲁郡是好兆头为由大赦天下,隐讳的庆贺自己从霍光的束缚中解脱。同月,刘询令群臣百官向他直接奏事,随即,改元地节,而且是追改,就是在本始六年【68】五月的时候把本始五年【前69】追改为地节元年,那么本始六年就是地节二年。

从更改年号上,更隐讳的意味着刘询借此改变霍光的意图,因为昭帝时期,霍光都是按照六年一改元的运数,来昭示这是他霍家的天下,刘询即位后第一个年号本始也是使用了六年,现在刘询追改年号,自然就意味着,不再延续六年一改元,他要转换运数,用四年一改元的制度,也通过这个举动向天下人表明他开始行使他的帝王权利了。

明白人一看局势,就知道和霍家拉开距离,偏偏霍家还沉浸在昔日的荣耀中,骄恣豪横作威作福。如果霍家能够看清形势安分守己,按刘询的性格未必不能保全,只可惜霍家并没有明白人,最终走向覆灭。

尾声

霍家覆灭,刘询并没有把霍光全盘否定,前人已有分析,如果否定霍光,岂不是否定刘询他自己得位不正?不管内心多么恨多么烦霍光,表面上还得尊崇,所以,才有刘询捋捋称赞霍光的功绩,并在麒麟阁排名第一的举措了,这只是刘询的政治手段而已,聪明远识之赞誉,刘询真的可以当之无愧。


请多多关注猴格,欢迎赐评!


猴格大人


1、童年成长于牢狱、青年成长于市井的汉宣帝刘病已通过三次权力之争,加强皇权,树立个人权威,最终铲除霍氏家族。具体分析如下:

2、一是故剑情深,立许平君为皇后。汉宣帝刘病已在民间就有了结发妻子许平君,公元前74年,刘病已成为皇帝,霍光将霍成君许配给刘病已为妃子。当选立皇后时,由于霍家权势大,各大臣也都见风使舵,推荐霍成君为皇后。据《汉书·外戚传》记载:

“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其指,自立许婕妤为皇后。”

各大臣明白了刘病已的本心,又出于对霍氏家族不满,纷纷支持皇帝的决定。在立皇后这件事上,刘病已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既不和霍光碰硬,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二是借武帝庙乐之争,树立个人权威。由于刘据“巫蛊之乱”的原因,刘病已急需在朝廷中为自己继承的合法性、正统性、权威性正名。公元前72年,刘病已下诏为汉武帝确立庙号和庙乐。众大臣纷纷附和,唯独夏侯胜表示反对。刘病已先是令其下狱问斩,后是将其赦免甚至还重新做了官。在这个事件上,刘病已杀鸡儆猴,让各大臣均忌惮他的权威,另一方面又体现其仁慈一面。

三是待霍光去世平定霍氏叛乱。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刘病已高规格安葬霍光,体现对其尊重;加封霍氏子孙,稳住局面,安抚人心。第一步是解除霍氏对禁军的控制, 调离霍光的两个女婿,让南北军 羽林郎的统帅都由自己的亲信担任;第二步是提霍光之子霍禹明为大司马,明升暗降,剥夺了实际兵权;三是将霍山、霍云领尚书事的职务架空,官吏上书可直接呈交皇帝。然后,刘病已就急速行动,一举铲除霍氏集团。

3、综上,汉宣帝刘病已继位一开始就通过不同手段加强皇权,待霍光去世后,迅速剥夺霍氏家族兵权,铲除把持朝政霍氏家族,体现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聪明头脑。

文\\燕山史话


燕山史话


汉宣帝刘病己能够如履薄冰的上位,并能在霍光把持朝政期间做到不露声色,最后熬死了霍光,全面清算霍光家族,他不是一般的高手。

汉宣帝刘病己能够登基上位,不但有机缘巧合的成分,更有自己隐忍不发的坚韧精神,刘病己的前半生是非常坎坷的,他的祖父是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因为受酷吏江充的诬陷,被逼起兵自保,最后落得个自杀身死,同时刘病己的曾祖母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也自杀而死,此次事件历史上称为“巫蛊案”。

刘病己受巫蛊案的牵连,被投入大牢了,此时他才满月没多久,生下来就坐牢的皇帝,历史上也没几个的。但是刘病己运气却很好,虽然在监狱里,还是很受牢头的照顾,因为牢头也是太子刘据的旧人。

刘病己在牢里长大几岁后,汉武帝知道了,就把他给释放出来,安置在了掖庭,并给了他宗室的身份,这就从法统上承认了刘病己的皇家身份,刘病己在掖庭生活期间同样得到了照顾,掖庭令张贺是太子刘据的旧臣,刘据对他有恩,张贺懂得报恩。

张贺不但在生活上很照顾刘病己,而且还供养刘病己读书,游历,刘病己也非常的聪明,善良,在整个掖庭生活里,经常游历民间,增长了很多的见识,同时也对整个汉朝的民情有了很好的了解,甚至还在张贺的张罗下,娶了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为妻。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刘病己肯定会无忧无虑的生活下去,但是此时的朝廷发生了重大的事情。

汉武帝死后,留下了包括霍光在内的几位托孤大臣辅佐汉昭帝,这汉昭帝没有儿子,自己却死了,霍光就立了昌邑王刘贺为皇帝,可谁想到,当了二十多天的刘贺由于罪状太多(历史记载霍光罢黜刘贺的罪状有一千多条),多得刘贺登基就没干别的,天天要犯几十条罪才能睡觉。刘贺就被霍光给罢黜了。

这皇帝被大臣赶下了台,但总得要人当皇帝,霍光选来选去,就这个从小没爹没娘的刘病己既没靠山又没退路的,拿捏起来很容易,就立了刘病己为皇帝,史称汉宣帝。

汉宣帝刘病己正式登基当皇帝了,但是很遗憾,皇帝的称谓是你的,权利却在霍光那里,而且满朝文武重职都是霍光的人,不是儿子就是女婿保持着。

刘病己这个皇帝当得如履薄冰,心惊胆战,连自己老婆许平君皇后都被霍家人给毒死,也不敢拿霍家怎么样,昌邑王刘贺的例子就在前面,活生生的。

刘病己不是笨蛋,自己不但要活下去,而且要当着皇帝活下去,不容易,那就熬吧。毕竟我比年轻,霍光总有死的时候。于是刘病己在朝中非常的隐忍,并非常的重用霍光,朝中所有的大事小情都让霍光做主,不但时时处处尊重,甚至对他的家人和党羽都照顾有加。

霍光放心了,皇帝很听话,用不着再捏造那一千多条罪状了。

熬着熬着,霍光终于死了,汉宣帝终于亲政了,此时的汉宣帝依然不动声色,慢慢的做朝廷人事调整,逐步的把霍光的儿子女婿的进行职位替换,甚至不惜加官进爵,让他们逐步的交出了实实在在的兵权后,就开始全面清算了。

霍光家族终于明白了汉宣帝的蚕食夺权策略了,就造反了,可惜此一时彼一时,汉宣帝迅速的平息了霍氏家族的叛乱,并彻底的清算了霍家,基本上是灭了族。汉宣帝彻底拔掉了霍光家族对汉朝几十年的朝中保持。

汉宣帝刘病己能够在毫无根基的情况下铲除霍光家族,主要靠是自己清醒的认识,双方实力的对比,采取了非常明智的隐忍策略,先是麻痹霍光,再是棒杀霍光家族成员,最后就是全面清算。

汉宣帝刘病己应该是西汉时期非常有作为的一位有为之君。


沉墨I方之城


汉宣帝刘询也是一个十分传奇的皇帝。幼时因巫蛊之祸在监狱成长,后来流落民间,最后被迎回宫中当了皇帝,民间结识的发妻死因蹊跷也不能发作,用了十余年完成了铲除霍光家族收回权力的过程,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核心就是“忍”和“捧”。

一.识破霍光还政把戏,继续倚重霍光

宣帝刘询即位那年,霍光上奏说汉朝也有新皇帝了,我也老了皇上你应该亲政。从小流落民间见惯尔虞我诈的刘询一眼就看穿这是霍光的试探。假意还政,实际上是看他这个新皇帝听不听话,有没有要收回霍光权力的想法。

刘询深知自己此时势单力孤,要是真的一口答应下来,恐怕就落得和前任高昌王一样的下场,史书上恐怕也要被标上“无道昏君”的字样。于是刘询表示我年纪还小啥也不懂,一切还得依靠大将军你指点啊!就这样,刘询度过了自己第一次政治危机。

二.为武帝建庙,确立正统地位

刘询是汉武帝的皇长孙,虽然此时的刘询已经即位两年,但整个朝堂对他还是一种观察的态度,并没有真心依附刘询,刘询于是提出为汉武帝建庙,这个举动就有深意了。

第一是确立自己汉武帝唯一指定继承人的身份,之后就不是霍光这些人想废就能废的了,第二是试探和分辨哪些是霍光的人哪些大臣又可以争取变为自己的心腹。经过刘询的据理力争,刘询的脚跟慢慢站稳了。

三.发妻离奇病死,刘询忍辱负重进一步封赏霍光和他的家族

宣帝三年,刘询在民间患难与共的发妻许平君病死,正史上对这件事一笔带过,但这事处处透着蹊跷。第一皇后许平君和刘询年纪相仿,民间疾苦环境恶劣没生病,到了皇宫反而身体不行了;第二许平君死后霍光甚至没给刘询悲痛的时间,就要求立他自己的女儿为皇后;第三后来刘询铲除霍家,毫不犹豫就废了霍皇后,一点夫妻感情也没有念,所以霍皇后是不是和许平君的死有关系?

但这一切刘询都不动声色,自己发妻已经死了,悲痛于事无补,想办法为发妻报仇,夺回大权才是正事。刘询年少沉稳,不仅没有疏远霍光,反而事事顺着霍光,不仅霍光位极人臣他的家族也鸡犬升天,直到霍光病死后,刘询终于等到了铲除霍家的机会。

四.先捧后杀,逼着霍家造反

霍光死了,刘询厚葬,但另一方面却开始一步步收回朝廷大权,特别是之前安排给霍家的职位和权力,一个个被架空和收回。霍家终于察觉到了刘询的态度,刘询多年的吹捧让霍家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习惯性的强势也蒙蔽了霍家的双眼,霍家想要学霍光再立新帝,却没有注意到朝廷上下都已经是刘询的人了。

霍家的造反几乎没开始就结束了,刘询好像早就料到这一步,之后废了霍皇后,霍家被安上了造反的名头,满门被灭,自此风光一时的霍家消散在历时长河里。

点击我的头像关注历史密探零零壹,专注于新奇角度说历史,每天都会更新一篇历史趣闻或揭秘历史背后的历史!


历史密探零零壹


汉宣帝是个苦孩子。 汉宣帝刘病已,也叫刘洵,是汉武帝的曾孙。

他爷爷是戾太子刘据,算是死于亲爹武帝之手。那时他还很小很小,就被关进了监狱,差点没活下来。据说他“天生异相”,在著名酷吏张汤的儿子张贺的帮助下,给他读了书,还帮他找了老婆。

霍光剧照:




刘病已17岁那年,汉昭帝驾崩。汉昭帝的外祖岳父霍光独宰朝纲。由于昭帝没有儿子,所以霍光迎立了刘贺做天子。但是刘贺没有做皇帝的命,只上任27天,就因为犯了几千件错误(这一点我也无法理解)而被废。

霍光为自己考虑,就在民间把刘病已接到长安,立为皇帝。所以,刘病已当皇帝,也就像中了彩票大奖一样传奇。 刘病已虽然是皇帝,可是朝廷里面说话谁管用?当然是霍光了。

刘病已:


当时霍光的权势能达到什么程度?他的对立面基本都被杀光了,跟随霍光的,哪怕是他家原来的奴仆,也能位列九卿。

老霍家人,个个身居要职:霍禹、霍云掌管京城兵权;奉车都尉霍山掌握外地兵权;女婿们掌管皇宫卫戍;霍光家的七大姑八胸有成竹姨霸占了朝廷的各个部门。

幸亏刘病已在民间长大,知道“大丈夫能屈能伸“的道理。有刘贺这个前车之鉴在前面,他可不想成为第二个刘贺。所以对霍光呢,都是什么事您老说了算。


汉宣帝是个很聪明的人,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目前的实力,还没有资格叫板,只能隐忍。霍光也很狡猾,他多次试探宣帝,声称要‘还政于君”,宣帝总是好言安慰,坚辞不受。

与此同时,他不断的加封霍家人,做出一副知恩图报的样子,终于让霍光打消了疑虑。 不过刘病已也在一件事情上做到了坚持已见,就是立后问题。

当时,他要立皇后,朝中大臣们纷纷提议:霍大将军的女儿成君是皇后的最佳人选,但刘病已坚持立自己的原配许平君为后。

许原君:


在这件事上,刘病已体现了一个好男人的本性,无论你怎么闹,这事没商量。最终,许平君当了皇后。但不久后,在许平君皇后分娩的时候,霍光的爱人居然私底下收买大夫,把皇后毒死了,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想让女儿当皇后。

这个事在宣帝的心里埋下了巨大的仇恨,后来霍家灭族,和此事不无关系。当然,在当时的情况下,宣帝只能装糊涂,立了霍家的霍成君继任皇后。

霍成君:


前68年,霍光终于死了。表面上宣帝很伤心,风光大葬霍光,暗地里抓紧了清算霍家的步伐。他重用魏相、邴吉等自己提拨出来的大臣,随后逐步削去霍氏的兵权,让自己人掌握军权,两年后,以谋反罪将霍氏满门诛杀。

汉宣帝还算是有良心的明君,诛杀霍氏后,并未殃及到霍光本人。虽然《汉书》记载此案牵连数千家,但霍光依旧享受陪葬茂陵的待遇,一直为汉朝皇帝所尊奉祭祀。

顺便说一句,自已亲政后,宣帝这个皇帝当得还很不错。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评价说:“宣帝是个旧劳于外的人,颇知道民生疾苦,极其留意吏治,武帝和霍光时,用法都极严。宣帝却留意于平恕,也算西汉一个贤君。”


刚日读史


汉宣帝刘询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四夷宾服,史学界把他在位的这段时期称为“孝宣之治”,其实汉宣帝刘询的皇帝之路走的实在是坎坷崎岖,由于巫蛊之祸的影响,他从小被收养在狱中,后来受汉武帝之赦,重获皇室身份,养于掖庭,刘贺被废后,被霍光迎立为皇帝。

如果没有霍光,汉宣帝刘病已还在民间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自然皇帝的宝座也轮不到他坐,可是他为何要对大恩人霍光下狠手呢?刘询能当上皇帝,霍光是最大的功臣。

事实上,从汉武帝赐《周公成王朝诸侯图》,令其辅助幼主起,霍光便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辅政之路,这二十年间霍光除掉上官桀,桑弘羊等政敌,从辅助大臣逐渐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虽然他大权在握,却从未对皇位有过觊觎之心。

刘询从小的生活环境使得他的心思很缜密,在民间他便知道霍光专权的事情,登基后与他接触多了,便逐渐了解了霍光的为人,霍光虽然贪恋权力,却绝对不会谋反,只要放权给他,当一个傀儡,就能确保皇位无忧,尤其是自己刚即位,根基不稳,更不能与他有正面冲突。

刘询是幸运的,上天没让他等太久,在他登基七年后(公元前68年),一代权臣霍光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虽然霍氏子孙阴谋叛逆,但霍光对他,对大汉江山社稷是有大功的,刘询并没有因此而抹杀霍光的功劳,公元前51年,汉宣帝刘询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霍光赫然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由此可见汉宣帝刘询担得起明君,贤君的称号!


王大金444


我是害虫的微笑,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霍光,字子孟,西汉名将霍去病异母弟,历仕,武,昭,宣三朝,其一生行事小心谨慎著称,不但躲过了汉武帝对外戚的清洗,且在昭,宣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霍光十余岁时,汉武帝让他做了一名郎官,侍从左右,之后又迁为诸曹侍中。霍去病死后,霍光被任命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

霍去病的英年早逝,使霍光在朝中失去了倚靠,加之其一直陪伴汉武帝左右,目睹了太多汉武帝对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的血腥残杀,其深知只有小心谨慎方能避祸。

《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记载其:“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被害后,立储问题成了当时西汉朝廷一个十分紧迫而又敏感的问题。

当时李广利和丞相密谋拥立刘髆为太子,后来被人告发。当时李广利领兵在外,其家人被捕入狱,李广利原想戴罪立功,但兵败投降,最终其家人悉数被杀惨遭灭族。

反观霍光那就谨慎,沉静得多了,从未敢妄论立太子一事。在汉武帝决定立少子刘弗陵为太子,让霍光行周公辅政之事时,霍光还推辞道:“臣不如金日磾。”

汉昭帝时期,霍光贵为大司马,大将军但依然谨慎,沉静,并没有贪图大权独揽,独掌朝纲。

反而因为尽心侍主,在被上官桀,桑弘羊等诬告之时,汉昭帝还当众揭穿了上官桀等人的计俩,霍光不但避免了祸端,还使皇帝对他更加信任。

公元前74年夏,汉昭帝驾崩于未央宫。

汉昭帝驾崩时年仅二十一岁,没有留下子嗣。当时汉武帝的子嗣中只剩下广陵王刘胥,但刘胥做事没有法度。最终在诸大臣商议后,迎立昌邑王刘贺为皇帝。

只是刘贺做皇帝后淫戏无度,即位二十一天做了1127件坏事,从汉室长远利益出发,霍光联合杜延年,杨敞等人一举废掉了刘贺,立长期生活在民间的刘病已为皇帝,是为汉宣帝。

事实证明立刘病已为皇帝是对的,对汉帝国而言是最大的幸事。从霍光选择继承人一事来看,霍光心胸坦荡,没有趁皇位空之机篡权窃政,把控朝廷。

霍光对刘氏江山尽心辅保,中心于朝廷,尽心于国事,用忠心和尽心换来了皇帝的信任,与百官的敬仰。自然屹立三朝而不倒。

汉宣帝即位的第二年,霍光病逝,汉宣帝给予其极为隆重的葬礼。汉宣帝感念霍光之德,封霍光哥哥的子孙霍山为乐平侯,使以奉车都尉领尚书事。

霍光虽死,霍氏一门仍把持朝中军政,根系庞大,根深蒂固,霍氏一门本因延续霍光在世时的荣耀,最起码维持家族的平安。

可谁知风云叵测,霍光去世的第二年,霍氏一族竟遭灭门之祸。不过应该说霍氏一门的灭门实属咎由自取。

当时霍光夫人霍显以及霍禹,霍云,霍山,在霍光在世时就肆意妄为,霍光死后仍不知悔改,最终落得灭门下场。

当时汉宣帝即位,百官奏请议立皇后,汉宣帝决定立其在民间所娶的妻子许平君为后,史称许皇后。

霍光夫人霍显本想让自己的女儿霍成君为后,当得知汉宣帝立许平君为后,大为恼怒,遂在许皇后临产之时,诏女医淳于衍入宫服侍。

淳于衍与霍显平素时有来往,当淳于衍替夫像霍显求官时,霍显深知机会来了,便与淳于衍密谋,说:“妇人免乳大故,十死一生。今皇后当免生,可因投毒药去也。成君既得为后也。如蒙力成事,富贵与少夫共之。”

淳于衍因有求于霍显,加上深知霍显阴谋,骑虎难下便被收买,把毒药掺在由太医共同配置的药丸里,许皇后服下不久便毒发身亡,霍成君顺利成为宣帝之后,史称霍皇后。

霍皇后被立后一年,汉宣帝下诏立许皇后的儿子为太子。霍显得知后怒道:“此乃民间时子,安得立?即后有子,反为王邪!”霍显便又开始让霍皇后谋害太子。

然而由于许皇后之死,汉宣帝加强了对太子的保护,霍皇后每诏太子赐食的时候,都要由侍从先尝试之后方可,因此毒害太子的计谋一直未能得逞。

“宣帝自在民间闻知霍氏尊盛日久,内不能善。”汉宣帝在民间时就听闻霍家骄纵,无奈当时霍光掌权不便处理。

霍光死后,霍氏子孙依旧骄奢放纵无度,贵为公卿贪图享乐,大肆兴建住宅,经常称病不朝,于是汉宣帝采取一定措施,限制和瓦解了霍氏一族在朝中的权利。

随着汉宣帝亲政后在朝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霍氏一门深感危机到来,霍显又担心毒杀许皇后一事败露,于是联合子孙,女婿走上了密谋造反的道路。

他们计划叫太后为博平君设置酒宴,把丞相,平恩侯以下的官员召来,让女婿范明友,邓广汉奉太后的制令将这些人拖出去斩首,然后废黜天子,立霍禹为帝。

约定的计划还没有实施,就被汉宣帝提前知晓,霍氏一门因此被灭族,霍皇后也被废。


害虫的微笑


霍光虽然是权臣但是并非佞臣,虽然权倾朝野但是并没有肆意妄为,汉宣帝虽然无根基但是懂得隐忍。

绝对的信任和隐忍

汉宣帝继位之初已经感觉到了霍光的压力,从霍光为汉武帝列为托孤大臣起就已经逐渐掌握了汉朝的朝政,到刘病已继位时已经达到顶峰。

汉武帝托孤大臣有四位除了霍光还有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金日磾在汉昭帝时期去世,而上官桀和桑弘羊因为谋反直接被杀。四位托孤大臣就只剩下霍光一人,而且汉昭帝时期完全对霍光信任,直接导致霍光做大。不可否认霍光在朝中把持朝政,并且把自己的亲戚儿子和亲近之人摆在很重要的位置,可谓掌握整个汉朝宫廷。


不过霍光并非无能之辈治国理政还是很厉害的,汉武帝后期由于常年对外作战,国家已经出现了覆灭的危机,所以开始修生养息。八岁继位的汉昭帝并没有能力治理国家,所以基本上就得靠霍光这些大臣,经过汉昭帝到汉宣帝国家经过治理国家已经恢复,汉宣帝时期更是达到顶峰这些成果是离不开霍光的功劳的。

汉宣帝继位之后一方面忌惮霍光另一方面也信任霍光,毕竟他也是刚接手这个国家。对于治国理政他离不开霍光,所以在霍光第一次要还政刘病已时欣然拒绝,并且政事先交由霍光处理最后交给皇帝。这其实在麻痹霍光,使霍光没有警惕之心也会忠诚于刘病已。

事实上霍光活着的时候刘询虽然很怕霍光,但是霍光再厉害也是臣而刘询是君。虽然霍光在之前废掉了昌邑王刘贺但是是以他荒淫无度而废掉的,朝中大臣都对此事支持。而刘询并非昏君反而是为有能力的仁君在位期间让汉朝势力达到顶峰,所以霍光想废掉刘询就不那么容易了。

刘询铲除霍家也并非在霍光活着的时候而是在霍光死后,霍家太过于风扬跋扈根本不把刘询放在眼里。既然霍光已经死了朝中就算有党羽此时的刘询已经掌握权利,灭掉霍家轻而易举的事情,最后霍家被诛灭。

霍家虽然被铲除,但是霍光并没有受到牵连,陵墓依然还是在茂陵,后来汉宣帝刘询纪念功臣之时大将军霍光依然派在首位。所以刘询虽然忌惮霍光但并没有抹去霍光的成果,可以说是为很有气量的君王。


三国读史


汉宣帝靠的是六字箴言:隐忍、麻痹、谋略。

一、刘病已的隐忍

从出生第一天起就遭遇死亡威胁、十七岁之前一直混迹社会最底层的汉宣帝刘病已,对于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是一般帝皇贵胄和“X二代”们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在他身前不久,一个不知深浅和天高地厚的昌邑王刘贺,刚刚因为“不听话”而丢掉了到手的“糖果”。

霍光,不管是想做僭位的伊尹,还是想做辅政的周公,反正是要专权,少年却老成的刘病已对此心如明镜。怎么办,反正不能凉拌,那就“装孙子”。作为皇帝,刘病已的装孙子到底装到什么程度呢?老婆被毒死了都装作若无其事。

公元前71年春,刘病已的结发妻子、皇后许平君神秘死亡。说神秘是因为有点不明不白、稀里糊涂,但其实所有人都知道,许皇后是被霍光的老婆霍显给毒杀的,为的是让自己的女儿霍成君当上皇后,以永葆霍家的富贵。

刘病已对此什么态度?震惊、悲愤、痛不欲生,因为他和许平君是标准的患难夫妻,好不容易苦尽甘来,却突遭横祸,天人两隔。更无奈的是,明知仇人就在眼前,不仅不能报仇,还得强颜欢笑、虚与委蛇。真难为刘病已了!

二、刘病已的麻痹

老子说:“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

孙子说:“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两位先哲的意思是两军对垒的时候,要故意示弱,麻痹对方,然后出其不意,一举拿下。对此,刘病已做得很到位。

一是大加封赏。在霍光的推举和主持下,公元前74年年中,刘病已顺利即位,是为汉宣帝。转年(前73年)春天,刘病已开始回报,有拥立之功的大将军霍光居首,官是没法再升了,那就增加封邑一万七千户,加上原有的三千,共计两万户。

二是拒绝亲政。霍光上书,要求还政于君。刘病已就俩字:拒绝——天上掉馅饼还不拾?非也,刘病已很清楚,霍光就是做做姿态而已,他如果信以为真顺手接过,那么立马就会成为第二个昌邑王刘贺。

三是先人后己。刘病已下诏:文武百官但凡奏事,上至军国大计,下至鸡毛蒜皮,必须先经霍大将军审核同意后再报给皇上(写到这里,我已经佩服地五体投地了)。

四是鸡犬升天。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刘病已让霍家人充分理解了这句话的真谛:继霍光之后,其子、侄、孙、婿以及所有裙带全部升官而且全是政府要职。按当时的态势,如果霍光要求,恐怕他家的狗也真能混个四品当当。还有一件更让霍家惊喜异常的事:原皇后许平君是公元前71年春天死的,次年春天,霍光女儿霍成君就如愿以偿被封为皇后。

放眼天下,舍我其谁!我想,当志得意满的霍光站在公元前70年前后的天空下的时候,他的心理活动应该是这样的。

但是,客观规律告诉我们,物极必反、盛极而衰,这个道理谁也逃不过。

三、刘病已的谋略

公元前68年,昭、宣两朝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霍光遇到了他生命中最后一个也是最强大的一个敌人:时间。三月的时候,他死了。

然后,刘病已的机会来了。

对这一天,刘病已不仅已经承受了太多,而且等的也太久了。但是,作为中国历史上排名前两位的“皇帝忍者”,他仍然不仅没有蛮干,也没有立即出手,而且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分了三步走。

第一步,离间、分化。霍光虽死,但一是其影响还在;二是他多年缔造的关系网盘根错节,强大无比。如果这两个问题解决不好,刘病已的亲政之路仍然困难重重。所以,刘病已找准七寸,而且出手就是一步好棋:他没有按惯例把霍光的所有职务袭给其子霍云或者霍禹,而是给了霍光生前的铁杆跟班张安世——这自然引起了霍家的极大不满,认为张安世背叛了他们,投靠并效忠刘病已了。霍家失去了最有力的外部支撑。

第二步,寻找帮手。霍光生前,刘病已是孤立无援的,他也不敢找帮手。霍光死后,一切就不同了,救命恩人丙吉、新人魏相成为刘病已的幕僚和先锋官,立太子、断霍氏未来之想;明升暗降、架空霍氏家族权力;剪除羽翼、蚕食并孤立霍氏集团等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均以二人为主导。

第三步,欲擒故纵。这一步的精妙之处与春秋时期郑庄公《郑伯克段于鄢》异曲同工,就像宋人吕祖谦评价的一样:“导之以逆,而反诛逆;教之以叛,而反讨其叛!庄公之用心亦险矣!”面对刘病已的杀机,霍家所有人都坐不住了,开始频频策划谋反。但奇怪的是,当霍家谋事不密,几乎全天下都知道的时候,刘病已却好像恍然不觉——事情果然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刘病已不仅洞若观火,而且一直见招拆招暗下狠手。因为他的目的就是“诱人犯罪”,给天下制造一个舆论:不是他不仁,而是霍家不义。一切都在刘病已的掌握之中,公元前66年七月,霍家企图谋反的事情大白于天下,霍氏被族诛,一个曾经权倾朝野、睥睨天下的家族故事从此落下帷幕。



四、不是题外话的题外话

再聊几个历史上与刘病已同类不同命的帝王。

命运相反的宇文兄弟。南北朝时期的北周,也曾发生过弱主和权臣的故事。北周的实际开创者宇文泰去世前,让侄子宇文护摄政,辅助儿子宇文毓。结果,精明强干、独立有为的宇文毓被宇文护给“辅助”死了,紧接着即位的宇文邕却一反幼时的聪敏,变得像一个傻瓜一样任宇文护摆布,宇文护从此更是肆无忌惮,成为北周的实际执政者。整整十七年,当所有人都对宇文邕失望的时候,当宇文护对宇文邕完全放下戒备的时候,宇文邕却突露峥嵘,借宇文护给太后读经的机会,用铁如意将宇文护活活打死,一代雄主横空出世。

同病相怜的元氏叔侄。元子攸,北魏孝庄帝,虽用计杀掉权臣尔朱荣,却被其弟尔朱兆反杀;元修,北魏孝武帝,“性沉厚少言,好武事”,因不甘于人下,先与权臣高欢(东魏)决裂,后转投宇文泰(西魏),却被宇文泰杀害。

在实力不具备的情况下,宇文毓、元子攸和元修不肯低头,结果被权臣鸩杀;而宇文邕则和刘病已一样,装痴卖傻、隐忍不发,最后一击必杀。

(宇文邕剧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