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古今中外所面臨的這個人生難題,答案就在孔子那裡

古今中外所面臨的這個人生難題,答案就在孔子那裡


阿拉伯有句諺語叫“掘坑者自鑽”。

聖經裡也有“All who take the sword will perish by the sword”(凡動刀劍之人,必亡於刀劍)。

中國也有老話叫“玩火自焚”“作繭自縛”…

莊子說:“善騎者墜於馬、善水者溺於水、善飲者醉於酒,善戰者歿於殺”。

老子說:“山生金,石生玉,反相剝,木生蟲,還自食,人生事,還自賊。夫好事者未嘗不中,爭利者未嘗不窮,善遊者溺,善騎者墮,各以所好,反自為禍。”(山生金,石產玉,但反過來,山卻因為生金而被鑿,石因為玉而被剖;木生蟲,反過來又被蟲所蝕;人創造了事物,反過來又被事物所殘害。所以最終好事者沒有不被傷害的,爭利者沒有不是因為爭利而走投無路的;善於游泳的人容易被溺死,善於騎馬的人容易摔死,各以所好,反而各自為禍。

墨子說:“今有五錐,此其銛(xiān),銑者必先挫;有五刀,此其錯,錯者必先靡。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靈龜近灼,神蛇近暴。是故比干之殪(yì),其抗也;孟賁(bēn)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故彼人者,

寡不死其所長,故曰太盛難守也。

古今中外所面臨的這個人生難題,答案就在孔子那裡

意即:現在有五個錐子,這是最鋒利的一個,它必定最先被折斷;這裡有五把刀子,這是一把磨得鋒利的,它必定最早被磨損殆盡。

所以甘甜的水井往往先枯竭,高的樹木常常先被砍伐,靈龜總是先被燒灼,神蛇常是先被曝曬。所以,比干的死,是因為他剛正不阿被殺,是因為他勇武過人西施被沉沒江中,是因為她太漂亮吳起身遭車裂,是因為他幹變革的事業。從以上的人來看,很少有不死在自己的長處上的,所以說

太突出了就很難保全自己。

古今中外所面臨的這個人生難題,答案就在孔子那裡

而孔子所說的“能遊者輕水,善遊者忘水”則恰恰可以幫助人們攻克這一難題。

我們先來了解孔子說這句話的背景。有一天,孔子的弟子顏回出門乘船,在船上的時候遭遇暴風驟雨,好在船家撐船功夫很好,他們非常輕鬆地就過了河。顏回覺得奇怪,認為這大風大浪的,船家怎麼就這麼容易地把船撐過去了。於是就問船家到底用了什麼功夫。那個划船的人就問顏回,你會不會游泳?顏回說不會。問顏回會不會潛水,還是不會,然後船家就不說什麼了。顏回就覺得很納悶,一時之間也想不通船家到底在表達什麼,於是回到家後就將此事說與孔子。孔子說:“能遊者輕水,善遊者忘水。”(真正會游泳的人,他從來不把水當成回事。而且他已經沒有了水會對他產生羈絆的意識,所以他自然能夠遊得很好。)船家的撐船功夫明明已經到了一定境界,自己卻毫不為意。自己雖然不知道自己厲害,卻能通過自己的實在表現讓人打心底裡敬佩。

古今中外所面臨的這個人生難題,答案就在孔子那裡

所以說,當達到了“能遊者輕水,善遊者忘水”的境界時,就算是超越了外在客觀條件、固有條件變化的束縛。而這也是避免“善遊者溺”之類遭遇的根本解決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