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灑一縷陽光,照亮“問題少年”的迷途歸路

“我想爸媽陪我過一次‘六一’兒童節。”

“我想父親節那天爸爸能出現在我面前。”

“我想奶奶有空就來看看我。”

……

灑一縷陽光,照亮“問題少年”的迷途歸路

觀護幫教基地外景。景國民 攝

在英德未成年人社會觀護幫教基地(下稱“觀護幫教基地”),一群面孔稚嫩的孩子向記者暢談他們的心願。

這群孩子中年齡最小的只有13歲,他們敏感、內向,善於偽裝情緒。在社會上,他們是誤入歧途的“問題少年”,而到了觀護幫教基地,他們再次成為學生,卸下“保護殼”,表達出作為少年的正常情感需求。他們是涉罪者,更是親情錯位的受害者,他們雖然已經在人生道路上邁出了錯誤的一步,但社會應該給他們一縷陽光,照亮他們的迷途歸路。

灑一縷陽光,照亮“問題少年”的迷途歸路

一學生接受本報記者採訪。 景國民 攝

主人公:13歲少年林某

和同夥作案150餘宗

知道母親在哪,卻從未見過

“如果我和你媽離婚,你跟誰?聽到我爸這句話時,我才11歲。”眼前的少年叫林雙和,13歲,惠州人,他反問記者:“你說讓我跟誰?從出生至今我都沒見過媽媽,他卻問我要跟誰。”

林雙和的身世可謂悲慘。作為家裡的獨子,他剛出生23天,父母就因涉毒被抓。從此,他由外公外婆一直撫養到10歲。

因爺爺病危,2014年,林雙和回到老家,恍如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父親講客家話,自己說粵語,父子倆只能用不太熟練的普通話交流。

林雙和的父親刑滿釋放後在當地找了份保安的工作,而母親卻一直未出現。就在父子倆彼此熟悉、增進感情的時候,父親竟突然提出離婚想法。

林雙和覺得自己的感情受到傷害:從小到大沒見過媽媽,若父母離婚了,可能就徹底失去素未謀面的媽媽了。他決定離家出走,但很快被父親給找了回來。

“我爸每天看手機、玩遊戲,和網友聊天有說有笑,面對我卻總是板著一張臉,答應給我買部手機,也說到做不到。”林雙和不想回家,便成天和學校一群也不愛回家的孩子一起遊蕩。

和林雙和一起在外遊蕩的共有6名孩子。為了住賓館、進網吧,他們偷手機、偷摩托車、砸車窗盜竊、進小區偷東西。去年,在收到母親因販毒被送往女子監獄收押的消息後,林雙和徹底迷失了,瘋狂砸車窗盜竊財物的他去年底被惠州博羅警方抓獲。

“6個人,都未滿14週歲,作案150餘宗,涉及廣東、湖南和福建等省。”一名惠州博羅辦案民警告訴記者。今年4月,林雙和被送到了觀護幫教基地。

“先後被警察抓了七八次,每次被我爸領回去都是一巴掌抽過來。”林雙和說:“不管家境多困難,只要爸媽在身邊就感覺很幸福,可惜我沒有!”

林雙和還說,他要是仍在學校,現在應該在準備過“六一”兒童節了,但這不是他最大的心願,他目前最期盼的是父親節那天爸爸能來看他,但他也做好了心理準備:如果爸爸來不了,肯定是因為要照顧患病的奶奶抽不開身。

談起自己人生最大的心願,林雙和淡淡地說:“出去後先打工賺錢,再想辦法去廣州找媽媽。”

“一個13歲的孩子,非常渴望父母的關心呵護,他卻未能像正常家庭的小孩一樣獲得這份親情。”林雙和的老師告訴記者,親情缺失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目前,通過心理輔導和與老師、同學交朋友的形式,適應學校生活的林雙和也學會了換位思考,懂得父親的不易。

主人公:15歲少年陳某

二進觀護幫教基地

他希望留下直至成年

陳未陽是學員中唯一二進觀護幫教基地的少年,他15歲的面孔看起來卻只有十二三歲。每次進觀護幫教基地,他都不抗拒,在他看來,這裡是遠離“江湖”最安全的地方,而且還能找回學校的感覺:識字、練字,聽老師講人生故事。

灑一縷陽光,照亮“問題少年”的迷途歸路

學生在上文化課。景國民 攝

對陳未陽的人生造成最大影響的,是他那個酗酒且有家暴行為的父親。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其母親丟下當時還在襁褓中的他,一去不返。

陳未陽的家在英德一小鎮的街上,家的左邊是遊戲機室,右邊100米處是網吧。在這種環境下,他從幼兒園開始便偷家裡的錢去網吧和遊戲廳玩耍。

等陳未陽步入小學後,父親幾乎不管他的事。於是,睡覺、逃課、離家出走對陳未陽來說已是家常便飯。

因經常有同學欺負他“有娘生沒娘養”,陳未陽想到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打回去”。奶奶發現這個問題後,將其送往英德市區的親戚家,希望他有個新生活。但家庭監護和情感的缺失,讓陳未陽到英德後迅速找到一名大他3歲的“大哥”,從此二人形影不離。

那年,陳未陽上小學4年級,第一次跟“大哥”拿著剪刀去街上偷摩托車,每人分贓400元。“剛開始害怕,但更多的是莫名的興奮和刺激。”陳未陽拿到錢後在網吧玩了三日三夜,然後用剩下的錢在網上買了一根電擊棒,並搶劫了一名家境較好的同學。從偷第一輛摩托車到電倒同學實施搶劫,中間相隔一週。

從此,陳未陽和同夥一發不可收拾。在飛車搶奪一名女子後被警察找上門來,最終卻也只是賠錢、撤案了事。那年,陳未陽剛滿12歲,在他看來,幹壞事的代價並不大。

2015年,他們收到“風聲”——公安機關要對英德的未成年犯罪團伙“出手”,陳未陽和同夥決定轉戰珠三角。

在佛山,陳未陽等6人分為3組,連續3日每晚作案2起,採用吊鋼絲爬排水管的方式對高檔小區實施入屋盜竊。陳未陽一組偷得現金上萬元和首飾一批。然後,他們繼續轉往廣州、清遠等地作案。

2016年初,在一間網吧偷得手機後,陳未陽再次被抓。警方這次沒有放人,而是將其帶回派出所處理。

“我至少犯了幾十宗偷偷搶搶的案子,第一次進派出所真的有點怕了。”陳未陽回憶。然而,因他未滿14週歲,警方在讓他寫下一份保證書後,再次通知家長將其領回。

2017年,陳未陽鼓動班上數名同學和他一同離家出走,聞訊趕來的奶奶直接求助公安,將其送往觀護幫教基地。

“沒進基地之前,陳未陽對自己所作所為的危害性並沒有充分認識,進來後,他改變很大。”陳未陽的老師回憶,陳未陽的自我保護欲很強,非常善於偽裝自己的情感,對老師和家人幾乎沒一句實話,而問題癥結也是親情的缺失。

4個月後,陳未陽離開觀護幫教基地,此時的他在老師和同學的關懷下已經敞開心扉,敢於表露自己的真實情感和感受,還想回家修復和父親的關係。

然而回到家後,父親的“嘮叨”讓其無法忍受,陳未陽再次離家。

寧願撿破爛也不想再幹壞事了!”陳未陽說,這次離家後,他和一名20餘歲的男子一起撿破爛、睡橋底,一晃就是4個月。

“以前在街上混,仇家太多,就算我想放下,別人也不想放過我。”陳未陽說,一天,有一名“仇家”找到他,說其撿破爛偷走價值1萬餘元的電池,並用暴力手段錄下他“屈打成招”的視頻。

對方報警後,陳未陽原本想把事實說出來,但得知要再進觀護幫教基地,加上外面那幫人“不好惹”,他選擇“承認事實”,在基地留了下來。

灑一縷陽光,照亮“問題少年”的迷途歸路

灑一縷陽光,照亮“問題少年”的迷途歸路

學生們在畫水墨畫。 景國民 攝

“學校裡有溫情,在外面沒人管,只有偷搶和打打殺殺。留下來,我又有機會在書畫室裡拿起毛筆練字。”陳未陽說,他一直在和老師、校長溝通,希望能在基地待到18週歲。

(為保護未成年人權益,文中林雙和、陳未陽均為化名)

延伸閱讀

基地已收納學員257名 其中異地幫教195人

上帝已死在失火的天堂,只有溫情的太陽才能照耀大地。 ——米蘭·昆德拉

灑一縷陽光,照亮“問題少年”的迷途歸路

學生進行體能訓練。 景國民 攝

前些年,未成年人攀爬入室盜竊成為英德社會治安“頑疾”。2016年8月開始,英德市委市政府牽頭組織公、檢、法、司、教育、婦聯等部門,大膽探索,在參考省外有關經驗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後,在全省首創建成英德未成年人社會觀護幫教基地(下稱“觀護幫教基地”)。

灑一縷陽光,照亮“問題少年”的迷途歸路

學生們的宿舍乾淨整潔。 景國民攝

觀護幫教基地開創了基礎文化、國學、法制、心理、藝術等一系列教育課程,用來糾正觀護對象不良心理與行為,重塑良好品格。相關職能部門每月不少於一次對學員學習、生活、心理、行為進行5級分級評估;幫教週期為3~12個月,期滿後,經各部門綜合評估,對錶現良好、符合條件的,讓家長帶回教育,或轉送職業技術學校學習技能,推薦就業,全力幫助學員早日迴歸家庭、融入社會。

英德市未成年人社會觀護幫教模式也得到了省、市兩級領導肯定。隨著英德籍未成年人犯罪率大幅下降,觀護幫教基地自去年底開始啟動異地幫教項目,來自江門、惠州等地的涉案未成年人由當地警方移送入校進行觀護幫教。據統計,從2016年8月5日基地正式掛牌至今,已收納學員257名,其中接受異地幫教195人,英德籍62人。

記者 尹利勇 通訊員 吳國炬 張志新

審核 熊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