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民間故宮”家主最任性,不愛經商愛讀書?三種手段成第一晉商!

在山西省晉中市祁縣東觀鎮喬家堡村。

有一處名氣很大,保存最完整的晉商大院,那就是喬家大院!

“民間故宮”家主最任性,不愛經商愛讀書?三種手段成第一晉商!

在山西眾多大院中,喬家大院是出名度最高,保存最完整的。是清代晉中時著名的商業資本家喬致庸的府邸。裡邊內容其豐富,院落雖不是最大的,卻是五臟區全,處處有驚喜,處處有發現,被稱為“民間故宮”。

“民間故宮”家主最任性,不愛經商愛讀書?三種手段成第一晉商!

從大門進入大院之後,是一條長長的甬道,最頂頭是喬家祠堂,在院子的兩邊一共是六個大院,南邊有3座,,分別是西南院,東南院,新院。北邊三座,分別是老院,西北院,書房院。讓你最感嘆的就是大院中套小院,而且還不會顯得凌亂,整個佈局十分嚴密。讓人拍手稱讚!

“民間故宮”家主最任性,不愛經商愛讀書?三種手段成第一晉商!

除了建築結構讓人驚歎,院子中房屋上每處的人工技藝也是出神入化,相當精湛。木刻,磚雕。彩繪等,在門窗上,柱子上,甚至在房頂等處,都隨處可見。其中木刻在我看來最有特色,種類很多,有人物刻畫,還有動物的,花草魚鳥的,每一個都不含糊,栩栩如生,讓你在喬家院子裡感受富商古樸的空時,又賺足了民間藝術色彩的眼球之福。你也許要問了,喬致庸肯定是個精明的生意人才會如此富有,不,恰恰相反。這位家主很任性,不愛經商卻酷愛讀書,那他是如何成為第一晉商的呢?又是用了何手段來經營的呢?

“民間故宮”家主最任性,不愛經商愛讀書?三種手段成第一晉商!

喬致庸不是他爸媽的第一個兒子,上邊還有哥哥,對經商其實他並沒有興趣也不想多做研究,比較喜歡讀書,但是沒辦法,歷史上註定讓他留下濃重光輝的一筆,在他奮筆疾書備戰考試做秀才的時候,他的哥哥因為生病去世了。撒手把整個偌大的喬家都留下了。喬致庸也很無奈啊,只能忍痛割愛的放棄學業,在學商的路上一去不復返了。開始學習經營喬家的生意。

“民間故宮”家主最任性,不愛經商愛讀書?三種手段成第一晉商!

雖然是半路才開始學習生意經,但是喬致庸小夥子一點也不打退堂鼓,努力上進做一名商場裡的有為青年。多讀書的他把自己學過的儒家道理加入到融入他經營的商業中去,獨特的方式去打造。就這樣喬家的生意在喬致庸小夥子的奮發圖強的帶領下家族的事業而蒸蒸日上,成為山西富甲一方的商戶。大德通、大德恆兩大票號遍佈中國各地,碼頭。有人說,喬家的生意到了喬致庸這一代,中國各地喬家的票號、當鋪、糧店等有200多處,總資產達幾千萬兩白銀!

“民間故宮”家主最任性,不愛經商愛讀書?三種手段成第一晉商!

有這麼大的一個大家族產業鏈,喬致庸當然不可能事事自己去做,小小夥子想我是商業帝國裡的帝王,那得招聘些有用之才來為我工作,這樣我負責指揮就會輕鬆一些啦。可以說,喬致庸的用人之道,也是他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喬致庸用人也像經營生意一樣,不拘一格,拿他手下的著名管事馬公甫來說吧。馬公甫,原本只是喬致庸復盛公號裡的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夥計。但是喬致庸卻意外發現了他具備的商業才華,所以後來在掌櫃的走掉之後,喬致庸力排眾議,堅決讓馬公甫接替了大掌櫃的位置。當然了馬公甫也沒有讓他失望,證明了喬致庸的眼光是對的。

“民間故宮”家主最任性,不愛經商愛讀書?三種手段成第一晉商!

馬旬,也是喬致庸家族產業下的一個小管事,掌管著一家糧店。雖然他大字不識一個,但是小夥子很聰明,硬是讓糧店盈利多多。於是,他也被喬致庸發掘了,非常信任給他資金讓他去做,後來馬旬為喬家賺回了不少白花花的銀子。

再有就是喬致庸的勇氣,面對哥哥的突然離世留給那麼大一家業。突然從一個啥也懂的小書生要獨自挑起這大梁。喬致庸並沒有退縮,而且還迎難而上,大膽的運用自己的文化知識去經商,硬是闖出了一片天地。這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啊!

橋架

“民間故宮”家主最任性,不愛經商愛讀書?三種手段成第一晉商!

除了他的商業帝國,喬致庸還擴建了祖宅修建了喬家大院。其實喬致庸原來是沒有啥興趣擴建房屋的,畢竟當時環境實在是不太穩定,飄搖不定。但後來家裡人丁興旺,人太多了,才在晚年進行了擴建。說來喬家大院,能保留至今,實在是一件極為幸運的事情。當初日本侵華的時候,對祁縣一些富商房屋進行大肆破壞。只有喬家大院,當初因為救了意大利的修女化上了意大利的旗子,才避過。一難!後來新中國成立,文革時期,因為是地下黨校,又倖免於難。一直保留到今天,真的是很不容易。才能給世人留下了這一筆山西民居建築的財富。

以上就是喬家大院的歷史和故事了,小夥伴們如果有你所不一樣的喬家大院,如果你有更有趣的故事,歡迎來評論下方討論。

“民間故宮”家主最任性,不愛經商愛讀書?三種手段成第一晉商!

(圖片來自網上公共圖片庫,如侵犯您的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懶人出行秘籍,海量貼心分享!

沐橙籽:

今日頭條簽約作者,環球旅行者,旅遊博主、旅行視頻自媒體、多平臺自媒體,兩年行走經過五大洲,三十多個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