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河南許昌:千年古都的綠色“蝶變”

河南許昌:千年古都的綠色“蝶變”

許昌中央公園 霍亞平 攝

綠水盈盈,荷葉田田。茂林修竹間,亭臺相連,小徑蜿蜒。置身許昌市中心,不聞商業嘈雜,卻有綠草茵茵、繁花作伴。

有人說,許昌人傻:城市中心,寸土寸金。不搞商業,卻建了座3300畝的中央公園。要是開發,得賣多少錢?

許昌人說,不建地產建綠地,周邊商業反而翻倍升值。城市美了,群眾滿意度連續三年排名全省第一,多少錢買得來?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許昌人治水造綠,轉換動能,走上了一條環境美化、經濟提速、民生幸福的共贏之路。

建造“綠客廳”

一張藍圖繪到底,千年古都換新姿

行走許昌,繞不開的是水,映入眼簾的是綠。水汽氤氳的鹿鳴湖,荷塘連綿的護城河,楊柳垂蔭的清潩河,總有一片波光會在不經意間晃了人眼。

當地人說,許昌,是一座在水聲中醒來的森林城市。

但是,20世紀80年代,許昌還被列為全國嚴重缺水的40個城市之一。“半夜排隊接水,上班拎壺借蹭水。‘老許昌’忘不了那段缺水的苦日子。”許昌市水務局黨組副書記王玉慶說。

時光回溯到2001年,許昌召開“創‘三城’,實施碧水藍天工程動員大會”,種下綠色發展的規劃種子,提出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目標。

謀劃之初,有群眾甚至領導幹部質疑過,“先天條件不足,如何引水造林?”建設伊始,有網友上網發帖抱怨過,“天天搞綠化,經濟發展要不要?”

許昌,沒有退縮,沒有動搖。

水從哪裡來?這成為許昌打開生態修復新局面的頭道“難題”。

引入三江水,解決“水之源”。許昌匯引長江、黃河、淮河三江水,投資55.5億元,對市區河湖水系實施生態治理修復,打造出以110公里環城河道、5個城市湖泊、4片濱水林海為主體的“五湖四海畔三川、兩環一水潤蓮城”的水系格局。

配套建溼地,保障“水之清”。清潩河三達溼地,從汙水處理廠流出的一級A標排放水源源不斷流入長滿水草的溼地,進行生態過濾。77畝溼地每年為清潩河補充大約1000萬立方米的清潔中水。許昌市7座汙水處理廠全部配套人工溼地,基本消除黑臭水體。

地從哪裡出?城市土地有限,成為困擾許昌生態的另一道難題。

騰商換綠,擴展城市綠色空間。為了打造連續的綠地景觀,許昌毅然決定,中軸水景觀帶中商業用地近500畝全部騰出。在城市的中心建起3000多畝的中央公園,許昌有了名副其實的“綠肺”。

見縫插綠,建設城市綠色森林。許昌市園林綠化管理處辦公室副主任郭忠磊說,近幾年,許昌實施“綠滿許昌”行動,依託市區河道建成82公里長的綠色長廊,在外圍建成10萬畝生態林海。目前,全市建成區綠地率36.46%,綠化覆蓋率40.62%。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

而今,一幅“河暢、湖清、水淨、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在許昌展開,城市面貌開啟了神奇的“蝶變”之旅,開窗見綠、推門進園的生活願景已悄然成真。

許昌,2006年榮獲國家園林城市,2017年成為河南省第一個“國家生態園林城市”,也是唯一入圍的北方城市。

攻堅克難,保持定力,許昌將綠色發展的理念堅持到底,走出了一條具有許昌特色的生態之路。

許昌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獨立篇章寫入“十三五”規劃,提出萬元生產總值用水量下降、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等16項體現生態文明建設指標任務。

《許昌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0)》中,提出構建“兩環四海二十園”的綠地系統,為市民打造一張綠色的生態健康地圖。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公園、綠地成為許昌的綠色會客廳,“蝴蝶效應”漸漸凸顯。中央公園所在的城市中軸區,吸引阿里巴巴、浪潮集團等科技公司頻頻伸出“橄欖枝”,數據處理中心、呼叫平臺等電子商務項目、智慧城市建設項目紛紛落戶。

河南许昌:千年古都的绿色“蝶变”

昔日汙染嚴重的造紙廠如今已變身科技園 霍亞平 攝

關停“搖錢樹”

一環碧水繞蓮城,涅槃重生轉動能

代建設,是當地知名企業家,手上有兩家企業,一家叫“宏騰紙業”,是造紙廠;一家叫“華麗紙業”,是紙箱廠。3年前,為了環保,他“一跺腳”關停了盈利豐厚的“宏騰”。

今天,他不僅沒有後悔,反而感到慶幸。

造紙廠關停,企業不能止步不前。代建設聚精會神,瞄準低汙染、高效益的紙箱包裝市場,向造紙產業鏈的下游進軍。走進華麗紙業包裝公司生產車間,只見一卷卷碩大的紙板被壓制成各種規格的紙箱,再經印刷、摺疊,整齊碼放在不同區域。“我們只做行業前三強的企業,去年收入12個億。”代建設介紹,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掛牌上市,客戶包括格力、海爾、蒙牛、伊利等國內一線品牌。

走在清潩河畔,看到水流潺潺,綠草如茵,代建設感慨萬千,“過去,這條河是名副其實的汙水河,如今卻是老百姓的親水河。作為企業家,既要逐利,更要擔當。”

環境倒逼產業升級,企業動能實現轉換。在“宏騰”的舊址上,魏都高新技術產業園拔地而起,入駐企業多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專利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科研院,4名院士和48名博士在這裡貢獻才智。2017年,產業園實現產值1.4億元、稅收600萬元。

“斷臂”求生,效果漸顯。近年來,許昌淘汰水泥、造紙等行業企業12家,淘汰落後產能191.2萬噸,全部關停小鍍鋅、小鑄造、小陶瓷燈等“小散亂”企業。2017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同比下降11.2%,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8.53%,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2.86%。

循環經濟,綠色發展,許昌多點開花:大周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年回收廢舊金屬360萬噸,加工260萬噸,再生金屬產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今年有望突破千億元。

當不少城市在為建築垃圾圍城苦惱之際,許昌把看似一無是處的“廢品”,打造成了能夠資源化利用的建材“寶貝”。全市建築垃圾收集率、利用率分別達到100%、96%,獲得全國再生資源利用領域唯一的“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鄢陵野色平於掌,也有江南此景無”。作為“中國花木第一縣”的鄢陵,依託花卉產業綜合開發,旅遊綜合收入25.5億元,到2020年,預計形成總投資300億元的康養產業集群。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許昌通過培育綠色動能,漸漸打造出生態“金飯碗”。“十二五”期間,許昌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2%,增速居全省第1位,發展動能更加澎湃。

河南许昌:千年古都的绿色“蝶变”

許昌十里荷花水系景觀 霍亞平 攝

共享“獲得感”

一城荷花半城柳,久久為功惠民生

退休後,許昌市民薛阿姨比上班更忙。每天9點鐘,一幫老姐妹準時聚在一起,遊園賞景。城市面貌的轉變,帶來經濟動能的轉變,更帶來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

“滿眼都是綠色,現在的許昌真是有看頭,水好,景好,老年人不缺玩兒的地方。”薛阿姨愛坐水上公交,3塊錢能遊遍大半城市的水景。“老姐妹們賞賞荷花,聊聊過去,在幸福時光裡一起慢慢變老。”

“一橋河上橫,詩畫韻無窮。漣漪浞清蓮,花開別樣紅。”河開了,水通了,湖綠了,景美了,人笑了。

但在10多年前,許昌被戲稱“許髒”,薛阿姨們根本笑不起來。

“知恥而後勇”的許昌,一任接著一任幹,深知“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場持久戰,必須久久為功”。許昌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在城市管理上鉚足勁頭,下足功夫。

轄區主幹道每平方米的灰塵含量低於5克,次幹道每平方米的灰塵含量低於10克,許昌大多數街道基本實現了“路見本色、地淨如洗”的目標。

路面“以克論淨”,只是城市管理“許昌標杆”的縮影。

在許昌市城市管理局,由數十塊監控大屏組成的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指揮中心平臺,不時跳動著“全民城管”的情況反映及辦理情況。

“一級監督,二級指揮,三級處理”。中心平臺通過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務派遣、任務處理、處理反饋、核查結案和綜合評價等7個環節,形成一個閉合循環及反饋的城市管理流程。

智慧城管,旨在惠民。該平臺年均受理各類城市管理問題40萬件,結案率達到99%以上,按期結案率達到90%以上,便捷高效地解決了與市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大量問題,建立起城市管理的長效機制。

市民王俊啟體會到了城市管理的“許昌速度”。6月20日下午14時37分,他通過許昌市智慧城管便民服務平臺手機客戶端反映,盛景花園小區門口有一堆垃圾無人清掃。

大約40分鐘後,他就接到了垃圾已經被清理的反饋信息。

精細化管理鍛造出了許昌城市形象的“面子”,但做好生態惠民,才是百姓最期盼的“裡子”。

每晚六點半,許都公園廣場內的音樂準時響起,一邊是上百人的廣場舞大軍扭動起來,老的、少的、男的、女的,笑逐顏開;一邊是燈光球場裡,靚男美女賽場競技,青春與汗水飛揚。

漫步許昌街頭,像這樣的健身娛樂場地越來越多。圍繞打造全國生態人居典範區,許昌推進實施的市區“15分鐘民生圈”基本建成,不僅提升了城市品位,更“圈”出了百姓的獲得感、安全感。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許昌市市長鬍五嶽說,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許昌歷任幹部接力打造綠水青山,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城市管理全過程,持續提升群眾的獲得感。

今天的許昌,已成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城市。“十二五”時期,累計民生支出711.8億元,佔財政支出的71%,各項民生事業發展水平全面提升。

明天的許昌,生態環境將會更優美。“藍軸綠脈花海畔城生,兩環三帶四海二十園”,一個“綠野環繞、林水相依、花城相伴”的生態宜居城市正在向人民走來。

河南许昌:千年古都的绿色“蝶变”

攝影愛好者在中央公園攝影 霍亞平 攝

河南许昌:千年古都的绿色“蝶变”

許昌中央公園 霍亞平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