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美國為什麼沒有微信?一大原因竟是因為它……

本文作者 ║孫沁瀅

三節課新晉內容實習生,曾在美國華盛頓D.C.特區交流一年,現就讀於一所常青藤大學。

美國為什麼始終沒有一個像微信一樣的產品?這個問題或許困擾很多人良久。

有意思的是,大家在討論這個問題時,往往是在把微信和其他美國的社交類應用(Facebook Messenger, Line, What's App)做對比。但是微信僅僅是一款社交軟件嘛?

我認為,微信更像是一款工具類軟件,一個人們整合了社交、支付、信息來源的生活入口。所以在討論為什麼美國沒有微信的時候,對標的並不應該是社交類應用,而應該是類似的“生活入口”。

人們或許可以輕易地列舉出美國各方面的巨頭:社交的Facebook,Instagram, Snapchat;支付的PayPal, Venmo, ApplePay;信息來源的各類新聞和網站。但是若要說到整合了多種功能的生活入口,惟有一款重量級的產品不應被忽視——電子郵件

人們通過電子郵件和朋友保持聯繫、與世界溝通、並獲取信息和服務。比起國人凡事都喜歡用微信聊,美國人更習慣通過郵件來進行大量溝通。在美國,人們每天平均都會收發百多封郵件,超過70%的人擁有多餘兩個活躍的郵箱賬號。

電子郵件不年輕了。科技世界起起伏伏,謝幕了的產品無數。35歲了的電子郵件卻是個特例——時至今日,它還是人們廣泛使用的一項工具,甚至使用人數還在以一個平緩的速度持續增長。

可能在很多人心目中,郵箱都還是個很冷門的工具。根據2017年8月4日CNNIC發佈的《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6月末的中國電子郵件用戶規模約為2.6億,使用率為網民的35%,半年增長率達6%。這組數字是什麼概念呢?同期,中國網約出租車的用戶規模約為2.78億,微博的用戶規模是2.9億。

而美國的電子郵件網民滲透率是中國的2.6倍。根據Statista的數據,在美國,儘管增速較緩,但電子郵件用戶在2018年佔全部網民的90.6%。這意味著上網的人中,每10個人裡,只有1個不使用電子郵件。

美国为什么没有微信?一大原因竟是因为它……

我們再看看微信。根據極光大數據發佈的《2018年Q1移動互聯網行業數據研究報告》,微信在今年3月份的滲透率達86.4%。這一數字是低於電子郵件在美國的滲透率的,或許也使得聊聊美國的電子郵件這事更有意思。

為什麼Email算是一個和微信對標的生活入口?為什麼Email在美國特別風靡?這篇文章試圖從用戶習慣與路徑上來給出一個可能的解讀。

用戶習慣

美國用戶往往從校園就開始培養郵箱使用習慣。

在美國,很多學校從初中起就會為學生提供一個學校郵箱。僅僅就校園內部而言,郵箱是主要的溝通方式之一。所有的校方課程溝通(包括補充閱讀材料,課後總結,考試分數和分佈,提交論文),校級活動和放假的通知,社團活動的宣傳大都是通過郵件來溝通。

而在國內,一般都由老師在課堂上直接發放通知或宣佈,或是通過校會和班會等方式告知,提交論文一般也都是上交打印好的或是手寫的紙質稿。

美国为什么没有微信?一大原因竟是因为它……

這裡面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美國絕大部分初中和高中均為走班制,這導致通知很難通過真人口頭或是書面地下發。其次,美國學校大都並不禁止使用電子設備,這為電子郵件的使用創造了客觀條件。而比起更具有干擾性的即時通訊,郵件也更適應於校園這個環境。

走上社會後,電子郵件也是最正式的職場溝通方式。

幾個最直接的好處是:郵箱的後綴名可以是公司名稱顯得很正式,在對外溝通時也可以有效識別一個人所屬公司;公司可以自行構建服務器,安全性高;群組發送、抄送、密送、轉發、定時發送、已讀回執功能涵蓋工作中的各種溝通需求;多地同時登陸,所有附件存在線上,可以作為存檔和依據。

在工作協作應用層出不窮的今天,郵箱仍舊有其旺盛的生命力。不僅僅是因為它自帶正式的屬性,更是因為它能解決工作溝通中的許多痛點。主打IM的工作溝通軟件Slack增長迅速,因為即時通訊可以快速地傳達信息並得到反饋。然而在Slack上發送長篇大論的工作報告就顯得很奇怪,更別說Slack只能用於公司內,在需要多方協作的時候就難以為系。

不管應用場景選定在工作場合的各類效率軟件如何發展,Email始終都是無法剝離的重要一環。它解決的是不熟悉的人需要一個靠譜的認證(郵箱@後的公司名稱),並且保證正式感和效率、還可以隨時追溯的溝通需求。

美国为什么没有微信?一大原因竟是因为它……

而在學習工作外,美國用戶在生活上仍高度依賴郵箱。

舉個例子,我的電腦出現了故障,需要退換。儘管我以線上聊天和電話的方式與客服溝通過,但我仍舊需要通過電子郵件發送電腦的照片,並通過郵件收到確認單據,來進行下一步的溝通。而在國內,我可能直接通過商城的聊天應用就可以搞定所有的步驟。

除了退換貨以外,預約私人醫生、銀行賬單、保險理賠等等生活瑣事,幾乎都需要用電子郵件來溝通。

功能多樣

在美國,郵箱是註冊各種服務時的不二選擇。在國內,往往應用喜歡讓用戶綁定手機號碼,用手機號碼來註冊並獲得各類驗證碼。此外,美國的第三方平臺登陸也有郵箱的身影。比起國內一般採用的微信和微博賬號一鍵登入,美國APP一般採用的是Google Accounts或者FB一鍵登錄。

美国为什么没有微信?一大原因竟是因为它……

在美國,郵箱賬號往往還扮演了微信公眾號平臺的角色。美國大量的內容網站,無論是傳統媒體(WSJ,Times,Washington Post),還是新媒體(個人博主,Medium,Techcrunch),均在郵件註冊後可以訂閱每日/每週/每季度郵件,郵件內容往往還可以“私人定製”。

美国为什么没有微信?一大原因竟是因为它……

圖片中的第一條是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每日推送,裡面有10條對於今天最重要的新聞的解讀。第二條是來自Financial Times的每日推送,根據我在FT上所關注的行業和板塊,來推送過去24小時內的熱點新聞。第三條來自Andrew ng(吳恩達),內容是他博客的一些更新和他最新一本書Machine Learning Yearning試讀版的最新章節。第四條是來自麥肯錫的季度報告。

除去正經的新聞外,美國的郵箱賬號還往往是個電商促銷郵件的聚集地。

美国为什么没有微信?一大原因竟是因为它……

是不是很像曾經出現在實體郵箱裡會看到的超市打折券?國內常見的“教程”可能題為“微信推送如何轉化為銷售”,而在美國,“Email銷售”始終是個熱門話題。2018年,在手機上打開一封促銷郵件後,銷售的轉化率可以達到50%;在電腦端的郵件銷售轉化率也有35%。

美国为什么没有微信?一大原因竟是因为它……

總體而言,郵箱對於美國用戶而言,是一個生活入口。人們通過郵箱處理工作,保持人脈關係,獲取信息,打理生活中的瑣碎點滴。

美國的郵箱好!用!啊!

國內的幾大電子郵件服務商可以說是很沒有誠意的。網易郵箱廣告多,QQ郵箱功能不全、還容易被打成垃圾郵件。換我我也不用啊。更別說整體界面可能和我十年前註冊郵箱時的界面,相差無幾。

美國的郵件服務商Gmail,Apple Mail,Outlook(hotmail)等,功能豐富、頁面簡潔,可以構建出一個完整的用戶生態。我們以Gmail為例。

美国为什么没有微信?一大原因竟是因为它……

最新版的頁面中,利用智能算法自動將郵件分成幾個Tab(可在幾個備選項中任意選擇組合)。左側邊欄下半部分是Google的IM功能,可以和聯繫人發短信打電話。右側的幾個小標籤分別是日曆,備忘錄,和待辦事項,可以在查看郵件同步做出記錄和調整。點擊加號可以添加插件,包括工作協作軟件Trello、Asana,各種語法檢查插件,工作文檔編輯插件。

美国为什么没有微信?一大原因竟是因为它……

點擊右上角可以打開更為豐富的Google系應用。例如像微信朋友圈的Google+,網盤Google Drive,在線文檔編輯的Google Doc、 Slides、 Sheets,地圖,翻譯,網課,購物,新聞,論文,旅行,視頻……可以說得上是應有盡有。

因此,比起國內功能簡單、風格質樸的郵箱,美國的電子郵箱更像是一個集成的生活入口。儘管我會使用其他各類軟件來實現一些具體的、細分的需求,但我很難做到一天不打開Email。

可以這麼說,在美國不用郵箱,就像在國內不用微信。

- 筆芯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