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理财产品到底保不保本?

飓宝人


理财产品,作为一种投资,而投资就没有保本一说,任何投资本身都有风险,只是风险高低而已;即使是我们默认无风险的国债,其理论上都存在风险,因为**是有更替的。那么为什么以往理财产品,一直给我们的观念是保本的呢?这就不得不说我国的银行业现状了。

银行业现状

在我国,银行业虽然也曾被称为垄断行业,但是与石油、电力、通信这些比起来,银行根本算不上垄断,截止2017年年末,我国的银行高达4000多家,数量多,必定会带来竞争。然而,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这家银行占有多,另外一家肯定就少。理财产品是银行推出的吸收资金的一种手段。聚集起来后,用于投资。

但银行的投资并非万能的,总有失手的时候,一旦出现亏损,为了维护声誉,一般银行都会进行兜底(毕竟利润多,不差这一次半次的赔付);因为你不兜底,那么舆论的发酵及传播,最终会使得客户转投其他兜底的银行。而客户是银行的根基,一旦客户减少,最终损害的是银行的核心利益。

因此在以往,即使非保本的理财,一旦出现亏损或者未达到预期的收益,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银行一般都会进行兜底(也称为刚性兑付),因此我们一直感觉理财是保本的。

PS:飞单及虚假理财一般银行不兜底,一则这是员工个人行为;二则这两者涉及的金额一般较大,超过银行的承受范围。以往银行自身经营的理财,即使亏损也不可能是本金全部损失,而只是小层度的损失,这个银行负担的起。

资管新规

不过呢?这种情况在今年彻底被终结了;2018年4月27日,国家的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额意见》,《意见》中明文规定,打破刚性兑付,所以以后银行不会在发行保本理财了。而理财产品发生亏损,用户必须自行承担损失,银行也不会在进行兜底了。

该怎么办?

其实,无需考虑太多,因为开头我们说了,任何投资都有风险,但风险是相对的,理财产品也是分等级的(R1、R2、R3、R4、R5),越低的等级,投资的产品越保险,安全性越高,所以如果你选购的产品属于R1、R2这些层级的理财产品,那么保住本金的概率可以说99%以上,跟你存余额宝类似,所以对于不保本三字,无需过于担忧,选对产品,这个对你来说也就是一个表面上的单词而已。

最后说一点:每个时间段,社会上都有一个主流低风险的投资收益率界限,如果你投资的产品在这个收益率以内(目前来说6%以内,当然5.5%以内会更精准),基本上安全都是有保障的,很多人投资的亏损往往都是因为贪图高息所致;不贪图高息、不盲目投资、只选择自己熟悉的产品,那么你的投资保本率99%以上不为过。


鲤行者


2018年4月27日,央行等多部委共同出台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对于老百姓来说,最大的影响就是银行理财再也不能保本保收益了。

资管新规出台之前,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一直是按照行业潜规则执行刚性兑付,也就是为投资者保本保收益。这就是说,当银行或信托的某一项目投资失败,出现资金亏损时,它往往会为了维持自身声誉,自掏腰包补贴客户,以保证客户收益。银行们这么做的根本原因可不是发什么善心,而是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利地吸收客户资金,客户才会放心地将更多钱款交给其打理,它才有更多的钱去放贷投资。当然,银行自身会通过各种途径(如设资金池和资金期限错配)来补足这块损失。

这样做看上去很美,似乎是件双赢的事情,投资者、银行都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但实际上这会使行业积聚的风险越来越大。盛世太平时期,小概率损失银行可以承受,可一旦出现经济下行,或金融危机来临,理财产品出现大面积亏损,银行方面也将出现资金断裂付不起钱,进而导致整个金融系统出现巨大动荡。

金融监管机构的一大任务就是要防范风险,因此打破刚兑势在必行,一方面严控金融机构的行为,另一方面加强投资者教育,提升个人风险意识,建立自负盈亏的投资理念。

那么理财产品到底还能不能买呢?我想大家不必过于悲观,收益率在6%以下,资金投向安全级别较高的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类产品,风险程度还是比较低的。


孙建波


1、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参考楼继伟说的一句话:“说6%以上保本保收益的都是骗子”。楼继伟曾经担任过财政部的部长,也是社保基金理事会的董事长,说这话不是没道理。

2、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理财产品都是保本的,或者说是刚性兑付的,也就是说,可能这个产品的投资其实可能亏了,但是这个发产品的机构为了保护好自己的名声能够继续获得好的评级继续发产品,也为了让投资者不闹事,所以拿各种路子弄来的钱填补了这个窟窿,所以很长时间以来大家买理财产品认定就是不能亏的,不论是100万的信托还是100块的基金,都不能亏。

3、但这个是有违投资常识的。理财产品保不保本,主要看投向的风向。比如有的产品是拿去放贷了,有的产品是拿去投向风险度极低的资产了,比如大家熟悉的货币基金,像余额宝,他们主要投资于短期货币工具,如国债、央行票据、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期债券、企业债券(信用等级较高)、同业存款等短期有价证券。时间也很短,一般不超过一年,通常120天,所以这类产品的风险是极低的,类储蓄产品了。

但即便这种风险极低的产品也是可以产生亏损的,比如突然出现大规模赎回导致只能抛售未到期债券时,中外都出现过货基亏损的个案。

4、像货基都会出现亏损,那么投向高风险资产的理财产品不保本的情况更普遍,比如投向股市、投向实业、投向股权的理财产品不保本是很正常的,所以很多资产管理人是用收益分成的方式收佣金,这样更能保证投资人的利益。

5、现实中,不懂行的人经常被忽悠,因为理财经理通常会用预期收益、演示收益来向你展示产品有多优秀,其实他说的可能只是理想状态下的高收益,跟最后实际的情况差距很大,所以千万别只看收益率去买理财产品,应该对他的产品构成、投资方向的等等做综合了解再做决策。


大猫财经


您好,非常明确的告诉各位朋友,理财产品不保本!而且还不保收益呢!而且呀,不能提前支取赎回!所以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多方比较,深思熟虑。

依照目前相关部门的最新规定,不允许发行保本的理财产品!而且理财产品的收益与本金,最终是依照投资结果来确定,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由投资者本人承担!从咱老百姓的角度也可以理解为,不保本,不保收益。

在投资理财产品兴起的初期阶段,部分金融单位曾发行了大量的保本型投资理财产品,最终结果并不理想,部分出现了亏损,但当时这些亏损由发行单位自行承担了。后来国家根据相关的实际情况,修改了相关的规则,不再允许发行新的保本型投资理财产品。

也就是从那时起,新发型的投资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也不得承诺保证收益!

本身来讲,投资理财产品属于高风险高收益,它所进行的各种投资,每时每刻都是处在变化中,有许多无法防控,无法预计的情况和风险,因此,本不存在保本一说。

但是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正规的投资理财产品,大多是是由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发行的,他们在理财产品的设计,管理方面,有相当丰厚的经验与较为全面的风险控制措施,因此到目前为止,出现大面积亏损的投资理财产品,并不多见,绝大多数投资理财产品的本金相对是安全的,同时收益也有一定的保障。

因此,对于想要博取高收益的朋友们,可以考虑这些大型机构所发行的,正规的投资理财产品。

我长期从专业从事投资理财,管理营销宣讲工作,如果您有这方面的问题和好的看法建议,欢迎留言讨论。


理财迦


早在2017年11月份,“一行三会”联合下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强调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凡是刚性兑付的金融机构将予以严惩。2018年,你很有可能再也买不到承诺保本的银行理财产品了!虽然资管新规暂未出台,但是银行的理财产品肯定是不能承诺保本了。

刚性兑付,意思是指对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的承若,在达不到要求时,有人会进行兜底垫付。这是行业的潜规则,特别是银行,作为资金中介拥有巨量的存量资金,通过保本保收益的方法吸引资金。现在刚性兑付也被打破了。

18年年初,各大银行频现兑付危机,1月4日,招行一位客户向媒体爆料,称其2013年买了招行北京分行首体支行的理财产品,预计年化收益率为11%-13%,2017年9月遭遇违约。随后,招行通过媒体澄清资管计划不存在违约情况,同时表示,本金的收回及收益获取,取决于投资标的的投资回报情况,存在本金损失的风险。1月5日,交行一款规模3亿的银行理财产品,被媒体曝出存在退出分歧,部分投资人表示存在推出困难。交行随后回应,严格按照理财产品说明书要求披露理财产品投资报告。

银行理财产品也不保本了,其他风险较大的投资方式更不用说,可能现在保本的投资方式只有余额宝了,但余额宝也不是绝对保本的。因此大家在投资时注意投资风险,任何理财产品都是有风险的。


环球老虎财经


从法律的角度上讲,不能做到“保本保息”

但是从产品的结构设计上讲,基本上可以。

我国法律规定了,如果私募基金在合同上不得出现诸如“保本保息”的字样,一旦出现,属于违法行为,合同也属于无效合同。

说的难听一点,就算私募基金公司最后赖账不给你钱,你攥着当时签的带有“保本保息”字样的合同上法院,法院也没辙。

但是!从产品的结构设计上可以完成实质上的保本保息。那么具体怎么操作呢?让我们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比方说郝酉乾和梅莎倩分别投资了900万和100万到一个私募基金当中。郝酉乾自己总爱疑神疑鬼的,投资比较保守。而梅莎倩呢比较有闯劲,风险承受能力高,于是两个人一合计,那这样吧郝酉乾这900万做“优先级”一年8%的收益,而梅莎倩的100万呢做“劣后级”。

如果一年后他俩投资的这个私募基金大赚特赚,获得了30%的收益,变成了1300万。现在该分钱了,郝酉乾作为“优先级”只能按照约定,获得自己的本金加8%的收益,应该分到900*(1+8%)=972万,这剩下的1300-972=328万就都是 “劣后级”梅莎倩的了,梅莎倩的收益率呢就是328/100-1=228%。惊了啊!一年之后翻三倍啊!你说这郝酉乾眼红不眼红?

不过! 俗话说得好,就看贼吃肉没见贼挨揍。

如果一年后他俩投资的这个私募基金没赚什么钱,只获得了1%的收益,变成了1010万。这时候分钱了,郝酉乾作为“优先级”还是会按照约定,获得自己应该分到972万(收益8%)。这剩下的1010-972=38万就是梅莎倩的了,结果梅莎倩的收益率就是38/100-1=-62%。好嘛,一年下来一分钱没拿着还不说反倒净赔62%。

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虽说在基金大赚特赚的时候“优先级”的收益率远低于作为“劣后级”,但作为“优先级”本金和利息都得到了保障。

产品结构设计所隐含的保本保息并不是绝对的!

还是刚才这个例子,如果一年后市场不景气,他俩投资的私募基金赔钱了。一清算资产,只能卖800万了,那么这800万都属于“优先级”的郝酉乾,但是郝酉乾依旧赔了自己900万的1-800/900=11%。而“劣后级”的梅莎倩血本无归。

所以结构化所隐含的保本保息程度取决于“优先级”资金与“劣后级”资金的比例,“劣后级”资金越多,那么保本保息的程度就越高,不过相对的,“优先级”的收益也会随之降低。

作为普通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承受风险的能力来选择作为“优先级”还是“劣后级”,来更大程度的保障自己的资金安全。



投参


根据国家规定,理财产品都不能承诺保本,也不能承诺保收益。所有的理财产品都是有风险的,只是根据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不同,风险高低有所不同而已。对于货币基金以及低风险的定期理财来说,如期兑付率很高,风险很小。

真正把财富增值收益率写入合同的,也只有理财型保险了。这个是确定保本保收益的,所以收益率也不会高到哪里去,优势在于转款专用、安全账户、复利增值。

不要想着保本又高收益的好事。如果有这种事,多半是陷阱。哪怕是房地产,现在投资风险也是非常大。

你可以通过 保险+低风险定期理财+基金,这样的科学组合搭配,定期理财和基金还可以再通过定投和分散投资 来控制风险在可控范围内,更重要的是管好你的花销,长此以往,财富一定会不断积累。

安优保风险规划工作室,为家庭客户提供保险咨询、保险规划配置、投保指导、理赔协助服务。


安优保小安


理财产品到底保不保本?相信许多存银行的储户都会想知道这个问题。先说答案,理论上不保本不保息,但是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是保证的。但资管新规出台后可能有所变化。

首先先说理财产品吧,既然叫理财产品不叫定期存款,可见其相对于银行存款来说收益高了,风险大了,国家为了严控风险,自然不可能为这类产品进行保证收益。因为这体量太大了,万一市场不好,风险容易传导。

那为什么大多数情况下是保证的呢?首先资管对产品进行设计的时候,知道银行卖这类产品看中的就是稳定。也就是说,银行对资管公司的要求是,收益不高可以,但一定要收益稳定。其二,为了银行的形象考虑,即使出现了些许的亏损,银行也会先行垫付,保证储户的收益。

但是,资管新规出台后就不是这样了。政府怕银行理财因为银行的兜底导致规模不断扩大。这样,万一金融风暴袭来,很容易收益达不到,银行也兜不了这个摊子。市场动荡,引起系统性风险,最后还得政府出手,而这显然也是政府不愿看到的。

所以总结来说,以前理财基本保证收益,以后不一定。


huToni


谁都可以理财,但不是谁都会理财。

想学习更多理财知识,快来关注静心社区吧。

静心社区,一个教你学习理财的社区。


理论上来说,任何理财产品都有风险。

放在以前,很多理财产品都属于保本理财。


就是说,你买了某保本理财产品之后,不需要担心任何风险,保证到期之后至少是保本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买的这个理财产品没有风险。其实是有风险的,只是被卖方通过补贴等形式给转移到了其他地方。

但是,不管怎样,以前是有理财产品给你保本的。

以后就不行了,保本理财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前段时间,国家出台的资管新规就规定要打破刚性兑付。这意味着,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得再给你承诺保本了。你投资的理财产品如果亏损了,你自己来承担。

就像我说的,谁都可以理财,但不是谁都会理财。有保本理财产品的时候,你不会理财也没关系,买就完了。

以后就不能再这么干了。你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财知识,必须清楚知道你要买理财产品的潜在风险,必须知道发生风险之后的后果。不然的话,金融机构都不会也不敢卖给你任何理财产品的。


如果想学习更多理财知识的话,可以关注静心社区。我们的会员已经开课了,欢迎你的加入。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大家有什么想说的也可以在下方留言,我们一起探讨。另外,有什么理财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静心社区(jingxin20180101)


静心社区静哥哥


那得看你自己怎么理解这个“保本”了,如果你说的是一毛钱都不会花,我想是不存在的,天下没有空手套白狼的事情。但是你可以花费一小部分钱,为自己的本金买个“保险”,在既定的时间内,保证你亏损的本金可以归还。换句话说,你改变不了投资的本质,收益与风险并存,但你却可以转移风险。有点像花钱请人办事的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