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教师进入门槛无底线让人愤怒!

教师进入门槛无底线让人愤怒!

三尺讲台,一个孕育文明与修养的神圣场所。

但是“学渣”成为这个舞台主角的时候,你是否还敢将孩子的未来托付给老师?

教师进入门槛无底线让人愤怒!

1

师范类专业成200低分考生的出路

近日,有老师爆出高职高专批次再次征集志愿院校分专业名单(86所),其中高职高专的师范类招生分数线竟然低至200分,着实令人惊讶。

教师进入门槛无底线让人愤怒!

750总分只考200分是什么概念?如果用落榜生来形容或许并不贴切,毕竟有师范类专业托底,但请问各位家长,如果你家娃考了200分,你是否觉得还有颜面出门?

在应试教育分数论的现实中,200分与落榜相差不多,200分与丢失颜面大同小异。如果家长们难以接受自家孩子考200分的现实,那是否会接受200分低分考生成为孩子的老师呢?

这并非个案,教师后辈资源质量低的问题早已屡见不鲜,而且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日前,《湖南省新化县教育系统2018年面试人员名单》公示,一位报考高中数学老师的笔试成绩仅考了9大分,竟然也入围了!

教师进入门槛无底线让人愤怒!

要知道教师招聘采用的是分层次分学科命题,即笔试内容为报考该层次该学科的对应层次对应学科岗位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考取数学教师岗数学只得9分,请问拿什么教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古人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定位,请问何时变成了学低亦可为师,身不正亦可为范。

更值得注意的是,低分考生进入教师行业现象,折射出的不仅仅是教师后辈资源质量低的现实问题,还有未来无人愿意再当老师的社会隐忧。

2

教师招考遇冷后人无人愿当老师

前几年,在河北省考试院公布本科二批征集计划,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师范类院校的师范专业。高考招生中,师范类院校已经连续遇冷。

一名600多分的女生被武汉一所师范院校录取,不喜反悲,觉得当老师没前途,工作辛苦、无趣,犹豫要不要去复读。

家长觉得毕竟是部属的师范院校,不去也可惜了,更何况复读还有许多不定因素呢。同事、朋友都劝他们,让孩子到大学去发展,还可以考研等,不一定非要教书呀!考虑再三,他们才决定不放弃这一升学机会。

一位老师曾经对前两年所任教的高中本一线上考生进行统计,“在上本一线的这171人里,报考师范院校的共计6人,报考师范类所占的比重是百分之四,而本二报考师范类院校竟然是零。”

教师进入门槛无底线让人愤怒!

教师进入门槛无底线让人愤怒!

再从教师招考数据来看:

2018年6月8日,2018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全省尚有744个职位无人报名,1643个职位未达到开考比例,1546个职位资审合格为零,515个职位资审合格只有1人,2228个职位无人缴费,3318个职位竞争比小于3,其中244个职位竞争比为2:1,另103个职位刚好达到比例3:1。

2016年,杭州市各城区持续近一个月的教师招聘出现了很多学校招聘岗位报名人数很少,有的知名小学甚至招不到老师的情况。杭州某城区教育局人事科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以往也有报名不足的情况,但没有这次这么明显。”

这些情况都说明,现在不仅优秀考生读师范的热情降到了冰点,就连教师招聘都难以招到老师,长期循环下去,课堂上将难见“好老师”,对教育将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也正是因为教师后辈资源不足以及教师招聘预冷的种种怪相,给了所有“学渣”考大学和找工作一个垫底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却影响的是一个国家的文明与素养。

3

怪相的背后是教师行业的尴尬现状

无论是学渣当老师,还是教师招考遇冷现象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原来被誉为“铁饭碗”的教师岗位,正在失去吸引力。

原因或许有很多:

如工作强度大,备课、教研、听课、开会、批改作业、教学反思,撰写各种业务学习、政治学习、读书的笔记。另外还有班级纪律管理,早晨组织学生晨练,晚上领学生打扫卫生,自习课辅导学困生都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

按照每天8小时工作制计算,中小学教师每周工作时间应该为40小时,而调查显示,教师实际工作时间为平均每周54.5小时,个人时间占所有工作时间比重为26.6%。

如教师地位低,最近频频被爆出的家长殴打老师,小学生上课怒怼老师的新闻屡见不鲜,很多人早已见怪不怪,老师不敢管学生的时代,教师的地位和权威可想而知,大多老师已经开始明哲自保,只老老实实教书,不敢涉及过多育人的职责。

但究其根源,教师队伍人才丧失与薪资待遇关系很大。

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案例:

有的老师,进入编制17年,领着2800-的工资,好友都说他就是图个安安稳稳,但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他发现生活从来不存在着什么安安稳稳。

有的老师教龄21年了,工资却只有2733.88元。曾经为师十年,因家庭原因等不到调薪,只得重谋生路,虽万分不舍自己的职业,可为没有关爱与重视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没有尊重与理解教师的环境是无助寒心的。

还有老师教二十年一线老师的工资,幸运的是我们工资这几年不断调整,才从两千左右升到了三千左右……

而这就是绝大多数中国教师面临的现实。

不难理解为何优秀的老师想离开这个行业,而优秀的人才也不愿意进入这个领域,或许那些学渣和低分考生,内心也是不愿意的,但面对现实这可是无奈之举。

可问题是,一个孕育文明与希望的三尺讲台,沦落如此地步,那祖国的未来和下一代孩子们的教育,又该由谁来买单呢?

写在最后:

一个“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一个所谓的“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个“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职业,进入门槛如此无底线让人愤怒,这更是对全社会和国家的一个严重的警告和报复。给进入门槛划定科学合理的红线成为当前教师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位教师,在他的一年教育教学时间内能影响到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其一生的三四十年中可能会影响到的学生到上千。在当前社会大背景下,假使这些教师走上校长的岗位——一般情况下,可能性比较大,他影响到的学生上万,有的甚至会更多。这个中小学教师职业进入门槛无底线,只要有人来,有需要就招录,其产生的一连串的教育问题、社会问题让人想想都害怕,害怕得令人愤怒。

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时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个招录时笔试成绩仅为9分的人员成为教师后如何保证有质量的教育,这批高考200分的学生几年后进入教师队伍中如何又能保证有质量的教育?因此,在当前教师职业遇冷至低估之际,国家相关部门必须要对教师进入门槛好好谋划,划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红线,以实现宁缺毋滥,而不能急时抱佛脚干出饮鸩止渴的事情后贻害无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应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依据此原则划定“学高”和“身正”的红线,才能确保教师队伍源的品质,这是建设好一直高素质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触碰了这个“学高”“身正”的红线,就是国家教育体制和教育管理已经濒临悬崖之时,这是对全社会,对国家和政府的最严重的警告和报复。

到了全社会和各级政府好好反思的时候了!再不力挽狂澜,教育就要被彻底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