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信任网络促进合作,三地融合激发制度红利

从区域经济角度,这两年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南有粤港澳大湾区,北有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说是千年大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粤港澳大湾区倒时机会很大。在技术领域,区块链逐渐上升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一级别的高度,成为国家技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当粤港澳大湾区遇上区块链,会发生什么呢?

这显然是一个不好说得清楚又容易泛泛而谈的主题。粤港澳大湾区还没多少普,概念很大,范围很广,目标很远,期望很高,行动不多;而区块链,概念说得很多,技术进步少,吹嘘畅想多,真正理解少,理想愿望多,实际落地少。当粤港澳大湾区遇到区块链,很容易就空多空、打太极。

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信任网络促进合作,三地融合激发制度红利

今天想说一些实际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一个问题: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有没有实际意义。原本珠三角城市发展的也挺好,香港、深圳、广州、东莞、佛山都是中国经济强市,各个城市的产业分工、协调及资源配置程度也相当高,也是市场经济效率最高的经济区域。再搞个粤港澳大湾区,会不会炒旧饭、炒概念?

其实,粤港澳大湾区对我们国家当前改革开放突破瓶颈非常有价值。记得当年小平同志要打开国门,具体不知道怎么搞,风险也大,就画个深圳小特区让你们玩,以此以点带面。40年过去了,今天中国很多领域的改革实际上已经触碰到体制、机制硬骨头。但是,如果转变体制、机制,打破当前的瓶颈,确实没有太成熟的方案。而粤港澳大湾区恰恰一个极好的试验田。

黄奇帆总结的精炼:粤港澳大湾区在一国两制背景下,“三税区三法律三货币”体制已经显示出巨大优势。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包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深圳经济特区、珠海经济特区、珠三角自贸区,这种城市群最大的发展潜力来自于体制创新或叫制度红利:“三税区三法律三货币”的制度创新,改革国内体制,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国际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这种优势是目前正在像国家提报的长三角大湾区不具备的。

香港、澳门与珠三角城市的经济往来非常密切,对各自的经济体制、政策具有一定的了解。在这种基础上,打破体制障碍,实现制度融合、文化融合的可行性会更大。那么,区块链在其中能做什么?

区块链是一种无人可以篡改的分布式数据库、公共账本,具有追溯、不可篡改、公开透明、自治等技术特点。区块链技术在去中心化、去介质化,打破信息屏障,促进信任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首先,在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网络可以促进港澳、国际、中国内地的信息互通互联,降低信息不对称,增强信息透明度和信任度。例如,这些年香港严查内地人在港洗钱行为,内地居民到港开银行账户的难度大大增加。由于两地信息不畅通,对内地个人税收及信用信息的不了解,香港银行职员对内地居民的信用审查极为严格。当内地居民在港开户时,甚至会被问询十年前的一笔交易是如何发生的。这种信息不透明,极大地增加了交易成本,而区块链网络恰恰能解决这种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信任网络促进合作,三地融合激发制度红利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区块链网络可以建立数据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机制、制度融合创新。香港对国内企业信用、税收,个人的学历、履历等信息的审查成本极高,这是两种不同的制度缺乏互信导致的。以金融业为例,香港与内地的金融制度完全不同,但是香港、内地的金融机构可以建立起金融联盟链,通过联盟链共享数据,可以降低信用审查成本,同时会促进制度融合。两地金融机构如果建立联盟链,由于信息公开透明可信,可以大大降低开立信用证的时间成本。这种合作过程可以相互借鉴制度上的优势,比如香港的信用审查制度和风控制度,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制度改革。

第三,区块链网络提供的开放、信任和公平环境,有利于内地与港澳、国际达成合作共识、制度共识。区块链网络相当于离岸贸易区,提供了一个相互信任的环境给大家一起做生意,而不至于到了你们的地盘被你主宰。粤港澳大湾区是“三税区三法律三货币”,对彼此的税收政策、法律环境和货币机制都不太了解,有些存在误解。区块链税务网络可以大大增加税收征收的透明性,降低国际社会对中国税收的不透明性抵制;区块链人才网络可以提高职业经理人的诚信度,促进两地人才交流;区块链商品溯源系统提高商品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增强国际贸易之间的信任度;区块链知识产权网络可以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力,与国际知识产权交流、交易及保护接轨。

区块链为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提供了信任的网络环境,促进机制转变、制度融合,创造制度红利,提升人才、资本、商品等国际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区势传媒是一家“研究型媒体”,专注于区块链经济和数字货币理论研究,旨在让一部分人先看懂“区势”,更多区块链信息请关注区势传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