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当前实体经济为什么十分困难?

奋进153381035


回答这个问题,离不开拨云见日,透过芜杂、纷争的表象,看清实体经济当下的本真面目。毕竟。简单地将实体经济的问题一股脑指向房地产商,再加上网络上众多年轻人在抱怨高房价,其实没错,房地产多多少少对实体经济有着冲击,但实体经济的困难,不全是受房地产的影响!


全球化经济风云莫测,中国制造业进入成熟阶段,实体经济大洗牌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过去是产能过剩的时代,当下实体经济萧条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到变化莫测的全球经济局势影响,出此之外,这背后还叠加着中国制造业发展成熟以后的大洗牌,简而言之,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制造业经历量变到质变,进去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既成熟阶段!

这四十年时间里面,中国智造经历从制造工业产品像制造消费品扩展,从民营制造业崛起到外资制造业进入中国,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依托大量的OEM订单以及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中国制造业飞速发展,逐步建立 了成熟而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让中国成为全球制造工厂,中国制造逐步覆盖全球,虽然至今也无法摆脱“山寨”的帽子,但是中国占领了全球中低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往后的更长时间,我国制造业要向高端领域发力,中国智造2025一出来,中美贸易战也来了,美国不想看到中国的产业升级,这对美国是一种极大的威胁,可是这的确也是历史的必然,无法阻止的。

中低端制造业企业逐步退出,高端生产、高科技企业发展迅速

过去中国量大面广的中低端制造业,随着近年来新产业、高端生产、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提升,中低端制造业逐步转型或者迁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目前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每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其中航空、航天仪器等设备制造业的增速高达26.2%,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和信息化学品制造业的曾都高达33.6%,智能制造、高速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超过10%,

以东莞为例,2015年东莞的经济总量就突破了千亿美元,增速高达8%,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高达47%、36%,传统制造业从2010年的22.9%下降到18.8%,预计今年只有16%。

总结

与其说实体经济的危机重重,不如说是实体经济正在“偷天换日”,只不过先进制造业与老百姓的生活关联度很低,民众不易察觉而已。


蒋昊说经济


干活的没监工多,食利阶层太庞大,唐僧长得再肥,也会被吃成排骨。


徐德文科学频道


当前实体经济为什么十分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自从2007年我国简单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就结束了,可是很多人依赖过去简单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愿意也不敢进行产业升级,于是,我国经济进入了钱炒钱的怪圈,炒房炒地、炒煤炒矿、钱炒钱,只要能炒的东西,哪怕是大蒜也要炒一炒。

当钱炒钱成为了习惯后,参与钱炒钱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流向实体经济的资金就越来越少,实体经济是雪上加双。

二是垄断,国企垄断,地方垄断,行业垄断,但凡有利润的大小生意都被各路势力垄断着,外面的人是针都插不进。

三是融资难,传统产业利润都很低,利润就几个点,融资成本能拿到的银行贷款也是超过10%的,其他的渠道融资成本最低是15%,超过20%能融到资金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就算不错了。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企业还不赚钱。

四是这次产业升级的难度系数之高,超过了所有企业家的预期,90%的一流企业都感到无能为力,这次产业升级对企业家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太高,99%的企业家都觉得跟着不上这个时代。

五是新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科技对传统产业冲击也很大,如何将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科技与传统企业融合,将传统产业升级成为独角兽企业,这不是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凭自己的能力就能做到的事情。因此,解决实体经济的问题需要因地制宜地拿出系统性整体解决方案。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什么财富生活中疑惑或者投融资资本运作的难题也欢迎私信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我的头条号专栏开通了,有关于投资理财的最新音频和文章,帮助您提高理财技能,欢迎关注。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在很多情况下,实体经济难也分很多种,民营企业肯定要比国企更艰难、竞争性行业要比垄断性企业更艰难,下游企业要比上游企业更艰难。而且中国实体经济的艰难不是短期内所能改观的。

1、各种税费繁杂,让企业颇感压力山大,尽管政府出台了营改增,但是营改增只是让一部分企业的税负压力减轻了,而还有一些服务性行业的税负压力反而加重了。而且减税向高科技企业倾斜,普通中小微企业没享受到实惠。如果全面给实体经济减税,那么中国的实体经济就能轻装上阵。

2、制造业的用工成本节节攀升,由于现在高房价带动了高房租,而高房租又促使了物价的上涨。那么企业就要年年给员工加工资,否则就留不住人才,前些年招聘一名员工也就是3000至4000元,现在5000元以上,都不一定招得到人。本来中国的人口红利还是不错的,现在人口红利已经消逝殆尽。

3、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顽疾,特别是今年上半年,资金偏紧的情况下,企业既无法从银行贷到款,又没有办法在债券市场发行低等级债券,同时,上市IPO进程又放缓。这使得实体经济倍感生存艰难。同时,就算好不容易获得了融资,但是成本太高,也是一些做实体经济的企业因财务费用巨大,而使企业感到难以承受。

4、由于人民币汇率开始了贬值模式,这使得一些进口原材料的企业叫苦不迭。进口原材料的成本上升,但是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格却不能涨幅上大,因为现在同行竞争激烈,涨价无疑于自杀,但是不涨价,原材料的成本只能分摊到本已微薄的利润中去,日子真的不好过。

5、现在对于垄断行业来说,过得挺滋润的,但是对于完全市场化的行业来说,同行竞争激烈,大家生产出来的产品又差不多,而且都不愿意进行产品升级换代,所以各种生产成本上升后,大家都不敢提价格,这样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利润越来越薄,苦干一整年,不如抄一二套房子赚的利润多呢。


不执著财经


严格地讲,目前实体经济的困难,主要表现出这样几个特点:小微企业比大型企业困难,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困难,出口型企业比内需型企业困难,下游企业比上游企业困难。

小微企业比大型企业困难,关键在两个方面:一是融资难融资贵。绝大多数企业都得不到金融部门的有效支持,导致企业因为融资问题而陷入困境;二是负担沉重。虽然减税力度很大,收费问题也得到了有效治理。但是,劳动力成本、环境保护支出、原辅材料价格等,都是小微企业的主要问题。相反,大型企业这方面的问题要少的多。

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困难。这主要源于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和竞争性企业,而国有企业则主要是大型企业和垄断行业的企业,自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出口型企业比内需型企业困难。则是与目前国际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出口难度越来越大,加上贸易保护加剧,导致出口型企业困难加大。内需型企业则相对较好,困难少一点。

下游企业比上游企业困难。主要原因是上游企业,如钢铁、煤炭、有色等,都是上游企业,在去产能下,都出现了价格上涨现象,盈利能力上升。而下游企业则在市场需求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上游企业价格上涨,给下游企业带来成本增加、风险加大的危险。


谭浩俊


朋友,导致实体经济困难的原因很多,也很宽泛;具体有内外两大原因。

从外部因素,融资环境不畅,融资难加剧了融资困局。一是实体经济间接融资不理想。现在不少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实体经济到银行贷款难,且银行贷款手续相当繁琐,而且还有部分不能摆到桌面的支出,使得贷款成本较高。

二是资本市场门槛相对较高,中小微实体经济无法企及;债市发债也有较大困难,实体经济直接融资渠道往往被堵塞。三是不得已大量的实体经济将借贷的希望寄托到民间借贷身上,但由于民间借贷的利率高,大都超过10%甚至20%以上,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的经营利润往往只有百分之几,所以实体经济不少在为民间借贷组织打工,有一句话形象地刻画了实体经济之困:“融不到资金不能生产是死,靠高利融资生产则死得更快”。

同时其他负担也较重:比喻实体经济的税费虽经过多次减税或实施全面营改增试点,税赋有所减少,但整体税赋依然较高,不少中小微实体经济被税费压得喘不过气来。同时,物流交通费、房租、土地价格、水电、劳动力成本等生产要素资源价格也不断趋高,成了实体经济难以承受之重。

从内部看,由于不少中小微实体经济家族企业管理方式,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方式相对落后,无法适当新的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而且企业由于缺乏足够资金,产业转型升级缓慢,产品不断老化,都给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带来较大的压力。尤其,部分中小微实体经济内部财务管理不健全,致使一些融资机构对其经营“一头雾水”,不放心给其融资,对自身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

还有社会“不健康”的意识也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全社会重虚拟轻实体、重高利回报轻低利回报,大量资金和投资注意力放到了虚拟产业领域,一部分实体经济也放弃了主业,对实业前景充满担忧,这样更加剧了全社会对实体经济的轻视,使实体经济生存的环境变得比较浮躁。

显然,解决实体经济之困,需要政府、银行机构及全社各部门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建立帮助实体经济解困的社会系统工程,才能真正产生推动实体经济脱困的整体功效。


开伟观察


我认为当前实体经济的困难,虽然原因十分复杂,但有些大的问题还是比较容易看出来的!从外行的角度来看,有以下几点值得深思。

一是,十年前的4万亿投资,造成的盲目性、泡沫型经济,正在产生负面的影响。记得当时很多地方为了抢到上面的投资,不惜重复投资、盲目投资、举债投资。 上一个新的项目上面不会全额投资,往往是上面投资百分之几十,地方再筹资百分之几十。有些贫困地区为了争取到投资,没有好的项目就在办公大楼上搞拆、扩、建,追求高大上,大量地贷款。

说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武咸城际铁路就是那时候上马的。武汉到咸宁本来就有高铁、普铁,还有京珠、107、省道等几条公路。每个乡镇的城际站,比很多二三线城市的高铁站修得还要豪华,可坐车的旅客有时还没有车站的工作人员多。 这些盲目投资举债的钱从哪里来?除了卖地皮炒房炒股,靠办实体企业怎么能还得完呢?

二是因为盲目投资产生的盲目贷款,势必造成了整个社会上下急功近利的心态。办实业赚的利润远远抵不上买几套房子赚的利润来得快,于是所有办实业的企业家,也开始将用于生产的资金,大量的买房炒房。 金融企业也乐于将信贷资金投放到这种利润高的房地产上去,于是就有了这十年的楼市价格的暴涨,这样除了资金信贷的短缺造成了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之外,更多的是毁掉了人们踏踏实实办实业的心态。

15年的A股杠杆牛市,纯粹是靠金融杠杆资金推动起来的虚假牛市。这种虚假的牛市,虽然给很多上市企业从股市上捞到了一大笔的资金,可他们并没有将这些资金用于实体经济,用于企业的主营业务,而是用到了相反的地方,造成了对实体经济更大的破坏。

三是,几十年来长期形成的以出口为导向的低端的制造业,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经不起风吹浪打,很多都转移到了制造成本更低的海外。而企业的升级转型技术换代,又被炒房炒股的热浪消磨得无影无踪。

现在的形势就是,潜心搞科研的科学家赶不上演戏的赚钱;办实体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的企业家赶不上买房炒股的投机商;高学问认真教学的老师赶不上忽悠家长办个培训班赚钱的害群之马……


山人的生活感悟


原因很多:

1)大量的实体公司依靠在政府大力投资的基础上,是靠银行过日子的,所以摊子铺得很大,现在银行大力整顿资管产品,以前能放的钱现在没有了,所以很多公司得所减开支,重要的是找到足够的钱维持以前的摊子,如果是其他渠道的钱又很贵,所以得做减法,降薪裁员,感觉就有点难了;

2)因为上下游挣钱都不易,所以就都省着花了,然后大家就更挣不到钱了,但是各种税费还是挺贵的,尤其人工,五险一金算下来是工资的1.44倍,这个支出是要的,劳动法很严格,公司和个人打官司基本都输,明年起社保由税务征收,一般企业的成本增加30-60%,因为很多中小企业都是靠克扣过日子,钱不够就更难了;

3)终端没钱也是问题,大家手头的钱基本都买房了,剩下的要还贷,所以都是数着花,能节省的都节省,不消费,实体的当然很难了,客流少,收入少,那就不能多生产了,日渐萎缩。

4)说的减税,其实不算多,央行发了钱但是商业银行都不敢贷款出来,所以实体会更艰难。


大猫财经


当前实体经济十分困难,是因为我们国家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口,这个关口过去之后,会带来巨大改变。导致转型期实体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1、经济模式改变,实体经济需要重新定位。

经过40年改革开放,国内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改变。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时间,只有40年,逐渐从稀缺经济、到营销经济、品牌经济,到全面竞争时代,已经告别了过去粗放式发展模式。市场的变化、消费者的变化,让实体经济必须提高综合经营能力,不是单项的营销做得好,或者品牌知名度高,或者是渠道建设到位就能满足,涉及企业管理、营销、技术等全方位的综合性竞争。

说白了,就是早期好赚钱,导致过度投资,过度投资带来过度竞争,过度竞争在现在阶段集中爆发,几乎所有产业都处于产能过剩状态,这样大家日子不好过。

但在这个不好过的时候,大型企业比小微企业好过;国营企业比民营企业好过。有一些大型民企也不好过,主要是过度扩张带来的,因为之前的扩张带来的收益给很多民营企业一个错觉,就是“胆大的骑龙骑虎,胆小的骑抱鸡母”,所以他们大肆投资,结果是所有传统产业都过剩,投资越多,死的越快。现在依靠胆大,是没有用的,因为市场已经上升到综合竞争层面。

2、企业税负较重,民企融资较难。

“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企业税负达到60%多”。

在企业高增长、高盈利阶段,税负对企业有影响,但企业总是能够活得很滋润。在市场静茹全面竞争阶段,高税负就带来致命影响。

财政部于2018年7月1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18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1~6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331亿元,同比增长10.6%;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91629亿元,同比增长14.4%。

而同期,GDP增速只有6.8%。财政收入增速远远超过经济增长,说明企业负担加重。这与国家不断减税的战略明显不匹配。

在税负加重的时候,民企融资难、融资贵依旧持续。

看看2018年世界500强大排名就知道,中国几乎所有有点儿名气的银行,全部上榜,也就是银行成为中国最吸金的行业。银行吸金多,那么企业的利润就要下降。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集中爆发。

众所周知,国企的效率从来都是低下的,但国企有一个政治正确的优势,所以资源都是向国企集中。民企一直以来都是“私生子”,民企融资难、融资贵一直以来都存在,但在目前阶段,恰好是矛盾爆发期。

换一句话说,税负与金融机构的高增长,就是从实体经济吸血的具体表现。因为利润全部被“食利阶层”带走了。那么实体产业怎么能好?

3、居民收入增长跟不上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是:投资、出口、消费。

现在,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效应已经日渐萎靡,因为过剩投资已经显现,边际效应已经出现。

而出口因为近期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也在风雨飘流中。那么消费就应该成为核心推动力量。所谓的消费,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提高内需。

从本质上来分析,我们国家的内需增长是非常迅猛的。现在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下降到18%左右:2017年出口总值是15.3万亿人民币;而GDP是82.7万亿人民币。

最近几年,用工成本大幅提高。但工人工资,或者说人力成本,在生产成本中占比,依旧偏低。有一份数据显示,在2015年,只有2400万人缴纳个人所得税,换一句话来发达,就是工资高于3500元/月底上班族,只有2400万人。这个比例,相对于数亿农民工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也就是用工成本虽然提高,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还是处于低位,因为主要经济增长点成果,被税费给带走了。简单地说,国富民穷成为现实。居民收入占比在GDP中约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这个数据平均在55%以上。

更重要的是,内需被房地产行业给绑架了。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只要拥有房子,基本上都是千万级别的富翁。但买了房子之后,还有钱消费吗?

所以“千万富豪”喝粥配榨菜成为常规现象。因为赚到钱,都在房贷上。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藏富于民”,让老百姓有钱花、能花钱、敢花钱,那么新一轮经济增长,近在咫尺。这也是我们国家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核心因素。


波士财经


当前实体经济出现困难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十年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在美国被引爆,随着次贷危机加深,美国房企以及金融体系受到冲击,美国大型房企房地美、房利美以及金融巨头雷曼兄弟急需政府输血来度过难关,但是美国政府并没有选择出手相助,最终美国的房企以及金融体系经历了一场暴风雨洗礼。

危机发生后各国选择了货币宽松,开闸后货币流向了市场,但是各国货币流向截然不同,美国在房地产市场受到洗礼以后,资金主要流向实体经济,其后美国经济、股市经历了长达十年的蓬勃发展期。

反观我国的货币流向,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启动了3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长久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另外房地产行业作为支柱性产业、受政策长期支持,货币开闸放水后,资金源源不断流入到房地产行业,而实体经济由于创新能力不足、盈利水平低下等原因缺乏对资金的吸引力,导致实体经济供血不足。

从全球产业链分工来看,中国的产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企业创造的附加值低,而货币放水抬高了地价、房租、人工、生产资料等成本,使得企业利润越来越薄、生存压力越来越高。

中国投资、出口、消费三架马车同时走弱。经济对外、对内都存在很大压力,随着贸易战不断复杂化,其对实体经济影响将是全方位的,中国企业发展的外部黄金期或许已经结束,企业日子会更加难过。

2018年7月31日,中央就目前房价召开会议,会议要求控制房价上涨,此次会议后房价有可能受到比较严厉的压制,政策传递出来信号之一就是增加老百姓消费能力、激活社会需求。

要进一步鼓励企业创新、创造,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全球竞争能力。

要打破房地产行业对资金的过度吸引能力,实现资金在不同行业中配置均衡,另外实体经济自身要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增强产业对资金的吸附能力,唯有如此,实体经济才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期。

作者简介:财务专家、财经问题研究专家,本头条号解读大众关心的楼市、财经话题,用专业眼光帮你分析问题背后的真相。如果你对本内容感兴趣,请点击关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