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广西有条防城卷粉街

广西有条防城卷粉街

广西有三个地方的名字叫“防城”——防城港市(市外的人提起,往往就简称防城)以及下辖的防城区,还有防城区的机关驻地防城镇,本文说的防城,是指防城镇。

中国最西端的海港防城港因港设市,防城港1983年开港,1993年地级防城港建市。此前还有个管辖这块地盘的防城县,建市后成为城区,城区机关驻地叫防城镇,倒是一直没改过名。中国的行政区划有点怪,重庆的万州、开州属于城区,但距主城数百公里,驱车三四个小时,才到北碚之类的主城边缘。所谓天壤之别,莫过于此。防城港市没那么阔气,却也只以港口区为中心城区,防城区事实上是紧挨着港口区的,本来就同属一个县的地盘。但现在去防城港市营商旅游,一般到的是主城区港口区,重要机关和机构都在这里。近在咫只的防城镇,如果不是专门有事,一向无人问津。至今,防城镇仍和以前的小县城无异,有着小县城的人气、小商业、土特产和质朴的勃勃生机,或者土里土气。

广西有条防城卷粉街

蒸粉皮

到了防城港,往往会有本地朋友或接待方介绍去吃卷粉。如果朋友只是泛泛之交,招待的只是场面应酬,那人家告诉你哪个店的卷比较好,怎么去,就算有情有义的啦。如果真正有个把刎颈之交,或者应酬的是恨不得跪你面前讨好的货,一定会驱车甚至租车,带你到防城镇去,吃最正宗的防城卷粉。

广西有条防城卷粉街

事先磨好的米浆

防城卷粉得名的由来,是因为防城这个地方——不管它后辍的是市、港口还是区、镇,反正这块地皮叫防城——而不是因为防城港市。这种卷粉,看似“姓”防城,但事实是1970年代末越南排华时,被驱逐到防城一带的华侨同胞带回来的越南做法。开始是零零星星开一两家,养家糊口,后来这种美食越来越受欢迎,经营粉生意的商户越来越多,到现在已经成为防城港美食的代表性标识了。

广西有条防城卷粉街

布料卷筒

所谓卷粉,顾名思义就是卷起来的米粉,只不过卷成的轴里包有馅料。广西是米粉之乡,人们印象中的米粉是一条条的。但以前做米粉,有一种做法,是先做张一张张的粉皮,再切成条,现在米粉厂里做的扁粉,都还是这样切割而成。卷粉就是把一张没切条的粉皮包上馅芯卷起来,成为圆筒状,再稍切小段。跟北方烙饼卷大葱差不了多少,只不过卷的内容不同。所以,有些地方叫做卷馅粉或卷筒粉。

广西有条防城卷粉街

粉是这样卷起来的

与卷粉相似的,还有一种叫肠粉的,可能更广为人知。本是广东著名的传统特色美食,也是粉皮包裹馅料卷成一筒切段。在广东用途广泛,可以做早餐,也可以做主食,但更主要出场的地方是早茶、夜茶,一定会有肠粉应景。卷粉和肠粉的区别,和单位里论资格、排座次一样,无非是个先来后到的讲究。无论卷粉、肠粉,用来包裹馅料的,都是一张粉皮。这张粉皮,是用大米泡后磨成浆,摊在蒸盘上蒸成。肠粉在铺好浆后,就将馅料洒在浆面上,这馅料是生料,如饺子料般,主要有猪肉、牛肉、虾仁、猪肝等切成的丁,然后一起上屉蒸熟取出,用一把横刀刮起卷成筒。而卷粉是先蒸好粉皮,再将事先炒熟拌好的馅料摊在粉皮上,用竹刀将粉皮掀起,慢慢卷成筒。因此,肠粉的馅料是先来到粉皮里,与粉皮同此炎凉,而卷粉的料无疑就是后到了。

广西有条防城卷粉街

卷好的成品,客人一来,这个几条那个几条,这一小堆会马上告罄

随着粤式早茶的风行,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肠粉不是猪肠子做的米粉,而是一张米皮子糊住馅儿的筒子。但奇怪的是,南宁人好像对此概念不是很清楚。我经常听南宁人把肠粉就叫成卷筒粉,有些吃货在网上招摇,号称在何处吃到上好卷筒粉,贴出来的图片,却明明是肠粉和做肠粉的炉子。

以前做卷粉的粉皮,要将糯米、粘粉按比例泡软,再上石磨磨成浆,将米浆铺在竹编的圆匾上。柴火烧大灶,大铁锅烧水,把铺了浆的匾架到锅上,盖上盖,很快蒸成。一匾蒸一张,一张张蒸好,抹点油叠成一层层,再慢慢卷馅儿。现在,店铺经营,大多采用锅炉提供蒸汽来蒸粉,磨浆都电气化了,如果碰上真正石磨的粉,非加价钱不可。现在用来蒸肠粉的设备,是一个大方金属箱子,架在炉灶上。箱子里分好几层,每层一个蒸屉,抽出来铺上米浆和馅料再塞进去,稍顷蒸好,再抽出来,用刀刮成筒状,直接装盘,方便得很。卷粉的粉皮做起来更是简单,可以按传统的办法上锅蒸出,也可以借助机器流水线般生产。防城的卷粉粉皮,是在大铁锅上倒垫一个圆盘,蒙上布箍紧,直接将米浆铺在上面,盖上盖子就可以蒸,蒸好揭盖用竹刀将粉皮刮下来即可。

广西有条防城卷粉街

一锅猪脚在门口小炉子上静候佳客

吃肠粉一般只加点酱油和辣椒酱供客人选用,不用什么佐料。卷粉则不同,尤其南宁一带和边境地区,有很多佐料供客人或蘸或拌以佐吃。常见的有酱油、醋、山黄皮酱、辣椒酱、番茄酱、酸梅酱、香菜、酸笋、酸菜、米醋甚至白糖,由客人随其口味,自行装进卷粉盘中,或拌或蘸。本来卷粉就是连饭带菜兼味道于一体,直接吃就可以,加这些佐料实在是锦上添花。靖西市的卷筒粉很出名,我觉得胜在其粉皮薄韧,口感却又软滑耐嚼。但正宗的吃法,要浇上浓浓的老火骨头汤,相当于一碗汤粉,只不过粉皮里裹着馅而已。玉林卷馅粉亦是美味,常常由螺蛳摊捎带着卖,摊上有个大笸箩,上面堆着一大垛早就卷裹好馅料的卷馅粉,已是可以吃的成品。但每售出一份,老板就剪短些放碗里,然后从螺蛳锅里舀一勺腥香浓郁的螺蛳汤浇上。

每个地方的肠粉、卷粉,虽然大同小异,确实有很多细微的差别。肠粉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就是饭店酒楼茶市上一碟碟端上来,摆放得干脆利落的,吃得斯文优雅。但广西城乡很多地方,早上在街头巷尾支个锅,现卖肠粉。老板手忙脚乱,一边忙着一屉屉抽出来和刮条装碟端给客人,一边又要赶紧上浆塞进蒸笼里,这肠粉卖相便不乍的,稀里糊涂很是狼狈。但热气腾腾,吃着味道新鲜,吃相也多是狼吞虎咽,比饭店酒楼喝早茶时吃的就不是一样的感觉了。

广西有条防城卷粉街

店里在卖着猪脚,这伙计还有不停地收拾生猪脚,不停地做

前些日子,我和一哥们到防城镇办点事。下车时正好是中午饭点,高铁站就在防城镇不远,于是一合计,打了个车,直接扑往卷粉街。这条街我是早知其名,但没去过,哥们却已尝过一回。但是,选好店坐定后,一点单他还是露了馅,经验明显不足。

卷粉街在妇幼保健院边上,不宽,也不太直,路两旁除了单位,就是一栋栋居民自建房。很多这种自建楼房被租给人开卷粉店,大约有十余家。大概名气在外日久,我们问东问西到处拍照,店家也不以为忤,很是耐心应付。卷粉店的格局一般是这样的,门口搭着一套制粉设备。靠墙的一面,垒着灶,上面架一大铁锅,锅内用纱布蒙成一个圆托,颇似山东、河南煎饼的鏊子,这便是蒸粉皮的主要工具。朝门口的一面,横着一个柜台,上面置一个扁平的马口铁大盘子,粉皮蒸好,便用竹刀挑到这盘子上,洒上馅料,用竹刀卷起来。旁边还有一小台子,一把蘸油用的鹅毛扫,一碗油,一盆馅料。可以说,卷粉的制作场面是摆到街面上,让往来行人看着整个过程。一勺米浆铺放到“鏊子”的纱布之上,盖上锅盖,分把钟后揭盖,蒸气四散,一张粉皮赫然躺在纱布上。用竹刀轻刮纱布,挑起粉皮,移到马口铁盘上,立即又将一勺米浆摊放到锅里。再从容将馅料撒在马口铁盘上静候的粉皮上,用竹刀将粉皮卷成筒状,再用鹅毛扫蘸油抹在马口铁上,等待下一张粉皮。防城卷粉的馅料,一般用木耳、半肥瘦猪肉、虾、胡萝卜等切丁炒成,被严严实实地包裹在了半透明的粉皮里,晶莹透亮,热气腾腾,看着就流口水。

广西有条防城卷粉街

我们点了一个猪脚,砍块后装了不小的一碗

说我那哥们点单没经验,是因为他不知道,吃防城卷粉是免费配一碗洒了葱花的肉未上汤的。南方人吃饭,喜欢有点汤水,卷粉这东西,属于干食,看起来会噎人,要有口汤送下肚。这哥们不知道哪儿听说了防城卷粉配猪肝粉肠汤的吃法,点单时顺带豪气冲天地点了一份。结果一上来,我们都有点傻眼,大大的一盆子,像是主菜,倒不像配卷粉的汤,事实上也不是配肠粉的汤。在防城吃卷粉,有时候是很郑重其事的,不像在街头随便吃碗米粉,起码跟到小排档点几个小炒差不多,顺便来两口酒也行。这汤就是卷粉宴里的一道主菜,另外还有一道著名主菜——红烧猪脚。广西到处都有猪脚粉,一般配米粉的猪脚,都是一个猪脚砍成几份,一碗粉一砣。但防城卷粉配的猪脚,是整个猪脚卤的,砍成小块,另外装碗上桌。我们在南宁,早餐吃肠粉、卷粉的话,两三条钱一条,五六块钱基本吃饱。但在防城吃这顿卷粉,总共六十多块钱,不消说是猪肝粉肠汤和猪脚占了大头。恰好那天我肚子有点不太对头,不敢放开吃,那哥们拼了命地吃,以免损失太大,但最后我们也只吃了一半。这一桌,应该三四个人吃,再加二两小酒,那才叫美哉。

作为主角的卷粉,其实和广西大多数地方的卷粉说不上有天渊之别,但口感上,防城卷粉的粉皮吃起来有筋道感,嚼着极富张力,但粉质又非常细腻滑口。要是宿醉醒来茶饭不进时,能有两条这般的卷粉,我想是足以哄骗肚皮的。

广西有条防城卷粉街

这盆猪肝粉肠汤,靠两个人送下一顿饭了

防城卷粉的来源,说是来自越南。其实广西边境一带甚至首府南宁周边县市,出名的卷粉都传说由越南引进,沿边沿海的北海、靖西、大新等市县,大多归功于越南归侨带回来的手艺。一来越南卷粉的确是出名的美味,有国际名声。但越南卷筒粉其实馅料很少的,到了中国后馅料让人眼花缭乱,可谓是一种发展进步。而且越南拌食的佐料主要是鱼露,中国人恐怕吃不惯。二来确实有那么个时期,越方很野蛮地驱逐华侨,至今广西境内仍有许多华侨镇或华侨农场,就是当初设置来安置越南归侨的,南宁武鸣区华侨农场就非常有名。三来防城镇的卷粉真的不错,一般的店吃来就算是可以了,可防城镇还有一条卷粉街,口味挑剔的人,打个三轮车也要到这里来吃上一口,拿本地地名来称呼卷粉,很有道理。

广西有条防城卷粉街

六十多块钱吃了顿卷粉,没这图片的话和谁说都不信

但我觉得源自越南这个说法未必十分准确。我老家玉林市在桂东南,就很少有越南归侨,但在越方驱逐华侨前,卷筒粉就是当地美食。南宁市隆安县的雁江卷筒粉非常出名,隆安也有越南归侨安置点,但雁江卷筒粉却不打越南招牌,这本是当地传统特色小吃,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是用雁江本地特产的优质米手工磨浆做成,蒸出来的粉以薄韧晶莹透亮出名,韧劲十足,馅料鲜美。真实的情况可能是这样,越南和广西其实有不少食俗是相近相似的,越南卷粉很出名,但广西很多地方,也有做卷粉的传统。

广西有条防城卷粉街

肠粉、卷粉一般用于早餐、夜宵——当然,两广的早夜茶市,本来就属于早餐、夜宵之列——正餐很少上这东西的。但在防城镇,卷粉是可以当正餐的。广西人爱吃米粉,随便哪餐,吃碗米粉都可以算解决了一顿饭,但很少有拿卷粉来当正餐的,因为正餐时间几乎没有卷粉供应,除非乡镇圩场,尤其是赶圩日子时。但在防城镇,想哪餐吃卷粉就哪餐吃,一日三餐,总有卷粉店伺候你。而且还不是卷几条粉就打发人,还有传统的套菜可供选用,高兴的话甚至摆个小宴也可以。这等规模,也不枉防城卷粉驰名八桂,甚至很多外省吃货也按图索骥摸来。

广西有条防城卷粉街

好些卷粉店打“华侨”招牌,跟华侨有多少关系难说,但现在出名的是防城卷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