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呼和浩特的4區4縣1旗,跟著景點看歷史!

呼和浩特的4區4縣1旗,跟著景點看歷史!

呼和浩特的4區4縣1旗,跟著景點看歷史!

呼和浩特歷史綿長,有著華麗的民族文化,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作為內蒙古的首府,呼和浩特市域面積為17224平方公里,並劃分為新城區、賽罕區、回民區、玉泉區4區;除此之外,呼和浩特還管轄著武川縣、托克托縣、清水河縣、和林格爾縣4縣以及土默特左旗1旗。

在如此廣闊的管轄範圍內,點綴著各個時期的名勝古蹟。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各個區域的代表性歷史建築,瞭解一下呼市的過去吧!

新城區·將軍衙署

呼和浩特的4区4县1旗,跟着景点看历史!

原名“綏遠城將軍衙署”,是清代綏遠將軍管轄歸化城、漠南蒙古及統領大同、宣化等地駐兵的辦公衙門,是清王朝為鞏固西北疆邊陲的穩定,奉行對大漠南北蒙古地區實施政治、軍事統治的產物。

綏遠城將軍衙署作為綏遠城統領滿、蒙、漢八旗駐軍及掌管西北軍政的最高權力機構,也在綏遠城告竣時落成。駐守在將軍衙署的綏遠將軍,號為“建威將軍”,擁有廣泛的實權,除統帥綏遠城的駐防八旗官兵、管理內蒙古西二盟(伊克昭盟、烏蘭察布盟)旗的蒙古王公、民眾外,遇有戰事,還具有調遣宣化、大同二鎮(總兵)、節制沿邊道、廳等權力。綏遠將軍乃屬清廷一品封疆大吏,是以國家大帥的身份駐節在這裡的。

從乾隆二年二月,駐守在山西右衛的建威將軍王昌奉旨改駐綏遠城起,到清末宣統末年最後一任將軍堃岫被北洋軍人張紹曾所取代止,將軍衙署歷時172年,清廷正式授封的綏遠將軍有78 任,均在此管理駐紮。這一歷史階段,將軍衙署的體制、作用,正如光緒十六年(1890年)綏遠將軍克蒙額親立在衙署大照壁上一塊石額所書“屏藩朔漠”那樣,一直未變。

賽罕區·萬部華嚴經塔

呼和浩特的4区4县1旗,跟着景点看历史!

呼和浩特東郊開闊的平川上,有一座白色的古塔拔地凌空,直刺雲天,這便是馳名塞外的萬部華嚴經塔。萬部華嚴經塔,蒙古語稱“查干·索布爾嘎”,因其白色,又俗稱“白塔”。 萬部華嚴經塔高55.5米,基座周長56米,呈八角七級,磚木混合結構,樓閣式。塔的第一層南面有塔門,篆書石刻“萬部華嚴經塔”方額,嵌於塔門的門楣上。

萬部華嚴經塔是古代勞動人民辛苦和智慧的結晶,也是我國古代建築史上一處很具科研價值的實物。是各民族人民團結友好的簽名簿,塔內牆壁上寫滿了從金代起,來自祖國各地的各族人民用漢、藏、契丹、女真、蒙古、維吾爾等文字書寫的題記。素白的身影,幾里開外便可入目。在莊稼翻滾的綠浪中,與山光水色銀粼映輝。形成了呼和浩特的勝景之一“白塔聳光”,巨塔筆挺,雖經千年滄桑,遼代風格猶存,雄姿不減,敦實威武的形象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正是北方民族的寫照。1982年,白塔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回民區·烏素圖召

呼和浩特的4区4县1旗,跟着景点看历史!

烏素圖,是蒙古語,意為“有水的地方”。該召坐落在大青山南麓,呼和浩特市郊區攸攸板鄉烏素圖村西溝口的臺地上,距市區西北13公里處。以村名命名召名為烏素圖。

烏素圖召,實際上是指當地舊有的七座寺廟的總稱。因它們相距不遠,毗鄰相連,又地處烏素圖村旁,所以都統稱烏素圖召,烏素圖召依山而建,這裡過去曾有七座召廟,以慶緣寺為中心。東有長壽寺、西有茶坊廟,東北有法禧寺、西北有藥王廟。正北有羅漢寺,再往北還有一座法成廣壽寺,共同組成一個寺廟群體。烏素圖召相繼建於明清兩代。寺廟建築揉合蒙、藏、漢藝術於一體。但從建築形式和構造特點上看,同中有異,各具特色,形成了每座寺廟自身的獨特風格。

朝代更替,歲月流逝,如今只有慶緣寺、法禧寺、長壽寺和羅漢寺補完整地保存下來。這四座寺廟中,以慶緣寺最為著名,規模最大,也為烏素圖諸召的主寺,是呼和浩特著名的“八小召”之一。

玉泉區·大召寺

呼和浩特的4区4县1旗,跟着景点看历史!

大召寺是中國內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區南部的一座大藏傳佛教寺院,屬於格魯派(黃教)。大召寺其中“召”為藏語寺廟之意。漢名原為“弘慈寺”,後改為“無量寺”。因為寺內供奉一座銀佛,又稱“銀佛寺”。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黃教寺院,也是蒙古地區僅晚於美岱召的蒙古人皈依黃教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在蒙古地區有大範圍的影響。

是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領阿拉坦汗於明萬曆七年(公元1579年)主持創建的。公元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興建的喇嘛教寺院,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設活佛的寺廟。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過幾日,為了表示對皇帝的尊敬,僧侶們取消了活佛的轉世規定。

大召不僅是一處佛教聖地,而且還是一處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輝煌的召廟建築、珍貴的文物和藝術品,以及神秘的恰木舞蹈和佛教音樂,構成了大召獨特的“召廟文化”。

武川縣·大青山抗日根據地

呼和浩特的4区4县1旗,跟着景点看历史!

大青山抗日根據地系晉綏抗日根據地的一部分。

1938年6月,第120師遵照中共中央軍委關於在平綏鐵路(今北京-包頭)以北,沿大青山脈建立遊擊根據地的指示,以第358旅第715團、獨立第4支隊和師騎兵營一部共2300餘人,組成大青山支隊,三五八旅旅政治委員李井泉任支隊長兼政治委員,執行開闢大青山地區的任務。

在此期間,支隊留在綏南的部隊,以蠻汗山為中心開展游擊戰爭,挫敗了日偽軍的多次圍攻,保障了晉西北與大青山的聯繫。大青山支隊經過4個多月的轉戰,初步開闢了歸綏至武川公路以西之綏西、歸綏至武川公路以東的綏中,及平綏鐵路南以蠻汗山為中心的綏南等3個遊擊根據地,使綏遠和山西的抗日遊擊戰爭緊密配合。

托克托縣·雲中古城

呼和浩特的4区4县1旗,跟着景点看历史!

雲中城建於二千多年前紛亂的戰國時期,是蒙古高原歷史上所記載的第一座城市,是當時趙國雲中郡的郡治所在地,遺址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的古城鄉。 戰國時期,中原地區諸侯國之間爭戰不休,戰事至為激烈、殘酷,北方的遊牧民族也逐漸崛起,和相鄰的中原各國時有戰事。

在這種紛亂的局面中,據有今河北、山西省部分地區的趙國,周圍既與秦、魏等幾個中原強國接壤,又與北方的遊牧民族林胡、匈奴等相鄰,雖然自己也是一個大國,但倍受襲擾,苦不堪言,國家隨時有滅亡的可能。

在這危機時刻,公元前325年,趙王雍即位,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趙武靈王,他勵精圖治,決心改革。根據趙國多年來與中原各國和林胡等遊牧民族交戰的經驗,武靈王發現,中原的軍隊以步兵和車兵為主,寬袍重甲,行動遲緩,突擊力弱,但堅守能力較強,而遊牧民族的軍隊卻以騎兵為主,其服裝緊身輕靈,來去如風,具有很強的攻擊力,於是公元前307年,他開始了“胡服騎射”的改革,軍隊使用遊牧民族的騎兵戰術,穿方便利索的胡服,大量使用騎兵突擊,再配合以車兵和步兵,使之能攻能守,攻如利劍,守如磐石。武靈王親穿胡服,作為表率,歷經努力,終於克服了重重阻力,建立了一支以騎兵為主的龐大的新式軍隊,開始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第二年,這支大軍所向披靡,一舉攻滅了中山國,公元前300年,又進攻北部的林胡、樓煩等北方遊牧民族,迫使其北退,佔領了今山西省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中南部地區,勢力沿大青山、烏拉山南麓北向西推進,疆域到達河套邊沿。於是,設置了雲中、雁門、代郡三郡以管理這塊新開闢的土地,並修築了雲中城作為雲中郡的郡治所在地。

清水河縣·明長城

呼和浩特的4区4县1旗,跟着景点看历史!

清水河縣境內的明長城遺址是萬里長城的中段,也是長城的重要地段。它從盆地青新村入境,跨越韭菜莊、北堡兩鄉到西南的黃河邊上,全長150公里。以北堡鄉的口子上村為明長城中心,是明朝時期外長城與內長城的交通樞紐、軍事要塞。口子上明長城是清水河縣境明長城遺址的最高處,位於兩座高山之間,海拔1800米。

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

呼和浩特的4区4县1旗,跟着景点看历史!

土城子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城北12公里,是漢至唐代的故城遺址。城址呈不規則多邊形,東西1550米,南北長2250米,總面積約349萬平方米。城門、甕城、角樓以及建築基址保存基本完好,城內街道依稀可辨。城址平面分三區。南區現存東牆南段和南牆;北區現存東牆、西牆、北牆和西南牆;中區現存東牆和北牆,可能是遼金元時期的城址遺存。城外發現了數十座漢唐墓葬,獲得了豐富的實物遺存,其中北魏鑲嵌寶石金豬佩飾、唐三彩鸚鵡提壺以及北魏和唐代壁畫墓等,都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及其出土遺物為研究內蒙古中部地區的歷史地理以及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夯土城牆殘高10米,城門、甕城、角樓及建築基址保存尚好,城內街道依稀可辨。城南區存南牆和東牆南段,建於戰國,盛於西漢,北魏時修繕。北區現存東、西、北牆和西南牆,主要屬唐代遺址。中區現存東、北牆,可能為遼、金、元城址。1960年起多次發掘城址及城外數十座漢唐墓葬,出土北魏鑲嵌寶石金豬佩飾、唐三彩鸚鵡提壺、貼塑塔形釉陶器及北魏、唐壁畫墓等。

土默特左旗·廣化寺

呼和浩特的4区4县1旗,跟着景点看历史!

廣化寺,又叫喇嘛洞,位於土默特左旗畢克齊鎮以北十五公里的大青山中。這裡曾經是蒙古地方喇嘛教(佛教)的聖地之一,迄今已經有四百餘年的歷史。喇嘛洞召置身在山清水秀之間400多年,有人稱此地“佛地生輝,猶如仙境”:春天山杏泛紅,盛夏山丹奇豔,金秋層林疊翠,冬到雪掛瓊枝。谷中山泉長流不斷,水質甘甜,冬不結冰,依古松、臨清流……自東北的一位喇嘛正在喇嘛洞召西側的金剛洞裡坐禪。

據宗教界人士追溯和學術界同志的考訂,遠在明朝萬曆初年(1576年前),喇嘛教的黃帽派就在土默特地區開始了宗教活 動,在民間和蒙古貴族中具有一定影響。而這種影響,正是促成阿拉坦汗迎請達賴三世索南嘉措扎木蘇的因素之一。

被譽為“召城之最”的大召、“佛教建築典範”的席力圖召、“杏塢翻紅”的烏素圖召、“古木參天”的喇嘛洞召等眾多召廟,組成獨具魅力的呼和浩特召廟文化。

與大召、席力圖召等召廟身處鬧市不同的是,喇嘛洞召隱身大青山之中,平添幾分山野的靜怡。

這些只是呼市名勝古蹟的一小部分,它們不斷見證著呼和浩特的成長與變遷。

如今,隨著城市區域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鋼鐵森林包圍了我們,而這些歷史的“見證者”也正在成為我們遺失的美好。

| 綜合編輯:呼和浩特市文化旅遊廣電局

呼和浩特的4区4县1旗,跟着景点看历史!呼和浩特的4区4县1旗,跟着景点看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