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扶貧一線黨旗紅——記全省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先進基層黨組織古浪縣西靖鎮黨委

扶貧一線黨旗紅——記全省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先進基層黨組織古浪縣西靖鎮黨委

扶貧一線黨旗紅——記全省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先進基層黨組織古浪縣西靖鎮黨委

“聚寶棚”裡瓜果香,“羊銀行”裡致富忙,特色林果效益高,戈壁農業發展好……

在古浪縣實施生態移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的主戰場西靖鎮,處處都是一派繁忙景象。繁忙中,有一個身影無處不在,那就是黨組織。

扶贫一线党旗红——记全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古浪县西靖镇党委

五道溝萬畝戈壁農業示範基地

近年來,西靖鎮黨委堅持基層黨組織建設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不斷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脫貧攻堅優勢,有力推動了各項攻堅舉措的高效落實。

“黨員幹部帶著我們到產業搞得好的地方學習、觀摩,引導我們種上了蔬菜、養上了雞、羊、牛,貧困戶都有了自己的產業,好日子在後頭哩。”西靖鎮感恩新村村民馮政計算著今年飼養土雞的收入,高興地合不攏嘴。

西靖鎮黨員幹部充分發揮“頭雁效應”,引領貧困群眾轉變觀念,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近年來,西靖鎮累計發展戈壁農業6420座,建成養殖暖棚1.79萬座,培育特色林果2.01萬畝,栽植梭梭接種肉蓯蓉5300畝,實現了貧困群眾產業全覆蓋。

積極爭取實施總裝機容量8.39兆瓦的光伏扶貧項目3項,預計年收益850萬元以上,帶動1198戶貧困戶年增加收入3000元,持續受益20年。在產業發展過程中,西靖鎮黨委總結形成了支部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群眾富在產業鏈的“三鏈”經驗。通過“黨組織或黨員中心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黨建模式,堅持龍頭帶動,依託縣級國有扶貧產業公司,建成萬隻母羊繁育、萬畝戈壁農業兩大產業基地,通過產業培育發展使移民群眾一步到位從南部山區傳統落後的耕作方式向現代農業發展轉變,形成了移民區產業發展新格局。

西靖鎮轄區有從縣內南部山區11個鄉鎮搬遷至此的移民群眾。在每個移民點建成後,西靖鎮黨委便著手接轉黨員組織關係,按照“黨總支+居民小區黨支部”的模式組建黨組織,使黨組織及早介入移民新村管理,率先發揮戰鬥堡壘作用,為新搬遷群眾提供協調貸款、技術服務等方面服務。

為破解村幹部隊伍結構不優、能力不足、激情不高等問題,鎮黨委在全縣率先啟動村幹部職業化管理改革試點,完成11個移民新村大學生村文書招聘,建立了《考勤監督》《工作報告》等4項管理制度,落實每人每年3.8萬元“結構制”報酬。王玉娟就是通過統一招聘考試,到陽光新村工作的大學生村文書。她說:“現在想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早日打贏脫貧攻堅戰。”

基礎薄弱是西靖鎮脫貧攻堅面臨的短板,西靖鎮黨委著力提升“兩不愁、三保障”水平,不斷夯實脫貧攻堅基礎,提升群眾幸福指數。富源新村村民張斌說:“原來居住在黑松驛鎮張家河村,交通不便。搬遷到富源新村居住後,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外出務工、看病就醫、孩子上學都比山裡強多了。”

近年來,西靖鎮實施農田水利建設、農村環境集中連片整治、教育衛生、文化建設等關係民生福祉和社會發展的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實現了自來水、動力電、太陽能路燈、村級陣地、文化廣場全覆蓋,通村道路全硬化。新建移民新村幼兒園13所、完全小學12所、初級中學1所,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9.5%,保證了移民子女有學上、上好學。新建標準化村衛生室58所,實現建制村全覆蓋。

2014年至2017年,西靖鎮累計減貧1929戶8765人,貧困面從67.8%下降到14.84%。


分享到:


相關文章: